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按鍵手機收到了一則快遞消息,海帆一放學就馬不停蹄趕往校門口的收發(fā)室拿了包裹,寄件人一欄赫然寫著周瑜的大名。海帆邊往宿舍走,邊用鑰匙劃開包裝,包裹里是一個做成扭蛋機樣式的糖果罐子,里面裝滿了各色糖果。還有周瑜寫的卡片:“即使人生充滿不確定,也希望每一個不確定都是有趣的?!?/p>
周瑜剛剛結束高考,這會兒不知道正在哪里玩。他是自由的,這令每一個高中生羨慕!周末,海帆在宿舍走神,目光落到眼前的化學競賽題上。她盯著不定項選擇題,卻又開始發(fā)呆,思索著周瑜有沒有選擇喜歡的專業(yè)。意識到自己在浪費時間,海帆迅速抽離出來,喝了一大口濃茶,繼續(xù)在題海中沉浮。
對了答案,相比其他題型,還是不定項選擇題的錯誤最多。海帆無奈地嘆了口氣,她其實不是一個喜歡受限的人,她希望未來有無限可能,但對于選擇題來說,海帆認為它們應該專一一點,有唯一解,這就夠了。再不濟也可以出多項選擇,明確地告訴學生必定有兩個以上答案,退一步來說,就算再不確定也可以只選一個答案拿到一半的分。每次做不定項選擇題,她心里都沒底,在選一個答案還是多個答案的糾結中,一念之差就會偏移航道,離正確答案越來越遠。
黑色筆無意間在草稿紙上畫了一連串的圓圈,海帆收拾了東西去教室,隨手扭了周瑜送的糖果罐,掉落出一顆草莓味水果糖。她在教室撕開包裝,毫無防備地把這顆晶瑩剔透的粉色糖果塞進嘴里,結果被酸得面目猙獰,好一會兒才緩過來。多虧了是周末,教室里沒什么人看到海帆的痛苦表情。海帆在心里暗暗罵道:“好一個周瑜!自己考完了已然是作壁上觀,卻還要這般捉弄我!”但她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意料之外”確實給枯燥乏味的刷題生活帶來些許樂趣。
記得剛剛考入龍華實驗中學的時候,海帆在班里就是個透明人。軍訓時大家都表演才藝,有唱歌的,有跳舞的,甚至還有人帶來樂器演奏。海帆只能強打著精神出列,說了個干癟癟的冷笑話。好在學習成績給她帶來了些許自信,教化學的朱老師尤其欣賞她。后來選科的時候朱老師也極力留她,并讓她到自己帶的化學競賽班旁聽,盡快培養(yǎng)競賽思維。
競賽班上課用的是周四下午最后一節(jié)的活動課時間,活動課一般用來做班級衛(wèi)生區(qū)的清潔,沒有打掃任務的同學可以自由去參加社團活動、文體活動或者去英語角。競賽班在實驗室授課,海帆坐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朱老師在講臺上寫寫畫畫,她不認識其他人,猜測大部分學生應該是高二年級的。朱老師不會太關注海帆,所以她可以做習題,不限于化學,有時甚至會翻幾頁小說,還是很輕松愜意的。
那天,朱老師破天荒地在課中清點人數(shù):“周瑜呢?周瑜又去哪兒了?”其他人在埋頭解題,有人聽到聲音抬頭看了一眼朱老師,又低下頭去。終于,有人回答周瑜可能在社團活動教室。朱老師徑直望向角落里的海帆,說道:“海帆,你去社團活動教室找一下周瑜!”突如其來的點名讓海帆嚇了一跳,她的手肘不小心碰到水龍頭,噴出的水柱擊打在鐵皮水槽上,發(fā)出了巨大的聲響。即使海帆迅速關上水龍頭,眾人還是循聲紛紛回頭看向角落里這個陌生的女孩,這讓海帆覺得很窘。
她趕緊去了社團活動教室,問題是她不認識周瑜,也根本不知道周瑜在哪個社團??!好在社團活動教室不多,又只有兩個在用,找了可能是高一年級的同學打聽,原來周瑜在學校的融媒體中心工作,還是學生負責人。
海帆見幾個部長圍在前列,成員們在后面,他們討論激烈,但氛圍還算輕松,在談今年學校還有幾個活動要報道,要不要更換報道形式,要不要和其他學校的社團合作……海帆從后門溜進去混到成員之中,一時沒有插嘴的機會。
幾個部長很有效率,十分鐘后結束討論,負責人問眾人有沒有意見,沒人吭聲。海帆此時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舉起右手就大喊:“周瑜,化學組朱老師問你怎么不去上課!”
