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侯格睿《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看美國《史記》研究的史學理論向度

        2024-08-14 00:00:00莊亞瓊
        國際漢學 2024年3期
        關(guān)鍵詞:研究

        關(guān)鍵詞:侯格睿;《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美國漢學;《史記》研究

        中圖分類號:K234 doi:10.19326/j.cnki.2095-9257.2024.03.002

        《史記》研究是美國漢學的核心領(lǐng)域之一。20世紀以來,美國學界翻譯、研究《史記》的作品可謂層出不窮,其中侯格睿(Grant R. Hardy)的《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Worlds of Bronze and Bamboo: Sima Qian’s Conquestof History,以下簡稱“《青銅與竹簡的世界》”)①一書在史學理論層面頗具創(chuàng)見。國內(nèi)學界對侯格睿的這一著作有所評析與翻譯②,然而不得不承認,侯格睿其人其書在國內(nèi)所受到的關(guān)注和討論,與其在海外學界的影響力還是難言匹配。因此,本文擬通過辨析侯格?!妒酚洝费芯康氖穼W理論向度,發(fā)掘其中西史學交流互鑒價值。

        一、侯格睿對美國《史記》研究的多重拓展

        就西方的《史記》研究史而言,學界普遍以法國漢學家沙畹(édouard Chavannes,1865—1918)的《史記》譯介研究為肇始。尤其是沙畹《史記》譯本第一卷中200余頁的前言介紹,對《史記》的史學性質(zhì)、作者、價值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辨析。然而,直至20世紀中葉,西方學界雖有若干譯介《史記》部分篇目或運用《史記》內(nèi)容討論秦漢史的研究成果,卻鮮有學者全面分析《史記》的史學意義。直至1958年,華茲生(Burton Watson,1925 — 2017)的博士論文《司馬遷:中國偉大的歷史學家》(Ssu-ma Ch’ien: GrandHistorian of China,以下簡稱“《司馬遷》”)出版,打開了西方《史記》研究新局面。

        從專著來看,華茲生《司馬遷》一書與美國學者杜潤德(Stephen W. Durrant) 于1995年出版的《霧鏡:司馬遷筆下的矛盾與沖突》(The Cloudy Mirror: 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 of" Sima Qian,以下簡稱“《霧鏡》”)以及侯格睿的《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共同組成美國《史記》研究的三大代表著作,同時側(cè)面展示了美國《史記》研究在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上的變化與發(fā)展。

        (一)從文學研究到史學理論研究的方向拓展

        20世紀下半葉的美國《史記》研究大多偏重于分析《史記》的文學性。恰如華茲生將《史記》定義為“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并致力分析那些“促進《史記》廣為流傳的文學手法和文體要點”①,彼時大多歐美學者更為關(guān)注司馬遷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情感、《史記》的文本特點與敘述技巧,以及《史記》如何通過上述文學手段呈現(xiàn)歷史或反映社會現(xiàn)實等問題。杜潤德《霧鏡》一書便是探討《史記》文學風格與道德觀念之間交互關(guān)系的代表作。

        相較而言,侯格?!肚嚆~與竹簡的世界》更為強調(diào)《史記》作為史書的根本屬性。在他看來,“盡管《史記》文學成就顯著,但我對過分強調(diào)司馬遷的文學野心和成就持謹慎態(tài)度,《史記》顯然是一部歷史著作,對其處理史料的準確性和忠實度的歷史評估至關(guān)重要?!雹诤罡耦km然著重分析了《史記》的歷史敘述方法(如國內(nèi)學界常說的“互見法”或歐美學界常說的“多元敘事”),但他始終強調(diào)一點,即《史記》的敘述方法是服務(wù)于司馬遷搭建的“微縮的世界模型”的史學目的的。

