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速覽]
考點1:音調
1.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例如:同一音階中1、2、3、4、5、6、7音調逐漸升高。
2.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物體振動得快,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就高;振動得慢,發(fā)出的音調就低。
3.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頻率高則音調高,頻率低則音調低。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
考點2:響度
1.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2.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物體的振幅和人距發(fā)聲體的遠近。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人距發(fā)聲體越近,聽到的聲音的響度越大。
考點3:音色
1.聲音的特色、品質叫做音色。我們能分辨各種聲音就是以音色為依據的。
2.影響音色的因素:不同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考點4:音調和響度的區(qū)別
音調和響度是聲音的兩個不同的特性,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不一定大,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例如:蚊子發(fā)出的聲音雖然響度小,但音調高;而牛的叫聲雖然響度大,但音調低。
考點5:根據波形辨別聲音的特性
音調不同的聲音,波形疏密不同。波形越密,音調越高;波形越疏,音調越低。
響度不同的聲音,波形振幅不同。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音色不同的聲音,波的形狀不同。
如圖1所示,甲、乙、丁音調相同,均比丙高;甲、乙、丙響度相同,均比丁大;甲、丙、丁音色相同,均與乙不同。
[情境融合]
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情境)編鐘是戰(zhàn)國早期著名的青銅樂器。1978年隨州出土的編鐘,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我國樂律學達到了一定高度。如圖2所示是戰(zhàn)國早期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曾侯乙編鐘,依大小次序編組懸掛,形成一定的音階。演奏時如果想發(fā)出響度較大的低音,可以( )。
A. 用較小的力敲擊體積較小的鐘 " " " B. 用較大的力敲擊體積較小的鐘
C. 用較小的力撞擊體積較大的鐘 " " " D. 用較大的力撞擊體積較大的鐘
2.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情境)編鐘的截面如圖3所示,分別敲擊同一編鐘的A、B、C三個部位,編鐘發(fā)出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一定相同。
3. (跨學科情境)工尺譜是中國傳統(tǒng)記譜法,工尺譜、簡譜與聲音頻率的對應關系如表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相比“2”音,發(fā)“4”音時音調更高
B. 工尺譜為“工”的音,每分鐘振動320次
C. 簡譜為“1”的音,頻率最低,響度最小
D. 相比“五”音,發(fā)“六”音時聲源每秒振動次數更少
4. (古詩詞情境)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很多詩詞里蘊含著物理知識。請完成表2,填寫古詩詞中加點字詞所對應的聲音的特性。
答案:1. D 2.音色 3. AD 4. 音色 " 響度 " 音調 " 響度 " 音調
(作者單位:沈陽市南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