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讀者趙某來電說:在診療過程中,醫(yī)生會詢問患者“便便”的相關情況,并開具“糞便檢查”。大便有什么可檢查的?驗血不就行了嗎?
答趙某讀者:
在醫(yī)生的診病過程中,血液檢查雖然重要,但大便檢查同樣必不可少。因為便便的狀態(tài)與身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我們先了解食物在體內是如何變成糞便的。食物在口中咀嚼變成乳糜,進入胃后在胃酸及胃液的作用下,開始消化食物,初步消化的食物通過胃的蠕動運輸?shù)叫∧c,小腸中的消化酶將其進一步分解、吸收,剩余的殘渣進入大腸,大腸最后再吸收營養(yǎng)成分和水分后,將食物殘渣儲存在乙狀結腸內,最后被排泄出來就形成了糞便。
糞便是食物在體內消化的最終產物,糞便檢測可以了解消化道有無病變及有無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極大的幫助,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糞便檢查方法通常包括糞便常規(guī)檢查、隱血試驗、糞鈣衛(wèi)蛋白檢查、輪狀病毒檢查等。
糞便常規(guī)檢查包括肉眼觀察和顯微鏡檢查。肉眼主要觀察大便的顏色、性狀及是否有黏液。正常的大便為棕色或黃褐色、軟硬適中、香蕉狀。大便為紅色,除火龍果等飲食因素外,可能是痔瘡、腸癌等所致;呈白色可能是膽結石、膽管癌、胰頭癌等疾病引起膽道梗阻所致;硬結呈球狀說明便秘;大便帶很多黏液,說明腸道有炎癥。
顯微鏡主要觀察有無紅細胞、白細胞、寄生蟲卵、異常細菌、真菌、結晶、食物殘渣等。
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便血不一定就是痔瘡,有時候肉眼不能見到糞便中帶血,但是糞便中有少量紅細胞被破壞,尤其是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時,糞便隱血試驗可以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重要篩選指標。結直腸癌會有大便顏色(黑色或暗紅色)、質地(不成形或者細長干硬)、頻率(排便不規(guī)律)等的異常變化,而便血是出現(xiàn)腸癌的重要表現(xiàn)。腸道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因腸道黏膜受損也會導致便血,便中混有膿血、黏液等。
糞鈣衛(wèi)蛋白檢查主要用于輔助診斷炎癥性腸病。糞鈣衛(wèi)蛋白是來源于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一種炎性標志物,穩(wěn)定性較高,是炎癥性腸病的標志物,可以反映腸道的炎癥程度,在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腸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輪狀病毒檢查用于診斷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炎。嬰幼兒秋冬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若寶寶大便次數(shù)增多,呈蛋花湯樣,伴發(fā)熱、惡心、嘔吐等癥狀,應采集糞便做輪狀病毒檢查。
其他致病物的檢查還有大腸桿菌、志賀菌、沙門菌等,以及寄生蟲卵等。特殊情況下還需要做類便致病菌的培養(yǎng)。
那么,糞便如何正確采集呢?
1.糞便采集容器糞便標本采集及送檢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應選擇醫(yī)院提供的專門的糞便采集容器或者干凈的容器,不能使用存有藥物殘渣的藥盒或吸水性強的尿不濕等。
2.糞便采集方法盡量選擇糞便中帶有膿血、黏液的異常部分,不要混入尿液、經血、分泌物等。采集后應在2小時內送至檢驗科化驗。
關心自己的便便,也是重視身體的健康!如果大便出現(xiàn)異常,經常拉稀、糞便長期帶有黏液或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建議到醫(yī)院早做檢查,切勿抱僥幸心理。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南院副主任技師趙曉明
主管技師賈勤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副主任技師 王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