        舉例來說,就《史記》中項羽失敗的相關(guān)記載,侯格睿歸納了司馬遷所運用的八種文學表述技巧,分析了不同表述下提出的不同歷史解釋,最后指出:“對于像項羽失敗這樣的關(guān)鍵問題,他并不是沒有提供答案;相反,他提供了太多,他頑固地拒絕給出一個最終的、全能的觀點?!雹墼诤罡耦?磥恚抉R遷運用多樣的文學技法,“以令人沮喪和迷人的復雜性呈現(xiàn)各種各樣的歷史”,目的在于敦促讀者自行比較、分析、評判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而司馬遷之所以運用豐富的文學手段賦予歷史多元性的解釋,根本原因在于《史記》秉持的史學邏輯。

        《史記》中的所有事物至少可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是通過直接的歷史因果關(guān)系,便是通過充滿全宇宙的共鳴。然而,我們的讀者需要找到相似之處,分類并得出適當?shù)慕Y(jié)論。盡管如此,司馬遷并沒有讓我們完全深陷令人無所適從的泥潭,相反,他使用文學手法塑造他的敘述并指導我們的感知和理解。④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們無法在《史記》的史學性與文學性之間畫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但這并不意味著《史記》的多元敘述與開放性解釋等同于歷史相對主義。對此,侯格睿也多有強調(diào)。在他看來,“盡管《史記》缺乏解釋性的結(jié)論,有多重聲音且模糊性與矛盾并存,但司馬遷絕不是一個將所有真理視為相對和有條件的后現(xiàn)代主義者。”司馬遷相信自然宇宙與人類社會中存有秩序與規(guī)律,并致力通過《史記》“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它的存在并恢復了它在人類話語中的地位”。⑤

        總的來說,侯格睿對《史記》文學性的分析,并未停留于敘述方法、文學技巧等層面,而是始終服務(wù)于他對《史記》解釋方法與史學目的的探索,服務(wù)于他對司馬遷歷史理論建構(gòu)的認知,具有明確的史學理論研究向度。

        (二)《史記》紀傳體例研究議題的深度拓展

        考辨紀傳體史學體例一直是美國《史記》研究的重點議題。在此方面,侯格睿的分析較之以往美國學者可謂益加詳密。如華茲生《司馬遷》一書,雖也強調(diào)了紀傳體例具有象征主義色彩與形式意義,并分別論述了紀傳體靈活、全面的優(yōu)勢,以及擾亂敘事線索的缺點,但總體上仍是介紹性的,即向西方讀者介紹紀傳體五種體例的特點與書寫方法。相較而言,侯格睿更注重從具體案例切入,由此討論紀傳體例的歷史解釋功效。

        就紀傳體何以將某一歷史人物的相關(guān)記載分散記于不同篇目或五種體例的不同部分這一問題,侯格睿分別圍繞衛(wèi)莊公之子州吁弒君、漢初周勃免相、秦末漢初魏豹的相關(guān)記載展開分析。具體來說,《陳丞相世家》載周勃免相的原因在于,周勃自知才能遠不如陳平,因此“謝病請免相”;而根據(jù)《絳侯周勃世家》中的記載,周勃在誅滅諸呂、擁立漢文帝之后,擔心“受厚賞、處尊位”而招致災(zāi)禍,即“勃懼,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侯格睿認為,司馬遷同時納入以上兩條在解釋周勃免相原因上“完全不同”的敘述(實際上并不互斥),是為了契合不同篇目主題的敘事脈絡(luò)。

        司馬遷或許熟悉這個故事的兩個矛盾的版本,或許他在不同背景下強調(diào)了決定的不同方面,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司馬遷為同一個事件探尋了兩條不同的因果線。同樣重要的是,他并沒有試圖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也沒有試圖平衡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顯然,每一個版本都獨立地構(gòu)成一個充分的因果關(guān)系。這意味著司馬遷認為歷史是一個豐富的多方面的事實綜合體,對于同樣的事件可以找到不同但同樣有效的含義,這取決于敘述的背景。①

        在侯格??磥?,紀傳體例的一大突出特點,即可以容納觀察歷史的不同視角,從而打造出一個在歷史解釋上具有多元開放性的歷史模型。與此類似的另一案例即《魏豹彭越列傳》《高祖本紀》《外戚世家》《淮陰侯列傳》《秦楚之際月表》對魏豹叛亂原因的不同表述。

