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出導向法是一種全新的外語教學理念,給英語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將產出導向法理念應用于職業(yè)英語課程教學,在高職英語課堂中進行教學實踐探究。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高職英語;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李京(1984-),女,湖北襄陽人,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高校英語教學。
一、 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簡稱POA)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研發(fā),它源于輸出驅動假設。這一理論體系的構建基于課程設計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雙重考量。POA的核心教學理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倡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其教學假設針對我國外語教學中常見的“學非所用”問題,提出了四個關鍵概念: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和以評促學,強調高效學習與教學規(guī)劃的融合。教學過程分為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階段。在驅動階段,教師通過設計實際產出任務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依據(jù)預期的學習成果來選擇合適的素材,并設計引導性活動,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而在評價階段,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對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表現(xiàn)進行評價。
二、POA在高職院校職業(yè)英語課程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
POA主張教學設計應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為中心,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從而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技巧。在職業(yè)英語課程教學中引入POA,關鍵在于革新教學理念,采用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并確保學生能夠具備完成英語任務的能力。
(一)POA符合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中,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正經(jīng)歷著變革,其中POA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POA強調以輸入促進輸出,提倡通過創(chuàng)新和調整教學方法來提升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可知,高職英語課程旨在培育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流利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高技能人才。同時,新課標還提出了高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與POA的教學理念相得益彰。因此,POA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途徑,契合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POA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需求
POA強調以學生實際需要為出發(fā)點,根據(jù)課程目標設計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逐步提升語言能力;要求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以不同的資源獲得語言素材,進一步豐富學習資源;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語言技能,努力將英語應用到實際的工作場景之中,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高職院校學生具備語言輸出的能力
高職院校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輸出能力。他們在英語口語表達、詞匯掌握和技能運用等方面的能力,為POA的實施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從而確保POA有效實施。
三、POA在高職院校職業(yè)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流程
相關研究表明,POA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應用是切實可行的。依照POA理論,教學方案應以學以致用為重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以語言產出為主的任務,精心挑選輸入材料,確保學習輸入和任務輸出之間順暢銜接,以此實現(xiàn)學習與運用的深度融合,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四、基于POA的職業(yè)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
基于POA選擇《新技能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Communicate skillfully”聽說部分作為教學內容,針對筆者所在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一年級學生開展教學實踐。這項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優(yōu)化高職院校職業(yè)英語課堂,以期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
將如何介紹中國人文景觀設定為《新技能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聽說課的教學主題。圍繞這個主題,確立三大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為讓學生熟練掌握知名景點的英文名稱和介紹景點的常用句型;能力目標為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全面地介紹景點。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育人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堅定文化自信。
(二)教學任務
本課程包含五個學習任務,其中包括一項預習任務,鼓勵學生自我探索、討論和完成。在課程開始前,教師會在學習通平臺上推送一個介紹黃鶴樓的英文視頻,以引導學生思考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人文景觀,常用句式有哪些?同時,學生們需參與詞匯測試,以深化理解。
在課中,任務一:通過玩游戲和頭腦風暴的形式來學習景點英文名稱,并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進行補充。任務二:教師播放有關長城的雙語視頻,學生觀看,并通過學習通平臺隨機選人來引導歸納,總結介紹人文景觀的重點句式,并進行練習。任務三:句子跟讀練習,學生在手機人機對話平臺對常用句式反復練習,提升語音和語調。教師在平臺發(fā)起口語測試,學生完成測試,平臺實時自動評分;教師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對評分較低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任務四:句子接龍。全班同學一起參與,共同完成Ada向英國游客介紹黃鶴樓的任務,來實現(xiàn)句子的靈活應用。任務五:通過完成英文導游證景點介紹的考題,幫助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生為通過英文導游證的考試做準備,這一部分是本堂課的整體輸出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活動的反饋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們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他們各自小組的景點介紹。這一過程自始至終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各個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升級。每個任務都以前一個任務為基礎,旨在優(yōu)化后續(xù)任務的執(zhí)行,直至達成終極目標——順利完成課程的總結和評價環(huán)節(jié)。
