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復習階段,二輪復習至關重要,它承擔著在一輪復習基礎上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任務。本次研究以“三角形中的最值與范圍問題”為例對二輪專題復習課優(yōu)化教學以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做出探討。
一、精心選擇典型例題,具備基本解題能力
高中數(shù)學當中的“三角形中的最值與范圍問題”一直都是這部分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需要建立關系,將其轉(zhuǎn)化為函數(shù)關系,將原問題轉(zhuǎn)化為求函數(shù)的值域問題,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如2020年高考全國卷Ⅱ理科第17題:△ABC中,sin2A-sin2B-sin2C=sinB sinC,(1)求A;(2)若BC=3,求△ABC周長的最大值。
分析:本題考査解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涉及正弦定理角化邊的應用、余弦定理的應用、三角形周長最大值的求解問題。
通過一些典型例題的講解和練習,爭取讓學生對“三角形中的最值與范圍問題”這類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二、一題多變(解),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解多題都可以歸屬為一題多變類型,通過改變條件、整合知識、找到規(guī)律,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如2024九省聯(lián)考數(shù)學試卷中第18題:已知拋物線C∶y2=4x的焦點為F,過F的直線l交C于A、B兩點,過F與l垂直的直線交C于D、E兩點,其中B、D在x軸上方,M、N分別為AB、DE的中點。(1)證明:直線過定點;(2)設G為直線AE與直線BD的交點,求△GMN面積的最小值。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拋物線、方程的綜合知識,經(jīng)過認真梳理知識點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不止一種解法。
解法1:(1)可以設出直線AB與直線CD的方程,聯(lián)立曲線后得到與縱坐標有關的韋達定理,根據(jù)題意,表示出直線MN后即可以得到定點坐標。
由C:y2=4x,故F(1,0),由直線AB與直線CD垂直,故兩條直線斜率都存在且不為0,
設直線AB、CD分別為x=m1y+1,x=m2y+1有m1m2=-1,A(x1,y1)、B(x2,y2)、E(x3,y3)、D(x4,y4),
此時x=3MN過定點,且該定點為(3,0),
當2m12+1=2m22+1時,即m12=m22時,由m1m2=-1,即m1=±1時,
有l(wèi)MN:x=2+1=3,亦過定點(3,0)
故直線MN過定點,且該定點為(3,0)。
(2)設出直線AE與直線BD的方程,聯(lián)立兩直線后結合第一問中韋達定理得出點G的橫坐標恒為-1,再結合面積公式及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
由A(x1y1)、B(x2y2)、E(x3y3)、D(x4y4),
解法2:這是一種較為簡單的解法。
三角形中最值與范圍問題的一題多變(解)的復習,可以通過不同的解題途徑得到相同的數(shù)學結論,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更廣的思考維度,而不是單一地認為一道題目只有一種解法。
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綜合能力
讓學生自己或者分組解決,運用集體智慧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在思維碰撞、相互啟發(fā)、相互合作中解答出三角形最值與范圍問題。
如在2023年高考數(shù)學(全國乙卷理科)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已知f(x)=2x+x-2.
(1)求不等式f(x)≤6-x的解集;
(2)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求不等式組
分析:這道題目乍一看,好像和三角形沒什么關系,但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在直角坐標系xOy中可以形成三角形,所確定的平面區(qū)域即為三角形,求其面積,也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中的最值與范圍問題”不僅是高考必考類型,更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已經(jīng)進入二輪復習時,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能力上,為高考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