霎時,空氣仿佛凝固了,成員們緩緩讓開,大家都看著這個有些愣頭愣腦的女生,她舉起的手還停在半空。周瑜率先反應過來,“哦”了一聲,抄起桌上的化學競賽資料,簡單交代幾句就離開了社團活動教室。海帆也趕緊灰溜溜地跟出去了。
出了門才發(fā)覺自己一身汗,尷尬的場面讓海帆心有余悸,她只想在實驗室的后排安靜地寫完今天的作業(yè),再看看小說……周瑜突然轉(zhuǎn)身,打斷了海帆的回想,她一下子剎住腳,不明所以。
“你是誰?”周瑜疑惑地問。
“高一(6)班的海帆?!焙7首麈?zhèn)定,裝作剛才的事情對她沒有一點影響。
“高一就去上朱老師的競賽班?可以呀,天賦異稟??!”周瑜笑著,帶著些調(diào)侃的語氣。海帆覺得他在嘲諷自己,只說:“快走吧,朱老師在等?!比缓罂觳阶呦?qū)嶒炇摇?/p>
朱老師數(shù)落了周瑜幾句,倒也沒有生氣,周瑜插科打諢逃過一劫,落座的時候看到了角落里的海帆,知道她確實在這里上課,笑了一下。海帆心虛,沒有繼續(xù)看小說。
下課前,朱老師罰周瑜提前交今天布置的作業(yè)。海帆不知道題目有多難,但是再簡單也占用時間的,平常作業(yè)本來就夠多了,她向周瑜的背影投去了憐憫的目光。
“你看看,其他題都挺好的,怎么不定項錯這么多呀?你的水平錯這么多就不正常了!”朱老師把海帆叫到辦公室做習題講評。
海帆試著解釋,但怎么都說不清,很多時候她都不敢選,就選了一個答案,有些倒是壯著膽子多選了,答案反而只有一個。左右為難,只好低頭看著習題上的紅圈。
有陣風闖進來,把幾張試卷拍在朱老師辦公桌上:“朱老師,我來交作業(yè)了?!敝炖蠋煷饝艘宦?,沒理他,好像這事習以為常。從競賽課結束,到現(xiàn)在第一節(jié)晚修結束,算上吃飯的時間,也才兩個多小時。海帆抬頭,周瑜已經(jīng)離開辦公室,只能短暫地瞥見他那飄飛的衣角,風風火火的。
朱老師看著那幾張試卷,露出滿意而驕傲的笑,招呼海帆過來看。海帆仔細對照答案和周瑜的答題卡,八九不離十。不定項選擇全對!甚至沒有修改痕跡,卷面上的涂涂畫畫也看不出他的猶豫糾結。海帆不禁感慨周瑜這種人的前途必定光明,她對不定項選擇有種謎之敬畏,他卻能穿過重重考驗,干凈利落地判斷有幾個答案,甚至能做到毫無瑕疵。海帆意識到,下午憐憫的目光應該轉(zhuǎn)贈給此刻可憐而渺小的自己。
往后的日子沒有太大變化,海帆每周四下午都會去化學競賽班,不過她再也沒帶小說了,也盡量在這個時間段做化學作業(yè),做得疲憊就抬頭聽聽朱老師講課,也聽聽其他人的解題思路。周瑜和大家關系都很好,他很幽默,總能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由于化學極其拿手,他在班里樹立了很高的威信。海帆和他接觸不多,她其實很想問怎么做好不定項選擇題,有些不清楚的問題也希望他能指導一二??伤幌腴_口——基于之前的唐突,基于實力差距過大,基于兩人不算太熟。
沒想到周瑜來找她了,說是為校慶給融媒體中心約稿。他解釋需要廣泛收集各方來稿,體現(xiàn)大家對學校的熱愛,并且社團指導老師指示:要鼓勵大家廣泛參與。
“有稿費,你寫不寫?”