        侯格睿將以上分列于本紀、表、世家、列傳不同體例位置的記述,視作魏豹反叛的“五個版本”,并據(jù)此歸納出七條魏豹叛變的原因,包括政治考量、對劉邦的憎惡、現(xiàn)實局勢與個人性格等,并隨即補充了如下論述:

        一如既往,司馬遷并未比較或批判性評價這些動機,他只是把這些不同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請注意,司馬遷并未提供他特有的對同一事件的不同主觀印象的敘述……讀者或許會質(zhì)疑,魏豹叛變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者每一條敘述都提供了一部分真相?不幸的是,盡管這些動機中的一些可以被看成是部分原因,但它們都不能被很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因為其中幾個是相互矛盾的。②

        在侯格睿看來,盡管紀傳體例會納入多種(甚至彼此矛盾的)敘述與解釋,但并不意味著《史記》是“一個由描述和引用組成的混亂的集合體”。相反,放置在不同體例位置的敘述,各自服務(wù)于不同的敘述結(jié)構(gòu)與敘述目的。恰如《陳丞相世家》以陳平為主角,即通過周勃自認不如陳平而退讓,側(cè)面烘托陳平之能;而《絳侯周勃世家》則強調(diào)了傳主周勃知畏的特點。因此,“事件必須放在整卷的上下文中解讀,各卷必須被集群式地閱讀”③。

        換言之,侯格睿認為,《史記》之所以會通過紀傳體例保留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釋,根本原因在于《史記》致力搭建一個“世界模型”。在這一模型中,“即使敘述必須強調(diào)一些有限的相對明確的因果關(guān)系,重要的決定和重大的事件通常具有多重原因……司馬遷不宣稱提供歷史的最終真相……不鼓勵或獎勵有序的、依次進行的閱讀。那些試圖從過去找出經(jīng)驗教訓的人,必須不斷地在本紀、表和列傳中跳來跳去。”④而侯格睿以“世界模型”定義《史記》紀傳體例,正是美國《史記》研究在史學理論層面的一大重要成果。

        (三)中西史學比較方法的廣度拓展

        中西比較是貫穿歐美漢學的核心研究方法之一。侯格睿通過比較《史記》與古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約46 — 120)《傳記集》(Parallel Lives)之間的異同,指出《史記》在組織性與條理性方面優(yōu)于《傳記集》,但在歷史敘述的目的與意義上不如后者清晰,同時細致比較了二者史學方法上的差異。

        普魯塔克選擇他需要的東西,以便完成美學上令人愉悅的、道德上令人振奮的敘事。司馬遷關(guān)心的是直截了當?shù)卣f明事實,在許多卷次中,道德意義完全被模糊或遺漏了。普魯塔克在農(nóng)村寫作,主要靠記憶;司馬遷徹底研究了帝國檔案。普魯塔克提供歷史背景很少,司馬遷將他的傳記嵌入了一部世界史;普魯塔克的心理分析和評論很瘋狂,但司馬遷兩者都沒有。盡管普魯塔克在他的傳記中所做的事情一般都相當明顯,司馬遷在他的歷史中的存在讓人難以捉摸。然而,最重要的差別是《史記》的宇宙學形式,它比司馬遷自己能提供更多的洞察力。①

        在侯格??磥?,《史記》之所以會形成獨特的“宇宙學形式”,原因在于《史記》是司馬遷建構(gòu)的“微縮的世界模型”;而之所以司馬遷會致力用歷史書寫搭建這樣一種“模型”,原因則在于中國古代獨特的思維方式。

        事實上,選擇歷史作為生命意義的源泉并不一定普遍。在許多民族和文化中,歷史是被排斥的,認為它只是廣泛存在的實體的短暫表象,永恒的真實往往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例如,盡管古希臘出現(xiàn)了諸如希羅多德、修昔底德等一流的歷史學家,這些歷史學家的研究卻并不是古希臘歷史學傳統(tǒng)產(chǎn)生的基礎(chǔ)。相反,后世的學者更愿意相信亞里士多德的名言“詩比歷史更普遍更真實,因為詩反映的是普遍的,歷史反映的是個別的”,他們將更多地精力集中于訂正和解釋荷馬史詩。②

