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單元教學法將寬廣的歷史時段或重大事件作為教學單元,旨在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并深化理解,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增強學習的相關性和實用性。這種方法在高中階段尤為重要,它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掌握,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文章詳細介紹了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步驟,探討了如何通過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小組合作、單元主題的精細梳理、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及運用信息技術等多種策略,實現(xiàn)對高中歷史知識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 大單元;高中歷史;深度學習;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5.039
Exploration of Deep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Based on Large Unit Teaching
ZHANG Chenwei
(Juxian Wenxin Senior High School, Rizhao, Shandong 276500)
Abstract The large unit teaching method takes a broad historical period or major events as teaching units,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systematically organize knowledge and deepen understanding. By linking teaching content with students' real life, it enhances the relevance and practicality of learning. This metho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high school, as it not only promotes students' in-depth mastery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but also cultivates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e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step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unit teaching, and explores how to achieve deep learning of high school history knowledge through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group cooperation, precise organization of unit themes, creation of vivid teaching scenarios, and the use of various strategies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large unit; high school history; deep learning; strategy exploration
在現(xiàn)代教育實踐中,高中歷史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歷史意識、歷史思維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領域,一直是教育改革與課程創(chuàng)新關注的焦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法已難以滿足學生對深度學習的需求,故此,探索符合當代教育理念的高中歷史教學新策略顯得尤為迫切。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模式,通過整合相關歷史事件、人物和時期,形成寬廣而連貫的學習單元,不僅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構建知識框架,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深層次思考和知識內化。
1 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原則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法,須遵循一系列原則以確保教育質量與教學深度。歷史教學的整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單元時,應圍繞核心歷史事件、時期和主題進行整合,以展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對歷史進程與時代變遷的宏觀理解?;有栽瓌t強調在大單元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辯論等多種互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提升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多元評價原則是指教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觀察、作業(yè)、項目、口頭報告等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全面評估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邏輯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達成度,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過程。此外,實證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歷史事實的準確性和證據的科學性,引導學生通過批判性分析歷史資料,形成基于事實的理性判斷,增強學生的歷史實證分析能力。
2 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步驟
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施步驟應嚴謹而系統(tǒng),旨在通過結構化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的綜合理解與深度學習。第一,教師需進行詳盡的歷史時期選擇與大單元劃分,這一過程應基于教學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確保所選歷史內容的代表性與關聯(lián)性,以支持學生對歷史事件、人物及其影響的深層次探索。第二,設計大單元教學方案,促進核心素養(yǎng)落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既是大單元教學的出發(fā)點,又是其落腳點,而大單元教學主題的確定、目標的制定,均需通過教學設計進行實踐[1]。第三,資源整合,教師需要搜集與整理適合大單元教學的多樣化教學資源,如原始文獻、歷史地圖、多媒體材料等,利用這些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第四,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討論、演講、項目式學習等,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歷史探究,通過批判性思維和歷史推理提升其解析綜合信息的能力。第五,形成性評價與反饋機制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步驟,教師應通過持續(xù)的評估來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深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第六,教師應進行課程的反思與評估,這一階段關注于評價整個教學單元的有效性和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以便識別優(yōu)勢和不足,為未來的教學實踐提供改進的依據。
3 大單元教學的高中歷史教學深度學習策略
3.1 系統(tǒng)性的知識整理
系統(tǒng)性的知識整理在大單元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的框架,促進信息的整合和深層次理解。該策略將分散的歷史事實、概念和時間線索進行邏輯性整合,形成連貫、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深度。通過系統(tǒng)性知識整理,教師可引導學生識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背景及其相互作用。
在“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系統(tǒng)性的知識整理體現(xiàn)在如何幫助學生理解農業(yè)的出現(xiàn)與食物的物種交流對人類社會的革命性影響。該單元通過探究采集社會向生產社會過渡的深刻影響,幫助學生理解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初步步驟。教學活動的組織首先是通過引導學生觀看一系列與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轉變相關的文物圖片和考古發(fā)現(xiàn)的視頻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利用時間線工具,帶領學生梳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主要變化,包括工具的進步、農業(yè)的出現(xiàn),以及定居生活的開始;在講述食物物種交流時,要著重強調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物種的交流傳播更加廣泛,從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歷史影響。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這些變化對食物獲取方式、新物種的交流傳播、社會結構及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通過這樣的互動活動,學生能夠更生動地體驗歷史,從而加深對歷史轉型期重要性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聯(lián)系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整合前期所學的重要知識點,運用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梳理補充人類早期文明發(fā)展歷程,通過系統(tǒng)性的知識整理,學生們既能回顧之前學習的重點內容,又能提升他們對知識點的整合能力[2]。
