2024年8月20日,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正式上線,迅速成為多個平臺的銷量榜首,這款游戲以中國神話故事為背景,融入陜北說書等非遺文化,對山西玉皇廟、重慶大足石刻、浙江時思寺等全國多處名勝古跡進行實景掃描,植入游戲場景,令玩家在虛擬世界中沉浸式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據不完全統計,游戲中出現了約40處國內的名勝古跡,其中僅山西便有近30處。一時間,“跟著悟空步伐打卡”也成為一股熱潮——
小西天位于山西臨汾隰(xí)縣,是游戲中名場面“既見未來,為何不拜”的取景地。這里原名千佛庵,因大雄寶殿內塑有佛像千尊得名。
小西天依山疊造,梁架彩畫富麗典雅,頗具特色,堪稱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的“懸塑絕唱”,加之寺院所藏傳世罕見的官版《明永樂北藏》,成為研究中國佛教史、藏經史、倫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寶。
小西天大雄寶殿內,逾1800尊彩塑作品,經歷近400年仍保存完好。龐大的雕塑群繁而不雜,井然有序,凌空而塑的樓閣、山水、流云、花卉色彩鮮艷,佛國樂伎塑像飄逸婀娜,金箔貼體,填補了中國佛教彩塑藝術史上的空白,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堪稱“中國懸塑藝術博物館”。
走進臨汾的廣勝寺,在游戲場景中被還原的世界最高多彩琉璃塔成為游客的新晉“打卡地”。抬眼望去,整座琉璃塔在陽光照射下呈現道道彩虹,十三層的塔身也是民間流傳的“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十三層”的出處。
廣勝寺始建于東漢建和元年(147年),是中華大地上最早建成的寺院之一,當時稱“阿育王塔院”,又名“俱盧舍寺”,后接連遭受火焚、地震等,幾毀幾建,形成如今上寺、下寺和水神廟“兩寺一廟”的格局。
20世紀30年代,佛教經典《趙城金藏》在這里被發(fā)現,轟動學術界。中國建筑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赴山西進行古建筑調查時,專程來到廣勝寺,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國人只知藏經之可貴,而不知廣勝寺建筑之珍奇。”
鐵佛寺(大云寺)始建于唐貞觀六年(632 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寺內建筑坐西朝東,三進院布局,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頂寶塔和藏經樓。
寺內金頂寶塔內供奉著唐代鐵鑄釋迦牟尼佛佛頭一尊,俗稱鐵佛寺,唐朝重修后就更名為大云寺。金頂寶塔塔基門匾上書“原頭佛祖”四字是清代文人陳澤霖手書。塔內鐵佛頭鑄造于唐貞觀年間,高 6.8 米,面寬 3.8 米,耳長3米有余,面相端莊慈祥,臉頰豐滿。佛頭內芯中空,原用于藏放經書,充分展示了唐代時期鐵佛寺所在地(當時稱平陽府)的冶鐵業(yè)之成熟。金頂寶塔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后陸續(xù)重建,高39米,塔身鑲嵌有58幅琉璃浮雕,精巧傳神,內容均為佛教神祇及佛傳故事。
同樣位于山西平遙的雙林寺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逾2000尊彩塑造像,這些彩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造型精準、形神兼?zhèn)洌宫F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
這座雙林寺歷史久遠,因寺址在秦漢故城的“中都城”,所以最開始稱作“中都寺”,約至宋代方改名雙林寺。而“雙林”本來是釋迦牟尼涅槃的地方,后來,逐漸成為佛陀或寺院的代稱。這座寺院建年代雖不可考,但是以寺里的北宋古碑“重修寺于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的記載,可以推測創(chuàng)建時間定不晚于此。
鎮(zhèn)國寺位于山西平遙,始建于五代時期,寺廟經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現存寺院共有兩進院落,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國寺廟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1997年,鎮(zhèn)國寺與平遙雙林寺以及平遙古城一起,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此次,寺中有天王殿和三佛樓兩處古跡被“請進”游戲虛擬世界。鎮(zhèn)國寺的講解員喬淑貞表示,這兩年游戲主創(chuàng)團隊來過好多次。參觀時,游戲團隊很仔細地觀看寺中的每一尊塑像,詳細詢問相關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拍了很多照片?!爱敃r,他們跟我說‘以后會有很多的游客,通過游戲來這里,了解這邊的文化’,沒想到他們當初說的話實現了?!?/p>
位于山西朔州,建筑風格是典型的遼金建筑,獨具特色,飛檐斗拱、雕梁畫棟。