“不要稿費,你告訴我怎么提高不定項選擇的正確率我就寫,不過寫得好不好,另說。”海帆倒是找了個好機會。
“稿費照給,校慶前一周交稿,你的問題我想好再答復?!?/p>
海帆的文章在融媒體中心負責的公眾號上成功發(fā)表,算是給校慶預熱了。效果還可以,許多校友在公眾號留言,感嘆學校的日新月異,感謝作者勾起了他們曾經(jīng)的校園生活回憶……海帆去領了稿費,但沒覺得自己有那么大能耐,懷疑是不是周瑜覺得他負責的這部分內(nèi)容數(shù)據(jù)太差,然后去注冊了多個賬號寫的評論。想到這里,她忘記自己還在融媒體中心的辦公室,笑出了聲,吸引到了在場人員的注意。為了化解尷尬,她趕緊轉(zhuǎn)移話題向周瑜討要答案。周瑜倒是爽快,說這會兒忙,答應了肯定會給。
校慶當晚,大家都搬好凳子坐在操場等待文藝匯演。倒計時播放的是融媒體中心制作的視頻,拍得很有誠意,運鏡也十分講究,超高的完成度不像是幾個高中生的作品。宣傳視頻播完,無縫銜接到知名校友采訪,出鏡記者是周瑜,他表現(xiàn)得干練從容,只是一個高中生,卻在優(yōu)秀的采訪對象面前絲毫不露怯,提問給人感覺很舒服又不乏專業(yè)性,他的親切幽默也讓人很想跟他多聊幾句。海帆看得正入迷,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是周瑜,他遞來一本書就匆匆走了。
夜晚露天的觀眾席,燈光都集中在前方的舞臺。海帆只好掏出那個老式鍵盤手機借點光。這本書叫《高中化學選擇千問》,書里夾著一個信封,上面煞有介事地題了“秘籍”二字。海帆覺得很有意思,興致勃勃地拆開,里面是一張卡片:“打好基礎!量變引起質(zhì)變!”海帆臉上還掛著笑,早該預料到周瑜的“驚喜”便是讓人白開心一場。
五一小長假,海帆跟著爸媽回了外婆家,舅舅回村里翻新了老宅,算是喬遷之喜。
一進小院,里面已經(jīng)坐了不少人,是各路親戚,也有些不認識的人,大約是舅舅舅母的朋友。海帆先發(fā)制人和長輩們寒暄起來,和大家聊得不亦樂乎,然后找了個借口離開。
她上了樓,靠在外婆的搖椅上悠悠地搖。突然被一個聲音嚇了一激靈:“和大家聊得很好嘛,誰能想到你每次上課都坐在最后排的角落里,恨不得與世隔絕?!?/p>
竟然是周瑜?海帆一個鯉魚打挺坐了起來,趴在搖椅的把手上,眼睛睜得圓溜溜的,一臉難以置信,揉了揉眼睛,發(fā)現(xiàn)沒錯,確實是他。
“別驚訝,這是我姑姑家?!敝荑ばπΓf來幾枚點心。
吃飯的時候,海帆暗暗觀察,周瑜和其他人接觸不多,有些長輩會和他搭話,周瑜也只是禮貌性地作簡短回答,很快,沒有人再自討沒趣了。這打破了周瑜此前給海帆的印象:他是不會冷場的。奇怪,或許也沒那么奇怪。
海帆吃完飯,又癱在外婆的搖椅上了。人會有很多面,只暴露一面或同時暴露多面都沒有什么問題,都是各自的選擇而已。她本身喜靜內(nèi)斂,回來也變得“熱情活潑”了,這是因為在很久之前,各路親戚都說小孩子太安靜不好,不叫人不懂事什么的。爸媽尊重她,會幫她打掩護。等海帆大了些,不能總躲在爸媽身后,倒不如一開始熱情些,把禮數(shù)做足,然后找個借口溜之大吉,爸媽也輕松些。這招屢試不爽,并且為她贏來了乖巧懂事的贊譽。
聰明如周瑜怎么會不曾洞悉呢?
