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從六個維度深刻闡釋了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南通市啟秀中學深耕李庾南老師“雙螺旋”育人思想,學習她“上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個班,教好每一個學生”的育人精神,在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中,“自育”教育家精神,并通過區(qū)域聯(lián)動與成果共享,促進教師隊伍的發(fā)展,產生了喜人的“聚合”效應。
關鍵詞:教育家精神;高質量教育;教師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10-0039-04
2023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深刻闡釋了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與實踐要求,強調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號召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為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1]。依托李庾南勞模工作室、江蘇省李庾南數(shù)學教學研究所、李庾南實驗學校等平臺,在南通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通市啟秀中學開展了“弘揚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動,充分發(fā)揮李庾南老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廣其教學思想,培植師者情懷,從精神洗禮到行動示范,營造了全校園、廣區(qū)域的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的濃厚氛圍。
一、雙向推高,“生長”育人范式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辛勞一生,這是李庾南老師作為一名普通但不平凡的人民教師的生動寫照。她一輩子沒有離開過三尺講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學生,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啟秀校園,克勤克儉,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無我奉獻。她把育人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把所有追求融入“上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個班,教好每一個學生”之中。她以這樣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心有大我、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教育家精神。
在李庾南老師“班級育人60年”和“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雙螺旋育人的引領下,學校把“育人為本,培養(yǎng)會學習懂創(chuàng)新,愛集體有擔當,快樂健康的初中生,為成為時代新人打好基礎”作為辦學追求,將“自學·議論·引導”作為學科教學螺線,將“自育·互惠·立范”作為班級建設螺線,形成了一根主軸、兩條螺線的育人體系。
(一)上好每一堂課:建構“三學”育人范式
通過融通學科課堂、教育活動、系列課題等舉措,學校強調進一步豐富課堂內涵,組織深學李庾南老師“自學·議論·引導”教育教學理念,各學科根據(jù)學科特點,研究實踐“學材再建構,學法三結合,學程重生成”的“三學”教學范式,密切關注課堂生態(tài)和學情,常態(tài)化開展聯(lián)合體集體云備課活動,高質量開展“三學”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構建“有規(guī)則的自由課堂”,創(chuàng)設出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動范本。
學校以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為依托,將“愛家鄉(xiāng)、愛動手、愛活動、國際化”融入日常,綜合人文與社會、科技與創(chuàng)新、藝術與欣賞、勞動與生活、體育與健康進行社團項目化建設,始終貫穿讓學生“在學習”“真學習”“會學習”的學習要義,推進構建跨學段、跨學科、跨形態(tài)、銜接互動的融合課程群,做實“百草園”勞動教育基地和“陽光體育”建設,做強手球特色項目,做精“啟秀學堂”特色課程,在啟秀師生的教育生活中切實體現(xiàn)“一校一品、一生多能”,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涵養(yǎng)學生生命成長,建構“三學”育人范式,形成“育人場”。
(二)帶好每一個班:促生“雙螺旋育人”機制
學校以班級為實踐場域,以班級文化生態(tài)為實踐情境,統(tǒng)籌教育教學,加大“自育·互惠·立范”“班級育人”的實踐力度,促進德智共生。成功申報并有序推進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自育·自立’主題班會學程設計與實施”,整體設計與實施貫穿初中三年的“主題班會學程”,引領學生立自育之志,做自立之人[2]。李庾南老師編著的《“班級育人”主題班會36課》《班主任工作藝術一百例》,為班主任處理班務問題、組織開展班級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等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學校完善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管理體制,讓學生干部成為班級德育的引領者,強調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自主管理、自身完善,激發(fā)學生的自律意識,增強學生能力提升的實效。