崇福寺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遼金建筑藝術的瑰寶。在全國,崇福寺與華嚴寺、奉國寺并列為遼金建筑典范,同時也被稱為“金代藝術寶庫”,更有“山西省十大最美古建筑”之一的稱號。大雄寶殿是崇福寺的核心建筑,寺院中的彌陀殿以“金代五絕”聞名。
在游戲中,藏在市井的金代巨構崇福寺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游戲場景中的一大亮點,在虛擬世界中展現出別樣的魅力。崇福寺五絕,不僅成就建筑之美,更是展現了文化之魂。
應縣木塔位于山西朔州市應縣,始建于公元1056年,古代工匠足足花了140年才建造而成。百余年前,梁思成就是在這里憑臂力攀爬鐵索完成“史上最危險的一次測繪”。
該塔高度達到67.31米相當于20層樓的高度,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建筑,整座木塔由10萬多塊部件相互咬合,被譽為“千年頂梁柱”。其精妙的結構和其中的關鍵構件——斗拱,成為它至今屹立不倒的秘密武器,與法國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齊名,被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云岡石窟開鑿于北魏時期,是中國第一個皇家授權開鑿的石窟。其開鑿歷時約150年,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等朝代,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XxI64dSG8YvK1hRIVPYqPAdmnr44pFuJuwGAn+vpnHI=9000余尊,是中國石窟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以云岡石窟為取景地,《黑神話:悟空》并非首創(chuàng)。早在1986版《西游記》中,云岡石窟便已登場。第18集一開始,師徒四人剛到祭賽國時,就行走在云岡石窟西部洞窟前面。后來,孫悟空躲在石窟上面查看僧眾被毆打的場面,也是在此拍攝的。
善化寺位于山西大同,俗稱南寺,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含金量可見一斑。它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唐明皇賜名稱開元寺。五代后晉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圓滿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加以整修,明英宗賜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它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
位于山西大同的覺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現存建筑是由清光緒年間覺山寺第二代宗師龍誠和尚重修。整座寺院精巧玲瓏,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各大小禪院有134間,其中覺山寺的磚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山西大同的懸空寺,因整座寺院像懸掛在懸崖上而得名。其始建于北魏后期,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后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懸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建成。千余年來,其已發(fā)展成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布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其選址之險,建筑之奇,結構之巧,堪稱世界一絕。游戲場景中,完美還原了懸空的驚險之美——南北兩座雄偉的三檐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的環(huán)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
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遭火毀。元延祐二年(1315年)重建,最為著名的是殿內規(guī)模龐大的水陸畫。
水陸畫源自水陸法會,是漢傳佛教中一種隆重而盛大的佛事儀則。水陸畫隨著水陸法會的產生而出現,是寺院或私人舉行水陸法會時懸掛的宗教畫,是舉辦水陸法會不可缺少的圣物之一。永安寺寺內傳法正宗殿四壁上存有水陸寺觀壁畫187平方米,圖像分135 組,共繪人物 895 尊,是中國佛教水陸畫人物數量最多的寺廟。
大同華嚴寺始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年),是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寓意“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與大部分寺院坐北朝南不同的是,它是坐西向東。這也更符合契丹民族東向拜日,崇拜太陽的習俗有關。