周瑜帶著兩瓶汽水上樓,遞給海帆一瓶,自己也開了一瓶,仰頭喝了一大口。
“周瑜大神,你聽沒聽到長輩們的不滿?”海帆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當然她也是真想知道周瑜怎么對待這些評價。
“言論自由,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海帆語塞,她清楚這一點,但為了顧及大家的感受而妥協(xié)了。每次回家都要先設想會遇見誰,然后再在心中推演要說什么話,怎么說話,老實說這真的很耗費心神。
“你想做什么?”
“?。俊焙7€沉浸在上一個話題,被周瑜問蒙了。
“我是說,你以后想做什么?”周瑜耐心地重復。
海帆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是這一年多來都沒想明白?!白咭徊娇匆徊桨?,科目已經(jīng)選了,到時候能報哪個就去哪個,還得看高考分數(shù)……”海帆越說越心虛。不知道說什么,也不好就此冷場,只好把問題拋回去:“你呢?你的化學這樣好,會不會選相關專業(yè)?醫(yī)學?藥學?”
“學新聞。”周瑜給出了答案,就像回答今天吃了什么一樣輕松。海帆知道她又一次做錯題了,不過她倒是不意外。一直以來她都莫名地信任周瑜的選擇,他選的,一定是最適合他的,況且他把融媒體中心辦得有聲有色,學新聞顯然不是他一時沖動的決定。
仔細回想,無論是小升初、中考,還是現(xiàn)在將要面對的高考。海帆都沒有體會過為一個目標執(zhí)著努力而義無反顧的感覺。她只是學,只是學,末了分數(shù)能去哪個學校就去哪個。省內(nèi)重點高中——椰城中學、龍華實驗中學、師大附中三足鼎立,能成為這些學校的學生,是全省初中生的夢想。初中時有不少同學在座位上貼了理想學校的名字激勵自己,老師們也十分鼓勵這種行為,后期在沖刺時段還會把教室后墻黑板報改成夢想墻。不同的學校,學風、校風迥異,海帆不清楚哪個更適合自己,也不知道選哪一個。后來中考結束,估了分,再和父母商量,選了離家近、交通相對便利的龍華實驗中學。
高中,面對的選擇更加多了,她第一次覺得自己好像一只無頭蒼蠅。
未來要做什么?或許是有得選的。只不過海帆習慣把選擇權讓渡出去,她也不知道這樣做是好是壞,只是偶爾也會想象為唯一目標拼搏奮斗的感覺,向往那種有清晰的人生規(guī)劃,再努力一步步實現(xiàn)而獲得的成就感。
周瑜見到海帆沉思的樣子,有些小心翼翼地問:“怎么,你也要勸我好好走‘化學之路’?”
海帆搖了搖頭:“沒有啊,為什么要勸你?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么,況且學新聞將來也可以有很好的發(fā)展?!?/p>
“哦?!敝荑さ恼Z氣有些意外,嘴角卻隱隱帶著笑意。
周瑜下午就隨眾賓客離開了,海帆一家今天住在這里。晚飯的時候,舅母問兩人在學校認不認識,海帆回答在一個競賽班上課。大家都覺得很好,舅母為有兩個優(yōu)秀的小輩而驕傲,海帆的爸媽和外婆覺得有個認識的同齡人可以相互照應。于是一家人順著話題從學校聊到學習再聊到高考。海帆有點抵觸,她不喜歡在其樂融融的時候插入學業(yè)的討論。
“那孩子理科成績這樣好,我們都以為他要讀理科了,結果有天他說想讀新聞,嚇了大家一跳。他媽媽為這事沒少發(fā)愁?!本四高吔o海帆舀湯邊說。
“這兩件事沒有什么沖突吧?”基于學業(yè)和人生規(guī)劃產(chǎn)生的家庭矛盾,這是讓每一個高中生風聲鶴唳的話題。海帆接過湯,眼神快速往父母身上掃了一下,試著用笑來緩和這個話題的尖銳性。新聞學的報考并不限制科目選擇,她也從來不覺得現(xiàn)在學了什么未來就一定要從事什么工作,可她不想生事,只好安靜地喝湯。
“海帆,你也該想想以后要做什么了。”爸爸在一旁接過話題。
她打馬虎眼搪塞過去。