學校還充分利用班級資源,建構系列班本德育課程,課程涵蓋了家國情懷、理想教育、紅色文化、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生活準備、心理建設、家校共建等多項內容,開展指向個人自育、群體互育、共同發(fā)展的育人活動,推動學生的學業(yè)進步、精神成長和人格確立,實現(xiàn)班級育人。
(三)教好每一個學生:成就“長出精神”的育人質態(tài)
學校圍繞“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變革與“自育·互惠·立范”班級建設,構建了“長出精神”的整體育人模式。
一方面,學校拓展育人形式,精心設計、打造并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應學生發(fā)展和學校實際的系列精品教育活動,促使學生活動多元化、系列化。如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敝黝}教育系列活動,著力提升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力;利用“國旗下講話”平臺,通過對民族傳統(tǒng)的深入挖掘和對民族記憶的追溯,提升學生的民族熱情和愛國情結。培養(yǎng)學生將“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為行,打造“一個不少、個個合格、普遍優(yōu)良、部分優(yōu)異”的微觀高質量育人質態(tài)。
另一方面,學校健全育人機制,提升教育合力,進一步加強學校、家庭、社會育人共同體建設。一是進一步梳理校內外教育資源,立足區(qū)域資源優(yōu)勢,以“文博文化”為重點,加強館校共建活動,優(yōu)化學生社會實踐及志愿服務的內容、形式,加強學生研學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積極探索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經驗。二是充分利用學校、省優(yōu)秀家長學校的平臺,構建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家委會網(wǎng)絡,探索家庭教育指導微課程建設,挖掘班級群等家?;用浇榈男鹿δ?。通過集中學習、階段交流、網(wǎng)絡學習、座談、階段性隨訪、學校開放日等形式,有效發(fā)揮家長學校在學習指導、精神引領、人格塑造、心理疏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三是進一步推進家校聯(lián)動育人,做好家訪全覆蓋工作,落實“1+n”幫扶政策,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達到“同步”,教師教育和家長教育達到“同心”,構筑“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多元教育環(huán)境。
二、精神喚醒,“自育”教育家精神
在弘揚教育家精神、研究雙螺旋育人建設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主、精神自育和為人自立”成為啟秀中學教師的共同追求,他們力求“以精神喚醒精神,以人格培育人格”,“把自己修成一門優(yōu)秀的德育課程”,再用自己“整個人”來育學生“完整人”。
(一)以師德培養(yǎng)為導向,加強思想引領
1.激活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弘揚教育家精神”氛圍
“一草一木皆傳情,一墻一壁皆育人?!闭\恕育人的校訓碑石、生機盎然的文化長廊、樹木掩映的張謇書院……校史鉤沉,百十如詩;學脈相承,風骨依然。在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過程中,學校充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注重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拓展更廣闊的知識空間,讓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校訓的啟迪、校園的漫步、校史的漫溯等多種教育情境下得到精神的滋養(yǎng),在小天地間延展精神世界。
2.厚植師者情懷,培育“四有”教師隊伍
學校以提高師德修養(yǎng)為核心,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依托“李庾南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啟秀道德講堂”等重要平臺,充分運用公眾號、校園網(wǎng)、宣傳櫥窗等平臺,不斷更新師德師風學習內容,學習李庾南老師“一生只做一件事,扎根課堂與班級”的精神追求,傳遞榜樣力量,引導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yǎng)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心懷“國之大者”、潛心教書育人,努力“長出精神來”。組織教師積極投入南通市教育工會發(fā)起的“168”愛生公益性教育活動,懷揣情感溫度走進學生心靈,讓師德內化于心,讓責任外化于行。
(二)以先鋒模范為坐標,促進精神內生
