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學英語深度化語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立足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在語篇導入、閱讀任務形式、語篇拓展活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策略,力求通過加強語篇導入設計、設置多樣化閱讀任務、創(chuàng)新語篇拓展活動等方式,促使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層結構,改變思維方式,養(yǎng)成深度思考的習慣,促進教與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郭芳,福建省福清市融僑小學。
深度學習這一概念是由瑞典學者Martinsa Joe在學生閱讀實驗基礎上提出,用于對學生該如何通過認知的自我建構促進高階思維發(fā)展進行解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深度學習的實施不但可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還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與素質的提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針對當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存在的不足,教師應在深度學習理論引導下,通過加強語篇導入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分層閱讀任務、豐富語篇拓展活動等方式,促進學生英語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升,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英語深度化語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深度學習的意義為:一方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英語深度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凸顯出來,學生能夠充分感受語言的魅力,逐步喜歡英語學科,這對其自身成長與發(fā)展意義重大。教師將英語游戲、小故事、外文讀物等引入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生可接觸許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求知欲逐漸增強,能夠始終對英語閱讀保持高度熱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閱讀和學習。
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語篇導入設計隨意,情境與主題不相匹配。部分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導入方法,導入形式與語篇教學后的活動架構相背離,不利于語篇教學實效的提升。教學情境的構建脫離了語篇特定情境,使學生很難在內化體驗中學會語言應用,還普遍存在與文本主題不相匹配、任務創(chuàng)設與小學生認知特點不相符等問題,使學生無法融入教學中,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提升。二是閱讀任務形式單一,削弱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表現(xiàn)為設計任務之間關系松散,有些甚至存在邏輯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更多考慮的是學生回答,很少重視任務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因此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另外,任務設計目標指向偏差,顯得急功近利。三是語篇拓展活動較少,教學實效較低,缺乏情感引導,語篇意識薄弱。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單純注重課文領讀,引導學生背誦相關內容,未能總結閱讀技巧與規(guī)律,導致學生只會認讀單詞、句子,很難深度理解文本的隱性內涵。長此以往,學生形成惰性思維,在閱讀時不主動思考進行文本信息解構,從而阻礙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策略
(一)加強語篇導入設計,情境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
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閱讀教學的關鍵步驟,對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具有較大影響,所以英語教師要加以重視。教師應加強導入設計,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重點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升。具體措施如下:
語篇導入,利于學生預測。在整個語篇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基礎所在,對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掌握本章節(jié)內容具有促進作用。在語篇閱讀教學的各階段,任務設計、選用問題常常側重于對學生閱讀結果的檢查,忽視通過問題導讀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與表達能力提升。因語篇導入雜亂無章,向學生傳授的知識也會混亂無序,難以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狀態(tài)。閱讀文本內容、學情和教學目標不同,所采用的語篇導入方式也有所區(qū)別,可采取預測導入法,使學生對語篇有整體感知,插上想象的翅膀,激發(fā)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控制好預測導入的時間,以免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以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My friends”為例,在閱讀文本前,教師可設計表格,包括人物、年齡、愛好等方面,讓學生根據(jù)預習內容猜測My friends,并在合適選項后勾選。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不但可在預測結果與正確答案之間建立聯(lián)系,還可在糾正錯誤期間學習新知識,新舊知識交融,為后續(xù)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對接生活情境,引發(fā)情感共鳴。深度學習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英語知識之外,還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對接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完善英語深度學習,使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帶領下逐步探索新知識,減輕學習壓力,促進知識內化吸收,高效完成對接生活的任務,呈現(xiàn)出高效的英語深度學習課堂。以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 “Food”和閩教版英語小學四年上冊Unit 6“ Shopping”為例,在學習與“Food”“Shopping”相關的語篇后,可創(chuàng)設超市購物的情境,使學生聚焦實際,引發(fā)自身認同感,聯(lián)想起以往所學的大量食物類單詞,并主動投入到語境內,訓練語言應用能力。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 “Seasons”為例,教師可從summer、winter拓展到hot、cool等,并聯(lián)系小學生的生活情境,鼓勵其說一說自己喜愛的季節(jié)、該季節(jié)的風景與活動,在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同時,也對已學知識進行復習。
文化結合,促進深度學習。在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單詞、語法知識的傳授,忽視了中西方文化的銜接,無法真正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語言思維轉換,阻礙了深度學習。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構建中西方文化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和深度分析,深刻認識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點,切實加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達到深度學習目標的同時,增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堅定文化自信。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7 “Christmas”和Unit8 “Spring Festival”為例,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和外國節(jié)日“圣誕節(jié)”進行介紹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通過短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學生深刻感受中外節(jié)日氛圍,并討論春節(jié)的習俗、傳說等,了解中西方節(jié)日的文化背景。這有助于獲得新奇的情感體驗,在相關文本閱讀中實現(xiàn)文化對接。
(二)設置多樣化閱讀任務,促進學生語言輸出
