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芬芳,茶的清香,園林的草木盎然……春的氣息浸潤了每一次呼吸。古老的坊巷里,一株四百歲的流蘇樹正在盛放,點點流蘇,似雪紛飛,仿佛天地間最純凈的畫卷。賞花之余,于古厝庭院里品一壺茶,染一把非遺漂漆扇,感受一座城市悠悠的文脈與腔調(diào)。
01
流蘇勝雪可入茶
福州三坊七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晉朝。明清時期,這一帶已是福州的文化中心,聚集了眾多名門望族和文人雅士,被譽為“明清名人的繁華巷道”。他們在此建造了許多精美的宅第,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群。
百歲流蘇,就隱于三坊七巷衣錦坊的41號院。白色的花團似雪花般覆蓋在紅磚黛瓦之上,從墻頭探出大半個“雪花”樹冠,與建筑相映成趣。流蘇花像一個個倒掛的小傘,又像古代仕女服飾上的流蘇,因此而得名。因其花瓣雪白,又被稱為“四月雪”。
三坊七巷的另一棵百年流蘇樹位于宮巷26號沈葆楨故居的西花廳庭院中,如今也是生機勃勃,滿樹繁花。據(jù)傳,其為沈葆楨親手所植?;◤d是福州古厝的重要建筑特色,它是主人待客之處,是見證故事的地方。當年,閩浙總督左宗棠曾造訪此地,與沈葆楨共商國家大事。那棵流蘇樹,見證了沈葆楨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日日夜夜,也見證了左宗棠的雄心壯志。
流蘇花不僅浪漫詩意,還也可作茶飲。由于流蘇的小花合苞待放時,其外形、大小、顏色均與糯米相似,花和嫩葉又能泡茶,故也稱作糯米花茶、糯米茶。春天采其嫩葉,陰干,沏茶稱為“糯米茶”,用其花熏茶稱為“糯米花茶”。
一級糯米花茶必須在葉芽間花苞沒有開放之時采摘。純天然生長的花蕊,經(jīng)過霜寒凍骨,立春破苞,驚蟄蘇醒,清明潤朗。這樣制出的茶葉清香形正,泡出的茶葉翹削張開,色、香、味、形俱佳,芽間花苞泡開如糯米般晶瑩,讓人賞心悅目。味略帶苦澀,卻清香爽口。民間還認為糯米茶有消積食、清內(nèi)火、明目之功能。
賞花之余,心頭一動,腦海中冒出一句詩:“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绷魈K花期雖短暫,前后不過半個月,卻是福州春末最美的痕跡。流蘇花下游人如織,人們拿著手機、端著相機,在流蘇花下擺出各種姿勢拍照。抬頭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隔壁庭院有扇正對流蘇花的窗,似乎是個絕佳的觀景位置,于是開始尋覓這座庭院的入口。
02
閩派庭院沁茶香
步入與衣錦坊鄰近的洗銀營,安靜又怡然。憑借方向感來到了一扇厚重的大門前,門匾上是“三寶賓邸”四個大字。不請自來,門感應而開,原來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閩派建筑群。向管家說明來意后,被證實這里的二層確實有一間流蘇花觀景房。
進入大門,一幅以三坊七巷為主題的巨幅畫作赫然顯現(xiàn),一眼千年,瞬間“踏入”歷史長河。穿過大廳,就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煙雨蒙蒙的年代。青石板路,曲徑通幽,兩旁的古厝錯落有致,檐角飛揚,盡顯古樸典雅之風。精巧的藻井、深遠的出檐、絕妙的榫卯,無不訴說著傳統(tǒng)手工藝木作、石作的精妙。園林深處,似乎有茶香飄來,讓人心曠神怡。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在此漫步,想起了歐陽修的詩句。吾心安處即為家,院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詩意的符號,青瓦粉墻、木門銅鎖、亭臺樓閣……中式院落代表的是家族記憶和中國人骨子里最溫暖的部分。
三寶賓邸的庭院由六棟仿古明清庭院組成,亭臺水榭、楓木花石交相輝映,翹檐、馬鞍7yx5hjOYT8fWcaCWwJbUfih3hHrtOtXxq0H9b0oUxPo=墻、灰塑、惠安石雕等元素巧妙融合,顯露出閩派建筑的匠心獨運。整個環(huán)境充滿了古雅的氣息,楓樹、太湖石、石拱橋與綠樹叢相映成趣,芭蕉樹下的魚池煙波繚繞,池畔設(shè)六角亭,是賞花、品茗的理想之地。
這里巧妙地融合了精美的坊巷建筑特色和蘇州嶺南的園林之美;傳承了福建地區(qū)傳統(tǒng)手工藝之美,如精美的木雕、石雕;展現(xiàn)了三坊七巷璀璨的人文風采,居于此可以觸摸歷史神交古人。無論是漫步在青石板路上,還是坐在庭院中品茶賞景,都能從閩派建筑中感受到福州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土生土長的福州人,不一定體驗過福州坊巷院落生活,但在如此精致的閩派庭院中品茶賞景,倒能輕松實現(xiàn)。墻外流蘇花如雪般綻放,庭院內(nèi)小橋流水,茶香四溢,仿佛進入了與喧囂隔絕的世外桃源。
03
“漆”遇非遺映古今
品茶之際,沉醉于古厝園林的如畫美景。雕梁畫棟,綠樹紅花,讓人仿佛穿越到古時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吟詩作賦的場景,耳邊是悠揚的琴聲和清脆的棋落之聲。另一處庭院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因好奇循聲而往,原來是另一批游客在制作非遺漂漆扇,她們正在為手中的作品所驚嘆。
夢回一次詩意棲居,或許可以留下些獨一無二的印記。漂漆扇,是非遺,是浮沉輕提間的水流藝術(shù)。用非遺漆藝中的“漂漆”技法,將大漆滴在水面上,以點、甩、彈、劃等手法在水面繪出紋樣,再將團扇浸沒其中。指尖飛舞,扇面輕旋,不同的操作手法將得到完全不同的圖案。是山川,是湖水,是江河,是流光,是星空,非遺流芳,每一瞬都是獨一無二。
漆,對于福州人來說再熟悉不過。漆器、漆畫、髹漆皮箱、漆塑,皆是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漆藝。時光浸染下,它最傳統(tǒng),也最當代,綻放出一抹只屬于東方的濃郁氣韻。將作為福州文化符號的漆,漂在團扇上,是“漆”映古今,融入生活的一種光彩藝術(shù)。
日暮時分,茶香漸隱,也到了歸家的時刻。離開時,再望一眼大廳的畫作,它閃著神秘而引人入勝的華彩,仿佛要將人“吸”進去一般?!笆谴笃?!”腦中閃過這個念頭,遂去求證,原來這幅作品出自福建漆畫名家,名為《名坊古巷煥榕垣》。作者用最好的材料再現(xiàn)三坊七巷的特殊風韻,經(jīng)過層層疊疊的髹涂、打磨,在一髹一漆的時光流逝中堆砌歷史的斷紋,如孕育生命一般繪就優(yōu)雅瑰麗的色彩,讓這幅作品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和三坊七巷一樣歷久彌新。
時光靜謐,與古為今。茶道、國風、非遺與建筑在這里相互交融,共同構(gòu)建了一個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shù)美感的世界?;厥淄?,青石板路,暗香疏影。讓我們在這個春天里,走進三坊七巷,感受那流蘇勝似雪的美景,品味那古厝靜好、慢飲茶香的愜意時光。帶著這份美好的回憶,繼續(xù)前行。
責任編輯/吳少宇 美術(shù)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