目前,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遼金寺院,大雄寶殿為全國現存體量最大,內有32尊明代塑像。寺內還有華嚴寶塔和遼代薄伽教藏殿,后者有“東方維納斯”之稱的合掌露齒菩薩像。
山西忻州的寧武石門懸棺,景區(qū)緊鄰著小懸空寺,就在小懸空寺石洞棧道盡頭下邊的山谷內,“悟空”游戲中的懸棺場景可能參考了此地。
據有關專家考證,這里的石門懸棺是中國北方唯一的一處崖葬懸棺群,極具考古研究價值。石門懸棺因包含了棧道、崖縫、樁崖、懸吊、洞穴等多種類型,在品種上名列華夏崖葬第一。
佛光寺位于山西忻州的佛光山山腰,斗拱雄大、恢弘磅礴,是中國僅存的四座唐代古建筑之一,被中國建筑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
寺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游戲場景中的經幢取材便是來自佛光寺東大殿,這一經幢刻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寺內現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余間。其中東大殿七間,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筑。
惠濟寺,創(chuàng)建于唐,重構于宋,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由山門、文殊殿、鐘樓、伽藍殿、大佛殿,以及東西廊廡等建筑組成,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轁抡w保存較為完整,大圓通殿為主殿,建于清康熙年間?!皥A通”是觀音的代名詞,其意是“不偏倚,無阻礙”,圓滿通達,大圓通殿即觀音菩薩正殿,是單層重檐的木結構建筑,頂蓋黃色琉璃瓦,飛檐翹角,莊重典雅,是典型的清初建筑風格。
觀音殿的彩塑壁畫為明代所作。十二圓覺菩薩塑作工整,姿態(tài)優(yōu)美,神態(tài)自若,十分精美。與整個十二圓覺彩塑交相輝映,構成了和諧統一的觀音信仰的神圣殿堂。殿內正中塑水月觀音,正襟危坐,寶相莊嚴,上方懸一方匾,上書“渡迷津”,此殿還存有較為完好的《觀音救八難》壁畫,色彩千年不退,令不少參觀者稱奇。
大佛殿為宋代遺構,殿內保留著唐代的柱子。雖然寺內造像、壁畫被盜毀嚴重,但依然能從殘存的部分中感受到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藝。
游戲宣傳片中一排緩緩劃過的石雕,原型源自五臺山南山寺石雕。
南山寺是五臺山寺廟建筑群中,歷史較為悠久的寺廟之一,依山而建,布局可謂是層層疊疊,隨著山勢修建成七重院落。
南山寺一直以來都以保存有豐富的石雕藝術品而聞名于世。寺內的主要建筑幾乎都飾有精美的石雕,內容豐富,數量龐大,雕工精美,這里的石雕堪稱五臺山一絕。
五臺山位于山西忻州,在游戲中,涉及五臺山景區(qū)的“打卡地”有3處,分別為——南山寺、金閣寺、佑國寺,但作為佛教文化寶庫的五臺山,擁有的不僅僅是這3處“打卡地”。
五臺山保存并聚集了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民國8個朝代的建筑,唐、宋、金、明、清5個朝代的壁畫,唐、宋、金、元、明、清、民國的彩塑,以及大量的佛經以及石、木、玉雕刻作品。保存佛教建筑及其附屬如此之多,跨越歷史如此之長,不僅中國少有,世界上也罕見。
鐵佛寺位于山西晉城,曾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歸安過鐵佛一尊,遂以此為寺名,而今鐵佛早已不知去向。據正殿青石門墩上所刻題記“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十三日鑄造鐵佛,修鐵佛寺殿”,可知正殿建于金代,以后歷代雖屢有修葺,至今仍然保留著金代手法。
正殿木質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平面長方形,懸山式屋頂,琺華屋脊、斗拱、檐角、直楞窗。殿內所塑釋迦牟尼佛、觀音、文殊、普賢菩薩、二十四諸天等塑像,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奇特,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是整個明代獨樹一幟的奇葩。
福勝寺地處山西運城,寺內建筑規(guī)模壯觀,樓閣高聳,飛檐斗栱,層層疊疊,高低有序,錯落有致,現存的三十二尊塑像,分布在彌陀殿與后大殿。彌陀殿內,懸塑群雕塑手法精湛,構圖氣勢恢宏,是研究元代雕塑藝術和中國古代造型藝術處理構圖手法的重要標本。
其中,主佛像背面的元代彩色懸塑渡海觀音,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她頭戴鳳帽,身披長帛,身上的衣裙隨著海風飄搖不定,體態(tài)豐腴端莊,周圍還有童子和龍王、明王等。在塑造渡海觀音后面的海水和祥云時,采用由遠及近、漸漸放大的視覺效果,水波既有翻轉的起伏,還襯托出了人物的動感,給人一種飄然而至的感覺。這種塑造手法在古代雕塑藝術中較少見,視覺沖擊力很強,就算放眼世界,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在山西省晉城,有一座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的玉皇廟,保存著北宋至明清時期的彩塑280余尊和壁畫120平方米。其中,二十八星宿泥塑作品,栩栩如生、舉世罕見,被譽為中國古代“天文館”“海內孤品”。游戲中亢金龍展現怒發(fā)沖冠的場面便是取材于此。
