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小學生古詩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這一教學任務不僅在于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巧,還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和智慧,是學生了解歷史、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徑。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進而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古詩詞閱讀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文字的理解與背誦,更應是情感的交流與文化的傳遞?;诖?,以下是我對新課標下小學生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思考。
一、讓詩詞之美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古詩詞的意境往往源自生活,它記錄了古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蘊含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情感體驗。因此,將古詩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有效增強他們對詩詞的感悟力,使詩詞之美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引導學生將詩中的意境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激發(fā)他們對詩詞的興趣與理解。例如,在教授《憫農(nóng)》時,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一次田間勞作的艱辛,感受農(nóng)民辛勤勞作的辛苦,通過這種真實的體驗,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詩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這種將詩詞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詩詞的共鳴,使他們在生活中體驗詩意,在詩詞中感受生活,實現(xiàn)教學的融會貫通。
二、注重“讀、悟、寫”三者結合。古詩詞的學習不僅僅是對字詞的記憶與背誦,更是對意境的品味與情感的體悟。因此,教學中應注重“讀、悟、寫”三者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詩意思維與創(chuàng)造能力。在“讀”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詞的音韻之美與意境之深,通過朗誦體驗詩人情感的變化與節(jié)奏的起伏,讓學生在誦讀中領悟詩詞的韻味。同時,“悟”是詩詞閱讀教學的核心,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詩句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從字里行間去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進而形成獨立的審美感受。為了加深對詩詞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在學生對詩意有所感悟的基礎上,鼓勵他們進行仿寫或改寫,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詩中的情感與意境。
三、營造沉浸式的詩詞學習氛圍?,F(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為古詩詞教學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詩詞中的畫面、意境、情感通過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生動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大大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果。多媒體教學能夠?qū)⒊橄蟮脑娨庾兊眯蜗笊鷦?,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更深刻地感受詩詞的美。例如,在教學王維的《鹿柴》時,可以通過視頻展現(xiàn)空山新雨后的寂靜與鹿鳴,讓學生感受詩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靜謐與深邃。這樣,學生在直觀感受中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詩詞的意境與韻味,激發(fā)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與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深入挖掘詩詞的文化內(nèi)涵。古詩詞不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每一首古詩詞的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詩詞文化背景的深入講解,引導學生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人生經(jīng)歷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詩詞的意義。例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時,教師可以介紹安史之亂的歷史背景,讓學生體會杜甫身處戰(zhàn)亂年代的無奈與憂國憂民的情懷。
新課標下的小學生古詩詞閱讀教學,是一項將語言學習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的重要任務。它要求教師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詩意思維,又要引導他們在詩詞中感受生活、體悟情感,進而激發(fā)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熱愛。只有這樣,古詩詞閱讀教學才能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繼續(xù)傳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成為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
(作者單位: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鎮(zhèn)十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