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7月5日至9日,由中國歐洲人文交流協(xié)會舉辦,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中國音樂學院、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北京中道公益基金會、山東大學等部門和機構參與支持的2024“樂橋”中法青少年音樂沙龍活動在鄂爾多斯成功舉辦。
據(jù)中國歐洲人文交流協(xié)會秘書長董啟馨介紹,“樂橋”中法青少年音樂沙龍法國站活動于5月27日在巴黎馬爾邁松音樂學院正式啟動,中國站活動于7月1日至10日分別在濟南、北京、鄂爾多斯三地舉辦。該活動旨在以音樂為橋梁,為中法兩國青少年搭建交流平臺,通過音樂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和平與友誼的旋律,傳播中國聲音。
7月6日一早,由中法兩國音樂學院的20名學生和國際鋼琴家伊奧內爾·斯特雷巴(Ionel Streba),著名小提琴家杰羅姆·西蒙(Jér?me Simon),著名策展人、藝術總監(jiān)菲利普·布維(Philippe Bouvet)為主組成的代表團來到位于鄂爾多斯恩格貝生態(tài)示范區(qū)的“中法建交60周年青少年友誼林”。在當?shù)丶夹g人員的指導下,他們共同種下了多棵象征美好與祝福的紫色丁香樹。通過此次活動,他們參觀了中國荒漠化治理的樣板工程,了解中國生態(tài)環(huán)保治理經(jīng)驗,感受到了中國人對環(huán)境保護的堅定決心。
當天下午,代表團受邀觀看鄂爾多斯交響樂團排練演出,并與樂團老師進行交流。之后,代表團前往伊金霍洛旗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音樂學校參觀。80歲高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蒙古族馬頭琴音樂代表性傳承人、現(xiàn)代馬頭琴藝術大師齊·寶力高領銜為大家演奏曲目《萬馬奔騰》,激越、悠長、深遠的馬頭琴聲,穿越千年的光陰,震撼、征服了代表團的每一位成員。齊·寶力高動情講述了他與馬頭琴相伴的一生,他堅持一輩子就干好一件事——拉馬頭琴。他表示:“音樂無國界,藝術家更應該廣博。作為中國人,一定要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尊嚴,要把中國民族音樂傳播到世界?!?/p>
7月7日至8日,代表團里中法兩國音樂學院的學生輪番演繹了眾多經(jīng)典之作,以跨越國界的音樂對話,帶來了多場視聽盛宴,展現(xiàn)了音樂無國界的魅力。其間,法國學生們學習彈奏中國傳統(tǒng)樂器琵琶、新疆手鼓和馬頭琴,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元魅力;中國學生們學習演奏中提琴和大提琴,體驗各國樂器的魅力。法國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之前對中國的了解可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比如中國人的思想比較傳統(tǒng)。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音樂這一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界限的共通語言,他們發(fā)現(xiàn)彼此對音樂有著同樣的熱愛與夢想,中國人是很開放、很真誠的,也很渴望了解世界的其他地方。希望他們平常關注的媒體可以更客觀地報道中國。
7月8日舉辦的頒獎儀式將活動推向了高潮,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著名表演藝術家李羚,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電視臺原臺長趙化勇,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等嘉賓出席頒獎儀式。在歡聲笑語與掌聲雷動中這次活動緩緩落下帷幕,但“樂橋”所搭建的中法青少年之間的友誼之橋,將成為推動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強大動力。
音樂,承載著人類最純真的情感,是文化與藝術的結晶。在這個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音樂成為跨越國界、民族的橋梁,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緊緊相連。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此次中法青少年音樂沙龍活動的舉辦,恰似一曲跨越時空的交響樂,奏響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在未來,相信音樂不僅可以成為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載體,進一步加深兩國青少年之間的友誼與理解,更會為兩國文化交流互鑒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成為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責任編輯:張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