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力、專業(yè)力、學習力,這三種力涉及同一場域內的三個人群,即學校管理者的引領力,學校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yè)力,以及學生的學習力。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是這三個主要人群通力共為、合作共贏的結果。眾所周知,當多個力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方向一致時,那么這些力將會發(fā)揮最大值。引領力、專業(yè)力、學習力的組成類似衛(wèi)星發(fā)射系統(tǒng),學校管理者的引領力,是底座、是根基、是大腦、是指揮部,對衛(wèi)星的運行軌跡、航向起管控作用,保持整個發(fā)射系統(tǒng)穩(wěn)定,確保目標明確、航向正確;教師的專業(yè)力是中間的助推系統(tǒng),作為助推系統(tǒng),需要蘊含深厚,力量雄渾;學生的學習力處于整個系統(tǒng)的最上層,如果想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除了助推力量,更需要本身的動力系統(tǒng)。三力合一,才能助力教育教學縱深發(fā)展、活力無限。
領導即引領、引導,引領是定目標、定航向,引導是形成共識的思維過程。通俗地說,就是合群共事、率眾達標。在具體執(zhí)行中,向內要關注領導者自身修為的提升,加強自身管理;向外要搭設實施路徑,落實引領力。校長的英文是headmaster,即head+master(頭部、頭腦+掌控、精通)。作為領導者,要對所管理的學校或者分管部門了如指掌,并且能夠認真冷靜地找出所面臨的瓶頸、有待解決的問題;頭腦中要有清晰的遠景規(guī)劃。
(一)加強自身管理,增強自身能量
第一,重視領導者自身修為的提升,善于發(fā)現問題,更善于向書本、身邊人、專家求教解決問題。作為學校的領路人,必須具備規(guī)劃力,規(guī)劃力指的是對于學校發(fā)展的長遠規(guī)劃。日新月異的今天,要結合當前發(fā)展局勢,了解國家發(fā)展的需要,立足學校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三至五年的規(guī)劃,長計劃、短安排,保證學校在科學的路上發(fā)展。規(guī)劃的前提是準確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但是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發(fā)現問題,了解學校發(fā)展中的問題、瓶頸,才能有的放矢,制定行之有效的發(fā)展規(guī)劃。
第二,重視溝通力的提升,良好的溝通能夠創(chuàng)造生產力。溝通力提升了,彼此明了,一個組織就有了目標,團隊就有了凝聚力。凝聚力是一個團隊取得勝利的關鍵,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換位思考,就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躬身入局去想“別人”的想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明晰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學會尊重,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無法替代。當事情無解時,親身示范、榜樣引領本身就是一種解。
(二)勇于躬身入局,找到破解方法
第一,重視過程管理。在過程管理中凝心聚力。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一個人的工作?!睂W校發(fā)展有大目標,大目標要細化到每個人身上,中層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每個人都要參考大目標來制定自己的小目標。目標不是單一存在的,目標的管理體系是連貫的,要將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有機結合。學校管理團隊關注中層,中層關注教師,教師關注學生,層層落實。對于管理者來說,最難的不是定目標,而是盯目標、追過程。怎么追過程?不要時間點到了才去檢查,要給予適當的提前量,好的想法、好的素材及時分享,信息暢通,與執(zhí)行者互通有無;不要只跟進時間點,流于形式,還要跟進關鍵細節(jié),深挖關鍵點,適度放手。正所謂“結果是遠方的山,過程是腳下的路”。
第二,重視有效教研。牢記教研是高質量教育的第一生產力,什么是教研?就是教學研究。教學研究不能脫離學校實際情況,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不能假想問題,一切教學研究必須來源于教學實踐,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要躬身入局,要深入研讀課標、解析課標;通過調研、觀察、座談、分析查擺問題,進而對標問題進行研究;深入教學、備課一線,了解基層遇到的困難。
