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挑選閱讀材料并加以完善的過程是打造優(yōu)質同步閱讀圖書的基礎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編寫或編輯團隊為此付出一定時間和精力是必要,也是值得的。
在面向中小學學生的英語閱讀產品中,同步閱讀圖書是較為特殊的一類。它通常圍繞英語教材的單元主題從不同維度組織多個語篇,便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進行相關主題的拓展閱讀。作為課堂閱讀的延展,同步閱讀的語篇在話題、難度、長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同步閱讀圖書是“量身定制”產品,編輯將文章的話題、語法項目、參照詞表、單篇詞數要求等交給作者撰寫即可。大多數產品需要從現有的海量閱讀素材中挑選合適的語篇并加以完善。
同步閱讀圖書選材的主要原則
話題相關,類型多樣。
要體現“同步”,首先要考慮的是文章的話題。同步閱讀圖書通常配套某一版本的英語教材,每個學期或學年一冊,形成一個系列。每冊的話題都與教材的話題相關,在深度或廣度上延展。在話題相關的同時,還要力求語篇體裁和類型多樣,比如應用文,可采用郵件、海報、日記、問卷、對話等多種形式,為學生閱讀和思考創(chuàng)造真實和豐富的語境。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語閱讀》為例,這套圖書配套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共6冊,每學期一冊。每冊各單元均圍繞教材單元主題來選材。
具有正確的思想和價值導向。
英語同步閱讀圖書是出版物,首先要符合國家《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五、二十六條有關圖書內容質量的規(guī)定。其次,選材還要重視和反映英語課程育人導向。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英語同步閱讀圖書是英語課程的配套資源,應遵循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方向,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促進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可讀性,即文章的難度與讀者語言水平的匹配程度。它是選材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理想的閱讀文章可讀性強,并具備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一般來說,開展閱讀選材工作的是教師或圖書編輯,他們熟悉教材涉及的話題、語言和技能,能夠從一篇文章的生詞密度、語法、句子結構和長度等方面大致判斷出它適合哪個年級的學生閱讀。生詞密度是最明顯也是最常用的判斷指標。國內外研究者普遍認為,在一篇文章中,生詞密度控制在1%~5%較為合適。可讀性還受其他一些因素影響,比如學生對于文章話題的熟悉度。就同步閱讀產品而言,單元主題是寬泛的概念,組成單元的每篇文章都有具體的話題,如果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對其涉及的話題缺乏一定的知識背景,就會產生閱讀障礙,繼而引發(fā)畏難情緒,挫傷閱讀熱情。
對于不太確定適用年級的文章,可先借助英語可讀性計算工具對文本進行初步框定。“弗萊施易讀指數”(Flesch Reading Ease)和“弗萊施-金凱德難度級數”(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是較常見的英語可讀性計算工具。比較簡便的方式是通過Word自帶的“可讀性統(tǒng)計信息”功能獲取一篇英語文章的可讀性指數和級數。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慮學生語言水平的同時,也要考慮他們的認知發(fā)展需求,防止出現文章語言合適但認知水平不匹配的情況。文章的長度也是衡量同步閱讀圖書可讀性時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同步閱讀產品的文章長度至少要與教材單元主閱讀相當。
兼具趣味性和思維性。
閱讀選材總是離不開對目標讀者的了解和分析。正如衡量材料的可讀性,需要了解學生掌握的話題背景、語言知識和技能;判斷材料是否吸引學生,也要了解他們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發(fā)展水平。
對于當代中學生來說,觀點新穎、材料實用、圖像呈現以及邏輯嚴密這些特質,都比“好玩有趣”這一通常人們對于“趣味性”的理解更有吸引力。我們可以將閱讀材料的趣味性理解為:以可讀性為基礎,能夠吸引學生閱讀下去的一切要素之和,包括時代性、實用性、圖文并茂、邏輯性、有趣的元素等。
閱讀材料的思維性也不可忽視。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說:“你可以從別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須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鑄成你思想的砂型?!遍喿x恰是完成這一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它啟迪心智,引發(fā)共鳴或是疑惑,啟發(fā)思考和探索,引領成長,幫助讀者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對選定的閱讀材料進行加工完善