二十八星宿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星運行劃分的二十八個區(qū)域。古代匠人運用寫實與寫意,想象與象征、中西方雕塑技藝相融合的藝術手法,塑造成二十八位不同性別、年齡、性格、身份的人物造型,突出了人物內在心靈的刻畫,以附屬動物和人物形成互動,創(chuàng)造性地把天上星宿人物化,世俗化。整堂彩塑造型生動、性格鮮明、體態(tài)自然、服飾華麗、衣紋流暢、動靜相宜、形神皆妙。1988年1月13日,玉皇廟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溪二仙廟又名真澤宮,是古陵八景之“西溪春色”的核心景觀。廟外山水環(huán)繞,環(huán)境清幽,群山拱翠,松柏掩映。廟前山巒環(huán)繞,廟后溪水長流,群山環(huán)繞間蒼松古柏遮蔽殿宇。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舞樓)、獻亭、中殿、正殿,兩側為掖門樓、廊房、梳妝樓、配殿、耳殿。
據碑文記載,其創(chuàng)建于唐乾元年間(758—759年),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擴建,后歷代皆有修葺。現存建筑后殿、東西梳妝樓為金代遺構,其余皆明清所建。
游戲的場景設計中,還有著鸛雀樓的身影。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晉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運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黃河東岸,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一起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留下的千古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便是其鸛雀樓登高時所做。
該樓始建于北周時期,是北周大冢宰宇文護建造的一座軍事戍樓,后歷唐經宋存世700余年,元初毀于戰(zhàn)火,史書記載再無重修。1997年12月,匿跡七百余年的鸛雀樓得以重生,以相關文獻資料為參考重建,2002年9月26日落成正式對外開放。復建后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外觀四檐三層,內設六層,樓體總高73.9米,盡顯大唐風韻。
運城府城關帝廟里的的石雕和木雕獨具特色,從進入山門起,處處都能看到木雕刻花,各種精美的木刻木雕分布在各處建筑上,有龍鳳刻花,有牡丹蓮花圖案,木雕彩繪顏色明麗,雕梁畫棟,寓意吉祥,是難得一見的古代木雕藝術。從石雕工藝、木雕工藝的制作來看,當時一定聚集了一批精于石雕和木雕的能工巧匠,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獨特的藝術佳作。
觀音堂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以觀音為主尊,同時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亦是目前山西保存較好的明代懸塑藝術寶庫。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文保單位。
觀音堂懸塑是古代中國雕塑藝術中的精品之作,原有泥彩懸塑800多尊,現存500余尊。大的約2米,小的僅2厘米。民間各類仙人包羅萬象,老百姓們喜愛的各路仙人如關公、羅漢、玉帝、八仙、孔子的七十二賢人等也在其中。其塑造技法有懸塑、圓塑、組塑、浮塑、凸塑、貼塑等手法,動物樹木仙人以及30余座古建筑亭臺樓閣貫穿其中,宛如立體3D空間的世界觀。
其中,十八羅漢像是我國現在已知的、留存于世最早的,并有確切紀年的一組十八羅漢彩塑造像,被譽為“宋塑之冠”。
位于山西長治的崇慶寺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在游戲中的還原,讓無數玩家沉浸其中。寺廟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為天王殿和千佛殿,兩側東西配殿即臥佛殿和三大士殿,西北隅為地藏殿,東北隅為方丈院。其中,千佛殿被稱為“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頂木構建筑的典范之作”。
千佛殿是崇慶寺的主殿,建造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歷經一千多年的歲月,主體構架卻仍然是創(chuàng)建時的原物,可謂彌足珍貴。殿頂四面出坡,有九條屋脊,專業(yè)名詞稱為單檐歇山頂,殿內梁架既無虛設之構件,也無重復之配置,制作規(guī)范,結構合理,手法洗練。雖體量不大,但卻簡潔疏朗,古樸大方,是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頂,木構建筑的經典之作,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與文化價值。