        史學形成于對歷史書寫實踐的認知與反思。侯格睿從中西古代歷史思維的差異理解《史記》,是其比較研究的深刻之處。在他看來,《史記》作為一種不同于西方認知的歷史書寫實踐,既是司馬遷嘗試公正地呈現(xiàn)歷史世界的產(chǎn)物,也是司馬遷個人思想的載體,更是司馬遷塑造世界的嘗試。這三種在西方史學觀念中并不兼容的“文本”性質(zhì),卻被《史記》有機地統(tǒng)合在一起。

        換言之,在西方思想中,“盡可能準確”的歷史與“強調(diào)道德教化”的歷史難以兼容,“歷史事件并不總能充分展示道德教化,因此真實歷史和理想歷史之間存在差異”。侯格睿在論述中提及大衛(wèi)· 休謨(David Hume,1711 — 1776)對“是”與“應(yīng)該”的辨析,指出在西方史學觀念中,“歷史學家必須在準確性或說教性中選擇,只有犧牲一種價值才能獲得另一種價值”。但《史記》卻通過搭建一個“旨在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道德準則的模型”,有效調(diào)和了“是”與“應(yīng)該”之間的矛盾。

        在這一點上,回到我們把《史記》作為世界模型的概念上可能是有用的。我們問一個模型的制造者,模型是代表對象還是塑造我們對它的看法,答案是兩者兼而有之。模型是一種工具,其功能在于它與現(xiàn)實世界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以及它簡化或突出其客體的某些特征的能力……它必須盡可能準確,任何不足都可能導致我們推斷出錯誤的、危險的教訓,然而,與此同時,它必須比原始史料更清楚地說明道德意義。司馬遷謹慎地工作,是因為他想發(fā)現(xiàn)歷史的道德教訓,而不是創(chuàng)造它們。③

        恰如《史記·伯夷列傳》中對天道的叩問,真實歷史與理想歷史之間的沖突是所有歷史學家都必然會面對也總要予以解答的問題。侯格睿在論述其《史記》“世界模型”論的過程中,闡發(fā)了司馬遷對歷史書寫準確性與道德性的雙重追求,深入比較了《史記》史學思想與西方史學理論之間的差異,在中西史學比較實踐上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二、侯格?!肚嚆~與竹簡的世界》的主旨、方法與價值

        “《史記》代表了世界及其歷史的縮影”,是司馬遷所領(lǐng)會并搭建的“世界模型”——這是侯格?!肚嚆~與竹簡的世界》運用不同表述、反復論證的觀點。侯格睿認為,司馬遷通過多元敘述、歸類、排序等方法,將對歷史現(xiàn)象、事件、人物的不同解釋與評判進行并置,其歷史書寫容納了各種不同,甚至互有抵牾的因果關(guān)系與“可能性”,描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并非不可知但需要史家加以指引、讀者積極領(lǐng)會的中國歷史。在侯格睿看來,這既是司馬遷的歷史觀,也是《史記》的根本史學方法,即“司馬遷采用了靈活的解釋方法,他有時根據(jù)歷史事實來改進他的道德理論,而在其他篇章中,他根據(jù)他的道德理論來編輯包含歷史信息的文本。這兩個過程的目標是將歷史和道德因果關(guān)系與預(yù)期統(tǒng)一。”①

        在侯格??磥恚抉R遷延續(xù)了孔子作《春秋》所代表的、試圖以語言改造世界,即“正名”,的書寫實踐,“竹簡的世界”即這一史學目的得以貫徹的產(chǎn)物。實際上,《青銅與竹簡的世界》一題,即指兩種塑造世界的取向:前者以秦始皇為代表,依賴強勢的軍事與政治直接“命名”世界;后者則運用巧妙的歷史書寫,“給予宇宙本身一種特定的結(jié)構(gòu)”,從而構(gòu)建了世界的模型。在侯格睿看來,這兩種塑造世界的實踐相互競爭,并最終以“竹簡的世界”成功宣告結(jié)束。

