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采用有針對性評價的工具,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興趣、能力和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個體差?!睂W生是評價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筆者開發(fā)了棋盤式評價表來監(jiān)控學生的即時學習狀況,并及時進行課堂教學的調整,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評價工具;棋盤式評價表;課堂成效
一、案例背景
1.語文課堂“經緯度”
語文課堂有兩個維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習得?!敖處煹慕虒W”隨著時間的流逝貫穿于整個課堂,是課堂顯性的橫穿線,支撐著整個課堂的完整性,被稱為課堂的“緯度”?!皩W生的習得”隨著教師的教學不斷往上增長,是一條隱性的縱穿線,被稱為課堂的“經度”。
如圖所示,橫著的線是課堂的“緯度”,教師教學,是不斷向前推進的;豎著的線是課堂的“經度”,學生習得,是不斷往上發(fā)展的。這兩條線組成了一個三角形,也就是語文課堂的成效。課堂成效的面積大小取決于經線和緯線的長短,不論哪條線縮短,都會影響到整個課堂成效的面積。反之,要使課堂成效達到最大化,那么就必須使教師教學和學生習得的經緯線推進到最長。
2.棋盤式評價表
棋盤式評價表是一個針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性評價工具,也是幫助教師在課堂上獲取數(shù)據(jù),進行教學調整和改進的即時反饋工具。
上表中的阿拉伯數(shù)字1~8代表著班級里學生座位的8個豎列,左邊的中文數(shù)字一至六代表著學生座位的六個橫排。這樣班級里每一位學生都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坐標”小格,每四個格是一種顏色,代表著一個四人小組。為了使男女生的課堂表現(xiàn)更加一目了然,便于教師的即時分析與反思,還制作了代表著男生的藍色章和代表著女生的紅色章,以及代表著四人小組綠色的章。
在教學時,教師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在棋盤式評價表上作出評價,棋盤式評價表上的數(shù)據(jù)一目了然,便于教師立刻進行診斷分析,作出即時的調整和改進。
3.實施路徑:“教-評-思”三位一體模式
在語文課堂上,利用棋盤式評價表,擺脫教學反思和改進的延時性和滯后性,即時推進課堂“經緯度”,建立“教-評-思”三位一體模式。如下圖所示:
語文課堂上,教與學作為課堂“經緯度”占據(jù)著主要地位,教與學的過程中在棋盤式評價表上產生了評價,教師根據(jù)評價表上的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和分析,也就是一個即時反思的過程,再通過反思對教與學進行調整與改進。
二、案例呈現(xiàn)
“教-評-思”三位一體模式在語文教學中愈發(fā)成熟,以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貝”的故事》為例?!丁柏悺钡墓适隆芬徽n介紹了“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fā)展,貝殼因為漂亮、珍貴又便于攜帶、不易損壞,人們把貝殼當作錢幣使用,因此貝字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本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漢字的知識。
1.根據(jù)評價數(shù)量改動教學方向
[教與學]
(出示各種貝殼的圖案)
師:瞧,貝殼顏色各異,有紅色的,有白色的,還有綠色的,真漂亮!還有誰能說說看?
生1:貝殼有藍色的,有黃色的,有粉色的,真漂亮!
生2:貝殼五顏六色,有的白,有的紅,有的綠,真漂亮!
