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基于大觀念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不僅可以促進育人理念的更新,也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本文從大觀念及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出發(fā),分析了大觀念視域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原則,對大觀念視域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路徑進行了探究,旨在推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學科育人目標有效落實。
關鍵詞:大觀念;單元整體教學;實施路徑
作者簡介:蔡艷紅(1997-),女,福建石獅人,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語單元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實施后,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已然成為高中教學的主要指導方針,由此學科大觀念應運而生。要想改變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碎片化、模式化、機械化的問題,教師應以大觀念為教學設計核心,突出教材中知識單元的地位,從多個方面錘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助力學生知識習得與能力發(fā)展。
一、大觀念視域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就是把幾個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構成元素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整體與個體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大觀念視域下,單元整體教學要突出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之間的整體性,才能實現(xiàn)單元內各個部分的協(xié)同效應。因此,教師必須擁有敏銳的職業(yè)眼光與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以既定單元教學目標為導向,根據(jù)單元話題主線對教學流程和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梳理與規(guī)劃,讓原本分散的語篇在教學主線上形成邏輯關聯(lián)。而后再根據(jù)單元教學目標從整體上把握課時任務,幫助學生將各項內容串聯(lián)起來,構建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為其全面地掌握該單元學科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關聯(lián)性原則
關聯(lián)性原則是指教學內容之間要相互關聯(lián)、相互貫通,教師用整體的思維理念對各單元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使單元之間、課時之間具有連續(xù)性、銜接性。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集中在聽、讀、說、寫四個方面,這就導致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模式過于單一,缺乏必要的關聯(lián)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并沒有在教學活動中被整體突出。大觀念視域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可從單元教學階段性目標入手,重構優(yōu)化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關聯(lián)性任務,將不同知識點、技能和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整體。教師要注重各個課型之間的關聯(lián),讓聽、讀、說、寫趨于一體化,確保各課時之間、各內容之間緊密聯(lián)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綜合運用。
(三)豐富性原則
豐富性原則是指確保某一領域的完整性和多樣性,就教育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兩大方向。作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兩大重要載體,學習活動與體驗在英語學習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們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多元思維的主要路徑。基于此,教師在大觀念視域下實施整體教學時,需要為學生語言輸出與輸入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引進一些先進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設計豐富的單元主題教學任務和活動,幫助學生在新穎有效的教學實踐中豐富學科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
二、大觀念視域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提煉教材大觀念,探究單元主題與各語篇之間的關聯(lián)
在課時不變的前提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單元內容進行整合講解,讓大單元整體意識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以“五遍閱讀法”設計課件,為學生搭建單元主題內容框架,讓單元各語篇內容以系統(tǒng)、全面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形成一個整體的、相互串聯(lián)的知識體系,助力學生一步一步地完成知識脈絡完整化、知識架構網格化。
以 “Learning about language”這一單元為例,教師應基于大觀念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圍繞“Learning”這個單元主題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在主題知識的引領下形成深層的學習認知。在Topic Talk 環(huán)節(jié),可將單元語篇劃分為四個基本部分,分別是Active Learning、Language Learning Tips、The Secrets of Your Memory和A Learning Reflection。然后根據(jù)各部分關鍵詞對語篇內容進行整合與梳理,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總體感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逐步將能力轉化為自身素養(yǎng)。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著眼整體規(guī)劃,對同類內容進行調整或整合,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可以主動構建Active Learning的篇章結構,并能夠運用所學固定搭配或語言方式進行思考與創(chuàng)造,從而促進高中英語教與學的良性發(fā)展。
(二)依托大觀念導向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把大觀念教學理念作為教學導向融入課前指導環(huán)節(jié),充分考量高中英語教學需求,幫助學生設計出層次分明、內容全面的單元學習任務,并及時解答學生在預習階段遇到的相關問題,推動學生預習活動的開展。教師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空間以方便其自主探索與思考,幫助學生從學習問題出發(fā),在導學問題的引導下自主進行探討研究,以達到逐步提升學生學習把控能力,構建全面而系統(tǒng)的英文專業(yè)知識架構體系的目的。
以 “Music”這個單元為例,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依據(jù)單元主題進行基本教學設計,整體內容下分為音樂形式、類別以及門基樂隊三個子項。導學活動設計中,可在waming-up環(huán)節(jié)通過歌手圖片展示和音樂作品播放的形式來呈現(xiàn)教學元素,引導學生將所得信息與學習主題之間進行配對,以此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自主性進行有效調動。在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后,教師可通過提出問題進一步導學,如“What type lf music do you like? And why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usic?”。通過視、聽兩種感知形式,幫助學生把握知識內涵。接下來,開展小組討論,引入與主題契合的文本內容,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另外,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氛圍,挖掘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充分體現(xiàn)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流程設計上,學習任務要充分展示大觀念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將教學任務整合細化,幫助學生自主梳理知識脈絡、優(yōu)化知識架構,提升單元整體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三)確立單元教學目標,促進讀寫結合