靈巖寺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萬德鎮(zhèn),被譽為四大名剎之首。靈巖寺墓塔林,有唐宋至明清各代靈巖寺住持僧的墓塔167座(唐代1座、北宋6座、金代5座、清代3座,其余為元明遺物),志銘碑81通。這些墓塔和志銘,反映著不同歷史時期的雕刻特征,寺宇史實。寺內千佛殿藏有四十羅漢泥塑,其中三十二座制作于宋代,八座作于明代,被梁啟超稱為“海內第一名塑”。
位于濟南歷城區(qū)東北方4千米處,是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單層庭閣式石塔。四門塔的塔身通體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單層,正方形,高15米,邊長7.4米,四面各開辟一個拱門,故而俗稱“四門塔”。
在游戲中,紅手妖怪背后的天王殿和平武報恩寺天王殿基本一致,均為面闊五開間的歇山頂,游戲中古建筑的屋頂形態(tài)也與天王殿一致,而且仔細看,會發(fā)現兩者使用的都是中心黑琉璃瓦,邊緣淺綠琉璃瓦,即黑琉璃瓦綠剪邊,此種顏色搭配有防火的寓意。
平武報恩寺始建于明正統五年(1440年),是目前四川規(guī)模最大、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也是唯一一座純楠木營造的寺院,堪稱中國建筑史的匠心獨造。這里斗拱的種類多達36種,還有最完好的轉輪經藏和造型獨特的碑亭。
報恩寺整體建筑由山門、鐘樓、天王殿、大悲殿、華嚴藏、大雄寶殿、碑亭、萬佛閣等主要建筑構成,所有建筑沿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宮布局設計,故有“深山故宮”之稱,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寨位于四川資陽安岳縣城西北的大云山上,開創(chuàng)于唐,盛于宋,原稱為“棲霞寺”“棲巖寺”,因盛唐時在山頂四周天然形成的崖壁上雕刻千佛,又稱“千佛寺”“千佛寨”。
景區(qū)內現存造像105龕,大小佛像3061尊,摩崖佛塔或浮屠7座,唐碑3塊,題記26處。造像包括釋迦牟尼佛、菩薩、羅漢、金剛、力士、護法、飛天等,內容豐富,雕刻精美。摩崖造像高3到6米的有14尊,其中最大的釋迦牟尼佛高達6.2米。早在2006年,千佛寨就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游戲中,蜘蛛精姐妹的相關場面里出現了千佛寨摩崖造像,多尊精美佛像屹立,神秘悠遠。
茗山寺位于四川資陽,又名虎頭寺,佛像森列,周綴于絕壁之上,大多數都是北宋作品。在游戲中里,出現了以茗山寺摩崖石刻毗盧遮那佛站立造像為藍本的場景?,F實中的這尊毗盧遮那佛站立造像高約6.3米,是全國唯一一尊毗盧佛立像。
此外,茗山寺還存有63尊摩崖造像,其中5到7米高的造像有8尊,主要題材為毗盧佛、觀音、大勢至、文殊、十二護法神將等。這些造像面目俊秀、體態(tài)放逸、裝飾華美,所戴寶冠精雕細刻,無一雷同,是北宋石刻的代表作,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位于四川南充的醴峰觀又名李封觀,修建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是為紀念成漢皇帝李雄之母羅氏。因其所處皇后山梁有古井數口,井泉甘洌,素有“醴峰”之稱,觀以峰名。
醴峰觀坐北朝南,原為單體斗拱建筑,后歷經擴建,形成由正殿、拜殿、東西廂房和前殿組成的四合院布局。作為四川現存的十二處宋元木構建筑之一,它有明確的年代題記,雖歷經元、明、清700余年,但其建筑主體結構保存完好,梁上題記“大元大德十一年太歲丁未正月丙寅”至今猶存,為研究元代木結構建筑以及四川地區(qū)古建筑發(fā)展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在游戲中,悟空“紫云山大戰(zhàn)毒敵大王”一節(jié),大戰(zhàn)前,毒敵大王所躺的亭子便是取景于南部縣醴峰觀正殿。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大足,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亦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巔峰之作和“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了公元9到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在游戲場景中,制作方巧妙地引入了大足石刻“地獄變相龕”“觀無量壽佛經變相龕”“千手觀音龕”和“護法神龕”這四大極具特色的經典造像。
大足石刻誕生于唐末宋初時期,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摩崖造像為代表,集中展現著大足石刻三教融合的文化特色和世界石窟中國化的藝術風采。其中,南山石刻是中國南宋時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備的道教造像群;石門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釋道合一石刻群;石篆山石刻擁有大足石刻最早的三教合一造像,同時也是我國南方地區(qū)最早的三教合一大型石刻。
