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踐教學是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整個人才培養(yǎng)周期中非常關鍵。基于校企協同視域,探究煤炭類專業(yè)實習的困境迫在眉睫。當前面臨的主要困境有人才培養(yǎng)模式脫節(jié)、用人單位積極性不高和缺乏規(guī)范而完整的實習生制度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需要綜合考慮行業(yè)背景及企業(yè)特點,因地制宜提出解決辦法,探索適用于學校和企業(yè)的雙主體實習生管理路徑。以學校積極主動構建完善的培養(yǎng)目標及實踐環(huán)節(jié)為主,調動企業(yè)積極高度配合,提出有效的實習生制度推進管理辦法,包括:明確學校主體責任,做好頂層設計;調動企業(yè)積極性,參與實習生管理;校企互聘;建立配套的實習保障制度等。煤炭類專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是保障我國煤炭行業(yè)智能化進階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煤炭類專業(yè)實習生制度意義重大。
[關鍵詞] 校企協同;煤炭類;實習生制度;推進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全國煤炭行業(yè)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校企協同的企業(yè)實習生制度的探索與實踐”(ZMZC2022019)
[作者簡介] 張 鵬(1986—),男,陜西渭南人,碩士,黃陵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號煤礦紀委副書記,紀委監(jiān)察室主任,主要從事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研究;王亞娟(1983—),女,陜西渭南人,博士,陜西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煤炭與化工產業(yè)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煤礦智能機械裝備研發(fā)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20-0181-04 [收稿日期] 2023-04-26
引言
實踐教學是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人才培養(yǎng)周期中非常關鍵。實習項目作為企業(yè)招聘的特殊渠道,不僅給大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平臺,也為企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及人才儲備方面提供了更寬闊的空間。然而,目前還存在實習效果較差、學生與企業(yè)滿意度不高[1-4]、大學生實習與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壁壘等問題。如何基于校企雙方,協調統(tǒng)一目標、視角,進一步達到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是目前迫切需要討論的問題?;诖耍F髤f同實習生制度應運而生。本文立足煤炭類專業(yè),針對煤炭企業(yè)的特殊性,通過打通實習渠道等一系列實踐技能探索校企協同管理模式與路徑。
一、校企協同下大學生實習制度研究的意義
(一)實習生制度遇到的困境
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脫節(jié)。學校專業(yè)建設是動態(tài)的過程,伴隨著技術革新與探索,教學內容中的一些工藝、設備及操作方法等得到了更新,同時社會分工不斷精細化,產業(yè)歷經幾十年發(fā)展須調整布局,因此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社會變革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jié)。
2.用人單位接受實習生的積極性不高。用人單位不愿意招收大三的實習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培養(yǎng)成本較高。大三學生一般實習經歷較少,需要經過培訓才能夠上手工作,且學生對于職場和市場都缺乏了解,因此企業(yè)在挑選實習生時會比較慎重。二是學生留下來的概率較低。大三學生普遍缺乏系統(tǒng)的職業(yè)規(guī)劃,學生常會嘗試不同的實習增加自身社會經驗,同時探索適合的領域,因此缺乏一定的穩(wěn)定性。
3.缺乏規(guī)范而完善的實習制度。德國政府針對“大學生實習制度”制定了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政府成立大學生實習專門委員會,明確用人單位和高校在培訓學生方面各自的職責,并由專門委員會負責統(tǒng)一的監(jiān)督指導[5]。英國的大學生實習通常被稱為“三明治課程”,是學位課程的一部分。大學負責向用人單位推薦,然后由學生直接申請并聯系用人單位,到用人單位的空缺職位實習[6]。澳大利亞的大學生實習,取得“行業(yè)經驗”很普遍,特別是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必須通過“澳大利亞工程師協會”核準的12周專業(yè)實習才能畢業(yè)[7]。與國外成熟的實習生制度相比,我國目前在實習生制度方面還存在實習生制度不健全,未形成政府、企業(yè)、學?!叭灰惑w”的有序格局,學生實習監(jiān)管力度不足等問題。
(二)煤炭類專業(yè)實習生獨有的困境
1.實習基地落實難。煤礦類企業(yè)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同時非常注重安全問題,因此許多煤礦不愿接收實習生,即便勉強接收,學生動手操作煤礦設備和機械的概率很低,這與學生的實習及就業(yè)面向不符[8]。
2.缺乏現場實習指導教師。煤礦生產任務重,指導檢查多,有經驗的現場實習指導教師可能身兼數職,因此可能難以完全落實實習指導。學校教師一般較為缺乏現場經驗,忽略實習教學的正規(guī)化導向容易造成專業(yè)課教師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是目前職業(yè)院校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9]。
3.實習內容簡單化。實習的過程較簡單,常以聽取報告、閱讀圖紙、參觀地面工業(yè)廣場、井下采煤工作面及各個硐室為準,而缺少對現場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調研了涉煤類專業(yè)人員崗位分布,如圖1所示。與實際技能崗位相比,實習工種單一,無法使學生了解與工作內容相關的各種崗位,導致學生對畢業(yè)后的工作適應性較差。
二、探索校企協同下實習生制度對策
(一)明確學校主體責任,做好頂層設計
陜西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堅持需求導向,利益共贏,構建學校與行業(yè)、專業(yè)與企業(yè)、學校指導教師與企業(yè)指導教師的“雙主體”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通過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專業(yè)建設委員會、企業(yè)大師工作室、學校大師工作室等促進校企合作機制體制創(chuàng)新,如圖2所示。第一層級為頂層設計,由學校、校企合作理事會及行業(yè)共同參與;第二層級為決策層,對應專業(yè)、專業(yè)建設委員會及企業(yè);第三層級為執(zhí)行層,由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yè)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同時在企業(yè)設置教師工作站、在學校設置大師工作室,實現“校中有企,企中有?!钡纳疃热诤稀?/p>
(二)調動企業(yè)積極性,積極參與實習生管理
通過聯合辦學、訂單班等方式建立穩(wěn)定規(guī)范的實習基地,學校提供理論學習的場所,煤礦為聯合培養(yǎng)的學生提供實習場所,通過識崗實習、頂崗實習和畢業(yè)實習完成對崗位的認知、設備操作的學習及實踐知識的提高,畢業(yè)即可到崗,有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及單位崗位的穩(wěn)定性。我校擁有全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培訓中心、全國煤炭類課程思政教師研修基地、煤炭類“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煤炭應用技術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及陜西省能源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培訓基地等培訓資格,可為煤炭類企業(yè)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培訓與認證。
