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嚴(yán)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題記
陡峭峰巔,綠蔭掩映的香山別墅隱匿其間,表面幽靜卻暗藏驚悚——“棺材”之謎。三面環(huán)山,陰冷潮濕,別墅內(nèi)實為監(jiān)獄,牢房密布,死寂壓抑。審訊室內(nèi),昏暗與刑具交織成恐懼之網(wǎng)。然而,就是在這絕望深淵,紅巖精神如薪火燎原,照亮了山城人民的英勇與不屈。
一、黑暗·血與火的淬煉
白公館與渣滓洞,書中并稱為“活棺材”。囚禁之地陰暗潮濕,囚禁之室狹隘簡陋。內(nèi)是草垛為床,人滿為患,外有囚籠之地,森嚴(yán)壁壘。囚犯頻遭酷刑,慘叫連連,食物腐敗,水源稀缺,更有特務(wù)潛伏其間。
直至讀完此書,方知史書上“嚴(yán)刑拷打”四字所承載的沉重。
作為重慶人,閱后我深感痛心卻又自豪無比。痛心于革命先烈們所承受的嚴(yán)刑拷打與無盡苦難,自豪于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堅韌不拔的紅巖精神!白公館與渣滓洞,不僅是歷史的傷疤,更是我們重慶人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它們提醒著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當(dāng)下。
二、星火·磨不滅的信仰
在《紅巖》里,我看到了共產(chǎn)黨員的英勇群像。他們不僅是革命斗士,更是重慶精神的化身——耿直、熱情!面對白色恐怖,他們毫不退縮,以不屈不撓的韌性捍衛(wèi)信仰。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中,信仰如星辰般璀璨,照亮彼此的心田。
這些山城的星火,穿梭于危機四伏的街巷,即便在特務(wù)的嚴(yán)密監(jiān)視下,也毅然執(zhí)行著最艱巨的任務(wù)。他們之間的戰(zhàn)友情深似海,面對敵人,他們是最堅硬的盾牌;面對戰(zhàn)友,他們是最溫暖的依靠。
江姐的堅貞不屈,成崗的忠誠無畏,齊曉軒的英勇犧牲,每一個故事都是對紅巖精神的最好詮釋。他們用行動證明,真正的信仰能夠超越肉體的痛苦,支撐人在絕望中尋找到希望的光芒。
當(dāng)?shù)叵碌牧一鹋c敵人的殘暴相遇,這些共產(chǎn)黨員以血肉之軀筑起了不可逾越的防線。他們的犧牲,如同璀璨的煙火,在黑暗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點燃了山城人民心中的革命之火。
正是這份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匯聚成了照亮后世的熊熊烈焰。紅巖精神,如同不滅的星辰,永遠指引著人們前行的方向,激勵著后來者不斷追求真理與光明!
三、傳承·新時代的紅巖精神
先輩點燃的燎原之火,已深深鐫刻在我們山城兒女的心田,成為我們永恒的精神燈塔。
重慶一中擁有光榮的“四·二一”革命傳統(tǒng),作為一名一中學(xué)子,每當(dāng)我回望歷史,“四·二一”精神的堅定與歌樂山七位師生的英勇,總讓人心生敬仰。每次踏上渣滓洞、白公館的土地,那份對先烈的緬懷與對歷史的憤慨,更是化作了前行的動力。
作為山城的一分子,我深知紅巖精神不僅僅是一段歷史記憶,它更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熱愛祖國、勇于奮斗、嚴(yán)守紀(jì)律的集中體現(xiàn)。這份精神已經(jīng)深深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我們?nèi)粘P袨闇?zhǔn)則的一部分。
作為中學(xué)生,我們肩負著時代重任。廣大青年應(yīng)該攜起手來,以紅巖精神為指引,努力學(xué)習(xí),錘煉品德,為山城重慶乃至為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我們應(yīng)共同守護這份用生命點燃的薪火,讓它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永遠燃燒,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回首《紅巖》,更加堅信:無論黑夜多么漫長,黎明終將到來!紅巖精神,薪火永燃!
教師點評
這篇讀后感深刻而感人。小作者以飽滿的情感和清晰的邏輯,將《紅巖》一書的精髓與自身感悟緊密結(jié)合,展現(xiàn)了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對紅巖精神的崇高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作為重慶人,對紅巖精神有著更為深厚的情感認同。他不僅為先烈們的犧牲感到痛心,更為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到自豪。這種情感的真摯流露,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總的來說,這篇讀后感是一篇思想深刻、情感真摯、語言生動的佳作。文章不僅展現(xiàn)了小作者對《紅巖》一書的深刻理解,更體現(xiàn)了其作為青年一代的責(zé)任感和使命感。
——重慶一中 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