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fā)學生內生動力、啟迪學生思維、推動課堂教學不斷深入的重要手段。故而,課堂提問會對教學質量、教學目標產生直接影響,需要教師合理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本文以初中英語教學為研究對象,以仁愛版教材為例,以有效強化課堂提問效果、切實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為目的,圍繞課堂提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首先闡述了課堂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其次探討了提升課堂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策略,以期為初中英語教師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技巧;作用;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危美芳,邵武第六中學城南分校。
“雙減”政策背景下,課堂教學需要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以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強化師生交流,還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故此,教師要加強對課堂提問技巧的應用。本文將對課堂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與應用策略展開相關探討和總結。
一、課堂提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一個“妙問者”好似在平靜水面上投下一顆石子,能夠蕩漾起學生積極、快樂思維的漣漪;一個“巧問者”好似一名引路人,能夠讓學生從山重水復的思考中,峰回路轉,收獲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悅。課堂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目標是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英語。課堂提問有助于這一關鍵目標的實現。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基于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促使學生以問題指引,展開深入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 front of’ and ‘in the front of’?”,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需要認真思考、分析兩個詞組之間的細微差別,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詞組的理解,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幫助學生溫故知新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溫故知新十分重要。溫故,可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提升復習效率。知新,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中明確學習重點,進而提升學習效率。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溫故知新。例如,教師在講解新知識前,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設置一些合理的預習問題,引導學生以預習問題為抓手,展開高質量預習。同時,基于學生對預習問題的完成情況,教師可進一步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新課教學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和反思,使學生能深刻掌握知識點。
(三)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同時,也是教學重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設計問題,可實現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例如,當教師向學生提問“How do you think the character feels in this situation?”,學生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回答,而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情感態(tài)度可以得到有效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活動中采取提問的方式,既可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二、課堂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基于一定原則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可充分保證提問效果,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認為,課堂提問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課堂提問應當有所作為,包括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強調重點知識等
(二)啟發(fā)性原則
課堂提問應當可以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開展心智活動,以此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并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條理性原則
課堂提問既不能信口開河,也不能存在不合邏輯的情況,即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時,要做到由已知到未知、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這樣,學生才可以全面地理解知識
(四)多樣性原則
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因此,教師也應當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提問方法,包括創(chuàng)造性提問、推理性提問等,這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從而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
三、提升課堂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策略
為更好地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下面將對課堂提問技巧展開相關探討,探索提升課堂提問技巧應用效果的策略,助推英語課堂教學發(fā)展。
(一)有效把握課堂提問時機,切實彰顯課堂提問價值
1.在課前導入時提問。
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其是否能有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否能高質量開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積極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用中文向學生提問:“我們都知道做運動對我們的健康有益,那么大家最喜歡的運動是什么?”,之后再將中文翻譯成英文,即“ We all know doing sports is good for our health,So what is everyone's favorite sport?”這種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由于教師采用雙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所以還照顧到了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使其也可以順利參與問題討論。
2.在課堂教學中提問。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通常以“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為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學生無法完全跳出條條框框?;诖耍處熆梢詫W生轉變?yōu)樘釂柕闹黧w,形成“學生問、學生答”的良好提問氛圍,并引導學生縱深思考。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Our world”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為確保學生能切實掌握重點詞匯、積累更多句型,并可以充分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合理應用互聯(lián)網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以學習目標為指引,展開積極的討論和研究。在討論中,有些學生用英語對小組成員提問“As students, how should we make rational use of the Internet for learning?”(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學習?),引發(fā)了同組成員的激烈討論。在積極的討論中,學生既需要對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和弊端進行分析,也需要思考如何將互聯(lián)網和學習進行有機結合。這是學生思維深化的過程。思考過后,學生運用英語回答問題,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
3.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提問。
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學生總是心浮氣躁,著急下課,此時,若教師依舊選擇講解知識點、講解習題,則不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既浪費精力,也浪費時間。故而,教師可以利用該時間段,對學生提出問題,以將學生的心思拉回到課堂中來,并促使學生在課后也能展開深入思考。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 “Making friends”這一單元時,為確保學生能掌握本單元所有重點單詞和短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最后的幾分鐘,基于“Making Friends”這個話題,向學生提問:(1)你是怎么理解“朋友”這個詞的?(2)你和朋友平時經常一起做些什么?(3)我們應該交什么樣的朋友?(4)我們應該如何交朋友?同時,為確保學生在課后能認真地進行思考,并對所學英語單詞進行復習,教師還要求學生在下節(jié)課給出答案。該種提問方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后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采取多樣化提問方式,充分保證課堂提問效果
1.分層次提問。
受到成長環(huán)境、教育方式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面對教師的提問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即有些學生能完全聽懂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些學生對問題一知半解,有些學生則完全聽不懂?;谠摲N情況,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層次地設計問題,以滿足全班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全班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和學習成績都能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Our school life”這一單元時,為提升全班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教師可以設計富有層次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分層提問。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的提問便可以從教材中的詞匯入手,如“Look, here is a picture. It's our school. What's this?”(呈現PPT圖片,且圖片所展示的內容為教材中的詞匯,如school gate、playground等)。這種問題相對簡單,且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詞匯的印象。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便可以從技能應用和語言表達兩方面入手設計問題,如:“如果你是學校六周年校慶慶?;顒拥闹驹刚?,你會如何向外賓介紹自己的學校呢?請利用學過的詞匯組織語言,進行簡單介紹?!边@種問題既需要學生主動思考,也需要學生綜合所學知識,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層次化問題的設計,不僅可以滿足全班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2.趣味性提問。
有趣的事物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能積極學習。故此,教師要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設計趣味性問題。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Food festival”這一單元時,為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首先可以圍繞“美食”對學生展開趣味性提問:“你知道有哪些與美食有關的成語和習俗?請你用英語說出來。”學生對美食相對了解,所以該問題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為營造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教師可按照學生座位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1題1分,最終得分高者獲勝,且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叭の缎蕴釂?小組競爭游戲”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生動力,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給出答案。這為學生接下來展開高質量學習奠定了基礎。
3.引導性提問。
引導性提問是推動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手段,是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的有效方式,是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有效對策。故此,為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緊跟教師思維主動思考、探究,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性提問。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Saving the Earth”這一單元時,為讓學生切實了解拯救地球的重要性,教師可設計引導性問題“Which problem is the most serious?”“As a student, what will you do to save our earth?”。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需要對危害地球的因素進行深入思考,需要對拯救方法進行總結、歸納。這體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學生用英語回答教師問題時,可能會出現一些語法錯誤,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幫助學生對句型、詞匯等進行歸納整理,以幫助學生系統(tǒng)化地對知識進行記憶。同時,這也可以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
4.拓展性提問。
為確保學生的思維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內容,促使學生能結合自身認知深度思考問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拓展性提問。即教師要從新穎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拓展性的問題,促使學生思維不斷發(fā)散。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這一單元時,為能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鉆研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do and make efforts to make China stronger?”。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從單元主題要素出發(fā),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對問題進行深刻思考,學生的愛國情懷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yǎng),且學生也可以學會從更高、更廣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四、結語
將課堂提問巧妙地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才能切實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探索、總結課堂提問技巧,并將其有機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以達到活躍英語課堂、高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永龍.課堂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22(3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