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集迷你劇《我的阿勒泰》播出后引發(fā)熱烈反響,多個相關詞條如“阿勒泰旅游”和“這次輪到阿勒泰”等屢次登上熱搜。播出沒多久,#阿勒泰治好了我的精神內(nèi)耗#等相關話題,就在網(wǎng)上瘋狂刷屏。
該劇情改編自我國新疆作家李娟的同名作品,生動描繪了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漢族少女李文秀一家與當?shù)毓_克族牧民和諧相處的故事,劇中真實展現(xiàn)了阿勒泰的自然風光和地域風貌。
阿勒泰的故事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呢?簡要概括一下,這個故事講述了小鎮(zhèn)女孩李文秀在大城市奮斗卻遭遇重重困境,無奈返回故鄉(xiāng)與經(jīng)營小賣部的母親共度生活的歷程。在故鄉(xiāng)的日子里,她結識了新朋友。那么,這部劇觸動大家的是什么?
保留原著文學風貌,受核心受眾追捧
《我的阿勒泰》電視劇改編自李娟的多部散文作品,包括《羊道》三部曲(《春牧場》《前山夏牧場》《深山夏牧場》)以及《冬牧場》等,這些作品是李娟在不同時期回到阿勒泰時撰寫的,內(nèi)容多樣。
一些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常常受到原著黨的詬病,原因在于改編后的作品失去了原著的味道,或者未能將原著的精髓加以傳達。然而,《我的阿勒泰》卻成功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內(nèi)核,緊扣生活,將自然風光、民族文化以及個體成長巧妙融合,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敘事與視聽體驗。
讀過原著的朋友都會感受到書中所傳達的“治愈”力量。導演滕叢叢也表示,原著吸引她的地方在于:“人們對物質(zhì)生活和名利地位的追求并不苛求。盡管他們并不富裕,卻能安之若素,將生活過成詩。這體現(xiàn)了一種極為樸實的智慧。”因此,在劇中,諸多無關緊要的“閑筆”隨處可見,其目的就在于還原原著中的恬淡氣質(zhì)。
例如,張鳳俠家的電視信號不佳,她便用石頭堆成一臺“電視”,為奶奶口播節(jié)目,一群人聽得津津有味。這一場景雖非原著所有,但其中所體現(xiàn)的苦中作樂的精神與原著一脈相承。
又如,晚上睡覺時床塌了,文秀在一旁焦急地呼喚,張鳳俠卻回應:“又不是天塌了?!彪S后繼續(xù)打呼嚕。這種在艱苦環(huán)境中所展現(xiàn)的帶著淡淡憂傷的幽默感,同樣是原著中所強調(diào)的人性光輝之處。
正是保留了原著的底蘊與氣質(zhì),使得原著黨對該劇給予了認可與共鳴。原著黨也成為該劇的核心受眾之一。借助他們對作品的熱愛,為劇集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奠定了傳播基礎。
劇情展現(xiàn)非常細膩
“去愛、去生活、去受傷?!边@句話開場便深入人心,揭示了人生的真諦。另一句臺詞:“再顛簸的人生,也要閃亮地過?!蓖瑯庸奈枞诵?。對于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人民,轉場是他們心目中的盛大節(jié)日,他們會身著盛裝慶祝,但對于我們而言,這只是抵達目的地的行程。然而,對他們來說,旅途本身就是生活,是年度放牧生活中難得的與牛羊共赴旅程的時光。
許多視頻中展現(xiàn)的生活看似和諧美好,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卻常常面臨種種困擾。正是《我的阿勒泰》這部作品,通過接地氣的美滿方式告訴我們,無論人生境遇如何,都要學會熱愛當下的生活,即使路途遙遠,也要秉持美好期待前行。
