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
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美】惠特曼
第一次做父母,心里充滿了愛意,總想把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帶給孩子。
正如詩人惠特曼所言,孩子最初看見的東西,會變成他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當了母親以后,我一直努力嘗試著讓孩子遇見美好。
那么,什么東西才是美好的?我想:美好的東西應該是滋養(yǎng)心靈的,煥發(fā)精神的,照亮生命的,比如書籍。據說,猶太人是十分重視教育的民族,猶太母親為了引導孩子愛上書籍,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往書本上滴幾滴蜂蜜,然后讓他/她舔嘗,告訴他/她書里的知識就像蜂蜜一樣甜。她們的智慧令人心生欽佩,用生活化的方式讓孩子非常具
體地感受到了何為甜蜜,何為美好。
與之相比,我的母親從未對我進行過閱讀啟蒙。雖然我童年一直生活在鄉(xiāng)下,卻從未見過母親干農活,她也極少跟鄰居們家長里短地聊天,或者跟他們圍成一桌打牌。母親那時在家里偏房開著碾米坊,每天上午坊里都是碾米機的轟鳴聲。村民們挑著一擔擔的稻谷進來,挑著一擔擔的大米出去,坊里到處彌漫著被碾碎的稻殼的粉塵,還有谷粒的醇香。中午過后,如果有人上門修農具,母親就會戴上面具,燒起電焊,噼噼啪啪的火花讓我特別懼怕,每每這時我都躲得遠遠的。
只有晚飯后,忙碌了一天的母親才終于閑下來,坐在客廳里跟我們講講她小時候的事:“我小時候讀書成績可好了,每次都是班級第一名。要不是你外公家里窮,急著把我嫁人,說不定我能讀到初中畢業(yè),現在或許是一名老師了……”
有時候,母親或許勞碌一天實在太累了,一個人待在房間里靜靜地讀書、寫字,我們兄弟姐妹自己在客廳里玩鬧;母親心情好的時候,就會教我們唱歌,偶爾做一些好吃的點心給我們吃。
童年時代,母親從不輔導我學習,也不督促我做作業(yè),更不會逼著我練習任何技藝。母親看似佛系,從來不過多管束我們,可對我們兄妹三人買書一事卻十分支持。她從不陪我們看書,更不會讀書給我們聽,但是她會給我們買來一整套的日本漫畫《哆啦A夢》《七龍珠》《阿拉蕾》,買來一期期的《讀者》《青年文摘》,家里每天都有郵局送來的報紙?,F在想來,我的母親也是充滿智慧的,她用看似隨性的教育給予了我們童年成長的快樂,也給予了我們閱讀的自由。
我的語感就是在這些自由閱讀中培養(yǎng)起來的,視野是在這些閱讀中漸漸打開的,認知是在這些閱讀中一點點提高的。這也是我后來熱愛閱讀,熱衷寫作,在大學選擇文學專業(yè)的主要原因。
二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
也不可能在過去停留
——【黎巴嫩】紀伯倫
童年美好的閱讀時光,讓我獲益頗多。如今自己也成為母親,衷心地希望孩子能夠從書籍中體會到與我童年一樣的幸福、快樂。
我們家的客廳不大,但整整一面墻都是書架,上面擺滿了各種類型的書籍:哲學的、歷史的、藝術的、文學的、科學的……買書于我就像買菜一樣日常,讀書于我則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
兒子出生幾個月后,我就買來各種黑白顏色的布書,讓孩子自己把玩、翻看、啃咬,布書就像一個玩伴,陪伴著孩子成長。等兒子會坐、會交流以后,我就帶著他看繪本圖案,念繪本上的文字給他聽。再大一點,有時我們會擠在沙發(fā)上,一起讀同一本書。更多時候,我們散坐在客廳的各個角落,讀各自喜愛的書。
兒子兩歲以后看了許多繪本故事,其中他最愛的是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繪本,一遍又一遍地看,從此愛上了恐龍??铸埻婢摺⒖铸埨L本、恐龍動畫片、恐龍拼圖……凡是和恐龍有關的東西他都著迷。他還一次次告訴我們,長大以后要當考古學家,去挖掘研究恐龍化石。兒子這個從兩歲就萌生的理想,如今八歲了依然十分堅定。
