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末,重慶被劃為直轄市后,這座山城就在我心中生了根。聽到重慶茶友用帶著鄉(xiāng)音的普通話提及重慶,尋訪這座城的念頭愈發(fā)強烈。我總認為,走進一座城,只有深入它、融入它,才能體驗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洪崖洞與“老”重慶
重慶曾歸屬四川,其地名來歷與宋光宗有關(guān)。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稱帝,自詡“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又因重慶山巒疊嶂,綿延起伏,“云天與高樓相擁,山峰與日月相吻”,故美其名曰“山城”。
2018年,山城的洪崖洞憑借流光溢彩的夜景燈飾,迅速成為短視頻平臺上最熱門的“打卡地”之一。經(jīng)過UP主們不斷傳播,洪崖洞的熱度持續(xù)走高。這次來重慶,我特意來到洪崖洞,感受一下青年熱衷的“老”重慶。
順著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再往前走,就是洪崖洞了。隨坡就勢的吊腳樓群沿江而建,古牌坊建在層層疊疊的樓梯上,有種穿越時空的美感。洪崖洞5樓便是1980街區(qū),熱鬧的市井百態(tài)撲面而來。街區(qū)分為內(nèi)城和外城,外城主要由水果批發(fā)市場、八一路筒子樓、打銅街、太平門河街、大陽溝市場幾大年代場景組成。
穿過筒子樓,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在人民銀行對面找到一個名叫“苗品記茶莊”的老茶館。角落里是一棵造型逼真的大樹,樹下有幾張木桌、長板凳,幾把靠背竹椅,陳設區(qū)放著大大小小的茶壺茶罐、寫著“1970”字樣的白色瓷缸,蒲扇、茶食隨意放著,仿佛街坊鄰居剛剛在這里擺了一下午的“龍門陣”。事實上,真正的重慶人是不會來這里喝茶的,聽店家說,這里的顧客大都是游客,走累了就停下腳步,坐下來喝杯茶,也有特意感受老重慶閑暇時光的“打卡族”。
磁器口尋茶
重慶主城沙坪壩區(qū)隱藏著一座千年古鎮(zhèn)磁器口,與巍巍歌樂山、汩汩嘉陵江日夜相伴。從掛著大紅燈籠的石牌坊下穿過,沿著青色的石板路走進去,仿佛走進一幅充滿古意的畫中。門庭若市的商鋪,廊檐下盡是寫著招牌的旌旗,從茶館、飯館、特產(chǎn)店到江景客棧,應有盡有。這些店鋪中,除了特產(chǎn)店,就數(shù)茶館最多。喝茶這件事已經(jīng)徹底融進古鎮(zhèn)的日常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說,喝茶甚至比吃飯更重要。
我混跡在熙攘人群中,一眼就看見一家老茶樓。如果不是一個巨大的“茶”字招牌在風中招展,那狹小的門臉很容易被人忽略,但跨進門眼前景象便豁然開朗。青石板鋪就的地面一直向四合院深處延展,左右都是對稱的房屋,斑駁的青瓦白墻和精美的雕花門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順著指引來到二樓的茶室,看得出這是茶樓主人曾經(jīng)居住的老宅,客廳被改成了茶空間,房間設成了雅座包間,連進門處的陽臺上都擺放了桌椅卡座,把有限的空間打造成小而雅的世界。接待我們的茶樓主人姓黃,非常有才,他把雕花門窗做成裝飾固定在客廳的墻上,和陽臺上掛著的一幅“茶禪一味”書法作品相互呼應,滿滿的文藝味道。
我選擇在陽臺上落坐,一壺重慶沱茶拉近了我和黃先生的距離。他的故事就像微微泛紅的茶湯,越品越有滋味。黃先生說,周家老茶樓最早是黃家的祖宅。道光十三年,黃宗英(道光年間的舉人)帶上老父親赴廣西任都督,就把祖宅賣給了周家。黃先生是黃宗英這一房傳下來的,部分人留在磁器口,并沒去廣西。
我們聊到了磁器口的歷史。為什么先有朝天門后有磁器口?黃先生提到了西魏大都督尉遲迥。據(jù)說大都督要建寺,發(fā)現(xiàn)朝天門有個現(xiàn)成的碼頭,從江邊過來就十公里,他修了石板路,慢慢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尉遲寺”,也就是后來的白巖寺。而磁器口,在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年)叫白巖場。傳說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曾在白巖場的寶輪寺隱匿長達五年,世人知情后,遂將白巖場改名龍隱鎮(zhèn)。清朝初年,因龍隱鎮(zhèn)瓷器業(yè)發(fā)達,“瓷”與“磁”相通,又改稱磁器口。
老君洞問“道”
從山城返回的時候,南岸區(qū)黃桷椏附近的老君山并不是必經(jīng)之地。同行中有人和老君洞道觀的道長相熟,被請去采風。老君洞道觀原名塗山古洞,又名太極宮,雖然海拔只有600米,卻難掩其山勢雄偉。
老君洞道觀依山而建,背靠明月山山脈,面朝長江,典型的山環(huán)水抱,造型獨特。長江就像一道分水嶺,把古意森森的道觀和高樓林立的都市一分為二,隔著長江,道觀與對岸煙火就這樣相看兩不厭。通過交流,我了解到了這座道觀的前世今生。原來,老君洞起源于三國時期,于隋末唐初創(chuàng)建殿堂,具體是什么年份卻說法不一。
據(jù)本廟清咸豐十年《家規(guī)永定》所載,此廟乃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重修,不知何年落成。民國《巴縣志》則說老君洞始建于唐代,原名廣化寺。另據(jù)曹汴碑記,此地為夏后涂山氏神廟,于明萬歷甲戌(公元1574年)冬月拓建,明末戰(zhàn)亂后始為道長住持?,F(xiàn)在觀內(nèi)共有殿宇九重,按“玄”字形分級依山勢而筑,主要建筑有東西大山門、三清殿、玉皇樓、南天門、呂祖殿、慈航殿、明代石刻殿等,另有古塗洞、三峰洞、純陽洞、仙緣洞等分布其間。
三清殿是老君洞的主殿,原為明成化十六年所建,距今有500多年歷史,于2009年重建,改建后的三清殿更加宏偉莊嚴,是道眾誦經(jīng)、祈福消災、齋教科儀等各種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紫氣東來”“贈劍浮雕”“塗洞參天”“日月星辰”“老君青牛圖”等大型摩崖題刻及歷代文人墨客題詠碑刻,無聲地向世人訴說著老君洞“川東第一叢林”的厚重歷史。
老君洞如今是重慶主城區(qū)最大、最主要的宮觀,也是重慶市的重要道觀。數(shù)百年來,山路上行人絡繹不絕,大都是朝山的香客、登高的游人,也不乏品茗的茶客?!爸绿搶m”茶室便是這座道觀里最大的江景房,一扇扇落地窗連接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一張張擺放著茶壺、茶具的茶桌將茶空間分配得剛剛好。在此品茶論道,既可觀長江之雄渾,又能深度體驗中國茶文化之美,于游客而言,無疑是極美的享受。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