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fā)動機ECU支架主要用于安裝和固定發(fā)動機ECU,確保ECU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不會受到外部振動和沖擊的影響,因此ECU支架設計的合理性非常重要。以某車型ECU支架為研究對象,應用Hypermesh進行前處理,Nastran軟件作為求解器,對ECU支架進行頻率響應分析,結果顯示支架在40.16 Hz時構件最大應力達到459.1 MPa,遠超材料的屈服強度,不滿足強度要求。對支架進行結構優(yōu)化設計,對優(yōu)化后的方案進行強度校核,結果顯示:強度滿足要求。該分析方法可以為支架類零件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ECU支架;頻率響應分析;強度;結構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U463 收稿日期:2024-05-2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9.006
1 前言
ECU是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縮寫,是發(fā)動機的控制核心部件,ECU能否可靠工作不僅與自身質量相關,而且與ECU支架的設計緊密相關。發(fā)動機ECU支架主要用于安裝和固定發(fā)動機ECU,確保ECU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不會受到過大的外部振動和沖擊的影響,有助于保護ECU免受損壞,延長ECU壽命,因此ECU支架設計的合理性非常重要。
ECU支架自身必須能夠承受車輛在各種工況下行駛時產生的振動和沖擊。頻率響應分析是結構在簡諧載荷激勵下的動態(tài)響應分析。它是從頻域的角度研究結構的振動性能,從而評估構件是否存在共振破壞的可能性[1]。本文以某車型ECU支架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有限元網格劃分,添加邊界條件,然后施加實測加速度激勵,對支架進行振動強度分析并對其結構進行優(yōu)化。
2 頻率響應分析理論
頻率響應分析主要研究結構在不同頻率的外部激勵下的動態(tài)響應特性,這些響應可以是位移、速度、加速度或應力等物理量,通過測量系統(tǒng)輸出的響應,可以得出系統(tǒng)對不同頻率信號的傳遞函數或頻率響應曲線,通過比較和分析這些響應數據,可以了解結構在不同頻率下的動態(tài)特性,如共振頻率、阻尼比、模態(tài)形狀等,這有助于了解系統(tǒng)在不同頻率下的性能表現。這種分析在涉及振動、沖擊和噪聲控制的領域非常重要。另外,頻率響應分析可以預測結構的動態(tài)性能,從而指導設計參數的調整。
MSC Nastran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可以準確地模擬結構在復雜載荷下的響應,并為工程師提供詳細的分析結果。在MSC Nastran中,頻率響應分析是一種用于工程設計和分析的重要工具,通過這種分析方法,工程師可以評估結構在不同頻率下的響應情況,從而確定結構在振動和共振方面的性能,能夠幫助工程師更好地了解系統(tǒng)的振動特性,進而優(yōu)化設計方案,提高系統(tǒng)的性能和穩(wěn)定性。
在MSC Nastran頻率響應分析中,有兩種分析方法,即直接頻率響應分析和模態(tài)頻率響應分析。直接頻率響應通過求解整個模型的阻尼耦合方程,得出各頻率對于外載荷的響應。模態(tài)頻率響應分析是利用結構的模態(tài)振型來對耦合的運動方程進行縮減和解耦,同時由單個模態(tài)響應的疊加得到某一給定頻率下的響應結果[2]。其中模態(tài)響應分析法計算速度比直接頻率響應分析法速度快,并且能夠更精確地捕捉響應峰值,所以本文采用模態(tài)頻率響應法分析法對ECU支架進行分析。
3 有限元模型
3.1 三維模型設計
基于以往設計經驗以及ECU的外輪廓尺寸和重量,采用三維軟件Catia進行ECU支架模型設計,初始ECU支架模型如圖1所示。支架通過2個安裝點與車身連接,并且通過4個安裝點與ECU模塊連接。
3.2 模型建立
有限元分析的第一步是對幾何模型進行網格劃分。首先對支架進行模型的簡化處理,簡化處理可以使網格劃分變得更容易,網格質量變得更好,從而使分析結果更加具有參考價值,因此,可以簡化一些重要程度較低的細節(jié)以提高分析計算的效率。
網格劃分時還需要考慮網格尺寸和單元類型,它們對于有限元分析結果非常關鍵。網格大小需要根據三維模型的大小和形狀等要素進行選擇。網格劃分需要從復雜的部件開始,這樣能有效提高網格劃分效率,劃分的網格與節(jié)點越多,有限元分析就會越準確,但網格與節(jié)點數量過多,有限元分析軟件會進行長時間的劃分,效率降低[3]。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圖2所示。有限元模型包含發(fā)動機ECU支架部分、部分車架以及ECU本身。其中,ECU支架的車架采用5 mm的殼單元網格,發(fā)動機ECU采用二階四面體單元,通過調整密度的方式對ECU本體進行配重。
3.3 材料參數
鋼材具有高強度和耐久性的優(yōu)點,它能夠承受較大的荷載,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此外,鋼材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不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性能。本文中的ECU支架材料使用鋼材,具體材料參數如表1所示,車架使用材料DL510,在有限元分析之前,需要將材料參數賦予網格模型中。
3.4 邊界條件及載荷施加
有限元分析中,邊界條件的正確施加對于得到準確的結果至關重要,如果邊界條件施加不當,可能會導致模型的解出現奇異性或不穩(wěn)定性,從而使得計算結果失去物理意義。為了提高分析精度,不能直接以ECU支架在車架上的安裝點作為邊界,需要截取部分車架模型,對截取的車架斷面部位建立RBE2剛性單元,將RBE2單元主節(jié)點進行六自由度全約束,約束如圖3所示。然后對其施加載荷,該載荷通過試驗方式獲取,采集到的真實載荷如圖4所示。
3.5 設置分析參數
本次分析提取的模態(tài)頻率范圍為0~100 Hz,因此模態(tài)求解范圍為0~200 Hz。激勵幅值通過TABLED1卡片進行設置,導入實際測量的X、Y、Z加速度激勵。對X、Y、Z三個方向分別采用1 g加速度進行激勵,并與激勵幅值TABLED1關聯(lián),即為該模型加載了實際載荷譜。阻尼通過TABDMP1卡片進行設置,阻尼系數為0.05。創(chuàng)建模態(tài)分析步,分析類型選擇正則模態(tài),在SPC處選擇約束載荷集,在METHOD(STRUCT)處選擇eigrl。創(chuàng)建頻響分析步,分析類型選擇模態(tài)頻率響應(SOL 111),在SPC處選擇spc約束載荷集,在DLOAD處選擇rload2,在METHOD(STRUCT)處選擇eigrl,在FREQ處選擇freqi,在SDAMPING(STRUCT)處選擇tabdmp1,最后定義輸出參數,主要包括位移和應力。