有了“恐龍迷”兒子,我也不由自主地變成了“恐龍迷”媽媽。我們一起看《恐龍當家》動畫片,看《侏羅紀公園》電影,看《遠古生物》紀錄片。從網上買來恐龍化石考古玩具,我們一起又敲又鑿又刷又洗,弄得滿屋塵土,就是為了挖出石膏里的恐龍化石模型。時刻關注著和恐龍有關的展覽信息,帶兒子去香港科學館看真正的恐龍化石,去珠海博物館看恐龍化石展,去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看考古挖掘出來的恐龍蛋化石……
隨著對恐龍知識的深入了解,孩子又開始關注草食性恐龍的食物——蕨類。那段時間,一到周末我們就到野外尋找類似的蕨類植物,撫摸著它們鮮嫩而卷曲的葉子,仿佛仰頭就能看見一只梁龍正俯下身子吃草。有時候在灌木叢里遇見昂首挺胸四處張望的小蜥蜴,我們會興奮不已,一起悄悄蹲下觀察它那像霸王龍一樣的美麗小腦袋。后來孩子好奇恐龍滅絕的原因,我們就一起閱讀《揭秘地球》《恐龍王國》等書籍,了解火山爆發(fā)、行星的知識。甚至還親自跑到地質公園博物館去了解火山的地質結構,看隕石標本。
孩子總是對世間萬物充滿了好奇,他們的思想也是變化無常的,會擁有各種夢想。作為父母,我們努力珍視孩子的每一次發(fā)問,每一個夢想,了解他所關注的,愛他所熱愛的。詩人紀伯倫告訴我們:“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蔽蚁?,父母對孩子真正的疼愛,應該是與孩子共懷童心,在閱讀中,在生活里,像孩子一樣陪伴他發(fā)現世界,探索奧秘,擁抱理想。
三
他已來到這個歧路百出的大地上了
我不知道他怎么從群眾中選出你來
來到你的門前抓住你的手問路
他笑著,談著,跟著你走
心里沒有一點兒疑惑
不要辜負他的信任
引導他到正路
并且祝福他
——【印度】泰戈爾
母親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看東西要戴上老花鏡,比起讀書,她更多時候是瀏覽手機。聊起童年時她獨自待在房間讀書寫字的往事,母親感慨:“那時候我心里苦悶,只有讀書和寫字能讓我覺得舒暢
些……”已到中年的我,十分理解母親當年的煩惱與辛酸。特別感激她,在困境中用閱讀為自己引路,積極樂觀地生活,給予我們一個精神富足的童年。
讀書、學習、升學、工作、結婚、生子,這是我三十多年生活的剪影。這期間曾面對左右為難的選擇,承受難以言說的壓力,經歷層出不窮的困難。還記得初中遭遇家庭變故的時候,我也如母親當年一般,埋頭苦讀,沉心學習,瞬間從天真爛漫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小大人”,心中一直有句話在激勵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弊罱K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夢寐以求的高中。
至今難忘研究生畢業(yè)那年,一時工作還沒有著落,心里極度敏感自卑,父母的關心、師長的問候于我都是一種巨大的負擔。畢業(yè)離校手續(xù)辦完后,搬著行李走出校門,我不知道該去往何處,心中一片迷茫。最后,用僅有的一點生活費租了間房子棲身。在那段失意的日子里,我不斷用普希金的詩歌鼓勵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比缃窕厥祝嵌螌覍遗霰趨s始終咬牙堅持的日子,確如普希金所言,成為人生中無比親切的懷戀。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看到周遭各種育兒的“內卷”,我的心里卻十分篤定。因為我從個人的成長經歷中深切感受到:閱讀才是最應該讓孩子遇見的美好。讓孩子自由閱讀,不打卡,不批注,不復述,只是讓他們純粹地享受閱讀。當我們認真地做著這件簡單的事時,我們就會驚喜地發(fā)現德國作家于爾克·舒比格所描繪的真理:“世界在慢慢變化,萬物在自由生長。雨從云里落下,滴進泥土里;人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么美
好……”
感謝閱讀,讓我們在困頓中學會堅強,在黑暗中看見光,在生命之旅中遇見了美好。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六約學校)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