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經顱磁刺激;針灸;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
腦卒中偏癱是一種以肢體偏癱、感覺障礙、語言障礙與精神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1]。腦卒中偏癱多因患者腦部的血管突然出現破裂或血管內部受阻導致血液無法供至大腦,進而造成患者腦組織損傷?;颊咄ǔ憩F出明顯的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言語表達不清等臨床癥狀。病情較重的患者,還可能出現神志喪失與昏迷等嚴重表現[2]。西醫(yī)借助現代醫(yī)療設備,包括經顱磁刺激(TMS)等,通過對大腦皮層的精準刺激,可有效激發(fā)大腦皮層的活躍度,進而促使患者肢體功能的提升[3]。隨著臨床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策略日趨完善。其中,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因其顯著的治療效果而得到廣泛應用。中醫(yī)的針灸療法通過調理氣血、調和臟腑功能等機制,為患者康復提供有力的支持[4]?;诖?,本研究觀察給予腦卒中偏癱患者TMS聯合針灸治療的效果,并探討該治療方案對其肢體功能水平的改善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常州市武進中醫(yī)醫(yī)院進行治療的6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為20例,女性為10例;年齡51~70歲,平均年齡(60.21±5.11)歲;BMI20~27kg/m2,平均BMI(23.33±1.05)kg/m2;腦卒中偏癱病程2~8個月,平均腦卒中偏癱病程(5.21±1.25)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性為19例,女性為11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60.25±5.13)歲;BMI21~28kg/m2,平均BMI(23.51±1.22)kg/m2;腦卒中偏癱病程2~8個月,平均腦卒中偏癱病程(5.25±1.21)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資料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可比。本研究經常州市武進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腦卒中偏癱的西醫(yī)診斷標準[5];⑵符合氣血虧虛證的中醫(yī)辨證標準[6](主證: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神志不清、言語艱澀;次證:頭痛、眩暈、嘔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煩躁、抽搐、痰多、呃逆;舌脈象:舌強、舌歪、舌卷,舌質暗紅或紅絳,舌有瘀點、瘀斑,苔薄白、白膩、黃或黃膩;脈象:多弦,或弦滑、弦細,或結,或代),符合2項主證和2項次證并結合舌脈象即可確診;⑶均為首次發(fā)病。排除標準:⑴合并惡性腫瘤者;⑵合并嚴重視、聽障礙者;⑶合并心、腎功能衰竭者。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穩(wěn)定血壓、改善腦循環(huán)等常規(guī)基礎藥物治療。給予對照組患者TMS治療,采用脈沖磁場刺激儀(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82090783,型號:M-50UItimate)治療,刺激頻率與時間分別為50Hz、10s,間隔30s,0.5h/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針灸治療。取穴:人中、百會、極泉、內關、足三里、肩髃、合谷。根據骨度分寸法進行操作,用手按壓需針灸的部位,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一次性使用無菌小針刀(揚州市智象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212201401,規(guī)格:0.35mm×25mm)淺刺穴位,手法包括捻轉提插,留針30min,出針前捻轉針柄,待針下有輕松、滑利的感覺時出針,1次/d。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30d。
1.3觀察指標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癥狀(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神志不清和言語艱澀等)完全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比治療前下降>70%;有效:上述癥狀改善,30%≤中醫(yī)證候積分比治療前下降≤70%;無效:上述癥狀無改變甚至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比治療前下降<30%[7]??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⑵比較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神志不清、言語艱澀癥狀,依據病情程度分為無癥狀(0分),輕微癥狀(2分),中度癥狀(4分),重度癥狀(6分),積分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肢體功能評分。于治療前后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分[8]評估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水平,該量表包括肢體運動、平衡、感覺、關節(jié)活動度和疼痛5個維度,共113個小項目,每個小項目分為3級,分別計0分、1分、2分,總分最高為226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越好。應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9]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患者的肌肉痙攣程度,分為0分(患肢無肌張力增高)、1分(患肢被動屈伸時關節(jié)運動范圍末端突然卡住和釋放)、2分(患肢肌張力明顯增加但被動活動容易)、3分(患肢被動活動困難)、4分(患肢完全僵直),評分越高表示活動越困難。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整體療效和總有效率均更優(yōu),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神志不清和言語艱澀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下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肢體功能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肢體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均上升,MA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yōu),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討論
腦卒中偏癱根本原因是腦部血管病變導致的腦組織損傷。當大腦內部的血管發(fā)生病理性改變時,其原本供應的腦組織會發(fā)生血液與氧氣供給不足,進而導致該區(qū)域的神經細胞損傷,患者可表現出偏癱的臨床癥狀[10]。腦卒中偏癱典型癥狀表現為身體一側的肌肉出現無力、僵硬或喪失控制能力。在病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可能無法自主完成日?;净顒覽11]。因此,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減輕其運動障礙癥狀、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整體療效和總有效率均更優(yōu);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神志不清和言語艱澀中醫(yī)證候積分均呈現下降趨勢,且觀察組均更低。這提示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中,給予TMS聯合針灸的療效好,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癥狀。分析原因為,兩種治療方法能夠發(fā)揮協同作用,TMS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調控技術,能夠直接作用于大腦皮質,通過改變神經元的興奮性調節(jié)腦功能。在腦卒中偏癱的治療中,TMS能夠直接刺激受損的大腦區(qū)域,激活休眠或受損的神經元,促進神經網絡的重構。臨床研究顯示,TMS通過脈沖磁場作用于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改變大腦皮層的皮質神經細胞的膜電位,并產生感應電流,從而達到影響腦內代謝和腦部神經電活動的效果。TMS能夠通過影響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調節(jié)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12]。針灸作為中醫(yī)的傳統(tǒng)療法,通過針對性地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有效調和體內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實現治療疾病的目標。在腦卒中偏癱的治療中,針灸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肌肉緊張和疼痛,增強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針灸百會穴具有升陽舉陷、溫陽散寒與健腦益髓等作用;針灸人中穴具有醒神開竅、調和陰陽、鎮(zhèn)靜安神與解痙通脈等功效;針灸內關穴具有理氣寬胸、養(yǎng)心安神、醒神開竅的作用;針灸極泉穴能夠疏通經絡、活血、調和氣血;針灸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益胃、消腫止痛、化痰安神、補氣益血的功效;針灸肩髃穴具有疏經通絡、理氣化痰等功效;針灸合谷穴有鎮(zhèn)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功效[13]。因此,TMS聯合針灸治療能夠提高療效,減輕患者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均呈現上升趨勢,MAS評分均呈現下降趨勢,且觀察組改善均更優(yōu),提示給予腦卒中偏癱患者TMS聯合針灸可以較好地改善其肢體功能。分析原因為,TMS可調節(jié)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與神經網絡功能,TMS還可刺激大腦皮層,激活潛在的神經干細胞,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和修復;而針灸則通過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肌肉狀態(tài),針灸刺激穴位能夠緩解肌肉的緊張狀態(tài),減輕因肌肉痙攣或僵硬引起的疼痛和不適。針灸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為肌肉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和能量,增強其收縮力和耐力。當TMS聯合針灸治療時,兩者可以相互補充、協同作用,能夠更全面地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治療效果[14]。
綜上所述,TMS聯合針灸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方面表現出顯著療效,有利于緩解患者癥狀,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