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聯(lián)合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新發(fā)心血管事件(CVD)的預測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9年2月至2023年10月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3例CKD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出院后6個月內是否新發(fā)CVD分為發(fā)生組(36例)和未發(fā)組(87例)。比較兩組臨床資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CKD患者新發(fā)CVD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MHR聯(lián)合RDW對CKD患者新發(fā)CVD的預測價值。結果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BMI、不良習慣、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紅細胞、血紅蛋白、血肌酐、尿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發(fā)生組患者血小板、單核細胞、MHR、RDW水平均高于未發(fā)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未發(fā)組(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MHR、RDW是CKD患者新發(fā)CVD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HR、RDW及二者聯(lián)合預測CKD患者新發(fā)CVD的曲線下面積(AUC)值分別為0.712、0.796、0.892,敏感度分別為70.92%、76.31%、83.84%,特異度分別為76.48%、80.62%、90.27%(均P<0.05)。結論 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MHR、RDW是CKD患者新發(fā)CVD的獨立危險因素,且MHR聯(lián)合RDW對CKD患者新發(fā)CVD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臨床應密切檢測該類指標并及時干預,降低新發(fā)CVD發(fā)生風險。
【關鍵詞】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紅細胞分布寬度;慢性腎臟?。恍难苁录?/p>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20.009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0.029
慢性腎臟?。╟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腎臟結構和功能減退時間≥3個月的疾病[1]。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范圍內CKD患病率高達11%KZshuEHXP/lWT6z802XMig==~13%,患病人數(shù)超過8.5億,中國CKD患病率為10.8%,約1.2億CKD患者[2]。 CKD是誘發(fā)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危險因素,既往研究顯示, CKD分期越高患CVD的風險越大, CKD終末期約有50%的患者因CVD死亡[3]。及早發(fā)現(xiàn)并干預CVD高風險人群,對降低CKD患者因CVD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t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MHR)是近年心血管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的新型炎癥相關生物標記物,已被證實與CVD的發(fā)生、進展和預后顯著相關[4-5]。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提示外周血紅細胞體積離散程度的重要參數(shù),也是首個用于評估貧血類型的指標。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 RDW與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等CV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6-7],但關于MHR聯(lián)合RDW對CKD患者新發(fā)CVD預測的報道較少?;诖耍狙芯糠治鯩HR聯(lián)合RDW對CKD患者新發(fā)CVD的預測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3年10月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3例CKD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出院后6個月內是否新發(fā)CVD分為發(fā)生組(36例)和未發(fā)組(8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1]中CKD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確診;⑵無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史;⑶病程≥3個月、年齡≥18歲;⑷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存在CVD病史或合并CVD者;⑵處于感染急性活動期者;⑶存在惡性腫瘤、嚴重肝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病、局部慢性過敏性等疾病者;⑶入組前3個月存在免疫抑制劑治療史、輸血史或服用過影響血液藥物者;⑷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⑸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通過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病歷系統(tǒng)收集患者臨床資料。⑴一般資料:年齡、性別、 BMI、不良習慣(吸煙、飲酒等)、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均使用自動電子血壓計(深圳星脈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型號: Q06)檢測,于非同日休息30 min后測量患者右臂肱動脈血壓3次,取平均值。⑵實驗值指標:所有患者在抽血前需禁食水≥8 h(女性患者抽血時需避開生理期),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桂林優(yōu)利特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桂械注準20212220082,型號: BH-5160CS)檢測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單核細胞、 RDW水平;另抽取5ml血液于抗凝管中,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10 cm)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迪瑞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械注準20192220224,型號: CS-1200)檢測血肌酐、尿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MHR=單核細胞計數(sh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進行6個月的隨訪,記錄至隨訪時間結束患者新發(fā)CVD情況。新發(fā)CVD包括慢性心功能不全、冠狀動脈硬化、心包積液、瓣膜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房顫動、心臟性猝死、重癥感染、腎臟替代治療等。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 BMI、不良習慣、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單核細胞、 MHR、血肌酐、尿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RDW。⑵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CKD患者新發(fā)CVD的獨立危險因素。⑶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MHR、 RDW及二者聯(lián)合檢測對CKD患者新發(fā)CVD的預測價值。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表示,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預測價值采用ROC曲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BMI、不良習慣、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紅細胞、血紅蛋白、血肌酐、尿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發(fā)生組患者血小板、單核細胞、 MHR、 RDW水平均高于未發(fā)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未發(fā)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影響CKD患者新發(fā)CVD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上述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血小板、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 MHR、 RDW)為自變量(原值輸入),以CKD患者是否新發(fā)CVD為因變量(1=是, 0=否),進行量化賦值,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 MHR、 RDW均為影響CKD患者新發(fā)CVD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2.3 MHR、 RDW及二者聯(lián)合檢測對CKD患者新發(fā)CVD的ROC預測價值分析 以CKD患者是否新發(fā)CVD為狀態(tài)變量, MHR、 RDW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 MHR、 RDW及二者聯(lián)合預測CKD患者新發(fā)CVD的AUC值分別為0.712、 0.796、 0.892,敏感度分別為70.92%、 76.31%、 83.84%,特異度分別為76.48%、 80.62%、90.27%(均P<0.05),見表3、圖1。