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基本學情,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設置多樣化閱讀任務,且任務難度循序漸進,先從簡單任務開始,再逐漸加大難度,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攻克難關,獲得進步。
1.猜測型任務。小學生的詞匯量有限,在閱讀時常常遇到生詞,如若學生詢問教師或者查詞典,不但會延長閱讀時間,還不利于語感提升。對此,教師可布置一些猜測型任務,利用猜謎、做游戲等方式,滿足小學生的興趣喜好,使語言訓練不再枯燥乏味。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3 “Food and health”為例,教師設置猜測問題“What do you like eating?”“Is the food you eat healthy?”“Do you know what foods are healthy?”,引導學生逐步參與進來,猜測健康食物類型,并把握語篇關鍵信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猜中答案后獲得滿足感,從而更加認真地聽講,積極參與后續(xù)學習活動。
2.表演型任務。這類任務主要借鑒TPR法,使學生在動和做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語篇內涵。在故事類語篇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對角色有基本把握的前提下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并說明表演要求與規(guī)則,各小組成員分工闡述故事內容。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情境等增加臺詞,每組輪流上臺表演,其他小組和教師評分。教師點評學生的語言運用情況,指出錯誤之處并糾正,使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獲得全面發(fā)展。
3.調查型任務。教師根據(jù)文本主題設置命題,讓學生開展調查活動,在調查期間深入理解文本內容,促進語言知識積累與鞏固。小學生普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較強。在學習有關西方節(jié)日、外來食物的語篇時,教師可設計調查表,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學習相關單詞、簡單句型等,并將調查結果填入表中,課上各小組交流討論。在此期間,教師應注重英語基礎薄弱,在組內存在感、參與度較低的學生,鼓勵其發(fā)言,適時引導,使其充分參與進來,獲得更多收獲。
(三)創(chuàng)新語篇拓展活動,提升教學實效
深度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美國教育家David Meryl提出,教學應以問題為中心,促使學習者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思維鍛煉與能力提升。根據(jù)語篇閱讀教學要求,教學過程不應是單純的接受,而是要結合基本學情,選用恰當方式,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開展多維互動,使學生擁有“讀”“問”“說”的權利,促進其積極性提升。在語篇拓展活動中,通過小組間的深度合作,學生在組內自由交流、討論、答疑、提出自己看法等,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問題,深入理解語篇內容,探究文本內涵,掌握更多語言知識,達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目標。對于教師來說,語篇拓展活動不應僅僅是“解答”“對答案”等,而要展開深度提問,如“誰能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大家還有哪些不同意見?”等,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創(chuàng)新、評價等能力。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Mother's Day”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組內討論“What do you want to buy for your mother on Mother's Day?”。在組內探究與思考后,每組派代表闡述本組的觀點,教師應給予表揚和肯定,允許不同聲音存在,并根據(jù)小組匯報結果進行點評和補充,使其掌握“I'll give her a ...”“I'll buy her a ...”等句型,通過合作探究掌握重點詞匯,并學會感恩。
以說促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語篇脈絡,將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匯總起來,創(chuàng)建彼此間的邏輯關系,降低閱讀難度,并按照導圖內容復述,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以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5 “Months of the year”為例,教師可按照語篇信息繪制思維導圖,要求學生根據(jù)導圖內容進行語言描述。學生在導圖提示下,細致觀察和分析后,能夠輕松說出信息間的關聯(lián),并對信息重組復原,使自身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得以提升。
以寫輔讀,促進語言運用。語篇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材料,教師應善于結合基本學情與教學目標開展語篇拓展活動,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提升。例如,“Animals”這個單元的故事文本為“Joy and Elsa”,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What will happen five years later?”。學生想象五年后雙方再次相遇的情景,并在教師的鼓勵和啟發(fā)下續(xù)寫故事,預測后續(xù)故事走向,將語篇內容與現(xiàn)實相貼合,樹立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并促進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在深度學習背景下,閱讀教學不單純是語言能力培養(yǎng),還包含情感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語篇呈現(xiàn)出的價值觀。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6 “Dream job”為例,語篇介紹了Julia和Yang Ming對于夢想職業(yè)的選擇及理由,學生可從中感知這些職業(yè)的社會意義和價值。閱讀后學生可開展組內討論,明確自己向往的職業(yè),了解勝任該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并以小短文的形式談一談該如何實現(xiàn)夢想。通過深入閱讀和理解語篇,學生對職業(yè)有了初步了解,創(chuàng)建了從“愛好”到“職業(yè)”的路徑,能夠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并形成刻苦好學的優(yōu)秀品質。
尋讀語篇,注重細節(jié)觀察。尋讀屬于一種快速閱讀方法,其目標是從語篇中尋找特定細節(jié),這就需要讀者明確閱讀的目的。例如,從電話本中尋找某位同學的號碼,從詞典中尋找某個單詞等。在尋讀過程中,教師可設置難度略高的任務,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加注重細微之處。以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5 “Parts of the body”為例,教師可將語篇PartA和PartB,根據(jù)情節(jié)改編成四幅圖和六幅圖,要求學生給圖片排列順序,由此讓學生掌握故事發(fā)展脈絡。通過上述訓練,使學生明確語篇的細節(jié),且這一過程充滿趣味性,深受學生喜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度學習被應用到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深度學習作為高效學習方式之一,以理解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通過加強語篇導入設計、設置多樣化閱讀任務、創(chuàng)新語篇拓展活動等方式,實現(xiàn)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的目標。在此期間,教師應結合基本學情與教學目標,合理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提升,并通過布置多樣化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xiàn)深度學習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英語學習活動觀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研究”(立項編號:FQ2023ZX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沈鎖強.讀出精彩 讀出能力: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1(10):30-31.
[2]陳力.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幾個原則[J].小學教學設計,2020(27):4-6.
[3]蔡麗芬.讓“語篇教學”走向深處:例談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的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4(4):73.
[4]丁海英.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閱讀中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剖析及其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3(6):5-9.
[5]陳力.英語閱讀讓孩子們讀什么?[J].小學教學設計,20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