(三)教學過程
1.驅動
不同于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POA以任務驅動引領新的學習階段。教師會展示一些可能出現(xiàn)在校園、家庭或工作環(huán)境中的交流情境,讓學生嘗試去模擬這些交際活動,同時教師會闡明教學目標和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如何介紹中國的人文景觀”這一學習主題為例,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學生Ada在旅行社實習,被分配帶領英國旅游團游覽武漢的標志性建筑——黃鶴樓。她應該如何向外國游客有效地介紹這座名勝呢?這個情境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同時結合了學生所學旅游管理專業(yè),能有效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去完成任務。
2.促成
驅動任務完成后,教師引出學習主題“How to introduce Chinese human landscapes?!?/p>
第一步(詞匯促成環(huán)節(jié)): 用拆紅包的游戲帶領學生學習景點英文名稱Forbidden City(故宮)、 Terra-Cotta Warriors(兵馬俑)、Potala Palace(布達拉宮)、Great Wall(長城)、Yellow Crane Tower(黃鶴樓)等。 并鼓勵學生進行補充。
第二步(句型促成環(huán)節(jié)): 學生觀看介紹長城的視頻,總結介紹人文景觀的常用句型,如描述地理位置的句式“It is located in...(它位于……)”“It lies in/to/on...(它在……以內;它與……相鄰但不接壤;它與……相鄰)”“It is ... miles away from...(它離……有……米的距離)”,有關建造時間的句式“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years.(它有長達……年的歷史)”?!癐t dates back to.... / dates from...(從……時就有的,回溯到……)”。有關尺寸規(guī)模的句式“It is/measures... long/ wide/ high/deep.(它有……長/寬/高/深)?!薄癐t covers an area of...(它的覆蓋面積為……)”,以及如何講述其歷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在學習通平臺隨機選人,通過頭腦風暴引導學生歸納,完成句式練習等。教師通過支架性語言材料,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生深度互動,從而幫助學生克服產出困難。
第三步(語音語調促成環(huán)節(jié)):學生在人機對話平臺對介紹人文景觀的常用句式進行反復練習;教師在平臺發(fā)起口語測試,學生完成測試,平臺實時自動評分;教師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評分較低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音和語調水平。
第四步(輸出促成環(huán)節(jié)):句子接龍游戲。全班學生一起參與,共同完成Ada向英國游客介紹黃鶴樓的任務。通過游戲的方式,教師逐漸撤除支架,讓學生嘗試自主完成語言產出。
第五步(實踐促成環(huán)節(jié)):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五組,通過完成英文導游證考試中介紹的人文景觀的考題,引導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為通過英文導游證的考試做準備,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整體輸出環(huán)節(jié)。教師進一步撤除支架,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教師會挑選各組的學生代表進行展示,而其余學生則負責評估這些代表的優(yōu)點和缺點。最終,教師會進行綜合的總結性評價。課后,每名學生繼續(xù)完善人文景觀介紹的內容,并錄制視頻并上傳到學習平臺。該環(huán)節(jié)用于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獲得人文景觀介紹的語言能力、能否將學過的語言知識遷移到類似的情境之中。
本次教學實踐借助人機對話平臺有效進行了口語操練、模擬導游解說;通過小組互助、頭腦風暴、句子接龍等方式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層層進階;通過視頻分享,讓學生感受中國的璀璨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
3.評價
本次教學實踐的評價策略基于POA理論,以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艦槟繕?。教師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綜合動態(tài)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同時融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以及教師的專業(yè)評價,從而全面衡量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態(tài)度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結合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進行綜合評估。即時評價是指教師對課堂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反饋和矯正教學,它有助于教師靈活調整教學步伐,控制教學進度。延時評價則需要學生按照教學要求在課后完成任務并提交成果,教師據(jù)此進行評估。這樣的多維度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進程進行持續(xù)改進,形成一個“驅動—促成—評價”的高效學習閉環(huán)。
五、POA應用于職業(yè)英語課程所面臨的挑戰(zhàn)
本次教學實踐總體進展順利,但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
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POA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實際語言運用,但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前任務完成不理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促成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在促成環(huán)節(jié)的第五步,每個組的成員英語水平有差異,英語基礎好的成員表現(xiàn)積極,而基礎弱的成員較為消極與被動。
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以產出作為驅動力和教學目標的POA關注的是有效學習的發(fā)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中介,教師的任務是促成學習的發(fā)生和檢驗學習的效果,這對教師的語言能力、課堂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教師需在授課前進行詳周密準備,搜集符合學生當前英語能力的輸入素材;教師應持續(xù)創(chuàng)新,設計出新穎的語言輸出活動;在小組內,實現(xiàn)學優(yōu)生幫扶學困生,以調動英語基礎弱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結語
產出導向法(POA)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本次教學實踐,教師精心策劃了一系列連貫的預習、課堂和課后任務,這些任務逐層推進,構成了一個“驅動—促成—評價”的閉環(huán),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教師需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英語水平來實施這一方法,使用合適的語言材料,把握好任務的難易程度,從而為高職院校職業(yè)英語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2022年度院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職業(yè)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22WYYBJY00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2):3-12,98.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640.
[3]文秋芳.“產出導向法”教學流程再解讀[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2):3.
[4]邱琳.“產出導向法”促成環(huán)節(jié)的辯證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9(3):40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