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五育融合逐漸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路徑。初中英語教師要從五育融合的角度入手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在閱讀教學中融合德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際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融合智育,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應用能力;重視美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重視體育和勞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勞動意識。教師通過五育并舉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英語素養(yǎng)。本文對五育融合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進行研究,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五育融合;初中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作者簡介:張珊珊,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大量的基礎知識,還要在學習、探究過程中形成良好品質、正確習慣。要想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積累英語知識的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
一、五育融合的意義和作用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使其形成高尚的情操;智育的滲透可讓學生消化、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并學會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美育的滲透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之美,實現(xiàn)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提高;勞育的滲透可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勞動習慣;體育的滲透可實現(xiàn)強身健體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二、五育融合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一)英語融合德育,培養(yǎng)交際力與合作力
1.滲透文化教育。
在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過程中,英語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文化中,語言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英語閱讀教學與文化教育之間存在緊密關聯(lián)。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既要從教材內容中提煉出外國文化,還要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在對比中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避免出現(xiàn)崇洋媚外、盲目排外的情況。教師應注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保證五育融合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Section B中2b的文本時,教師可從具體的內容出發(fā)滲透文化教育,也就是重點圍繞Sarah向往的殿堂和名人,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從多角度了解美國的鄉(xiāng)村音樂,了解美國鄉(xiāng)村音樂名人堂以及博物館,深入了解偉大的音樂家Garth Brooks。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以下學習任務:“(1)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n the text.(2)Collecting information around Chinese folk music, systematically comparing folk music with American country music.”。無論是了解美國的鄉(xiāng)村音樂,還是探究我國的民族音樂,學生都能有效拓展知識面和學習視野,不僅能夠接觸更多的英語知識,還能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為日后走向更寬廣的外部世界奠定基礎。
2.增強合作意識。
在現(xiàn)代社會,合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這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可利用問卷調查、互動交流、課堂提問等多種方式,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再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之后,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閱讀任務,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時,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活動。首先,教師要求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內容,嘗試進行翻譯,記錄下閱讀過程中的問題。之后,學生需要在組內進行分享和交流,圍繞著各自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完成閱讀任務,并選出代表分享學習成果。此外,教師還要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從合作情況、問題解決情況、翻譯情況等角度入手,評選出最佳小組,并給予適當獎勵。在參與以上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學會與他人合作,還能在相互學習過程中獲取更多的英語知識,實現(xiàn)英語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英語融合智育,培養(yǎng)應用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英語學科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初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遷移能力的重要時期,恰當?shù)拈喿x教學策略將會影響到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應善于靈活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英語教學與智育完美融合,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基礎。
1.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重要、有效的思維工具,可有效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內容,讓學生不再將關注點只放在單詞、短語、語法等細枝末節(jié)上,而是從系統(tǒng)、整體的角度入手直觀把控文章內容。在課前,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一邊閱讀教材內容,一邊填充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師也可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鍛煉其文本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要趁機開展分享交流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分析他人的思維導圖,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思維導圖的內容。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Section B 中2b的文本時,教師需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的脈絡和段落,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擴散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課前,教師可先提供簡單的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學生需要根據(jù)思維導圖的內容分析文本內容,闡述自己的感悟、想法與觀點。在課堂,教師需引導學生在組內分享各自繪制的思維導圖,介紹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再共同梳理文本的篇章結構、語境、邏輯關系等,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整合意識、思維意識。同時,教師還可讓各小組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思維導圖,開展組間評比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互動交流過程中提高認知水平、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
