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是帶著自己的氣味在行走。
我來自“烹飪之鄉(xiāng)”,擇味而行。從廚師角度而言,作家寫作近似味道寫作。
魯迅的作品有胡椒氣,吸溜一口會嗆人,會讓你大聲咳嗽。
蕭紅的作品具有北方大地的蒼茫靈氣,有大地的土腥氣。
沈從文的作品是大河大水的江湖氣息。
孫犁的作品多有荷花遍布一樣的水的氣息,藕斷絲連。
趙樹理的作品是樸實的一筐土豆氣息。
汪曾祺的作品有白盤子里剛下來的荸薺的鮮氣。
這樣一盤算,文壇簡直就是一座水果攤了。
其他應(yīng)該還有榴蓮作家、荔枝作家、蘋果作家、紅薯作家,當(dāng)然,還有爛香蕉作家、酒糟作家、狗肉作家。別想歪,我說的只是一種氣息。
他們都給過我某些啟發(fā)。
我寫的都是小東西,多是零打碎敲,組合不成大件。河南人喜歡吃荊芥,我一直想讓自己的作品帶有一絲荊芥味道,零碎的氣息。盡管有人不喜歡這種味道。就像我喜歡魚腥草作家一樣。
作家的草木氣息,要有一種能在百草之中,讓讀者忽然辨識出來的氣味。
然后落座,來一聲喊:服務(wù)員,加芥末,涼調(diào)!
2024年6月12日
鄭州
(馮杰,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南省文學(xué)院專業(yè)作家。獲過《詩刊》詩獎、“時報文學(xué)獎”、聯(lián)合報文學(xué)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