3.2 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被認為是增強學生學習參與度和提高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共同解決問題,擴展思考視野,并從多個角度審視歷史事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每個小組將深入研究他們所負責的事件,并在小組內討論、分享關于事件的信息,分析其影響,以及思考如何將其與大概念相聯(lián)系。教師在設計小組活動時應確?;顒优c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緊密相關,同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資源和支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小組中發(fā)揮作用,并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是一個復雜且信息量大的主題。為了深入探索這一歷史主題,教師設計了一系列基于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古代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的發(fā)展歷程;近代大機器生產、工廠制度帶來生產生活的巨變,以及當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發(fā)展。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一組可以研究古代生產工具的演進及其產生的社會影響;另一組可以討論近代以來大機器生產、工廠制度的出現(xiàn)及其產生的革命性意義。教師提供了一系列歷史文獻、圖像、統(tǒng)計數(shù)據和當時的政策文檔,供學生分析,學生需要在小組內部討論并準備展示,以闡釋他們所負責領域的具體影響。每個小組都要向全班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多樣,可以是PowerPoint演示、角色扮演或辯論會。例如,一個小組通過角色扮演展示了工廠工人的日常生活和勞動條件,而另一個小組則通過辯論的形式探討了工業(yè)革命對世界的長遠影響。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深入了解工業(yè)革命,還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有效地展示了小組合作在深化歷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3]。
3.3 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
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是大單元教學策略中的關鍵一環(huán),旨在通過創(chuàng)造沉浸式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機,提高歷史學習的互動性和實踐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這種策略通過將學生置于模擬的歷史環(huán)境中,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體驗和理解歷史事件及其影響。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包括視覺元素,如復原場景、歷史服裝等,還包括互動元素,如角色扮演、辯論和模擬活動,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探索和理解歷史。情景教學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此外,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還要求教師具備高度的創(chuàng)造力和組織能力,能夠設計和實施符合學習目標的教學活動,并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
在講述“村落、集鎮(zhèn)和城市”時,教師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旨在通過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深化學生對居住環(huán)境發(fā)展變遷的理解。本單元通過模擬不同歷史時期的古代村落、集鎮(zhèn)和城市發(fā)展場景,幫助學生描繪和體驗人類居住條件和生活的改善對社會結構和個人生活的影響。例如,教師在講授“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時使用數(shù)字媒體展示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全球主要城市的演變過程,包括倫敦、紐約和上海等城市的舊照片與現(xiàn)代照片的對比。通過這些視覺材料,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城市化進程中的巨大變遷。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城市化對居民生活方式、工作環(huán)境、社會階層和環(huán)境的影響。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方面,收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案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此外,教師還安排了角色扮演活動,學生扮演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居民,通過模擬對話和日常場景的重現(xiàn),展示各自角色的生活狀態(tài)和對城市化的看法。這些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維度體驗和理解城市化進程[4]。
3.4 借助信息技術實現(xiàn)深度學習
借助信息技術實現(xiàn)深度學習是現(xiàn)代教育中的一項關鍵策略,特別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這種方法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度。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包括虛擬現(xiàn)實(VR)、增強現(xiàn)實(AR)、在線協(xié)作工具、數(shù)字檔案館、互動時間線工具等,這些工具能夠幫助學生以全新的方式接觸歷史學科,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通過這些技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探索歷史場景,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和影響。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整合到教學中,不僅提升了教學的動態(tài)性和多樣性,而且通過提供豐富的視覺和聽覺資源,幫助學生建立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歷史知識記憶。
在“交通與社會變遷”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入信息技術,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來探索交通工具的歷史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顒邮紫葟囊胍粋€互動的時間線開始,該時間線詳細標注了從古代至現(xiàn)代重要交通工具的發(fā)明和改進。學生通過點擊時間線上的每一個標記,可以訪問到詳細的信息,包括該交通工具的圖片、使用背景、技術描述及其對社會的具體影響。教師利用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創(chuàng)建了一個模擬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親歷”歷史上的重大交通工具發(fā)展事件。它可以營造出一種歷史氛圍,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超時空直觀感受過去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對于教學大有裨益。例如,學生可以通過VR頭盔體驗19世紀初的第一次蒸汽機車旅行,感受當時人們對這種新交通方式的驚奇和影響。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歷史學習內容的感知深度和情感連接。教師還可利用在線協(xié)作工具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研究,每個小組選取一個特定時期的交通工具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在線平臺共享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小組成員需要協(xié)作撰寫報告,并通過網絡視頻會議向全班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這種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使得歷史學習更加互動和生動,還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信息技術使用能力。
4 結語
總體而言,通過系統(tǒng)性的策略探究和實踐應用,基于大單元教學的高中歷史教學能夠更有效地響應當代教育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這一過程不僅涵蓋了教學內容的深入解讀和應用,也包括了教育理念的更新與教學模式的革新,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實踐融合的典范,基于大單元教學的高中歷史教學深度學習策略對于推動教育公平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和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提升邊遠地區(qū)學生的歷史學習機會與成就感。
參考文獻
[1] 陳輝.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施路徑探究[J].江蘇教育,2022(51):7-10.
[2] 張黎虹.大概念統(tǒng)領下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高考,2024(2):20-23.
[3] 趙偉強.高中歷史的大單元教學運用[J].語言與文化研究,2024(1):110-112.
[4] 張偉.史料多樣性與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黨史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3(3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