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初中生的心理建設,培養(yǎng)其穩(wěn)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tài),已經成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在提高未成年人心理素質方面,積極心理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積極心理學誕生于20世紀末期,由心理學家賽里曼格提出,主張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該理念,幫助初中生走出心理誤區(qū),引導他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基于積極心理學開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質
由于課業(yè)負擔沉重,初中生常常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如果學生長期積累的壓力未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將極易導致他們心理防線崩潰。因此,針對初中生群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通過接受教育引導,他們能夠正確認識和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并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解決,從而有效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惑與挑戰(zhàn)。
(二)幫助初中生適應時代
在當前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各行各業(yè)的人承受著不同層面的壓力。教師應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耐心細致地引導初中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心理問題,并使其明白任何行業(yè)的人都可能面臨心理方面的困擾。在啟發(fā)與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初中生認識到,只有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些挑戰(zhàn),并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不斷進行自我調節(jié),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與集體,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三)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個體具備健全人格的重要標志。然而,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部分初中生在人格發(fā)展方面尚顯不足。一些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矛盾與沖突時,會產生消極應對、自暴自棄的態(tài)度。若此類心理問題得不到改善,將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為改善這一現(xiàn)狀,教師應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語言交流和心靈溝通,引導初中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靈活機智的頭腦去應對問題。當初中生習慣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挑戰(zhàn)時,他們的人格也將逐漸趨于健全。
二、初中生常見心理問題概述
在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時,初中生的情緒狀態(tài)經常會出現(xiàn)波動與變化。這種情緒變化會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學習、社交和家庭生活。當這些負面、壓抑的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時,初中生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
(一)自卑怯弱,自評較低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可能源自多種因素,如學習能力不足、外貌條件不如他人、家庭經濟狀況不佳或家庭成員存在肢體或智力不健全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初中生的自我認同和社交信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學生長期受到自卑心理的困擾,會導致自我評價過低,片面地認為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缺乏與他人競爭的自信和勇氣。這種情況如果持續(xù)下去,會導致這些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選擇躲避,避免與他人交流和接觸。
(二)神經敏感,缺乏自信
初中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fā)展階段。他們在審視事物和自我時,往往難以全面把握,視野相對局限,且容易過度關注自身的不足。因此,部分學生會比較敏感。例如,當看到走廊上有同伴聚在一起低聲交談,便會認為同伴是在背后議論或批評自己;當聽到教師喊自己去辦公室時,便擔心自己會遭受批評。他們這種敏感和缺乏自信的狀態(tài),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三)自傲,目中無人
自傲是一種與自卑完全相反的心理狀態(tài),它往往在一些取得好成績或擁有較強能力的初中生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部分學生因為在學習或其他領域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贏得了教師、家長和同學的夸獎,就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狀態(tài),逐漸失去對自我真實水平的客觀認知。部分學生會產生一種自傲的心態(tài),認為自己在各方面都出類拔萃,甚至將“穩(wěn)坐第一”視為理所應當。然而,自傲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若不及時進行糾正和調整,可能會導致學生在社交中陷入孤立,成為鮮少有人愿意接近的特殊個體。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搭建咨詢平臺,引導傾訴心事