(三)校企互聘
為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著力落實實習生制度,校企雙方應在教學、生產、服務等方面形成專、兼職人員互聘互用協議,整合優(yōu)勢資源,著力促進教師隊伍成長與生產經驗互利共贏的局面。校企雙方可共同推進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對接,加強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深度合作,促進學校與社會資源的互補。
(四)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通過重點培養(yǎng)具備與煤炭專業(yè)相對應教師的職業(yè)素質,使其煤炭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職業(yè)素養(yǎng)、技能等級和實踐能力達到“雙師型”教師標準要求。校企互聘可使學校和企業(yè)的設備、技術實現優(yōu)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使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yè)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五)建立配套的實習保障制度
從本質來講,校企協同的企業(yè)實習生制度是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推進校企“雙主體”聯合創(chuàng)新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而進行的一種系統(tǒng)化的制度性安排?;谀壳暗膶嵺`情況,要促進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達成,應構建包括導向性制度、核心制度及支持性制度的校企協同的企業(yè)實習生制度。充分論證制度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完善并形成整套校企合作視域下的企業(yè)實習生制度體系,如大學生實習企業(yè)認證制度、校企協同育人制度、實習生管理制度、實習生權益保護制度等。
結語
煤礦類專業(yè)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實習過程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與專業(yè)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在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通過建立穩(wěn)定良好的生產實習基地、校企互聘、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建立配套的實習保障制度等措施探索煤炭類專業(yè)實習生制度,保證實習的高質量完成。從更深層面上來說,校企協同實習生制度的構建及實踐,是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在深度與廣度上的正向反饋。只有從各方利益訴求點出發(fā),制定適合于各方的制度才能形成積極主動、共同參與的局面,破解人才培養(yǎng)的困局。
參考文獻
[1]錢衛(wèi)東.企業(yè)實習生管理制度研究[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7(S2):107-108.
[2]馬曉紅.大學生實習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職業(yè)時空,2007(12):37-38.
[3]肖云,吳國舉.大學生實習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fā),2007(12):22-23.
[4]王小平.職業(yè)學校煤炭專業(yè)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26):160-161.
[5]趙明剛.德國大學的實習制度探析[J].教育評論,2010(6):163-165.
[6]王景枝.大學生實習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2-4.
[7]黃建輝.專業(yè)體驗導向: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育實習模式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6,43(2):83-94.
[8]王小平.職業(yè)學校煤炭專業(yè)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26):160-161.
[9]吳再生,王曉鳴,呂夢蛟.煤炭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85-87.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Internship System for Coal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ZHANG Peng1, XUE Guo-hua1, WANG Ya-juan2
(1. Shaanxi Huangling Mining Co., Ltd. No.1 Coal Mine, Huangling, Shaanxi 727307, China;
2. College of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Shaanxi Energy Institut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which is very crucial in the whole training cy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dilemma of coal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At present, the main difficulties we face include disjoi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low enthusiasm of employers, lack of standardized and complete intern system and other problems. The generation of these problems requires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oposes solution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es the dual-subject intern management path suitable for schools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school’s active construction of perfec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ractical links, the paper aim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highly cooperate,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tern system, including defining school main responsibility, doing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s, carrying out university-enterprise mutual employment, establishing a supporting internship security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al major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intelligent coal industry,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coal professional intern system.
Key words: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coal; intern system; adv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