雖然我并非牧民家庭出身,但也是在牛羊陪伴下長大,因此我對這部劇所傳達的一切充滿熱愛。其中對暗戀的描繪更是細膩入微,令人陡生共鳴!自然場景呈現(xiàn)令人向往
劇中的主要取景地位于我國哈巴河縣,那里的湖泊、草原、雪山、沙漠等自然景觀應有盡有,宏大而全面的遠景更是頻繁出現(xiàn)在劇中。撇開人物與劇情不談,這些自然景觀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治愈力量。
相較于都市劇,《我的阿勒泰》展現(xiàn)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慢節(jié)奏生活,充滿隨性自由的魅力。對于長期受困于城市壓力與焦慮的人們,這無疑是一種心靈的治愈。令人難忘的是劇中的一幕:文秀協(xié)助母親的小賣部討債,過程頗為曲折,隨后她走進附近的森林。正當她靜靜注視著這片森林時,巴太騎著馬漸漸靠近,宛如仙境中出現(xiàn)的翩翩少年。
隨后,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呈現(xiàn)出來:清澈水底的視角映襯出巴太的身影,他揮舞著木棍輕撥水面,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靜謐美好。女導演的細膩溫柔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水的清澈、人的純樸,以及漣漪蕩漾的水面,都象征著男女主角內(nèi)心的波動。
文秀在一秒之前還在為討債之事煩惱,下一秒?yún)s被眼前的美景與人物所吸引,相信觀眾在此時也與文秀一同感受到了治愈的力量。在面對壯麗的自然景觀時,人類顯得如此渺小,不禁對自然產(chǎn)生敬畏之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許多瑣事都變得微不足道。
后來,蘇力坦送來一匹駱駝抵債,文秀對張鳳俠表示:“我這也算要賬成功了,我還是個有用的人吧?”張鳳俠的回答同樣充滿治愈之力。
人物塑造感染力強引發(fā)共鳴
劇集對原著中的人物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二次塑造,不僅主角個性鮮明,諸多配角也深入人心。如在哈薩克女性生存困境的描繪上,導演巧妙地將原著中的簡短描述拓展為深入的沖突,融入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
據(jù)報道,導演在新疆采風時,特意與當?shù)嘏越徽劊私馑齻兊纳鏍顩r,從而塑造出托肯這一角色。
托肯在婚姻中遭受丈夫忽視,獨自承擔起照顧孩子和繁重家務的重任。丈夫過世后,她渴望改嫁,卻遭受娘家指責,公公亦不允許她帶走孩子。然而,托肯并未放棄追求理想生活的信念,執(zhí)著于爭取帶著孩子改嫁的權利,同時保持活潑開朗的性格。在與文秀、庫蘭相處時,她宛如一個年輕小女孩;面對自己的孩子,則展現(xiàn)出母性的光輝。在學會用漢語說“我愛你”后,托肯頻繁地將這句掛在嘴邊,帶動了內(nèi)斂的文秀變得活潑起來。這樣一個純樸、善良、開朗、樂觀的角色,具有極強的觀眾感染力。
此外,巴太的父親蘇力坦也是一個頗具特點的角色。他表面上是個固執(zhí)己見的老頭,實則懂得道理。巴太與父親之間的矛盾,反映了時代變遷中新舊兩代人的觀念碰撞。在古老的游牧文化逐漸消失、新一代哈薩克族孩子接受現(xiàn)代化教育的背景下,蘇力坦雖然不希望自己所鐘愛的生活方式改變,但最終學會放手,適應變化,同意巴太去馬場工作,也同意托肯帶著孩子改嫁。
這一敘事線充分展現(xiàn)了時代變遷中,我們與父輩之間思想觀念的矛盾,引發(fā)觀眾共鳴。
阿勒泰的美麗與和諧
若尋求一片純凈天地,阿勒泰定能滿足你的期待!
