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東游記”
我出生在庫頁島,在哈薩克斯坦東南方向的七河地區(qū)長大。2007年我高中畢業(yè)后,順利考上了哈薩克斯坦當?shù)氐囊凰咝?,并準備攻讀物理學專業(yè)。誰能想到,那年夏天的一個傍晚,爸爸下班回家時手里拿著一份同濟大學的招生宣傳冊,他走到我面前問:“想不想嘗試到國外留學?”從小向往獨立的我一直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沒過多久我就出現(xiàn)在前往上海的火車上,開啟了我的“東游記”。
如今,中國高鐵覆蓋全國,完美呈現(xiàn)了“中國速度”,中國高鐵的速度、安全和普及程度早已舉世聞名,甚至成為中國“新四大發(fā)明”之一。但我來中國的那一年,從新疆到上海的火車行程需要接近50個小時。當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后,發(fā)現(xiàn)自己接下來兩天的鄰居是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女兒??雌饋碇挥?歲左右的小女孩,靜靜地坐在我對面認真練字,偶爾找些零食吃。不久之后,她注意到我的存在,并對我有些好奇,會偷偷看我。等她拿起一個蘋果準備吃的時候,突然朝我的方向遞過來,說:“吃!”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她也注意到這一點,拿起筆慢慢地在紙上寫了個“吃”字,然后又伸出拿著蘋果的小手,大聲地重復了一遍:“吃!”這次我并沒有“失禮”,接受了她的“禮物”,先跟著她說了個“吃”字,再咬了一口。這一瞬間,她臉上出現(xiàn)了興奮的表情,不過很快她又變得嚴肅起來。忽然她一邊喊著“站”字站了起來,又喊了“坐”字坐了下來。“站起來!坐下來!站起來!坐下來……”一場列車上的“軍訓”開始了,小女孩的可愛模樣逗得周圍的乘客忍俊不禁。在上海火車站告別我的“中文小老師”一家的時候,我已經(jīng)掌握了些常用的中文詞,學會了數(shù)數(shù),這也為我的留學生涯奠定了一點兒中文基礎。
我先在上海同濟大學學了一年中文,之后到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讀了本科、碩士和博士。2019年博士畢業(yè),我非常幸運地留校成為外籍老師。
我理解的民心相通
即便十幾年里我的人生有很多不同的經(jīng)歷,但那趟火車和那個小女孩依舊讓我印象深刻。那時她年齡很小,可以說她的思想表現(xiàn)就是最普通的、最淳樸的中國人骨子里的精神和想法。在我看來,她當時分享的并不是蘋果,她分享的是幫助和快樂,是給我們交朋友的機會。她的眼睛在告訴我:我們長相不同,但我們的心是相近相通的。
聯(lián)想到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猶如14億多中國人在面向全世界伸手分享大蘋果。我的人生經(jīng)歷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緊密相連,正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把這三個國家聯(lián)系起來,我也希望自己能一直做傳遞文明的友好使者。
7月2日,在赴阿斯塔納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媒體發(fā)表題為《同心篤行 續(xù)寫中哈關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7月3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同哈總統(tǒng)托卡耶夫舉行會談。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聯(lián)合聲明》,并共同見證交換經(jīng)貿、互聯(lián)互通、航空航天、教育、媒體等領域數(shù)十項雙邊合作文件。
如果將這些合作領域進行歸類,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實是涉及了五個大方向,也恰好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五通”的內容,即: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我堅信“五通”的排列順序并非隨機,具有微妙的內在邏輯。
兩國開啟交流合作,第一,兩國政府間要有堅定的基礎,即需要好政策。第二,兩國進行交流和經(jīng)貿往來必須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有了鐵路、公路、航線、通訊等工程才能為實體經(jīng)濟營造良好的商務環(huán)境。第三,客觀的壁壘障礙消除后,越來越多的人才有機會參與到經(jīng)貿活動,從而造福人民生活。第四,在持續(xù)的貿易往來下,相對保守的金融機構和投資商自然而然將會考慮相互投資。第五,經(jīng)歷了這個漫長的過程,雙方必然會培養(yǎng)感情和默契,從而成為同路的朋友。讀懂對方的心,真正在乎關心對方,對方才愿意繼續(xù)交流,加強溝通,力推有助于合作的政策,完善對接基礎設施,促進經(jīng)貿活動,推進經(jīng)濟融合,最終增進感情。由此可見,“五通”是一種完美的良性循環(huán):沒有感情,哪來政策溝通?沒有好政策,何來民心相通?
傳遞文化?報答中國恩情
留學經(jīng)歷讓我十分受益,所以我認為留學教育應該是一種最為直接的、門檻相對較低但效率較高的“觸碰”對方文化的方式。比起旅游,留學教育具有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對象國文化的優(yōu)勢,與此同時可以學習對方的語言,在體驗文化的同時有互動交流的機會。
今年7月3日兩國元首共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聯(lián)合聲明》中提到,雙方將全力推進教育機構、科研院所合作,鼓勵和擴大兩國學生雙向流動規(guī)模,雙方鼓勵中國高水平院校在哈辦學,雙方愿加快在哈設立第二家魯班工坊。我非常贊同這些舉措,也很高興能夠參與當中。
2019年,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同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大學先后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和《聯(lián)合創(chuàng)建中哈經(jīng)貿學院的協(xié)議書》。中哈經(jīng)貿學院自2020年起正式招生,開設專業(yè)為國際商務,目前在校學生70余人,今年迎來了首屆畢業(yè)生。在“3+1”的培養(yǎng)模式下,學生前三年在阿斯塔納國際大學學習中文和哈薩克斯坦基礎高等教育要求的課程,第四年會被派到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學習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相關核心課程。四年來,中哈兩所高校積極克服各種困難,高度重視中哈經(jīng)貿學院的建設,該項目的順利運行有力推動了中哈兩國教育事業(yè)深入交流與合作,探索了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促進了民心相通。
7月11日至24日,在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和連云港市政府的支持之下,中哈經(jīng)貿學院同江蘇海洋大學舉辦了第二屆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人才交流活動,來自12個國家的50名學生進行了交流。通過活動,青年們不僅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深化了友誼,也對中國文化、歷史、人文與經(jīng)濟等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體會。
能夠幫助學生們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理解中哈友好關系,我感到無比開心,仿佛找到了正確的報恩之路:報答命運的恩惠,報答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的恩師,報答中國的恩情。
哈薩克諺語說,“友誼是無價之寶”。希望中哈兩國在又一個“黃金三十年”中,關系好上加好,人民親上加親。
責任編輯:張語聰?助理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