2.設計開放任務。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為學生當前和日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可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設置難度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消化英語知識,逐步鍛煉其整體語用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從根本上保證智育的有效滲透。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閱讀的文本時,教師需在課前設計預測任務,快速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求知欲望、好奇心的驅使下系統(tǒng)整合文本內容,根據(jù)標題、圖片等預測文本大意。在課堂,教師可加入推測任務,讓學生分析文本的邏輯、線索,學會根據(jù)上下文猜測文本大意。在課后,教師可布置讀后續(xù)寫任務,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閱讀和思考中衍生出更多創(chuàng)意,也可引導學生從某個觀點入手進行多角度評價。在參與以上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漸有機聚合機理、心智、能力,可綜合性體現(xiàn)個人素養(yǎng)。
(三)英語融合美育,培養(yǎng)審美力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也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新奇、精美、有趣的板書后不僅可讓學生在枯燥的閱讀中感受到樂趣,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還能讓學生在欣賞教師優(yōu)美文字書寫、精美板書設計的過程中,全方位感知文字和圖畫的獨特魅力。同時,教師也能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開始關注隨堂筆記中排版的精巧、字跡的工整。高質量的隨堂筆記不僅可讓學生快速找到筆記重點,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筆記的美,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多個角度入手感知美學的存在,最終實現(xiàn)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時,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板書滲透美育。具體來說,教師可采用倒敘、重組的方式與學生一起探究語篇內容,構建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Sarah將會與全班學生一起參與一場奇妙的火車之旅,去心中向往的音樂殿堂探尋音樂的奧秘。在此背景下,教師可在黑板的左下方畫上可愛的小火車,并在車廂上按照課文順序繪制出此次旅途中的所有站點,引導學生跟隨著火車一起進行文化旅行;在黑板的右半邊,教師可繪制一把吉他,并利用吉他的聲波設置小組競賽機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學習任務。在參與以上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在欣賞板書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感知能力,還能在激烈的小組競爭中形成克服困難、敢于面對困難的堅強品質,以平和心態(tài)看待比賽結果。
(四)英語融合體育和勞育,培養(yǎng)生活力
初中學生面臨升學壓力,逐漸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文化課程上,容易出現(xiàn)忽視體育運動的情況。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將會影響其學習狀態(tài),學生若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就能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也能更快更好地積累英語知識。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師可嘗試將體育、美育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讓學生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終身勞動和體育鍛煉的意識。
1.激活主題意義。
文章是英語學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育人價值。英語教師不僅要重視英語知識的講解,還要充分挖掘、升華文本主題,逐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教師還要將語篇內容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逐步滲透美育和體育,最終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的閱讀文本內容是Mary和Tony的日常生活習慣。當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對比和分析兩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其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通過對比和分析,學生可認識到Mary擁有更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更好的飲食習慣以及更健康的運動習慣。教師需充分利用語篇內容帶領學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文本內容進行對比和分析,由此產(chǎn)生更多感悟和想法,逐漸認識到健康生活方式對生活、學習、身體等方面的積極影響。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與學生一起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英文版的健康生活計劃,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生活的習慣。
2.豐富實踐活動。
教師應重視英語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融合學科知識與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具體來說,教師需圍繞閱讀文本、主題等,打破課堂教學的束縛和限制,將學校與家庭、課堂與課外、學習與生活完美融合,打造出多樣性、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勞動教育不應被限制在教材內容或空洞說教上,而是要開展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勞動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教授“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時,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文本內容,明確滲透勞動教育的方向。這篇課文記述的是美國的感恩節(jié)時人們制作烤火雞的過程。在正式教學前,教師需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可挑選幾只已經(jīng)烘烤好的雞,以及做烤火雞的各種調料。教師也可提前與勞動教師進行交流,共同開展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文本內容,并按照其中的制作方法一起制作美味的火雞美食。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各小組學生一起分析并翻譯文本內容,明確制作火雞的流程,使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提高勞動能力。之后,教師還可布置學習任務“Choose a home-cooked dish that you like, talk to your family and write down the process in English. Try to cook according to the steps in the family, and use the mobile phone to film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results. Share their cooking experience in the class, share the perception of this cooking”。無論在課堂與同學一起制作、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還是在課后進行動手操作,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使其發(fā)現(xiàn)勞動教育和英語知識的關聯(lián),最終實現(xiàn)英語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可先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撰寫的美食制作方面的文章,分享各自制作美食的過程,最終與學生共同評選出最佳作品。
總而言之,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勢,初中英語教師應深入解讀教材內容,堅持學科教育與五育相融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語篇設計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具體來說,教師應秉承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滲透五育的過程中采用思維導圖、小組合作、趣味實踐活動、融合文化教育等方式,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從根本上保證學科育人和學科教學的同步開展,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宇欣.“五育融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英語廣場,2023(24):126-129.
[2]徐瑜,居霄辰.“五育融合”視域下中學生勞動素養(yǎng)提升路徑研究:以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勞育滲透為例[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3(2):93-95.
[3]宋曉英.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語實踐類作業(yè)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2(22):55-57.
[4]唐春吾.“雙減”背景下“五育融合”項目式作業(yè)設計路徑:以初中英語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15-20.
[5]袁琴.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五育”融合實踐探索[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2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