這里的天空湛藍如洗,空氣清新宜人,恍若置身于一個遙遠的童話世界。攀登山巔,俯瞰萬象,塵世喧囂瞬間煙消云散。而阿勒泰的冬季,更呈現(xiàn)出一幅別具一格的畫卷。白雪皚皚,大地銀裝素裹,寂靜無聲。冬季的阿勒泰猶如一位純潔無瑕的少女,靜謐而迷人。
阿勒泰的四季各有特色,每個季節(jié)都能帶來別樣的驚喜。春日的阿勒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夏季的阿勒泰,清涼宜人,成為避暑勝地;秋天的阿勒泰,金黃滿目,美不勝收;而冬季的阿勒泰,銀裝素裹,如詩如畫。
阿勒泰歷史悠久,留下了無盡的傳說。劇中展現(xiàn)的風土民情、壯美山水、優(yōu)雅雪山以及演員們精彩絕倫的演繹。原著亦令人贊嘆不已,道出了人生的美妙體驗。
陌生的阿勒泰為劇集帶來感染力
這部劇以北疆草原、雪山、曠野、森林為背景,深深觸動了廣大打工人的心靈,展現(xiàn)了美好的生活意境,讓許多年輕人找到了心中的“世外桃源”。有網(wǎng)友感慨:“向往阿勒泰,渴望與巴太一同放羊”,“屏幕前的我,心早已飛向阿勒泰”。
首先,《我的阿勒泰》以迷你劇的形式,展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劇集風格。這部8集的精美之作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讓觀眾在短時間內(nèi)即可欣賞完畢,這種觀影體驗在心態(tài)和時間成本上均為觀眾帶來了新穎的感受。其次,該劇充分利用實地取景,將阿勒泰地區(qū)的自然風光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在熒幕上,劇照足以充當壁紙,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美的享受。再次,《我的阿勒泰》在人物塑造上,塑造了跟以往大銀幕、小屏幕上都不同的幾個人物形象,尤其是馬伊俐飾演的張鳳俠,這樣的女性人物形象跟以往截然不同。還有陌生化,大家對哈薩克族或對阿勒泰地區(qū)存在著陌生感。這些都給電視劇帶來了一定的感染力。
若你未曾閱讀《我的阿勒泰》,建議你聆聽周杰倫的《稻香》,這兩者都傳遞了相似的情感狀態(tài)。那么,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為何受到如此多的喜愛呢?通過分析大量的觀眾留言與劇評,我們發(fā)現(xiàn)三個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匯分別是:松弛、豁達和美。
在這里,讀幾段《我的阿勒泰》里面的臺詞你感受一下。
比如,主角李文秀問媽媽,我雖然笨手笨腳,但還是個有用的人對不對?媽媽跟她說,啥叫有用?生你下來是為了服務別人的?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吃,它就這樣在草原上也很好啊,自由自在的。
再比如,提到怎么面對過去,有句臺詞是這么說的:“不要總在過去的回憶里纏綿,不要總是想讓昨天的陰雨淋濕今天的行裝。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的衣裳?!睋Q句話說,不管遇到什么事,人總是要繼續(xù)往前走的。
再比如,說到痛苦,有句臺詞是:“痛苦這東西,天生應該用來藏在心底,悲傷天生是要被努力節(jié)制的。受到的傷害和欺騙總得去原諒,滿不在乎的人不是無情的人。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再比如,描寫去澡堂洗澡,有幾句話是這么說的:“我這平凡的身子,平凡的四肢,不久后將裹以重重的衣裳,平凡地走在黃昏之中。這平凡的生活,這平凡的平安?!?/p>
再比如,表達不甘心,有句臺詞是:“干必需的活,賺必需的錢,生活平靜繁忙。我知道這平靜和這繁忙之中深深忍抑著什么。這樣的身體,不是為著疲憊、為著衰老、為著躲藏的啊,”
希望這個夏天有更多人被如此明媚的陽光治愈到!
(綜合北京新聞廣播、光明少年雜志、得到頭條、新旅界、汪汪啟示錄、河南衛(wèi)視、南陽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