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戲劇是舞臺表演藝術的總體,現階段大眾較為熟悉的戲劇表演形式有話劇、歌劇、音樂劇、舞劇、木偶戲、皮影戲等,在這些不同的戲劇形式中,演員的表演能力對于塑造角色、推動劇情發(fā)展以及營造整體藝術效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诖?,詳細分析戲劇表演的特征,并且借此對戲劇表演中演員能力的構成進行闡述,再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幾點幫助演員提高戲劇表演能力的路徑,使演員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提升表演水平,為觀眾帶來更加精彩的演出。
[關 鍵 詞] 戲劇表演;表演能力;路徑
戲劇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舞臺表演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表現力,吸引了無數觀眾的關注,演員是戲劇表演的主體,其表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劇目質量以及觀眾的觀演體驗,因此,探討提升演員表演能力的路徑對戲劇藝術的整體發(fā)展有積極影響。演員要有良好的身體素養(yǎng)、表演技巧,同時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修養(yǎng),明確現階段自身表演中的不足,明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尋找提升適合自己表演能力的路徑。
一、戲劇表演特征
戲劇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經典藝術表現類型,在國內外都擁有深厚、牢固的群眾基礎,戲劇表演的特征豐富多樣,這些特征使其具有獨特魅力。第一,綜合藝術,戲劇表演將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演員、劇本、舞美以及與表演故事相適應的音樂和舞蹈,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藝術體系。第二,戲劇表演需要在舞臺上完成,所以舞臺設計、布景、燈光、音響等元素共同營造出獨特的表演空間,可以使觀眾沉浸其中,感受演員的生命力和劇本的情感,最終深深被戲劇魅力吸引[1]。第三,戲劇表演通過演員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聲音語言等元素激活觀眾的視聽感官,使觀眾直觀地感受劇中人物的情感、性格與命運,這種直觀性使戲劇表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沖擊力。第四,戲劇表演中的時間和空間都是虛擬的,演員通過表演將觀眾帶入一個虛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觀眾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體驗到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經歷。第五,在戲劇表演中,對話是塑造人物、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對話,可以展現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使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劇中人物和劇情。
二、戲劇表演中演員能力的構成
(一)語言能力
語言是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更是戲劇表演中塑造角色、推動劇情發(fā)展、展現人物性格與情感的手段,所以演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表演過程中,演員要用清晰、準確的發(fā)音,以及生動的語調、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節(jié)奏和韻律,為觀眾帶來視聽盛宴。演員在戲劇表演中的語言能力還體現在對戲劇語言的深入理解與把握上,戲劇表演與日常生活不同,其語言經過精雕細琢而成,演員必須理解臺詞、明確表演的背景,在深入挖掘角色內心世界的前提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再用合適的節(jié)奏與韻律,使語言更豐富、生動、富有感染力[2]。
(二)文化素養(yǎng)
文化素養(yǎng)不僅指演員在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更指其對人類文化、社會現實、人性與情感等多方面元素的深刻理解與體驗。首先,演員在戲劇表演準備階段,必須對不同的文學體裁、風格有深刻認知,這樣才能從劇本中提取故事背景、主題思想、人物形象、真實情感,進而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其次,演員要了解劇本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對歷史事件、人物命運有所了解,從而更易于與自己的角色產生思想、情感的共鳴;最后,演員要在劇本分析與表演模擬中融入哲學思想,在深入理解人性、道德、倫理等深層次問題的前提下,解讀角色的行為動機、情感變化,使表演更具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
(三)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戲劇演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觀察的過程中,演員可以通過捕捉信息為自身的表演提供真實、生動的素材。觀察能力對演員在表演創(chuàng)作中對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達以及舞臺的交流與適應都有重要的影響。優(yōu)秀的舞臺劇演員可以在生活觀察中找到待表演角色的形象特征,創(chuàng)作出一個內部、外部和諧統一的人物形象。演員可以觀察生活中不同身份人物的外貌特征、行為舉止、生活習慣、心理狀態(tài),以此為基礎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這種真實性的再現能夠增強觀眾對角色的認同感和代入感,使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3]。
