搟面杖、開眼刀、切刀、壓痕筆……工具準備就緒后,張世建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張世建用手輕輕捏、揉、拉、扯,再用主刀靈巧地點、切、刻化局部細節(jié),一條栩栩如生的龍便得以呈現(xiàn)。
這項神奇的手工藝就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面塑,又稱捏面人,源于漢代,盛于明清,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面塑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非遺面塑以面粉為主料,加上顏料、蜂蜜等調和成鮮艷的色彩,經手工捏、搓、揉、鑲等工序,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形象,是流傳很廣的民間傳統(tǒng)手工技藝。
張氏面塑起源于青島城陽區(qū),融合“民間手藝”與“學院派”之長,面塑作品造型生動而又不拘泥于現(xiàn)實形體,體態(tài)夸張卻形神兼?zhèn)?。受海洋文化影響,形成了風格粗獷而又不失精致的面塑藝術特色。張氏面塑在傳統(tǒng)面塑配方基礎上加以改良,并使用礦物顏料調色,作品可長久保存。
北京面人湯第三代傳承人、城陽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氏面塑傳承人張世建與面塑結緣于兒時,在農閑或者過年過節(jié)期間,張世建的爺爺和父親會挑著擔子將面人帶到廟會上售賣,補貼家用。當時捏的面人多是用來哄孩子的小玩具,制作時間非常短暫,形象也較為粗糙,但對于幼時的張世建來說已是非常神奇。
張世建七八歲時就開始嘗試制作面塑,在父親的簡單指導下,一個個由面團制作而成的小玩具出現(xiàn)在張世建的手中,像樹苗一樣扎根在張世建的心里。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世建在濟南看到了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董鳳岐教授的作品。“與民間的手法相比,董老師的作品造型更加精美細致,是能夠與雕塑相媲美的中國面塑藝術品。”被城市里精美面塑作品深深吸引的張世建當即決定要拜董鳳岐為師進行系統(tǒng)性的面塑學習。
張世建表示,傳統(tǒng)面塑在技法方面具有濃郁的當地特色,而學院派風格更加系統(tǒng)規(guī)整?!爸谱魅宋锴?,要先學人體結構、人體骨骼、人體肌肉,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除了人體構造外,還需要學習素描、解剖、構圖、色彩搭配、制衣、美容美發(fā)、兵器制造等課程,面塑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綜合呈現(xiàn)?!?/p>
除了繁瑣的課程外,張世建的學習之路也并不平坦。在做學徒時,張世建沒有收入來源,生活非常拮據。父母勸他放棄,找一個安穩(wěn)的工作。出于對面塑的喜愛,張世建選擇了繼續(xù)堅持,邊學邊打零工,出攤捏面人,一邊賺取生活費用,一邊求學?!懊嫠苁袌霾痪皻?,學習時間又長,收益見效慢,一般都是自負盈虧的狀態(tài),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倍菓汛е@份熱愛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這也使得他的面塑造詣在一眾同門師兄弟中脫穎而出。
經過多年苦練,張世建已經成為一位技藝高超的面塑師,并致力于將這門古老的藝術傳承下去?!皠傞_始只是純粹的喜歡,作為一個愛好在堅持,隨著時間越來越長,我發(fā)現(xiàn)面塑越來越沒落,許多年輕人不了解不知道面塑是什么,我就想讓更多人知道?!?/p>
張世建表示,不被市場接受的作品是不能長久維持的。曾經執(zhí)著地堅持傳統(tǒng)理念導致張世建的面塑作品滯銷,于是他決定跳出原有邊框,讓傳統(tǒng)與潮流觸碰,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皞鹘y(tǒng)的面塑作品具有老一輩人的時代印記,但面塑是一種藝術,藝術理應反映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p>
張世建的首個原創(chuàng)系列作品“十二生肖”,將中國十二生肖傳統(tǒng)形象與福袋相結合,制作成鮮活有趣的福袋生肖。除了福袋外,張世建還將許多寓意美好的元素與生肖融為一體,制作成喜人的吉祥物,例如老鼠抱著錢袋子寓意“老在數錢”;馬背上放著金元寶寓意“馬上有錢”……從傳統(tǒng)戲文人物到卡通形象,張世建在傳統(tǒng)面塑的基礎上加入現(xiàn)代化元素,制作年輕人與小朋友喜愛的流行造型,逐步打開了年輕人的市場。這一創(chuàng)新也讓他和作品一并打出了名氣。
工作之余,張世建經常受邀前往各學校開展面塑培訓班,科普面塑知識,教授學生面塑技藝。他倡導年輕人重視傳統(tǒng)文化,傳承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面塑藝術?!敖裉熘袊@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fā)揚和傳承需要新一代的年輕血液,只有讓年輕人喜歡并為之付出的行業(yè)才能流傳更廣。面塑是我的愛好,我也希望它能是更多青少年的愛好?!?/p>
用雙手和心靈傳承古老的面塑技藝,張世建的故事告訴我們,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根,只有堅守和傳承,才能讓文化的種子生根發(fā)芽,在新的土地上綻放絢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