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到一個詞——“雨豁擋”,不明就里的人千萬別把“雨豁擋”理解成汽車上的雨刮器什么的,它的意思是趁著停雨的間隙,趕緊外出去辦點什么,對于老人就是外出走走,活動活動身子骨。當然防滑是必須的,最好備把傘,諺云:“晴帶雨傘,飽帶干糧”嘛。無論怎么說,“雨豁擋”這個詞一下子引起了我的興趣。
上海方言俚語中說“豁”字的詞條倒是不少,未見對“雨豁擋”的解釋;去看蘇州大學(xué)方言專家柯繼承先生在《蘇州日報》上的方言專欄,也沒有查到。可見江南地區(qū)的方言也會存在一些差異,“雨豁擋”并不是一個廣泛被記錄或熟知的方言詞匯,作家葉至善回憶他的父親葉圣陶的文章——《父親長長的一生》,葉至善回憶小時候他父親的老友“長胡子公公”“趁一個雨豁擋,公公帶我去大衛(wèi)弄的金魚池,買了十來尾四寸來長的草魚……”他用了一個“雨豁擋”;在另一篇蘇州農(nóng)業(yè)報道里,記者說,江南的農(nóng)人年復(fù)一年,麥子熟時正值江南雨季,農(nóng)人很注意天氣預(yù)報,一有天放晴的合適機會就去田里搶收或搶種,就叫“搶雨豁擋”。由此可見,“雨豁擋”肯定是蘇州地區(qū)的一個方言詞。
只是這個詞為什么將“不失時機”與“豁”字連在一起,也是頗費思量的?!盎怼边@個字在古漢語中有好幾個讀音,既可做名詞,也可做動詞;這個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一個“害”和一個“谷”構(gòu)成,《說文解字》也有將谷在左,害在右的,細細琢磨,很有意思。在上海方言里帶有“豁”字的方言俚語如“豁翎子”,有暗示的意思。有些話在雙方不便當場明說的情況下,就需要“豁翎子”,接下來就是考驗雙方默契的時候了,如果對方?jīng)]接住翎子,“豁翎子”也沒用。
上海話里還有“豁胖”,說的是打腫臉充胖子、裝腔作勢、牛皮哄哄的樣子。還有“豁邊”,這個詞與另一個詞“穿幫”異曲同工,與現(xiàn)在通行的詞來對應(yīng),就是“露餡了,暴露了”;“豁邊”的另一層意思是指意料外的事,比如聽天氣預(yù)報說明天陰轉(zhuǎn)晴,再看看現(xiàn)在窗外天氣干爽涼快,也就早早睡下,不料第二天大風(fēng)大雨,哪來個晴?很顯然,天氣預(yù)報“豁邊”了,這里不能說是“穿幫”了。
與“豁”搭界的詞,上海方言里還有“豁上”一詞,我喜歡這個詞,但是討厭“摜浪頭”。這個“豁”,有點意思了,也許更接近“豁”字本義:緊要關(guān)頭,不顧一切,放手一搏,做最后的努力。字義上的意思,撕破谷,使谷開裂,那么一旦開裂,就會開朗,漢語有個成語叫:豁然開朗。有時處于窘境,真的“豁上”了,意境就不一樣了,所謂“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也。
江南農(nóng)人趁著梅雨季節(jié)間隙搶收,這種“搶雨豁擋”,也是很有智慧和力量的不誤農(nóng)時。趁著這雨天的間隙,趕緊出去走走,倘若多經(jīng)歷一些“雨豁擋”,可以增進人生的定力——無懼,就像宋代大文豪蘇軾說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