(四)心理素質
演員在戲劇表演中心理素質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整體的演出效果。心理素質包含自信心、意志力、情緒控制力、專注力和適應能力等。一個自信的演員能夠更加自如地面對舞臺,不畏懼觀眾的注視,能夠全身心投入角色的塑造中,演員需要養(yǎng)成享受舞臺、直面觀眾目光的習慣,在經驗的積累下增強自信心。在表演中,演員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如角色的復雜性、情感的深度等,這時,意志力、專注力與適應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演員只有具備堅定的意志力后才能始終保持對表演的熱愛和追求,不受環(huán)境影響,持續(xù)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
(五)表現能力
戲劇表演中,演員的表現能力是其專業(yè)能力的核心部分,涵蓋演員在舞臺上展現的各種技能與特質,將表現能力進行細化分析,可以進行如下解讀:(1)情感表現:演員必須具備準確傳遞角色情感的能力,無論是喜悲還是愁苦,都要讓觀眾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2)角色塑造:演員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經歷、心理狀態(tài)等,通過細致入微的表演,將角色的形象立體地展現給觀眾;(3)舞臺表現:戲劇演員需要具備舞臺感和觀眾意識,在不同的舞臺環(huán)境、表演需求下,根據觀眾反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表演,用技巧與情感填充舞臺。
三、戲劇表演中演員表演能力提升的路徑
每位喜劇演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藝術才能,在不斷提升表演能力的過程中,戲劇演員必須用自己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尊重藝術規(guī)律的態(tài)度去學習與實踐訓練,從而找到適合自己能力提升的途徑,實現個人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
(一)注重生活的感悟
正所謂戲劇源于生活。戲劇演員想要在舞臺上呈現出最佳的表演效果,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就必須觀察生活、享受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汲取豐富的表演靈感,從而在虛構的戲劇中展現鮮活的生命。
1.觀察、感受與想象
演員即便不在舞臺上,也要保持對生活、觀眾的觀察習慣,理解不同身份、不同職責的人日常的思想,明確他們行為舉止背后的思想與情感動機,在環(huán)境轉換下分析人物狀態(tài)變化的產生原因,從而捕捉到更多表演的細節(jié),在未來戲劇表演中用細節(jié)塑造角色。此外,演員還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主動與身邊的親人、朋友交流互動,不斷與陌生人進行情感的溝通,感受這些客體的內心世界,明確自己在表演中面對不同人、事、物需要做出的反應,從而使表演更真實,充分提高表演能力[4]。最后,演員的成長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演員會從無到有地創(chuàng)造一個角色,在此過程中,為保證人物設定讓觀眾的信服,就必須通過想象來填充設定中的空白,結合現實生活,創(chuàng)造出符合劇情和人物特點的表演細節(jié)。
2.真實情感表達
傳遞真實情感是戲劇表演的核心,演員只有在舞臺上進行情感的呈現、情緒的外放,才能讓觀眾產生代入感,情緒才能隨劇情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在隱形的演員與觀眾互動中提高表演質量。為更好地表達真情實感,演員要不斷學習知識與表演技巧,借助豐富的訓練提高自己情感的敏感度,在此過程中尋求專業(yè)的指導,接受系統的表演訓練,從而全面認識自己的表演特點與表演優(yōu)勢,找到適合自己的表演風格與發(fā)展方向,在不斷吸收、借鑒他人經驗與智慧后,填補情緒表達的空白,實現自身的綜合發(fā)展。
(二)走進角色的內心
戲劇表演的完成度取決于演員在角色塑造中對其理解的深度和刻畫的準確度,演員必須走進角色內心,在表演的過程中做到與角色融合,才能使表演富有藝術張力。
演員首先需要對劇本進行深入研讀,先從整體出發(fā)把握劇情的走向,明確劇情中的人物關系,在對劇本產生全方位認知的情況下把握細節(jié)。在此基礎上,演員要先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深入分析,包括角色的性格、生活經歷、內心世界等,為了補全自己所飾演角色的形象,還要從對手戲演員的臺詞中捕捉細節(jié),讓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和立體,劇本中各個行為的動機也更明確,從而合理塑造角色。演員還需要對劇本進行多次研讀,每次研讀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初次感受人物的正面形象、第二次分析其側面形象、第三次尋找每句臺詞的引申含義……通過多次研讀,演員不僅能把握角色的情感變化,也能梳理清晰劇本整體的邏輯關系[5]。
