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是法國最負盛名的河流,是巴黎的生命線與母親河。法國人說,先有巴黎,再有法國;巴黎人則說,先有塞納河,再有巴黎。因為沒有塞納河,就沒有巴黎的繁盛和宜人的氣候,也不會有巴黎滿目的蒼翠,更不會有巴黎的浪漫風情與文化底蘊。塞納河不僅是滋養(yǎng)巴黎的“母親河”,也是這座城市前世今生的“見證者”。巴黎起源于塞納河,城市的主要建筑大都集中在河兩岸。名城與名河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塞納河全長780千米,流域總面積約7.87萬平方千米,它發(fā)源于法國東部勃艮第科多爾大區(qū)的朗格勒高原之上,從東向西北方向流過巴黎市區(qū),經(jīng)魯昂,最后在勒哈佛爾港注入英吉利海峽。
塞納河流勢平緩,水量充足,有540千米可供通航,其貨運量居法國之首。流域內(nèi)人口超1800萬,經(jīng)濟活躍。這條河也是沿岸地區(qū)的重要水資源:熱電站、核電站都從河內(nèi)抽取冷卻水。巴黎周圍地區(qū)的用水(包括工業(yè)和居民用水)有一半取自塞納河,在魯昂和勒哈佛爾之間的地區(qū)的用水有四分之三也取自塞納河。
塞納河在法國如此有名,在發(fā)源地卻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溪。
關于塞納河水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在距巴黎東南275千米處的石灰?guī)r丘陵地帶,有一個狹窄山谷,山谷中有一條小溪。沿溪而上可見一個山洞。洞里有一尊身著白衣、手捧水瓶的女神雕像,小溪就從這位女神的背后緩緩流出,小溪流出的地方就是塞納河的源頭。當?shù)氐母弑R人說,山洞中的女神是降水女神,名為塞納,塞納河就以她的名字為名??脊艑W家根據(jù)在此地出土的木制人斷定,塞納女神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已降臨人間。另一個說法是,在塞納河源頭附近有個村鎮(zhèn),根據(jù)鎮(zhèn)內(nèi)的小教堂墻壁上的記載,當?shù)卦袀€神父,在大旱時節(jié)向上帝求雨。上帝為其虔誠所感動,降下喜雨。雨水匯成一條河流,以保當?shù)赜罒o旱災。這位神父是布爾高尼人,其名在布爾高尼語中意為“塞涅”,翻成法文即“塞納”。于是,村鎮(zhèn)和教堂的教名均被稱作“圣·塞涅”,故有人認為,塞納河名就來源于這位神父。
塞納河從東南方向進入巴黎,呈S形流經(jīng)巴黎市區(qū),再從城市西南方向出城。巴黎就是在塞納河城島及其兩岸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人們說“巴黎是塞納河的女兒”。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在城區(qū)緩緩流過的塞納河,它把城市分為南北兩部分,而且兩岸以同樣的速度發(fā)展起來。
自中世紀初期以來,巴黎沿著塞納河畔的一些主要渡口逐漸建立起來,河流與城市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是法蘭西民族的發(fā)祥地。2000多年前,巴黎還只是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前52年,巴黎地區(qū)被羅馬人征服。358年,羅馬人在這里建造了宮殿,這一年被視為巴黎建城的元年。羅馬人起初將該城命名為“魯特西亞”,意為“沼澤地”。400年左右,城市改名為“巴黎”,但在羅馬時期,高盧行省的中心是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個小規(guī)模的定居點,而且人aJgRAtJ3X90BX+TqjVC7cvRRCldnVfo4zhA75W3H+/I=口集中于左岸。508年,法蘭克人科洛維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溫王朝。從此,西岱島成為封建時代王權(quán)和宗教的中心,島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是1245年建成的巴黎圣母院。10世紀末,雨果·長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在他死后,又經(jīng)過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普·奧古斯都。此時,巴黎的城市規(guī)模已擴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博物館、橋梁等建筑比比皆是,巴黎已成為當時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巴黎不斷沿塞納河兩岸發(fā)展,最終成為世界著名大都市之一,塞納河則見證了巴黎城市肌理和社會經(jīng)濟的歷史變遷。
與通常的城市區(qū)域范圍劃定不同,塞納河并不是作為界線而存在的,而是聯(lián)系巴黎各片區(qū)的紐帶,是巴黎城市發(fā)展的大動脈。它將沿岸零碎的歷史文化節(jié)點和城市重點功能區(qū)串聯(lián)起來,所有的城市建設都圍繞它展開布局,其他城市軸線均與塞納河產(chǎn)生著聯(lián)系,構(gòu)建起城市的全面秩序。