(三)實行科學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管理是一門科學,關鍵在于理清、理順,在于清晰有效的流程。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目標明確—戰(zhàn)略清晰—組織架構合理—流程規(guī)范—評價及時準確,此外還要關注過程中的關系。
1.目標明確:立足校情,找準定位,設立目標,做好愿景規(guī)劃。要注意喚起全體教師的共鳴,要把管理者的目標分解為教師的教育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個大目標分解為若干小目標,小目標便于實現,若干小目標凝結聚合成大目標,進而達成目標。
2.戰(zhàn)略清晰:立足當下,分析教師和學生的優(yōu)勢、劣勢,設置路徑,達成目標。在教育教學中,守住基本盤,適度創(chuàng)新。學校教育教學中基本盤是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備、講、批、復、考,要做實、做細、做精。要重視德育中的日常管理和常規(guī)德育課程,用能想得到的方法把基本盤守住、拿穩(wěn),目標完成就有了基本保證。創(chuàng)新性方法就是在基本盤操作中,關注更具有活力、更能帶來動力的新的方法。
3.組織架構合理:作為運行系統(tǒng),要有合乎系統(tǒng)運行的組織架構,保障準確、順利運行。一個好的組織架構,可以對戰(zhàn)略起到強大的支撐作用。從底層出發(fā),關注教育教學管理、德育管理和后勤管理,三駕馬車共同助力學校前行。
4.流程規(guī)范:流程保證效率,規(guī)避風險。流程就是做事情的步驟。規(guī)范的流程才能產出合格的產品,流程包括基本盤和創(chuàng)新。基本盤是日常,創(chuàng)新是亮點。
5.評價及時準確:教育教學是滾動的,學生的成長是不能倒轉的列車,作為領導團隊,要思考評價體系,要嘗試建立關注過程、重視結果的評價體系。
6.關注關系:引領力一個很重要的發(fā)力點就是關系,良好的干群關系是引領力的重要基礎。
在實現學校大目標的征程中,目標是構想,戰(zhàn)略是圖紙,組織架構是施工圖,流程是施工過程,評價是監(jiān)察管理,關系是鋼筋、沙子、水泥,將所有的過程予以融合創(chuàng)生。
教師是一份特殊的職業(yè),需要特殊的情懷,有著無可替代的專業(yè)性。什么是教師的專業(yè)力?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使命傳承的認知力,是自我定位、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成長力,是與家長、學生融洽共贏的溝通力,是與團隊互相支撐、合作共進的合作力,是課程課堂教育教學的研修力,是聚焦時代發(fā)展能夠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力。師德是基礎,是對教育的基本情懷。作為教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身正為范。師德掌握的是方向,即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師技是教師作為教育者應有的基本技能、技巧,是日常的備、講、批、復、考;師能是教師在踐行教育教學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教師的執(zhí)業(yè)能力,包括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師慧基于師德、師技、師能,是在面對實際問題中用科研的思想方法,學習、實踐、研究、思考、梳理,長見識、攢經驗,在解決問題、自我提升中形成的教育智慧。要搭設載體,強化教師的專業(yè)力。
(一)以黨建為引領,抓師德
建立以黨建、帶團建、帶群建的師德建設體系,通過微黨課學習、團隊建設、志愿服務等載體將家國情懷厚植到教師心中,以情動心,以心促行,以行拿果。
(二)以杯賽為平臺,提師技
教師技能的提升需要載體,根據學校的特點、校情,搭設賽課平臺,以賽促培,以賽提技。
(三)以交流為媒介,提師能
以班主任經驗案例交流會、學科教師培訓分享會、優(yōu)秀教師成長匯報會等為載體,提師能,借助交流分享、頭腦風暴促進思考提升。
(四)以培訓為路徑,強師慧
1.校內培訓。學校要為教師進行頂層培訓設計。所謂的頂層培訓設計,首先是針對教師面臨的問題進行培訓,可以讓優(yōu)秀教師現身說法;可以向書本學習,通過讀書、交流、研討尋找答案;測試是培訓,測后的交流反饋也同樣是培訓;還可以通過教育案例交流會、學科教師教研分享會等方式,加強學科教師間的溝通;還可以打通教師自培通道,同一話題,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
2.外請培訓。通過外請專家加強業(yè)務、心理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教師的執(zhí)業(yè)能力。提升學生要先提升教師,借力專家全方位、多領域、立體化的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在提升教師專業(yè)力方面,想干能干的,放手讓他去干;想干不能干的,教他去干;能干不想干的,調動他去干;不能干不想干的,帶著他去干。要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從而打造優(yōu)質教師團隊。