演員在進行分析劇本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四個問題:第一,在讀的過程中思考,嘗試將自己代入劇本中,嘗試以情感的共鳴理解角色的精神內核;第二,在重要信息、重要情感變化節(jié)點上進行標注,并及時記錄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將多次的標記綜合分析,為后續(xù)的排練與演出做好充足準備;第三,積極與其他演員互動,在戲劇外與同組演員建立合作關系,在互相對戲的過程中還原最真實的故事;第四,對于有原著的戲劇劇本,演員要結合原著理解劇情與角色,確保自身的表演符合原著設定。
(三)加強基本功訓練
1.臺詞語言
基本功是演員塑造角色、演繹故事的根本,而臺詞則是基本功的重中之重,臺詞承載著角色情感、性格,也推動著故事的發(fā)展,演員要保證自己的臺詞清晰準確、情感投入、節(jié)奏適宜。首先,演員必須進行針對性的語言訓練,學習音標,確保每一句臺詞音節(jié)清晰,避免因音節(jié)混淆傳遞錯誤信息,同時還要進行吐字的練習,養(yǎng)成鍛煉口腔肌肉的習慣,如每日練習舌頭操、唇部操等,提高吐字的清晰度;其次,演員必須明確:臺詞不僅僅是劇本上的文字,更是情感傳遞的第一載體。真正優(yōu)秀的演員需要具備讀懂臺詞的能力,明確每一句臺詞的明示、暗示,并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使臺詞更生動、感人,以塑造出更鮮Lw5zAmkiYNVGHPRQObtWQkLIVyNJ9je2sUr93GqqXN8=活的形象,增強觀眾的情感共鳴;最后,演員要掌握好臺詞的輕重音,明確哪里該加速、減速,哪里要適當停頓,讓臺詞在抑揚頓挫的同時,可以更流暢、自然地傳遞情感,讓觀眾即便在無字幕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臺詞對劇情做出準確判斷。為達成這一目標,演員在排練的過程中,要與導演、其他合作演員共同商議,調整臺詞的節(jié)奏,在反復演示下達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2.肢體動作
肢體動作是戲劇表演中演員表達角色情感、性格,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加強肢體訓練也能從側面提升演員的表演能力,使其表演更自然、生動。首先,演員要進行基礎動作的訓練,如借助瑜伽、舞蹈、體操等訓練,增強自身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感,為劇本中的肢體動作、武打表演做好準備。演員在此過程中要重點訓練正確的站姿、走姿與坐姿,從而在舞臺上呈現出最佳儀態(tài),為角色塑造增加信服力。其次,演員在日常生活中要觀察人們的行為舉止,學習各種角色特有的肢體動作,如老年人、青年人、士兵、商人、農民、藝術家等,或者借助對經典影片中演員肢體表演的學習,積累豐富經驗。最后,演員要有自己的動作設計,根據角色的性格、情感,設計與之相適應的肢體動作,并在排練中將這些肢體動作與臺詞、情感緊密結合,保證舞臺表演一氣呵成。
3.表情刻畫
演員在戲劇表演中要控制好自己的五官,在傳遞角色內心情感與狀態(tài)的同時,保證上鏡效果,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觀看體驗。演員應首先學習和熟悉不同的情感詞匯,如喜、怒、哀、樂、驚訝、恐懼等,并理解每種情感的特點和表現方式,此時可以通過觀察生活、實踐模仿等方式展開訓練,掌握情感表達的準確方法。在熟悉情感后,演員要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肌肉,在日常學習中進行皺眉、微笑、瞪眼等訓練,學習如何在不改變整體表情的情況下,微調某個部位的肌肉來傳遞更細膩的情感。此外,演員還可以通過鏡子前的自我觀察進行表情練習,觀察自己的表情變化,及時發(fā)現不足并改正,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將排練表演用攝影機、手機拍攝記錄,之后反復觀看表演,分析在實踐過程中表情的刻畫是否兼具生動性和準確性。
(四)參加多形式演出
戲劇演員可以通過參加不同類型的戲劇表演活動、演繹不同性格特征角色的方式走出表演的舒適區(qū),在拓寬視野的情況下,提升演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演員一定要勇于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沒有人可以一直演繹文藝劇,也不可能始終演繹偶像劇,所以演員需要從主角到配角、從古裝到現代,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走進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基于多樣化的角色體驗提高人物心理、情感的解讀能力,也在積累豐富表演技巧后,對表演工作更游刃有余。多形式演出意味著演員有更多的機會面對觀眾,并接受觀眾的反饋,觀眾的反饋是演員改進自己表演的重要參考,演員需要多去傾聽觀眾真實的聲音,正視自己的不足,并在得到反饋后及時改正,完善自身的表演體系,不斷提升表演水平。
四、結論
綜上所述,演員作為戲劇表演的核心,其表演能力的提升對于整個劇目的成功至關重要,為了提升表演能力,演員需要深入理解戲劇表演的特征,提高角色塑造、情感表達、舞臺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積累經驗、建立完整的表演體系,在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的前提下呈現精彩表演,增強觀眾的觀演體驗。提升戲劇表演中演員的表演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演員不斷學習、實踐和創(chuàng)新,相信青年演員也能為觀眾呈現出更多精彩紛呈、感人至深的戲劇作品。
參考文獻:
[1]朱子彤.戲劇影視演員即興表演訓練的作用分析[J].明日風尚,2023(8):73-75.
[2]安姿涵,陳陽.論戲劇表演中演員表演能力及提升路徑[J].藝術評鑒,2023(1):151-155.
[3]方志.戲劇表演中演員表演能力的提升對策[J].大觀(論壇),2021(12):32-33.
[4]王江波.試論戲劇表演中演員表演能力提升的路徑[J].參花(上),2021(2):115-116.
[5]郭遠建.戲劇表演中演員表演能力提升的路徑[J].戲劇之家,2020(22):41.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