巴黎起源于塞納河,城市的主要建筑大都集中在塞納河沿岸,名勝古跡也多分布于河兩岸,它們完好地體現(xiàn)了巴黎各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其中著名的建筑有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博物館、榮軍院、先賢祠、奧賽博物館和埃菲爾鐵塔等。1991年,巴黎塞納河沿岸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乘坐游船是近距離感受巴黎這座城市的理想選擇。游人可以選擇不同的航線,欣賞到不同的景色。從船上看去,塞納河兩岸生長著繁茂的梧桐樹,樹林后面就是眾多的古建筑。
塞納河南岸通常被稱為“左岸”,北岸被稱為“右岸”。左岸非?!拔乃嚒?,提起它便令人聯(lián)想到藝術(shù)、哲學、畫廊、咖啡館以及各大媒體和研究機構(gòu),還有大學。右岸則擁有銀行、保險公司、股票交易所,更有奢華、繁榮、熙熙攘攘的商業(yè)街。和左岸的敏感、激情與叛逆相比,右岸顯得莊嚴、求實和理性。左岸的藝術(shù)與右岸的經(jīng)濟構(gòu)成了法蘭西文化的精髓。
西岱島是塞納河沿岸最早有人群定居的地方,面積不到2公頃的島上有不少古建筑。島的東部是巴黎圣母院,向西是巴黎最早的醫(yī)院、巴黎警察局、巴黎古監(jiān)獄和最高上訴法院等建筑。法國公路的“零公里”點也設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廣場上。向西在右岸臨河的是規(guī)模宏大的盧浮宮博物館;河對岸則是由巴黎老火車站改建成的奧賽博物館,它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畫作最多的地方。沿河再向西不遠是仿古希臘式的建筑波旁宮,現(xiàn)在是國民議會大廈。波旁宮是1722年為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所建,因此得名。1789年以后,波旁宮基本上一直是法國最高立法機構(gòu)的所在地,1830年起作為國民議會大廈,它被看作法國法律的象征。
從這里過橋到右岸是協(xié)和廣場。沿河向前,緊接著是大小皇宮。在金碧輝煌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背后的兩層建筑是集美博物館。再向前是為了1937年世界博覽會修建的夏約宮。在左岸稍遠的地方,從西向東還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其建筑形式和結(jié)構(gòu)在現(xiàn)代建筑史上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附近還有榮軍院、軍隊博物館和羅丹雕塑紀念館。再向東有盧森堡宮。
巴黎市政廳大樓位于巴黎圣母院以北的塞納河右岸,是法國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建筑。市政廳大樓有許多樓臺式結(jié)構(gòu),上面帶有平頂?shù)慕鹱炙挝蓓?,大樓墻上?36尊雕像,全部為法國的歷代名人。這幢大樓曾幾度是法國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在中世紀、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年代和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曾是不少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杜伊勒里公園(也稱杜樂麗花園),坐落在塞納河右岸的盧浮宮博物館與協(xié)和廣場之間。該公園占地25公頃,由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凱瑟琳·德·美第奇下令建造,于1664年完成。花園里曾有法國的王宮—杜伊勒里宮,1871年被焚毀。公園內(nèi)現(xiàn)建有國家網(wǎng)球場畫廊和橘園美術(shù)館。
杜伊勒里公園北面是巴黎的著名廣場之一—旺多姆廣場。廣場長224米,寬213米,因旺多姆公爵的府邸坐落于此而得名。廣場中央原本豎立著一座路易十四騎馬像。1806年,拿破侖一世下令用一座模仿羅馬的圖拉真記功的大圓柱替代了路易十四像。這根圓柱高44米,包裹圓柱的銅板是用繳獲的1200門大炮熔化之后鑄成的。圓柱頂端是拿破侖·波拿巴雕像。
塞納河將巴黎一分為二,兩岸間主要靠橋梁連接溝通,橋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便顯而易見。這些橋的建造年代不同,建筑式樣與規(guī)模各異,絕少使用一份圖紙。其中,多數(shù)橋是公路橋,汽車與行人共用;少數(shù)橋是公路、鐵路合用;也有專供行人通行的橋。在30多座橋中,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就有26座,許多橋以重大歷史事件命名,也有一些取自著名人物,它們無聲訴說著巴黎的發(fā)展歷史,炫耀著巴黎的富有輝煌,展示著巴黎的高超藝術(shù),講述著民眾的喜與悲。
新橋或許是塞納河上最出名的一座橋,曾是不少電影和照片中美麗的取景地。雖名為新橋,該橋卻是巴黎最古老的橋,也是巴黎第一座沒有橋頭堡的新式橋梁。該橋始建于1578年,建成于1607年,由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剪彩。新橋長278米,寬28米,是巴黎塞納河上最長的一座橋梁,它由兩座獨立的橋梁組成,橫跨西岱島將塞納河左右兩岸連接起來。其中,將西岱島與左岸相連的是一座五孔拱橋,與右岸相連的是一座七孔拱橋。新橋的每個橋拱上都裝飾有以博物館藏品為模型、形狀各異的頭形飾物。站在橋上,游人依稀可以看到西岱島上的巴黎圣母院。新橋中心則矗立著亨利四世騎馬青銅雕像。法國大革命時期,這座雕像被熔化,現(xiàn)在的雕像是1818年的仿制品。
