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古至今,磨難如多事之秋,縈繞著萬千境遇。磨難可以將人推入萬丈深淵,也可以將人托向成功的巔峰?!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華上下五千年,華夏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書寫了無數(shù)克服磨難的故事。
磨難歷練了華夏民族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報仇雪恨,成為千古佳話;司馬遷遭受宮刑,卻能忍辱負重,寫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李白仕途失意,卻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蘇軾被貶黃州,卻能“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痹囅耄艄篡`的膽識不夠,沒有給他臥薪嘗膽的力量,他如何覓得良機,平息心中的憤懣?若司馬遷在獄中意志消沉,喪失希望,如何著出名揚千古的《史記》?若李白與蘇軾沒有樂觀的心態(tài)和頑強的信念,遭受打擊后一蹶不振,何來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韻?種種過往,練就了吐納百川、堅忍不拔的華夏精神。
磨難激發(fā)了九州大地覺醒意識的復(fù)蘇。九州大地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難史、屈辱史,但也是一段奮進史、變革史。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我們的祖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列強的入侵、祖國的分裂,中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涌現(xiàn)了眾多仁人志士,他們?yōu)榱嗣褡宓莫毩⒑妥饑?,前赴后繼、奮力抗爭,以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F(xiàn)如今,九州大地煥然一新、朝氣蓬勃,希望的曙光灑滿大地。
著眼今朝,曾經(jīng)飽受磨難的中國正以其自強不息之勢,將歲月留下的烙印一點一滴沖刷,如今已然成為泱泱大國,中華民族的血淚屈辱早已成為舊影。
抬眼望,中華民族前方的道路永無止境。磨難使華夏民族擁有更強的凝聚力,讓華夏精神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源遠流長。
點評
這篇作文的語言鏗鏘有力,仿佛在大聲疾呼、大聲吶喊,小作者從磨難“歷練了華夏民族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激發(fā)了九州大地覺醒意識的復(fù)蘇”,最終“成長成泱泱大國”幾個方面總結(jié)出了“磨難使華夏民族擁有更強的凝聚力”這一觀點,情緒飽滿,立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