        但司馬遷的《史記》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歷史,因為它不僅講述了過去的故事,還試圖以象征的方式代表過去。就像秦始皇的陵墓一樣,《史記》是一個宇宙的模型,一個寫在成千上萬片竹簡上的世界。事實上,《史記》是一個最終被證明勝利了的競爭模型。秦始皇試圖利用政治手段來塑造一個沒有歷史的新世界,但最終他被迫只是在司馬遷的《史記》所創(chuàng)造的宇宙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②

        當然,通過兩種對立的意象分析《史記》并不罕見。杜潤德《霧鏡》一書將代表浪漫風格與田園生活的“龍門”和代表秩序規(guī)范與傳統(tǒng)學術(shù)的“長安”作為一組對照意象,分別指代司馬遷生活狀態(tài)與歷史書寫中相互拉扯的兩種取向,并由此引出“文”與“禮”的張力來理解《史記》。③

        相較而言,侯格睿的“青銅世界”與“竹簡世界”這組對照意象,雖仍帶有一定西方式二元結(jié)構(gòu)思維的色彩,即秦王朝所代表的擴張的、集權(quán)化的“青銅世界”與“《史記》賦予世界一定程度的結(jié)構(gòu),但不是一種壓倒性的、無所不包的強制性秩序”的“竹簡世界”,但的確呈現(xiàn)出了更為鮮明的對比,也更易于西方讀者跟隨其思路理解《史記》。

        然而需要承認的是,《青銅與竹簡的世界》的題目設(shè)計雖然令人耳目一新,但從全書的論證篇幅上看,侯格睿認為《史記》是司馬遷所塑造的“微縮的世界模型”,或者說是侯格睿真正的核心論點。其副標題中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conquest)一詞,也更近似于“塑造”或“定義”的文學化表達,丁波在譯后記中也提及曾考慮將題目改作《定義中國》。

        實際上,國內(nèi)學者閱讀侯格睿此著的第一感覺,可能是驚訝于這部美國漢學著作明顯不同于國內(nèi)史學史(如從史家、史籍、史學等角度切入)的研究路徑。但隨之而來的第二閱讀感受卻又是某種程度的熟悉,即書中所運用的材料、解讀具體文本的觀點等,對國內(nèi)學者來說大多又不夠“新鮮”,并隨之探究侯格?!妒酚洝费芯康膭?chuàng)新性與學術(shù)意義。

        對國內(nèi)學者而言,這種新鮮又熟悉的復雜感受很大程度上來自張大可所寫代序中指出的“非常規(guī)表達”(即“另類語言”)——如侯格睿將《史記》中“俟后世君子”轉(zhuǎn)化為“司馬遷的理想讀者”等表述。這一方面是英語語言邏輯使然,另一方面也源于侯格睿本就致力以西方學術(shù)思維再理解、再闡釋《史記》。

        侯格?!肚嚆~與竹簡的世界》最重要的學術(shù)意義,也是其作為海外漢學研究的重要貢獻,可能在于以一套易于西方讀者理解的學術(shù)話語,翔實、系統(tǒng)地論證了《史記》不同于西方史學觀念的歷史解釋模式,深入拓展了西方學界對中國古代史學的理解。

        侯格睿在其數(shù)年前的一篇論文中就曾提到,此前西方學者關(guān)注司馬遷如何忠實地保留史料,乃至保留彼此抵牾的史料,如何將自己的評論與歷史敘述區(qū)分開來,以此說明《史記》的客觀性。但這一論證也有可能誤導讀者將《史記》的史學方法歸于柯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 — 1943)所論的“剪刀加漿糊”式的編輯。①恰如在西方《史記》研究開拓者沙畹的論述中,《史記》的歷史編纂方法被形容為“巧妙的鑲嵌”,是一種“機械地拒絕過于粗糙的史料”的篩選方式。②雖然自20世紀下半葉開始,華茲生等學者已逐漸改變了將《史記》等中國早期史學著作簡單等同于“編輯”文本的偏見,但在侯格?!肚嚆~與竹簡的世界》出版之前,西方學界尚無真正系統(tǒng)討論過中國早期歷史書寫實踐內(nèi)在機理的學術(shù)成果。