1999年,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藝術杰作,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開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是福建泉州規(guī)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雙塔分別名為鎮(zhèn)國塔和仁壽塔,為我國現存最高的一對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紀中國石構建筑技藝的最高水平,被史學家稱為宋代“神圣和超自然藝術”。
作為泉州的地標建筑,開元寺一直以來是很多來泉游客的必選項。開元寺東西塔的形象出現在游戲中后,更是迎來了爭相打卡的游人,不少游客繞著西塔尋找游戲中出現的“猴行者”浮雕——它在西塔第四層的東北面。不過,開元寺與悟空的緣分不止于此,這里還曾是1986版《西游記》的取景地之一。所以來此探訪,不僅能找到游戲中古建筑泉州東西塔實景,還能回味經典影視作品的印記。
玩家在游戲里扮演“天命人”,為了探尋昔日傳說的真相,踏上了一條充滿危險與驚奇的西游之路。
游戲第一章,杭州靈隱寺濟公殿前香爐下的神獸形象,飛來峰的標志性造像——布袋彌勒佛,還有靈隱寺理公塔西第32號龕金剛手菩薩雕像,都在游戲里呈現。
靈隱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即公元326年,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主持創(chuàng)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夾峙,林木幽深,認為是“仙靈所隱”之地,故名“靈隱寺”。 至今,其已有約1700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
吳承恩在杭州游遍梵宮佛剎,在書中塑造了佛教高僧和描寫寺廟景觀。不僅原著如此,被奉為絕世經典的1986版《西游記》就在杭州靈隱寺飛來峰取過景。
時思寺位于浙江麗水,因大漈族人梅元屃而始建。六歲時,梅元屃祖父病故而為其守墓敬孝三年,此事家喻戶曉,傳為美談。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宋高宗下旨旌表梅元屃為“孝童”,賜名其守墓居住之草廬為“時思院”。明宣德元年(1426年),改院為寺,總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寺前周邊群山聳峙,沐鶴溪自北向南經寺前汩汩流淌,至不遠處直瀉深谷,形成百仞飛瀑,名為“雪花漈”。
時思寺建筑群可以說是“寺祠院”三觀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釋道”三教合流,兼具宋、元、明、清各時代特色,造型優(yōu)美、風格獨特,其中大雄寶殿始建于南宋年間,雖在后代歷次修繕,但仍保留了濃厚的宋韻遺風。2001年6月25日,時思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游戲第二章節(jié)“黃風嶺”中出現了浙江金華龍德寺塔的形象。該塔歷史悠久,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位于浦江縣城東側龍峰山上,因峰之麓原有龍德寺而得名。
不過,我們目前看到它的樣子,并不是它的完整原貌,而是一座殘塔。據《修塔記》描述,龍德寺塔建成之時,高約40米,周設欄柵,金碧輝煌,檐角掛鈴鐺,隨風震響,聲聞數里之外,內設樓梯,游者可循級而上,山川城池盡收眼底。
然而,歷史上歷經多次雷擊火燒后,木結構已無存,如今挺立于龍峰山上的是它的磚體塔心。現塔內中空,未設樓梯,抬頭仰望,光線從每一層的門洞中漏進,仿佛置身于一個中國式萬花筒,規(guī)整的建筑結構組成了妙不可言的圖案。
有南京玩家發(fā)現,在游戲中,蜘蛛四妹指引“天命人”時,背后出現了南京棲霞寺舍利塔的影子。
棲霞寺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的棲霞山中,是中國知名的佛教寺廟。棲霞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南朝齊時期,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佛教禪宗的重要傳承地,棲霞寺被譽為“江南佛教叢林之930XHhmFX+KNsIG48Aq1aIrkj3ArcSjds0RewAOuhVE=冠”。
寺內的舍利塔名為“飛霞寺塔”,始建于五代時期,高15米,共7層,塔身雕飾精美,是南京市的著名歷史古跡,也是中國最大的舍利塔。
背靠蒼山,面朝洱海……這是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崇圣寺,同樣也是《黑神話:悟空》的游戲取景地之一。