[評價診斷]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很積極,紛紛舉起了手,在短短的一兩分鐘內,除了言語激勵等評價手段,光是棋盤式評價表上就貼上了三四個章。從數(shù)量上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次數(shù)過于多了,這并不正常。
[反思和改進]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奴說過:“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笨梢姡瑢崿F(xiàn)有效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但是從棋盤式評價表上可以看出這個問題的評價次數(shù)過多,這說明這個問題設計得太簡單。小學生的思維習慣于“跟從”,當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后,雖然能起到幫扶的作用,但是也會將學生的思維局限住,造成盲目跟從的局面,不斷打消著他們的好奇心和動力,一步步地阻礙著他們的發(fā)展。
于是,筆者通過追問引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除了顏色,貝殼的哪些地方也很漂亮?”打破貝殼“顏色”的局限,讓學生思維的觸角碰到“形狀”和“條紋”,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思考和探究,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又能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促進課堂的互動生成。
2.根據(jù)評價廣度改善教學方法
[教與學]
(出示:古時候,人們覺得貝殼很漂亮,很珍貴,喜歡把它們當作飾品戴在身上。而且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于是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
師:現(xiàn)在自己讀讀這兩句話,用上“因為……而且……,所以……”說說看為什么古人選擇了貝殼當作錢幣,并在學習單上寫一寫。
教師巡視,給完成并正確的學生在棋盤式評價表上貼上章。
[評價診斷]
三分鐘后,筆者給28名學生貼上章,其余14名學生沒有獲得章,這說明班級里三分之二的學生掌握了這道題,但是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寫完,說明這部分學生沒有掌握這部分內容。
[反思和改進]
在學習貝殼被當作錢幣時,很多學生只看到了前半句話,只寫出了“因為貝殼可以隨身攜帶,而且不容易損壞,所以古人把貝殼當作錢幣?!边@樣不完整的答案。于是筆者馬上改善了教學方法,拿了“植物角”的一顆小石子當作道具,指著黑板上的板書,提醒學生,給學生搭建學習的“梯子”。
師:看看老師手中的小石子,小石子也可以隨身攜帶,小石子也不容易損壞,怎么就沒有被當作錢幣呢?從上文找找答案。
生3:小石子不漂亮,不珍貴,所以不能當作錢幣。
師:你真會讀課文。對呀,貝殼可與小石子不一樣,它很漂亮,它很珍貴,而且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貝殼的特點可真多。現(xiàn)在你能完成這個句子了嗎?
有了教師和板書的提示,剩下的14名學生也都順利完成了學習單上的句子。
3.根據(jù)評價個體改進教學方式
[教與學]
師:誰能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今天學的內容?
學生反應各異,有的馬上舉起了小手,有的喃喃自語練習著,還有的則低下了頭,生怕被點名回答。
[評價診斷]
這時課已進入尾聲,從棋盤式評價表上看到,大部分學生都獲得了一個章,但是坐在“2五”的女生和坐在“5三”的男生都獲得了三個章,這說明在這堂課上,這兩名學生表現(xiàn)很好。還有七八名學生沒有獲得章,說明這些學生能力較弱,這堂課上基本沒有舉手發(fā)言,那些低下頭怕被點名的大多是這些學生。
[反思和改進]
根據(jù)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面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我們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要用不同的“尺子”來衡量不同的學生,于是筆者趕緊將“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改進為分層教學。
師:沒有獲得章的同學,根據(jù)課文內容,只說一個方面的內容就行了;獲得一個章的同學可以選擇只說一個方面或者三個方面說完整,但是發(fā)言要聲音響亮,流利清楚;獲得三個章的同學試著用上三個“因為……所以……”把內容說完整,還要生動、吸引人哦!
任務分層后,學生漸漸都舉起了手,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發(fā)展水平和程度積極主動地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三、案例反思
1.推進了課堂“經度”發(fā)展
與以往的評價工具相比,棋盤式評價表以其獨特的評價方式、鮮艷的色彩和新穎的評價工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觀察表格可以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還可以與其他同學作出對比,進而激勵自己的學習和行為。此外,在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習得也在不斷地向上發(fā)展??梢哉f,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再唱著“獨角戲”,學生成了真正的“主角”,主導著整堂課的教學方向、方式和方法。
2.推進了課堂“緯度”發(fā)展
在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棋盤式評價表上的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即時的分析和反思,然后對課堂教學的方向、方法和方式進行調整和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可以隨時改進、發(fā)展的。
3.“教-評-思”三位一體模式直觀有效
語文課堂具有生成性,但是以往教師對于課堂即時生成的東西卻要通過課后的反思、錄像等方式獲取和改進,具有延時性。通過“教-評-思”三位一體模式,課堂生成的數(shù)據(jù)能夠直觀地展示在教師眼前,教師隨之進行有效的調整和改進。該模式突破了時間上的限制,直觀而有效。
【參考文獻】
[1]徐娟.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A),2009(10).
[2]顧悅梅.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