        在侯格??磥?,解答《史記》客觀性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不要以西方史學意義上的“客觀”衡量司馬遷的書寫。在《青銅與竹簡的世界》中,侯格睿不僅歸納、總結(jié)了《史記》不同于西方傳統(tǒng)歷史書寫觀念的諸多特質(zhì),同時深入分析了《史記》如何處理歷史書寫的客觀性與道德教化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最后將《史記》歷史書寫的根本性質(zhì)定義為“微縮的世界模型”。侯格睿的論述在自圓其說的同時,延續(xù)了海外漢學內(nèi)生的中西比較研究視野,同時也在史學理論分析層面有了切實的推進。雖然其少部分觀點有待商榷,如將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意圖歸于“點對點消除秦始皇的意識形態(tài)結(jié)構(gòu)”③,但恰如張大可所評,是為“大醇小疵”。侯格睿《史記》研究本身所具有的中西史學交流、互鑒特色,使其不失為值得一覽的、解讀《史記》的“一家之言”。

        (莊亞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 本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科研啟動項目(“青啟計劃”)“美國早期中國史學研究”(項目編號:2024QQJH095)的資助成果。

        ①Grant R. Hardy, Worlds of Bronze and Bamboo: Sima Qian’s Conquest of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②由丁波翻譯,謝偉杰審校的侯格?!肚嚆~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中譯本已于2022 年在商務(wù)印書館出版,該書是“海外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叢書”之一種。書中由張大可撰寫的《怎樣讀〈史記〉—— 一位美國學者的答卷(代序)》與丁波的譯后記,皆對侯格睿的《史記》研究有精辟評述。其他學者對侯格睿的《史記》研究也有評注,可參見吳原元:《百年來美國學者的〈史記〉研究述略》,載《史學集刊》2012年第4期,第59 — 68頁;吳濤、楊翔鷗:《〈史記〉研究三君子——美國漢學家華茲生、侯格睿、杜潤德〈史記〉研究著作簡論》,載《學術(shù)探索》2012 年第9 期,第75 — 79 頁。

        ①Burton Watson, Ssu-ma Ch’ien: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8, p. x.

        ②侯格睿著,丁波譯,謝偉杰審校:《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22 年,第183頁。

        ③同上,第142 頁。

        ④同上,第168 頁。

        ⑤同上,第312 — 313頁。

        ①侯格睿著,丁波譯,謝偉杰審校:《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第113 頁。

        ②同上,第118 — 119 頁。

        ③同上,第119 — 120 頁。

        ④同上,第121 — 122 頁。

        ①侯格睿著,丁波譯,謝偉杰審校:《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第310 頁。

        ②同上,第14 頁。

        ③同上,第184 頁。

        ①侯格睿著,丁波譯,謝偉杰審校:《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第188 頁。

        ②同上,第272 頁。

        ③Stephen W. Durrant, The Cloudy Mirror: 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s of Sima Qia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pp. xi–xv。杜潤德這一研究路徑部分借鑒了李長之所論的“浪漫的楚文化”與“古典的周文化”的分野。參見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 5頁。

        ①Grant Hardy,“ Can an Ancient Chinese Historian Contribute to Modern Western Theory,”History and Theory 33. 1 (1994): 25.

        ②édouard Chavannes, Les Mémoires historiques de Se-ma-Ts’ien, traduits et annotés.Tome premier. Paris: Ernest Leroux, Editeur,1895, pp. III–V.

        ③侯格睿著,丁波譯,謝偉杰審校:《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第267頁。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guān)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cè)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guān)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guān)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亚洲AV无码精品色欲av|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日本最新在线一区二区| 老熟女老女人国产老太|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伊人久久网国产伊人| 无人视频在线播放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50|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福利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日产国产一区| 丰满少妇在线播放bd|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91久久久久无码精品露脸|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特黄| 日本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91超碰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av中文字幕波多野九色| 夹得好湿真拔不出来了动态图|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加勒比东京热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毛片| 日本一区二区啪啪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品av|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久久久调教亚洲|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av| 人人摸人人操|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亚州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成人日韩精品人妻久久一区| 水蜜桃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69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