藝術(shù)橋是巴黎塞納河上第一座金屬橋梁,也是一座步行橋,它連接法蘭西學會和盧浮宮中央廣場。該橋始建于1801年,1804年落成,曾被毀于戰(zhàn)火,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重建。藝術(shù)橋全長155米,寬11米,由纖細的鋼架支撐,以杉木為步道。
藝術(shù)橋曾是眾多情侶的向往之地,他們常常在橋上掛一把愛情鎖,然后將鑰匙扔進塞納河中。久而久之,橋兩邊的欄桿上掛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鎖。過多的鎖給這座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古橋造成了不小負擔。出于安全考慮,巴黎市政廳在2014年底取下了橋上所有的鎖,并將護欄換成了透明玻璃板。
1900年落成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是塞納河上最金碧輝煌的橋梁。這座橋以獨一無二的鋼結(jié)構(gòu)橋拱,將香榭麗舍大街和榮軍院廣場連接起來。該橋是當年俄國為了慶祝1892年俄法同盟送給法國的禮物,橋的名字則來自其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這座橋于1896年奠基,1900年巴黎世博會時完工,全長107米,橋身由一個橋拱組成,為了不影響右岸的大小皇宮和左岸的榮軍院的視野,橋身設計較低。大橋融合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風格,橋面被精美的燈盞和精靈、仙女雕塑裝飾,華麗而優(yōu)雅。大橋兩端入口處有4座高達17米的橋塔,每座橋塔頂端都各有一座金色的飛馬雕像,它們分別象征科學、藝術(shù)、工業(yè)與商業(yè)。橋面上立有32座四周環(huán)繞小天使的雕塑燈架,靠近上游的橋身上飾有俄國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橋身的另一面則飾有巴黎城徽與象征塞納河的兩個仙女雕塑,橋身還裝飾有水生動植物圖案與花環(huán)圖案,整座橋顯示出的雍容氣派充滿美感,所以也有人冠之以巴黎最美橋梁。
比爾哈克姆橋是塞納河上最具識別度的一座橋,于1905年完工,有上下兩層,下層供行人和車輛通行,上層則是地鐵6號線的鐵軌。該橋造型優(yōu)美,顏色質(zhì)樸而優(yōu)雅。在電影《盜夢空間》里,這座橋不斷在夢與夢之間充當著背景板。
然而,就是這樣一條充滿浪漫氣息的河流也曾因為洪災、水污染、生態(tài)破壞等問題,給沿岸居民帶來一系列困擾。自19世紀初,法國開始加強對塞納河的治理,探索出一條防洪、治污、治岸相結(jié)合的綜合治理之路。
塞納河流域?qū)儆跍貛ШQ笮詺夂颍m然是水文較為平穩(wěn)的河流,但也時常發(fā)生洪災。191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使巴黎陷入恐慌,損失慘重。洪水始于連綿不斷的降水,至當年1月28日,塞納河水位達到8.62米的峰值。大水無情地流向巴黎市區(qū)各處,街道變?yōu)楹恿?,人們出行均靠小船擺渡。在洪澇不太嚴重的街區(qū),人們架起臨時橋梁以供通行。此時的巴黎猶如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疏散人群、交通癱瘓、物資緊缺、惡臭難忍、衛(wèi)生難保、疾病肆虐。這次洪水共造成巴黎及其周邊的2.4萬戶家庭受災,近1.4萬人流離失所。2010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當年洪災造成的損失相當于16億歐元。之后,巴黎又于1924年和1955年遭遇大洪水。
針對持續(xù)性降水引發(fā)的災情,法國人通過加強塞納河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設,以提升其防洪與通航能力:對河岸與河堤也進行了改造,采用石砌河岸,防止泥沙被沖入河中堵塞河道;沿河修建19個水閘、船閘,用來調(diào)節(jié)上游來水。此外,政府還提高了河上部分橋梁的高度,拆除河中部分小型水利工程。
塞納河上游是法國谷物、糖、油料作物的主產(chǎn)區(qū),相關管理部門不斷加強對化肥、農(nóng)藥等的使用控制,積極推行綠色農(nóng)業(yè),力圖減少塞納河的源頭污染物。為治理河水污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有關部門大力建設污水處理廠。另有6000座地下蓄水池,并配備1300多名工人專門維護管道和污水處理設施。下水道網(wǎng)絡織成的過濾網(wǎng),通過層層過濾,對病菌傳播和垃圾污染起到了一定阻斷作用。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頒布多項文件,將塞納河兩岸定位為開放休閑活動空間,并針對這一定位有針對性地建設綠地、改造護坡、增加河岸入口、修建人行步道,使巴黎城市濱水空間的連續(xù)性和可達性成為現(xiàn)實。經(jīng)過多年持續(xù)努力,開放休閑讓塞納河真正融入了城市,左岸和右岸成為巴黎最有活力的親水地帶。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