崇圣寺建于南詔時期,是南詔大理國時期蒼洱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亦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它被稱為“天龍寺”。崇圣寺三塔鼎足而立,歷經千年風雨和多次地震,至今巍然屹立,堪稱建筑史上的奇跡。
在游戲小西天一難中,悟空與中國龍的打斗場景,遠景處的建筑原型是千年古剎——天津薊州獨樂寺。它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之一。
獨樂寺,因其“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而得寺名,位于天津薊州,又稱大佛寺,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寺廟歷史最早可jOeJv+c0AaKwTkUQjLS4OINq8JyK6ssfB/+/pqVl5hg=追至貞觀十年(公元636年),但其緣始無可考。獨樂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筑物山門和觀音閣,皆為遼圣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遼代建筑的重要代表。
獨樂寺被發(fā)現于1932年,是中國營造學社開始調查測繪的第一處古代建筑,梁思成說它“上承唐代遺風,下啟宋式營造,實研究中國建筑蛻變之重要資料,罕有之寶物也”。
位于西安藍田,為六朝名剎,庵內有古代彩塑,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游戲中小雷音寺便是以此為原型,“千佛”的畫面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位于西安市鄠邑區(qū)草堂街道圭峰山下的草堂寺內,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后秦高僧鳩摩羅什的舍利塔。游戲場景內的舍利塔原型。
位于西安市碑林區(qū)三學街十五號,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游戲中很多石碑便取材自碑林。
位于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千米處的法門鎮(zhèn),東距西安市110千米,西距寶雞市90千米。始建于東漢末年桓靈年間,距今約有18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游戲內出現的碟子,原型是唐鎏金十字折枝花紋葵口銀碟,現館藏于法門寺。
在游戲的進程中,殘垣斷壁上的精美壁畫比比皆是,它們不少都是參考自敦煌壁畫。
1482364e57060bec4330741888ba6fe9比如游戲中悟空拜師學藝的形象,與瓜州榆林窟的第三號窟的普賢變中的孫悟空十分相似。該壁畫描繪的是普賢菩薩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大蓮花座上,諸神前呼后擁飄行在云海之中。在普賢左側云海渺茫的山崖上,繪制有《玄奘取經圖》,這幅畫像似唐僧取經東歸,路過普賢菩薩居處,向普賢遙望致謝。畫面中玄奘身披袈裟,雙手合十,身后一胡人尖嘴猴腮,一手持棍、一手牽馬面向觀音站在河岸邊,這胡人就是石磐陀,也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最早原型,據考證這幅壁畫比吳承恩的《西游記》成書要早300多年。
榆林窟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境內,距離瓜州縣城約60千米,與莫高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共同構成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寶庫。榆林窟創(chuàng)建于北魏時期,歷經唐、宋、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斷開鑿和修繕,至今保存有洞窟42個,其中壁畫面積達4200平方米,雕塑200余尊,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據統計,榆林窟中與孫悟空相關的壁畫和雕塑多達數十處,這些早期的形象不僅反映了孫悟空這一角色的演變歷程,更映射了中國古代社會的變遷與文化的融合。
福慶寺,隱匿于石家莊井陘縣的蒼巖山深處,這座始建于隋代的古剎,歷經千年風雨,訴說著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在此出家的傳說。其橋樓殿位于山間的石拱橋上,因其獨特之處,曾被選作電影《臥虎藏龍》結局的取景地。此次,其天王殿也出現在游戲中。
天王殿又稱小橋樓殿,殿下的小石橋橫跨在兩崖間的峭壁上,只是跨度較橋樓殿要小。石橋為拱券縱向并列砌筑的獨拱橋,與殿同時建造于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盡顯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殿內斗拱雕龍畫鳳,金碧輝煌,仿佛步入了一座時間凝固的仙境。站在殿前,仰望藍天一線,真有“殿前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云封”的超脫之感。
根據考古界考證,福慶寺橋樓殿的始建時間,應不晚于元代,原殿在康熙年間遭遇火災,經重修后保存至今。這樣算來,天王殿雖不及橋樓殿奇絕,建造卻在橋樓殿之前。