學生的學習力是學生的終身充電器,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學生一生受益。學校提升學生學習力的主要渠道就是課程,學校的競爭力歸根結底是課程引領力的競爭,學生通過學校的課程來認識學習力,鍛煉學習力,強勁學習力。
不同學校辦學水平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課程引領力、執(zhí)行力的競爭,課程是學校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學校如果想在未來有強有力的競爭力,那么在課程的設置上,既要立足當下,更要著眼未來。學校在研究、實施課程的過程中,要注重課程的深度、廣度,既關注基礎知識的普及、夯實、運用,同時又關注知識的延展性、生成性、生長性。
教師在開發(fā)課程的過程中,要有更深層次的思考,積極探究,廣為拓展,深入教研,讓教、學、思相結合。學生在研習課程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信息加工,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從而實現有效的知識遷移和對知識的深度理解,進而提升應對復雜情境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學校的課程不僅關注視野,更要關注靈魂。
學校要著力構建以“德育—心育—智育”為模塊的學生生涯規(guī)劃課程。生涯,顧名思義,生即生命、生活;涯即邊際。生涯規(guī)劃即交給學生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學校的生涯規(guī)劃課程應該包括德育、心育、智育三個板塊。德育、心育、智育分處于三角形的三個頂端,如此形成的三角形才更加穩(wěn)固,支撐力才更強。在課程研發(fā)和實施中,注重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師本化,師本課程生本化,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德育:字面意思是道德教育,政治層面是為黨育人,社會層面是培育合格的公民,個人層面是培養(yǎng)學生善良的品質、堅定的意志、健全的人格。
心育: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就是通過心理調適、干預,給學生心理賦能,讓學生成為心理有能量的人。
智育:智慧教育,它不僅是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更是開發(fā)智力、開啟智慧的教育。智育是學科知識素養(yǎng),是獲得專業(yè)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基礎;智育更是創(chuàng)新思維技能,是學生具備應對復雜問題、解決難題,以及開展獨立研究和創(chuàng)新工作的能力。
德育與心育居于底角部分,智育居于頂角位置,德育與心育配合的角度,決定著學生智育的高度。讓學生成人成才的不單單是學生最后的考分,還有學生在求學生涯中積累的知識,凝練的品質,練就的本事。
學校要致力構建德育課程、心育課程、智育課程體系。
守正德育課程,融合“學?!彝ァ鐓^(qū)”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探索構建德正、身正、學正、趣正、行正五個模塊的德育課程體系。豐富課程設置,規(guī)范日常管理,關注考核評價,讓德育有抓手、有細節(jié)、有載體、有傳承。通過人文節(jié)、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等主題活動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開展校園足球、籃球、排球“責任”杯爭奪與傳承,開展“我行我秀”活動,讓學生在校園里找到快樂,找到自我成長的基點。
守正心育課程,以心理測試、心理活動、心理團訓、心理咨詢等為載體,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心理能量。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有認知,懂調適,以科學的方法調整心理,進而陽光健康。
守正智育課程,是師本課程,更是生本課程;是教師對國家課程的深入解讀及有益補充,是教師對自己擅長的領域的開發(fā)拓展,進而提供給學生的選修課程。所有課程的開發(fā)都是為了更為深入地解讀、解析國家課程,讓國家課程有更廣的延展度。
學生端正的品行,健康的心理,日益豐富的學識促進學生健康向上,攻堅克難,以智慧勇敢面對人生挑戰(zhàn)。教師能矯正的是以行為作為細節(jié)的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這是養(yǎng)成教育的核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性和端正的人格,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奮斗探索星辰大海。
引領力堅固,筑牢根基;專業(yè)力強勁,助推有力;學習力迅猛,自由翱翔。引領力、專業(yè)力、學習力三力合而為一將產生巨大的能量,助力教育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