人生的選擇,或許沒有絕對正確,你在當下篤定的正確選擇,之后看來也許是錯誤的。這是長輩們的觀點,所以才有句俗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后來她才知道周瑜的選擇面臨著多大的阻力,家人始終不理解,最初的一個月每天都找時間和周瑜談心,試圖轉(zhuǎn)變他的想法,雙方立場鮮明不肯退讓,大多時候都不歡而散。朱老師愛才心切,但他也不好多說什么,只能旁敲側(cè)擊,時常在班上和大家說要好好學化學。
有時家庭聚會,海帆也會聽到知情的大人在聊周瑜,說他不知天高地厚,不理解家長的一番苦心。她討厭這些基于一知半解的七嘴八舌,有時她想上前辯駁,但周瑜尚且說不通,何況是未知全貌的自己?她也不想往火上再澆一壺油。
周瑜沒有像電視劇里一般與家人置氣,說出“不答應我,我就什么都不學了”這種自甘墮落的氣話。周瑜不會是這個樣子,讓他感到不解和失望的,是自己憑借從小到大的優(yōu)秀在家人面前建立起的信任大廈將傾。在他看來,父母一直是支持他的,他不明白為什么這次會有這么大的分歧,原來所謂的支持僅僅是另一種形式的不謀而合。不過他消沉了極短的時間就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把更多精力傾注在學習上,每周四的化學課也收斂了許多,很少再嬉皮笑臉說笑逗趣。
高三的九月份,周瑜去參加了化學競賽,對他來說算是對自己化學競賽的學習做個了斷,這樣的了斷,也許是訣別式的。出發(fā)之前,周瑜整理了自己的競賽學習資料送給海帆。海帆問他,耗費時間和精力參加競賽是不是代表他有所動搖了。周瑜回答:“不曾。”只是在高考沖刺的關鍵時期,為了減少自己分心的時間,他學會了海帆式的迂回和妥協(xié)。
周瑜總有自己的辦法,他最終還是說服了長輩們,報考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專業(yè)。九月,他就要前往北京,用他的相機和妙筆去記錄壯麗河山、陽春白雪、市井民生。這個九月,海帆也將踏入化學競賽的考場,成為繼周瑜之后的又一個奪獎熱門。考試前一天,海帆在翻閱做過的各類習題,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定項選擇的正確率穩(wěn)步上升,她決定吃頓好的獎勵自己。是選鴨血粉絲湯還是牛肉鍋貼?海帆瞟到糖果罐,有了一個好主意:如果掉出來的是普通的糖果,就選前者;如果是怪味糖果,就選后者。她轉(zhuǎn)動旋鈕,卻掉出兩顆糖果,一顆葡萄味,一顆香菜味,又是意料之外的答案。
好吧,那就兩個都要!海帆隨手抓起兩顆糖揣在口袋里,哼著歌兒出了門。堆滿習題冊的桌子上,一張便簽上醒目地寫著:“下個九月,南京見!”夕陽余暉透過紗窗灑在桌上,像細碎的金箔,亦如熠熠生輝的夢想。
“人生還有更多樣、更困難的選擇題要做?!焙7@樣想。雖然沒有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無法定下精確的目標,但她開始學著規(guī)劃一個大方向。某天看了一部紀錄片,了解了六朝古都波瀾壯闊的歷史,被它的自然和人文所吸引,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座城市與自己的共鳴,她益發(fā)想到南京這座城市看看,去生活,去體驗?;蛟S新聞學之于周瑜來說也是如此。其實很多事早已冥冥注定:海帆喜歡曹雪芹和《紅樓夢》,愛喝鴨血粉絲湯,家里的學習桌上一直擺著兩枚雨花石……可是這些都只是一種緣分、一個契機、一次靈光一現(xiàn)。謀事終歸在人,周瑜為自己爭取了,海帆也想為自己努力一次。
認真做好每件事,體會每一個瞬間,也許就能得到指引。未來不知道還有什么需要海帆去面對,不知道還有多少猝不及防和不知所措。現(xiàn)在,無論是化學的不定項選擇,還是人生中未完成的不定項選擇,她都相信自己能夠給出不辜負自己的答案。海帆走過高考金榜,上面有周瑜的名字,還有許多為自己的人生拼搏奮斗的前輩。她短暫駐足,當自己的名字也出現(xiàn)在上面時,自己又會在哪兒?
她有預感,心中的答案終會漸漸明朗。
發(fā)稿/莊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