4 強度仿真結果分析
HyperView是Altair HyperWorks軟件平臺中功能非常強大的仿真結果后處理工具,憑借其強大的可視化能力、高效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靈活的集成能力、用戶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高度的可擴展性和定制性,被廣泛應用于工程設計和分析領域,幫助設計者更好地理解和優(yōu)化設計方案,提高工作效率。HyperView主要適用的行業(yè)包括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機械工程、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等[4]。它不僅能輸出各種結果云圖,還能輸出不同的結果曲線。
NASTRAN求解器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程領域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它能夠對復雜的結構進行靜力、動力和熱力分析,為工程師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準確的結果。通過求解結果,可以快速準確地預測結構的行為和性能,為設計和優(yōu)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NASTRAN求解器在工程實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為設計工程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節(jié)約了時間成本[5-6]。
本文將使用HyperView軟件模塊進行ECU支架的后處理工作。通過將建立的ECU支架CAE有限元模型導出為bdf格式文件,提交給Nastran求解器進行計算,最終得到op2格式的結果文件。利用HyperView軟件讀取op2文件,可以查看各個分析工況下的應力分析結果。
支架在不同頻率下對應的最大應力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支架在40.16 Hz時此構件最大應力為459.1 MPa,位于與車身連接的兩個安裝孔處,遠超材料的屈服強度,因此需要對材料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
5 優(yōu)化設計及強度校核
5.1 結構優(yōu)化方案
ECU支架強度不滿足要求是比較嚴重的問題,會導致ECU的不穩(wěn)定和安全隱患,所以需要對支架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通過對支架的材料、尺寸和連接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整,可以提高支架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確保其滿足要求[7]。基于整車布置邊界條件及ECU支架本身的結構特征,對ECU支架進行結構優(yōu)化,首先減小中間開孔的大小;其次,降低焊接筋的支撐高度,以降低支架的一階固有頻率;最后刪除原有的沖壓筋結構,因為該筋對結構應力及頻率影響很小。改進后的支架結構如圖6所示。
5.2 優(yōu)化后分析
5.2.1 優(yōu)化后方案強度校核
對ECU支架結構優(yōu)化后,分析參數同前面保持一致,對其重新進行計算,得到的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此時支架在頻率為24.39 Hz時最大應力為186.2 MPa,小于屈服強度,應力最大值位于與車身連接的兩個安裝孔處,滿足設計要求。
5.2.2 優(yōu)化前后結果對比
原方案與優(yōu)化方案結果分析對比如表2所示,由表可以看出,原方案在頻率為40.16 Hz時最大應力為459.1 MPa,不滿足強度要求。優(yōu)化后方案頻率在24.39 Hz時最大應力為186.2 Hz,滿足強度要求,說明了優(yōu)化后方案的可行性。
6 結語
本文以某車ECU支架為研究對象,采用模態(tài)頻率響應分析方法對ECU支架進行有限元分析,確定初始的支架一階模態(tài)頻率為40.16 Hz,與車架的峰值加速度對應頻率重疊,存在共振現象,強度不能滿足要求,因此支架受力狀況惡化。對ECU支架進行結構優(yōu)化設計,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支架經優(yōu)化后,一階模態(tài)頻率為24.39 Hz,避開共振,支架應力明顯下降,強度滿足要求,為工程設計人員設計和優(yōu)化方案提供了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涂立龍,林文干,侯路,等.發(fā)動機ECU支架CAE分析及優(yōu)化[J].專用汽車,2022(6):11-14.
[2]廖奇峰,李智威,黃德明,等.基于ABAQUS的某商用車ECU支架輕量化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20,45(22):73-74+83.
[3]黃勤,劉風華,何帆影,等.基于Nastran的某輕卡ECU支架共振問題優(yōu)化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20(9):146-147.
[4]王友華,靖娟,鐘秤平.基于頻率響應的某車型ECU支架CAE強度分析與優(yōu)化[J].機械工程師,2019(6):114-116.
[5]王雪虎,譚勇軍,鄧陽光.基于ANSYSWorkbench異型臂架模態(tài)及諧響應分析[J].機械研究與應用,2024,37(1):108-110+114.
[6]寧偉,陳貝.高速列車車體結構強度及動態(tài)頻率響應分析[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23(5):90-92.
[7]邱彬,王德斌,姬國強,等.基于頻率響應計算的某排氣歧管支架失效分析[J].汽車零部件,2022(10):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