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們要通過開展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多個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較之傳統(tǒng)的單篇精講式的教學,基于大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挑戰(zhàn)。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突破單篇文本的限制,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對比閱讀、探究問題、完成任務(wù)、交流合作,從而發(fā)揮出其主觀能動性。接下來,筆者就以新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課文為例,談?wù)勗诖髥卧虒W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幾種方法。
一、開展誦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從義務(wù)教育階段到高中階段,古詩詞貫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始終。經(jīng)典的古詩詞里蘊含著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以及他們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為突破單篇文本的局限性,我們可以立足“大單元”,引導學生閱讀整個單元的古詩詞,幫助他們掌握鑒賞古詩詞的方法,感受古詩詞的節(jié)奏美與韻律美,提高其審美鑒賞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
以新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為例。該單元是古詩詞單元,涵蓋了不同時期、不同體式、不同風格的古詩詞。如古體詩《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雜言古詩《夢游天姥吟留別》、律詩《登高》、樂府詩《琵琶行(并序)》、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慢·尋尋覓覓》。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群文,自主地誦讀不同類型的古詩詞,體會其中的情感,豐富審美體驗。例如,《短歌行》屬于四言詩,主要抒發(fā)了曹操對賢才的渴望之情,展現(xiàn)了其想要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歸園田居(其一)》屬于五言詩,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展現(xiàn)了其“復得返自然”后的淡泊心態(tài);《夢游天姥吟留別》屬于雜言詩,其中瑰麗的想象展現(xiàn)了詩人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登高》屬于律詩,展現(xiàn)了杜甫的憂國之思;《琵琶行(并序)》屬于長篇樂府詩,表達了作者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憂憤之情。此外,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的詞則很好地體現(xiàn)了宋詞在句式、韻律上的靈巧。
在單元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活動,引導他們在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想象與聯(lián)想,尤其是要聯(lián)系生活去聯(lián)想與想象。誦讀《念奴嬌·赤壁懷古》,他們可以感受蘇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誦讀《聲聲慢·尋尋覓覓》,他們可以了解李清照的人生境況;誦讀《夢游天姥吟留別》,他們可以走進李白的奇詭夢境;誦讀《登高》,他們可以體會杜甫的家國情懷……在誦讀的過程中,他們可以了解到:酒、月、烏鵲等意象與詩人的宏圖志愿有關(guān),方宅、草屋、榆樹、村舍、炊煙等意象與詩人的理想世界有關(guān),石扉、青冥、日月、金銀臺等意象與詩人的精神追求有關(guān)……通過選擇不同的意象,作者可以營造相應(yīng)的意境,表達獨特的情感。
二、開展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大單元視域下,我們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必須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對此,我們在大單元閱讀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以問題來驅(qū)動學生學習大單元中的課文。
以新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為例。該單元共收錄了五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赤壁賦》《登泰山記》。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抒情散文的方法,我們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針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各篇文章的作者分別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作的?作者的寫作意圖分別是什么?針對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句,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赤壁賦》《登泰山記》中的關(guān)鍵句分別是哪一句?為什么?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針對描寫景物的技巧,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這些作者在文章中分別采用了哪些寫景的技巧?你能采用其中的一種技巧描寫一種景物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掌握其中寫景的技法,包括《故都的秋》中的對比、白描,《我與地壇》中的排比、擬人,《荷塘月色》中的通感、比喻、擬人、對比,《赤壁賦》中的比喻、夸張,《登泰山記》中的比喻、擬人。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與內(nèi)涵美?!豆识嫉那铩贰逗商猎律贰段遗c地壇》《赤壁賦》《登泰山記》這五篇文章在寫景狀物的同時,反映了作者的審美傾向和對人生的思考?!豆识嫉那铩氛宫F(xiàn)的是“清、靜、悲涼”的秋味,《荷塘月色》呈現(xiàn)的是一方寧靜美好的天地,《我與地壇》揭示的是有關(guān)生命的哲理,《赤壁賦》記錄的是“ 主”與“客”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閱讀這些課文,我們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
三、開展寫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我們可以既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又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chǔ),而寫作則是閱讀的延伸與強化。對此,在單元閱讀教學中,我們還不能忘記組織學生開展寫作活動以培養(yǎng)其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比如,針對新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寫作活動,讓他們寫文學短評,評價一下某一首詩詞或某一類詩詞;也可以創(chuàng)設(shè)相應(yīng)的情境,鼓勵他們以“我想對_______說”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將自己想要對某一位詩人或詞人說的話寫下來。這些寫作活動比較有趣,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
示例:
假如賦予你一次穿越時空隧道的能力,請你選擇本單元所涉及的某一位詩人或詞人,穿越到他或她所在的時空,去往他或她的身邊,并與其進行一次心靈上的交流。
之后,請將你的所思與所想記錄下來。
基于具體的情境來布置寫作任務(wù),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其學習體驗。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完成寫作任務(wù)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要通過閱讀全面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尤其要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基礎(chǔ)上與作者對話,并抓住其中能觸動自己的“一個點”來撰寫文章。例如,可以圍繞曹操的宏圖大志,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與之對話,并撰寫文章;可以圍繞杜甫對家國的憂思,結(jié)合現(xiàn)在的國情來與之對話,并撰寫文章;可以從白居易對琵琶女的看法,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與之對話,并撰寫文章;可以圍繞李清照對“疊詞”的妙用來與之對話,向其請教,并撰寫文章……總之,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必須有理有據(jù)、合情合理,不能天馬行空地隨意亂想。
示例: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你年少輕狂,意氣風發(fā);“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你思念友人,徹夜難眠;“但令無翦伐,會見拂云長”,你吟詩作賦,贊詠斑竹……你就像那冰冷的北極星,憑借自己的力量給中國詩壇造了一個美夢。
從北至南,逃亡千里,戰(zhàn)亂未平,你的心又如何能平靜呢?你一生窮困潦倒,沒有李白仗劍行俠的瀟灑,沒有沈括周游大宋的自在,沒有莊子歸隱南華的逍遙……你只是心懷憂國憂民的愁緒,看透了人世間的冷暖,抒發(fā)“長夜沾濕何由徹”的感嘆,拿起筆記錄下一段段歷史。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那個站在月光下遙望妻女的人正是你,杜甫。
總之,在大單元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突破單篇文本的限制,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