學校注重發(fā)揮名師效益,立足“雙減”背景,依托李庾南數(shù)學教學研究所、李庾南勞模工作室進行專業(yè)學習和研究,深耕李庾南老師教育教學思想,全面實施“三學”課堂。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提升培訓的層次和效度,重點抓好學校學科組長、備課組長、年級組長、校骨干教師四支隊伍,加大梯度培養(yǎng),加強校際合作交流,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學校探索師徒教學一體化模式,推進教學“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引領青年教師建立個人成長檔案,激勵和幫助教師成長。成立“青年教師成長群”,堅持擇優(yōu)“選”,從嚴“管”,大膽“用”,定期召開青年教師教學工作點評會,就課堂教學、質量達成、專業(yè)成長、育人管理等方面進行點評、指導,提升青年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管理藝術。對處于“礪能適崗期、堅定信念期、創(chuàng)新升華期、成型推廣期”不同階段的教師采用不同的推動成長模式,讓教師有更加明確的努力方向,更加堅定的執(zhí)著信念,促進專業(yè)拔節(jié)由外部推動向內部自覺轉型。采訪優(yōu)秀學子及家長,從反饋中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宣傳,讓啟秀之“秀”廣為人知,讓教育者情懷延續(xù)相傳。
(三)以實踐成果為支撐,推動教研結合
為深入踐行李庾南老師的教學與育人理念,學校聚焦教學改革和班級建設自辦了 《自學·議論·引導》校本雜志,及時報道李庾南老師“自學·議論·引導”教學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成果,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三學課堂”線上線下聯(lián)合推進活動,強化“教”“研”結合。實施備課組教研活動制度,重視以“課例”為載體的課堂行動研究,進行重點課題或內涵建設項目研究,積極開展任務驅動型、問題解惑型等多種教研活動,以“同課異構”“同構異教”等形式,推動研究成果的輻射。同時,積極打造李庾南實驗學校和啟秀中學教育聯(lián)合體、教育聯(lián)盟學校等交流平臺,積極開展校內外的教研交流活動,引領聯(lián)合體內所有教師學習、運用先進科學的教學法,實現(xiàn)資源共享、取長補短,推動區(qū)域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實現(xiàn)群體互惠式成長態(tài)勢。
三、久久為功,“綻放”育人偉業(yè)
李庾南老師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這個精神就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想有信念就能堅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在李庾南老師的精神感召下,啟秀中學在南通市委、市政府及省教科院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下,努力輻射推廣李庾南老師的教育教學成果,助力更大范圍的教師成長與學校發(fā)展。
(一)依托平臺,培優(yōu)育才
李庾南老師是在啟秀中學校園里成長起來的教育家,也是“教育之鄉(xiāng)”南通這塊沃土滋養(yǎng)出來的勞動模范。我們以啟秀中學為原點,創(chuàng)新“教—學—研—培”一體化的教師培訓方式,開展了各種形式、層級的教師培訓,開拓了項目化、沉入式、融合式的研修路徑。南通市依托“1115”工程、名師工作室等平臺,舉行各類研修、閱讀活動,勉勵廣大教師夯實理想信念,堅定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加強課堂教學實踐,不斷反思總結,在實踐中以信念的動力、熱愛的定力和創(chuàng)新的活力踐行教育家精神。
(二)訪學研修,促進交流
為深入展示、推廣李庾南老師的教育教學成果,擴大影響輻射面,學校鼓勵教師外赴薄弱學校,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成果送入交流學校,將弘揚教育家精神與崗位實踐相結合。除了教育聯(lián)合體內的師資交流外,來自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四川、青海等多個省市的教學骨干培訓班也先后到訪啟秀中學,進行跟崗、訪學、交流,共同探究初中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路徑。
(三)以點帶面,推廣輻射
2006年南通市教育局成立了“李庾南數(shù)學教學研究所”,2013年“李庾南數(shù)學教學研究所”升格為“江蘇省特色項目研究所”。受南通市教育局師資處委托,學校每年承擔200多名數(shù)學骨干教師的培訓任務,現(xiàn)已開展培訓15次,培訓教學骨干3000多人次。學校積極推廣“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和“自育·互惠·立范”班級育人主張,借助李庾南實驗學校、實驗區(qū)、“自學·議論·引導”全國研修和推廣中心等平臺,成功召開了5期全國“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研修活動,并不斷吸納有實驗推廣意向的初中學校尤其是邊遠薄弱學校加入實驗總校大家庭,激勵他們成為推廣與創(chuàng)新的排頭兵,推動形成推廣應用聯(lián)盟,推動區(qū)域性的教育教學改革。如今,已經實現(xiàn)了以南通啟秀中學為基地,向四周輻射的發(fā)展格局,助力雙螺旋育人成果在推進義務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致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的信[N].中國教育報,2023-09-10(1).
[2]李庾南,馮衛(wèi)東.“班級育人”60年:做“整個人的教育”[J].人民教育,2023(20):58-60.
責任編輯:顏瑩
作者簡介:祁金莉,南通市啟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高級教師,南通大學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