材料初步選定后,為了進一步契合目標讀者的需求,同時考慮圖書本身的設計要求,還需要對一些文章進行加工完善。下面以《初中英語閱讀》這套書為例,列舉幾點加以說明。
對過長的篇目進行刪減。
《初中英語閱讀》這套書是圍繞周閱讀來搭建產品框架的,即在單元教學期間(一般為2周)完成一系列課外閱讀和讀后練習。每冊書中,各單元均為14面,包括導讀(1面)、誦讀(2面)、閱讀(10面)和寫作(1面)四個部分。誦讀兩篇,各占1面,形成一個展開面;閱讀五篇,每篇文章(包括讀前活動和生詞表)和讀后練習各占一面,也是一個展開面,共5個展開面。這樣的設計讓圖書結構和版面清晰美觀;學生完成練習也更方便,不用在查找文章信息時來回翻頁。但這就要求文章不能轉頁,否則就破壞了主體結構。因此,在選定材料后,對于過長的語篇,需要刪去不相關的枝蔓,保留主體部分。
降低語言難度。
用簡單的單詞替換生詞,比如八年級上冊中“The Tiny Wild”這篇文章原文第一句話是:
… but the world' s littlest species are impressive too.
這個句子中出現兩個相距很近的生詞,學生理解起來會有困難。我們用animals、amazing分別替換species和impressive,改成“…but the littlest animals are amazing too.”基本不改變句子的意思,也不會對理解文章造成影響。其他一些初中沒學過的詞也可以用簡單的詞來替換,比如用move替換immigrate、用food替換cuisine等。這是針對語篇生詞過多或過于密集的情況,并不是要把語篇里的生詞都換成學生學過的詞匯。
此外,可將長難句不必要或難理解的部分刪除,改為簡單的表述。對于不便改寫的文字,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適當增加注釋或圖示,特別是在科普文或說明文中。
比如,九年級上冊中有一篇文章“Alien Seasons”,介紹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季節(jié)。雖然此時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但文章中涉及的英文生詞和表達還是會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我們在文字旁配上插圖以后,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文字。以此圖示為基礎,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下文所述其他行星上季節(jié)的成因。
修改文本,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有些文章描寫的對象不是所有學生都熟知,比如八年級上冊中有一篇關于火烈鳥的文章——“Why Are Flamingos Pink?”原文開頭的句子是:
Flamingos do get their amazing pink colour from the foods they eat. In the wild, they dine on shrimp, small clams, fish, insects, and algae. Yum!
對于不太了解這一鳥類的學生來說,這樣的開篇有些突兀。于是,我們除了在讀前活動中配了火烈鳥的圖片進行預熱之外,還在文章開頭增加了幾句話,簡要介紹火烈鳥的外形和顏色,說明它出生時并非粉色,幾年以后才漸漸變成粉色;第二段并不直接給出原因,而用“you are what you eat” 引出下文的詳細解釋。
Flamingos are tall, mostly pink birds with long legs. But they aren't actually born pink. They are grey or white, and turn pink over the first couple of years of their lives.
Have you ever heard the expression “you are what you eat”? Well, flamingos are just that. In the wild, they dine on shrimp, small clams, fish, insects, and algae. Yum!
這樣修改的目的是讓學生先對描述對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再激發(fā)他們繼續(xù)閱讀、一探究竟的興趣。
在英語同步類閱讀產品的編寫和編輯工作中,對文章的再加工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環(huán)節(jié)。但要注意的是,所有加工處理的前提是保證文章敘事邏輯的完整性。如果文章本身有事實錯誤或邏輯不嚴密的情況,也要在此時加以修改,以便進行下一步讀后練習的編寫。
精心挑選閱讀材料并加以完善的過程是打造優(yōu)質同步閱讀圖書的基礎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編寫或編輯團隊為此付出一定時間和精力是必要,也是值得的。
(本文作者工作單位為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