在大觀念下開展教學實踐時,為了凸顯高中單元整體教學的育人價值和功能,教師可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并以學生學習能力需求為出發(fā)點進行重點教學引導。在進行整體教學規(guī)劃時,教師應以該單元知識的應用為目標點,為教學活動規(guī)劃配套的寫讀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讀寫實操能力。回顧近年的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英語讀寫教學在不經意間被人為分割為兩個獨立領域,教學方案中也缺少該有的語言互動和溝通,導致學生在英語寫作中遇到一些語言輸出方面的障礙,一時之間難以提高寫作水平。其原因為:一是學生自身英語基礎較差,二是平常的讀、寫訓練過于孤立。基于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應目標明確地組織學生進行寫、讀訓練,突顯大觀念理念,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讀、寫兩大技能真正融合。
以“Healthy lifestyle”這一單元的教學設計為例,教師應以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為切入點,圍繞主題“Healthy lifestyle”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聽、說、讀、寫,進一步鞏固本單元的主要詞匯和話題功能句。在具體語境中呈現(xiàn)what、why的、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及回答,開啟學生對影響身心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的探討。這一單元的重點內容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行為有關,可把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短語、重點詞匯、句式等元素劃分為相應的邏輯區(qū)塊,參考學生實際情況,布置與之相應的讀、寫任務。比如,讓學生以當前學習、生活為創(chuàng)作場景,運用本單元的句式、短語進行仿寫練習,這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逐步從課堂遷徙到應用實踐之中。通過課堂知識向應用技能的逐步遷徙,學生的語言文字輸出能力會得到相應的提升。由此可見,以what、why、how作為單元整體教學引導,從文本內涵、關鍵詞方面去引導學生對主題架構進行解析,可以有效推動讀與寫之間的深度交融,從而達到多維度整體提升教學效果的預期目標。
(四)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明確單元教學主題
大觀念視域下,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呈多元化狀態(tài),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要先對單元知識進行邏輯梳理,然后適當合理地引入并應用課堂之外的學習資源。群文閱讀是一種綜合學習活動,其目的是通過將同一類型或主題的文章資源有機整合,有效拓展學生的專業(yè)學習途徑,深化學生對學習主題的理解,強化其對知識內涵的掌握,讓單元整體教學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體現(xiàn)。設計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要對單元知識有整體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確定基本的教學主題和學習目標。繼而參考學生即時學習水平,遴選出對應性的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與鞏固。
例如,對“Life in the future”這一單元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先確定“Talk about changes at present/Predict tood and bad changes in the ruture/Talk about things in the past,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等為該單元教學目標。在大致達成教學目標后,教師可參考學生在能力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以“What life will be in the future”為議題,設計“Human life in the future”“Animals in the future”“Daily life in the future”and “Future life in the sea”等板塊進行拓展性閱讀,引導學生從實體圖書館或網絡圖書等途徑,搜集與話題相關的學習資料,并用英語簡單地描述自己想象的未來情況。這樣參考課程架構,融入課外內容,既能增加學習內容的厚度,更能拓展思維空間的寬度。豐富多彩的群文閱讀活動,既拓展了教學內容,又開辟了新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習交流與研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五)設計單元教學評價,構建、內化和遷移大觀念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對學生成績的提升和教師教學工作的改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大觀念視域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反饋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時表現(xiàn),教師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注、記錄,并綜合多方因素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茖W的評價可以為后續(xù)教學工作的完善提供參考依據(jù),可以幫助學生在梳理與反思中樹立科學的大觀念意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可從不同邏輯方向進行多角度的評價設計,力爭教學評價多元化全方位地呈現(xiàn)出客觀、公正、全面、積極等特點。
以“Life in the future”這一單元為例,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就教學目標、內容、過程等教學元素進行客觀評價和深刻反思。其一,從教學層面進行反思。將Comprehending、Warming up、Pre-reading整合為一節(jié)精讀課,在教學上突出針對性,將Workbook當中的Using structures和Using words and expresslons整合為語法課,將Workbook當中的Listening task和Reading task整合為泛閱讀課,以這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單元整體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可以為后續(xù)教學工作的完善與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提供借鑒參考。其二,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客觀全面評價,讓學生客觀而全面地認知自我,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知道自身的不足,以科學的評價來推動教學活動逐步完善。
綜上所述,大觀念視域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在新課標要求下英語教學從模式到內涵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可以幫助教師更為精準地把握課時內容,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在明確該模式價值與優(yōu)勢的前提下,以資源整合體現(xiàn)教學內涵、以自主學習突出導向作用、以單元重點促進學習互動、以群文閱讀拓展教學內容、以教學評價優(yōu)化教學過程,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深入實施,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育人目標,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王薔,周密,蔣京麗,等.基于大觀念的英語學科教學設計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2]吳俊杰.大觀念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路徑[J].校園英語,2022(50):64-66.
[3]陳伍華,黃榮.大觀念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路徑[J].安徽教育科研,2022(27):109-111.
[4]王宏美.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J].英語教師,2023(19):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