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場合,我都會這樣介紹自己:“我叫李清,‘清楚’的‘清’。我姥姥希望我能聽清楚、說清楚?!?/p>
我的父母都是聽障人士,畢業(yè)于特殊教育學校,是同事。
1989年,我出生了。我出生時,醫(yī)生做過檢查,說我的聽力沒有問題。
3歲那年春節(jié),父母帶我去姥姥家,姥姥叫我,我沒回頭,她著急了。她帶我到醫(yī)院做檢查,才發(fā)現(xiàn)我的聽力損失很嚴重,我被鑒定為全聾。
醫(yī)生追問用藥史,問出慶大霉素,說可能致聾。姥姥后來說,那一刻,她感覺天都塌了。她寫了字條給我父母看:“孩子交給我,我來帶。”
聽障人士的孩子都會跟著父母學手語。3歲前,我的手語打得很好,但我一個字都不會說。姥姥送我去上幼兒園,小朋友都欺負我。有一次,他們推倒了我,我摔暈了,他們卻說是我自己摔的。
姥姥來接我,我跟姥姥嘟囔。他們都聽不懂我說的話,但姥姥能聽懂,她替我跟老師解釋。
老師說:“北京有個康復中心,專門教這樣的孩子學說話,您可以去看看?!?/p>
從那天開始,姥姥就騎著小三輪車,天天帶著我出去打聽這個康復中心在哪兒。那時候沒有網(wǎng)絡(luò),姥姥打聽了很多天都沒人知道。后來實在沒辦法,姥姥騎上小三輪車,帶著我往北京的南邊去,邊騎車邊打聽。我們終于打聽到了,那個地方叫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接待我們的是萬選蓉老師,她問我:“你叫什么名字?”我含混不清地說:“李清。”萬老師說:“行,這孩子可以留下來。我們先做體檢,再給孩子配個助聽器。”
姥姥問:“我外孫女能學會說話嗎?”萬老師說:“只要您有耐心,孩子就一定能學會說話?!?/p>
姥姥家是胡同里第一個裝電話的。那個時候裝電話很貴,為了幫我做聽力練習,姥姥下了很大的決心。她經(jīng)常去附近的小賣部,花錢往自己家里打電話,叫我接。她問我:“你叫什么名字?你幾歲了?你現(xiàn)在干嗎呢?”
她還物盡其用,把蒸鍋、炒勺、碟子、飯碗、水桶等放到客廳,我背過身,她敲東西讓我猜是什么聲音。這個練習經(jīng)常做,蒸鍋都讓姥姥給敲漏了。
姥姥還有個習慣,她總是蹲下來跟我說話。只要我有一點點進步,她都會拍手叫好。要是我不好好練習,跑出去玩不想回家,姥姥手里的雞毛撣子或戒尺就會打到我身上。
姥姥送我去普通學校讀書,人家不收,建議我讀特殊教育學校。但是,特殊教育學校沒有普通學校的語言環(huán)境,姥姥不想讓我去。
回家后,姥姥開始瘋狂地訓練我。飯菜做好了,姥姥會有一連串的問題:今天吃的什么飯?這個菜里有什么?我都說清楚了才能吃飯。我那時候很瘦。
晚上,我跟姥姥睡一張床。我喜歡握住她的一只手睡覺,我會睡得很安心。有一天我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姥姥坐在一邊,沒開燈。我知道她在哭。夜里的姥姥和白天的姥姥不一樣,白天的姥姥總是笑呵呵的。我裝作不知道,繼續(xù)睡了。
第二年,姥姥又送我去拒絕收我的那所學校,人家還是不收。姥姥突然跪下去求老師,老師馬上扶她起來,說:“別這樣?!?/p>
就這樣,我入學了。
剛?cè)雽W時,我旁邊兩個同學在座位上打鬧,撞得課桌上的小水壺搖搖晃晃的。眼看水壺就要倒下去,我沖過去扶,但晚了一步。水壺破了,壺膽也摔碎了。
老師來了,問:“誰弄倒的?”他們都說:“李清!”
我去扶水壺,手剛碰到,壺就倒了。但這么簡單的話我當時還不會說,我只會說:“不是我!”
老師很生氣,找了雙方家長。那位家長說水壺很貴,50元買的,必須賠一個一模一樣的。姥姥同意了。她什么都沒問,把我送回家就出去了。炎熱的下午,她騎著三輪車跑了十幾家商店都沒找到那款水壺,最后買了同等價位的。
她回來后看我沒在家,以為我又跑出去玩了。她去胡同里找我,然后就看見我一個人蹲在那兒,打自己的嘴。姥姥哭了。自始至終,她都相信我是被冤枉的,看見我懲罰自己,她心疼了。
胡同拆遷后,姥姥在我父母住的小區(qū)買了房子,我仍跟姥姥住。
高中3年是很辛苦的,我更要努力。幸好,我考上了大學。
我告訴姥姥這個消息時,她很高興。
畢業(yè)后,我一邊工作,一邊讀了軟件工程專業(yè)的在職研究生。
姥姥名叫趙玉珍,1937年出生在北京。到了讀書的年紀,姥姥想上學,太姥姥卻說女孩子讀書沒用。姥姥跑到學校教室外面,踩著磚頭,趴在窗戶上聽課。她一再跟太姥爺說想上學,太姥爺最終同意了。正式上學那會兒,姥姥已經(jīng)13歲了,就直接上了3年級。小學畢業(yè)后,她進了北京國棉二廠,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到退休。
等我長大成人,姥姥把我“趕走”,開啟了她自己的老年生活:去附近公園遛彎兒,和鄰居奶奶們一起唱歌,學會用手機視頻聊天……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姥姥的社交生活中止了。我再見到姥姥時,發(fā)現(xiàn)她突然老了。她去廚房拿東西,進到廚房卻忘了要干什么;她還嗜睡,好像總也睡不醒。
有一次我去看她,她問:“你是誰?”我說:“李清啊?!彼抗獯魷瑩u了搖頭。那一瞬間,我害怕了。
傳說中的阿爾茨海默病,降臨到了我最愛的人身上。
我請醫(yī)生給姥姥診病開藥,陪她定期復查;我陪她做認知訓練,認識顏色、形狀、數(shù)字,就像當年姥姥教我學說話那樣;我開車陪她去北京環(huán)球度假區(qū),去大大小小的公園,就像當年姥姥騎著小三輪車帶著我到處轉(zhuǎn);我請攝影師來家里拍攝,我要把姥姥的樣子留下來。
姥姥很乖。有時,她還沒睡夠,就被我叫起來訓練,她也不惱。
姥姥很努力。雖然她的手抖得越來越厲害了,但她每天都堅持在紙上寫寫畫畫。
姥姥依然聰慧過人。有一次提到生死,姥姥說:“我哪能不死呢?人都有一死,那是新陳代謝。”
這兩年,姥姥的情況有所好轉(zhuǎn),但時常反復。我能做的就是握住她的手,陪著她。
每次去醫(yī)院復查,醫(yī)生都要求她寫一個完整的句子,內(nèi)容不限。她寫的句子經(jīng)常讓我淚崩。她寫過:
“我愛我的外孫女,因為她非常關(guān)心我的身體。
“我很愛學習,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天天學習?!?/p>
就算是阿爾茨海默病,也沒讓她失去光彩。
(雙子座的餃子摘自《杭州日報》,勾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