玉皇閣位于河北蔚縣的蔚州古城的北面,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筑。又稱靖邊樓,從名稱中的“玉皇”二字便可知,這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廟。游戲中的取景是1ca6b7b21d4d7a00854cbed3a2dc4e53玉皇閣的正殿。
玉皇閣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外觀三層,實為兩層。整個建筑是木質結構,琉璃瓦頂,高低錯落。每層屋檐的四個角脊下都綴有小巧的鐵鐸,微風起時,叮當作響。夕陽西下,映照在霞光下的玉皇閣,包裹著一層朦朧的霧氣,如夢似幻,讓人頓時感受到閣樓匾額所題“云蒸霞蔚”的意境。
白崖寨位于安慶市宿松縣趾鳳鄉(xiāng)境內的白崖山上,因建于白崖山而得名。它始建于元朝末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作為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的軍事古寨堡,白崖寨歷經近700年的風雨剝蝕,仍保存基本完好,是華東地區(qū)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軍事古堡,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因其長達十華里的古石城和城門遺跡,被譽為“南國小長城”。
游戲中的紫云山段落部分場景與白崖寨高度相似,從門頭到瓦片擺放方式都幾乎一致,特別是門頭上“攀龍門”與景區(qū)實景無任何差異,這讓玩家在享受游戲的同時,也對白崖寨產生了濃厚興趣。
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境內的天柱山同樣在游戲中出鏡。其凌空聳立,渾身石骨,嶙峋奇絕,瑰偉秀麗的山形立刻被眼尖的玩家認出。
天柱山擁有全國唯一、全球揭露面積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壓變質帶,尤其以崩塌堆壘地貌景觀而被地質學家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花崗巖地貌。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天柱山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先后獲得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等稱號。
在歷史長河的饋贈之下,海量的古建遺存,鑲嵌在山西的山川之間,而之所以這些璀璨的遺珠可以遺存于世間,天時與地利缺一不可。
山西整體氣候相對干燥,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中降水量較少的區(qū)域,大量地區(qū)常年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北部大同、忻州等地甚至只有450毫米左右,且日照相對充足,這種條件下形成的干燥氣候能夠讓以純木制結構為主的中國古代建筑得以有效保存(如遼代應縣木塔)。作為支撐作用的椽與隼卯的傳統技藝在干燥環(huán)境下不僅不會遭遇潮濕狀況下木質的腐朽,更不會遭遇類似南方的白蟻類蟲害的侵擾,木質建筑的壽命自然較其他地區(qū)長。
另外,山西獨特的半封閉地理結構也為山西自帶了一層減緩戰(zhàn)爭的防護罩。自秦漢以降,中國歷代王朝的統一戰(zhàn)爭中的大規(guī)模主力會戰(zhàn)多集中于平原地帶,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與關中平原經常會因為其城鎮(zhèn)密集且交通線集中的先天條件而成為軍事行動不能回避的必攻之地,少不了兵鋒馬蹄的來回摧殘,而身處山河表里的山西大地不僅不利于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的開展,更不是各大板塊交通線的樞紐之地,也就自然減少了軍事戰(zhàn)爭的頻度與烈度。
如漢末三國中并州之地的偏居一隅,又如安史之亂中山西唐軍的據險而守,更如元明迭代與靖難之役中對山西人丁的保全,這片有福之地總能最大可能的減少戰(zhàn)爭對文明的損壞,講著北方方言中最古老的晉語,守著北方大地上最為古老的風華。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還認為,除此上述原因之外,山西省內偏遠地區(qū)經濟不發(fā)達,當地人長久以來無力翻建,反倒讓老建筑留存了下來。而且當地人有較強的宗教信仰,對神佛存有敬畏心,因此目前留下的多數是寺觀。
“我們夜宿廊下,仰首靜觀檐底黑影,看涼月出沒云底,星斗時隱時現,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夢,滋味深長?!边@是梁思成與林徽因所著《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中的語句。他們在那個烽火紛飛的年代被這片神奇的土地所震撼,而我們也將與他們共同守護這片遺世獨立的絕代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