傾訴有助于釋放心理壓力,減輕精神負擔。在初中階段,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可以建立傾聽和訴說的平臺,引導學生主動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例如,筆者發(fā)現(xiàn)班級里有些學生最近總是心事重重,平時很少笑,對他人的詢問有時閉口不談,有時則滔滔不絕,似乎很高興找到了傾訴對象。為保護初中生的隱私,并為其提供傾訴的機會,筆者決定建立一個師生溝通咨詢平臺,向學校申請了一間教室作為心理咨詢室,白天對所有初中生開放。接待的第一位初中生是月月。在傾聽中,筆者了解到她最近很苦惱,雖然努力學習但效果不佳,本來就因為成績不佳而自卑,父母還不理解她,責怪她不用心學習,導致她越來越煩惱,甚至對學習產生了抗拒心理。在認真傾聽的同時,筆者記錄了困擾她的問題,幫助她宣泄了煩惱。
(二)加強家校合作,雙方共同關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教師需要與家長加強溝通,共同致力于初中生心理建設。在合作中,教師應視家長為合作伙伴,遵循平等互助、合作共贏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共同促進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在心理咨詢室的傾訴過程中,筆者了解到月月雖努力學習但效果不佳,她的父母不能理解她,甚至拿她小學時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作對比,將學習效果不佳歸咎于她不用心學習。為幫助月月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筆者主動與其父母溝通,分析中學課程特點,希望他們理解并幫助女兒。這次溝通讓月月的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表示會盡量理解月月,并與筆者共同關注她的表現(xiàn)。得到父母支持的月月開始調整心態(tài),臉上再次展露笑顏,課間也主動與同學聊天游戲。家校合力共育良材,離不開雙方的有效溝通。筆者認為,家長其實渴望與教師當面溝通,尋求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教師的專業(yè)幫助。為此,教師需要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邀請家長面談,共同尋找解決初中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案。
(三)營造積極氛圍,樹立正確觀念
家庭和學校是初中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心理問題也源于此。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營造積極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幫助初中生正確看待問題,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積極面對壓力,避免自我施壓。為了培養(yǎng)初中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筆者決定采用班會的形式,給如月月一樣有才華的初中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雖然最近月月在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她的書法和繪畫能力很出色。在得到筆者和同學的肯定后,月月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樂觀面對生活和學習。通過持續(xù)溝通,月月的父母改變了對月月的看法和教育方式,不再僅以成績評判,而是傾聽并正面引導?,F(xiàn)在的月月心態(tài)大有改善,能積極面對并解決問題,還在學習中取得了進步。積極的心理氛圍不僅能緩解初中生的緊張心理,幫助其平和應對挑戰(zhàn),還能挖掘其潛力,激發(fā)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
(四)發(fā)揮社區(qū)作用,加強心理建設
學校、家庭和社區(qū)是初中生主要的學習和生活場所。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學校與社區(qū)合作,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建設質量。良好的社區(qū)環(huán)境能為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關懷,有助于他們緩解壓力與焦慮,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筆者聯(lián)系學校所屬的社區(qū),得知社區(qū)有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雙方決定在周末舉辦活動,面向初中生征集素材,活動呈現(xiàn)形式是情景表演+向現(xiàn)場觀眾尋求解決辦法。為了讓更多的初中生走出心理困境,月月報名參加了活動,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還鼓勵大家及時傾訴并尋找解決辦法。這次活動幫助許多初中生排解了煩惱,解決了困難。由于效果良好,筆者決定與社區(qū)在這個學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解決初中生的心理問題。筆者認為,社區(qū)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學校應重視與社區(qū)的合作,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初中生受益,促進其健康成長。
(五)彰顯團體力量,促進初中生蛻變
部分性格內向的初中生在教師和家人面前難以放下心理防線,更愿意向同學傾訴。為此,教師應善用初中生群體力量,幫助有心理困擾的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筆者在私下溝通中了解到,相比老師和父母,初中生更在乎同學的看法,愿意在得到同伴的支持后主動改變。月月作為所在組織的小隊長,引導成員了解同學困擾,鼓勵其分享難處,以親身經歷開導同學。此舉增加了班級中的正能量,減少了學生間的交往障礙,學習困難的學生得到了幫助,與家人相處有問題的學生也逐漸掌握了和長輩相處的技巧。
《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意見》強調,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為此,教師可以依據初中生的特點引導其正確認識自我,培養(yǎng)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還可以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營造積極上進的學習和生活氛圍,發(fā)揮小團體的作用,聯(lián)合家長、社區(qū)開展教育,引導初中生認識并解決問題,實現(xiàn)“無憂無慮,輕裝上陣”的目標。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不應拘泥于形式。教師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助手,在減輕自身工作壓力的同時,讓陽光照進每個初中生心里。比如,教師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配給一些熱心班級工作的學生,讓他們在鍛煉各項技能的同時,幫助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初中生。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克拉瑪依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