3 討論
CKD已逐漸成為全球范圍內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特征是腎臟功能逐漸喪失,最終導致終末期腎病,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需進行透析或腎移植[1]。CKD病情進展不僅會導致腎臟功能逐漸下降,還會對心血管、內分泌等多個系統(tǒng)產生影響。這種多系統(tǒng)受累情況會增加CVD的患病風險,還會將這種風險進一步擴大。有研究發(fā)現(xiàn),CKD初始階段機體持續(xù)存在慢性炎癥,進一步加劇CKD患者發(fā)生CVD的風險[8]。因此,早期識別并有效預測和管理CKD患者新發(fā)CVD的危險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外周血炎癥指標可直接反映患者機體微環(huán)境狀態(tài),且已有多項研究表明其與CKD的進展及CVD的發(fā)生和預后有一定關聯(lián)[5,9]。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年齡、性別、BMI、不良習慣、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紅細胞、血紅蛋白、血肌酐、尿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發(fā)生組患者血小板、單核細胞、MHR、RDW水平均高于未發(fā)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未發(fā)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MHR、RDW是CKD患者新發(fā)CVD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如下:⑴CKD發(fā)生時單核細胞等免疫細胞因機體受損而被激活,單核細胞會遷移到受損部位并轉化為巨噬細胞,幫助清除病原體和壞死組織,轉化后的巨噬細胞可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導致細胞內膽固醇酯積累,形成泡沫細胞[5]。這些泡沫細胞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之一,隨著泡沫細胞的不斷積累,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會逐漸增大,最終可能阻塞血管,導致心肌缺血等CVD的發(fā)生[10]。⑵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有益脂蛋白,可將膽固醇從外周組織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和排泄,從而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然而,在CKD的發(fā)展過程中,內分泌系統(tǒng)代謝紊亂,導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可能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增加CVD的風險[11]。⑶CKD患者機體穩(wěn)態(tài)失衡,導致細胞代謝紊亂和生理活動障礙,MFR是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的綜合指標,高水平MHR可能對CKD患者新發(fā)CVD具有推進作用,對CVD的發(fā)生具有一定預測價值。⑷RDW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shù),也是判斷紅細胞大小是否均勻的指標[12]。CKD患者由于腎臟功能下降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及鐵代謝異常等,紅細胞數(shù)量減少,而剩余的紅細胞可能會因為缺氧和其他環(huán)境因素而發(fā)生形態(tài)改變。隨著腎功能下降,體內積累的代謝產物和毒素可能會損傷紅細胞,導致RDW增加。此外,CKD患者高炎癥狀態(tài)會影響紅細胞的生成、衰老和形態(tài)變化,導致其攜帶和運輸氧能力下降,加重心臟負荷,增加CVD的發(fā)生風險[13]。
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HR聯(lián)合RDW對CKD患者新發(fā)CVD有較高預測效能。于昕冉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RDW聯(lián)合MHR可提高患者發(fā)生心肌損傷的預測價值;馮蕾[15]研究結果顯示,RDW>12.55時患者發(fā)生CVD的風險較高,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MHR、RDW均為影響CKD患者新發(fā)CVD的獨立危險因素,且MHR聯(lián)合RDW對CKD患者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臨床應密切檢測該類指標并及時干預,降低新發(fā)CVD的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
上海慢性腎臟病早發(fā)現(xiàn)及規(guī)范化診治與示范項目專家組.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7, 37(1): 28-34.
王雅婷,熊加川,趙景宏.基于血清Klotho蛋白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全因死亡預測機器學習模型的構建與驗證[J].陸軍軍醫(yī)大學學報, 2024, 46(8): 859-867.
陳倩,梁文琪,趙茜,等. TYG指數(shù)對慢性腎臟病患者新發(fā)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J].四川醫(yī)學, 2022, 43(10): 1023-1028.
劉著,吳世政,樊青俐,等.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對不同海拔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預測[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1, 23(10): 1073-1076.
成維夢,李天玥,張穎,等.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與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23, 39(10): 774-781.
趙映璇,趙玉蘭,黃亞萍,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與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8, 34(24): 4080-4083.
薛娟娟,路蔚,夏曉爽,等.紅細胞分布寬度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轉歸的預測價值[J].天津醫(yī)藥, 2020, 48(4): 284-288.
Yeh T H, Tu K C, Wang H Y, et al. From acute to chronic: Unraveling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the progression from acute kidney injury to acute kidney disease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Int J Mol Sci, 2024, 25(3): 1755.
顏佳毅,張敏芳,倪兆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在CKD患者心血管疾病中的新認識[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11, 12(4): 372-374.
楊鋼,劉靜.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與慢性腎臟病1-3期老年患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 2022, 28(4): 726-731.
關旭敏,吳壽嶺,夏云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腫瘤發(fā)生風險的影響[J].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23, 38(7): 711-716.
張青,熊偉,劉明,等.聯(lián)合測定血漿miRNA-19b及紅細胞分布寬度在COPD相關肺動脈高壓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3, 43(15): 3667-3669.
于澤寧,陳清杰,楊毅寧.紅細胞分布寬度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分層斑塊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23, 39(9): 681-687.
于昕冉,馮兵.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高遷移率族蛋白B1對膿毒癥患者心肌損傷的預測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23, 27(23): 86-90, 94.
馮蕾.紅細胞分布寬度、血小板分布寬度與高血壓病左室肥厚的相關性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醫(yī)科大學,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