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明確強調(diào)體育課程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全面滲透學科育人的理念要求。在新課標背景下,推進初中體育大單元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體育知識的重組整合,建構具有內(nèi)在關聯(lián)的學習單元,指導學生從整體出發(fā),系統(tǒng)學習單元知識,建立體育核心素養(yǎng)。
問題鏈的設計,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初中體育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發(fā)揮問題鏈的作用與價值,首先,需要保障問題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在設計問題時,問題之間要具有明確的邏輯漸進性和目標導向性;其次,在問題設置上還要具有可操作性,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思考實踐解決問題。
一、教學目標
本次初中體育大單元教學主要結合排球模塊,帶領學生開展排球部分的學習實踐,具體的學習目標如下:
第一,指導學生學會排球中的五大技術動作,激發(fā)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主動性,使班里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排球動作并能運用正確的上手傳球手法、接球手法進行排球練習。
第二,在排球部分的課程學習中,通過學習技戰(zhàn)術動作,通過小組比賽等多種學習形式,調(diào)動學生對排球運動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第三,在排球教學中,通過教學鏈的系列實踐發(fā)展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度等身體素質。
第四,通過大單元教學,進一步指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素質,加強對排球精神的認識與理解。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素質。在技戰(zhàn)術重點上使學生掌握正確的上手傳球手法,提升排球墊球次數(shù)。
三、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在于墊球過程中控制球的能力,以及在排球實踐中如何實現(xiàn)步法與手法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配合。
四、教學分析
初中體育排球部分的大單元教學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涉及排球的基本技巧練習,包括傳球、墊球、扣球、發(fā)球等技術動作,也包括團隊訓練,涉及排球比賽中的戰(zhàn)術,運用陣容配備以及排球比賽的基本規(guī)則和實踐應用。
教學方法上,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小組探究法、比賽競技法等進行展開。
從教學準備來看,基于初中體育大單元教學問題鏈開展內(nèi)容設計,需要教師加強對問題鏈的深入研究。問題鏈內(nèi)的每個問題彼此是相互關聯(lián)的、遞進的。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學習基礎,結合教材和課標要求,確定單元學習主題,制定明確的單元學習結構,精選大單元主題內(nèi)容,以教學需要為依據(jù),設置主次分明的若干個問題,形成問題鏈。
五、教學過程
根據(jù)新課標的教育要求,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推進綜合學習,開展大單元教學的實踐探索,積極推進主體化綜合實踐活動。在設計大單元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要站在結構化視角進行問題設計。
(一)以問題為導向,引出教學內(nèi)容
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初中體育大單元教學通過問題情境法開展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問題的提出,既可以是基于體育知識的疑問或挑戰(zhàn),也可以是與本節(jié)課內(nèi)容有關的問題。例如,進行排球動作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此前對排球知識的了解,向學生提出如何改善墊球動作的穩(wěn)定性,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積極思考,并結合此前關于排球運動的了解進行分析。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和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又能在問題驅動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之初,教師為學生播放中國女排比賽的部分視頻片段,并啟發(fā)學生思考。
教師:同學們,結合剛才播放的中國女排比賽視頻,大家有什么感想?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結合中國女排近年來取得的亮眼成績,帶領學生分析中國女排隊員在比賽中的表現(xiàn)。
教師播放中國女排平時訓練過程的紀錄片和采訪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女排隊員的專業(yè)水平和訓練強度,以此為契機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
教師:同學們想體會女排隊員的訓練過程嗎?接下來我們就進行實踐探索。
(設計意圖:本次排球部分的大單元教學,教師結合了中國女排、女排精神,以此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了女排精神主題的教學情景。通過播放視頻片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使學生提升了對女排精神的認知。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練習實踐,模仿女排隊員的活動過程,帶領學生開展體能練習、傳球練習、墊球練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女排精神的內(nèi)涵體會,還有效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以情境為背景,輔助學生理解知識
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初中體育大單元教學,教師要做好問題鏈的設計,使問題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圍繞本單元的核心內(nèi)容進行細化拆分。例如,排球部分大單元教學的核心主題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排球的發(fā)、傳、墊等基本動作,掌握這些動作的動作原理,能夠在排球比賽中靈活應用這些動作并配合技戰(zhàn)術提升排球技能。
基于這一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內(nèi)容時可以對問題進一步拆分,形成若干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一:墊球時有哪些正確的手型?墊球時如何控制球的方向和墊球的力度?
關鍵問題二:傳球時有哪些正確的手型?傳球的擊球點是什么?如何穩(wěn)定、準確地完成傳球動作?
關鍵問題三:下手發(fā)球時如何正確地拋球和擊球?如何把握擊球時機?如何提高下手發(fā)球的質量?
關鍵問題四:在不同情境下,應該如何合理運用技戰(zhàn)術動作?排球比賽中基本的比賽規(guī)則有哪些?
結合上述四大關鍵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進一步拆解細分。
教師講解正面雙手墊球時,設計的課時問題:
1.正確的墊球手型有哪些?
2.正確的墊球手型是什么?以及為什么在墊球中要做到手臂夾緊伸直。
在關于墊球中的移動步法、移動姿勢的教學,教師設計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正確運用移動技術,在不同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環(huán)節(jié)問題帶領學生思考。
教師:如何預判球的位置?如何快速移動到位?
學生進行思考并回答。
學生:排球比賽中為了提高自己的預判能力,可以仔細觀察對手的身體語言動作傾向,觀察球的軌跡來了解對方發(fā)球時的方向和擊球角度,從而更好地預判球的落點。
在關于連續(xù)拋墊球的學習中,教師設計的主要問題為如何找準正確的墊球部位,基于這一課時問題,教師可以設計若干個環(huán)節(jié)問題:正確的墊球部位有哪些?在墊球時如何用正確的墊球部位墊球?
學生結合此前的學習心得,能夠得出相應的結論。
學生:正確的排球墊球位置應該是手臂手腕處10厘米左右的前臂內(nèi)側。為提升墊球的準確性,我們需要雙手插在球下方,墊球時腳蹬地提腰,頂著壓腕。
(設計意圖:在這種問題啟發(fā)和指引下,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掌握正確的墊球部位,也能學會正確地控制墊球的方向和力度。)
(三)整體規(guī)劃“問題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師設計了關鍵問題后,要結合具體的課時要求進行內(nèi)容拆分,逐層遞進,幫助學生解答一個個問題,逐步建立具有層次性、連貫性的技能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到的運動技能。
例如,下發(fā)手如何正確地握拋球、擊球以及正確的擊球時機是什么,如何提高發(fā)球質量的相關問題上。
教師可以將其拆分為4個課時,并分別對應4個課時問題。例如,正確的拋球和揮臂的擊球動作是什么?正確的擊球部位在哪里?如何完成接發(fā)球?在發(fā)球、墊球、傳球的過程中有哪些組合規(guī)律?
針對這幾大課時問題,教師還可以將其進一步拆分設置為若干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問題。在正確的拋球和揮臂擊球動作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把握規(guī)避的路線和方向?如何控制球的高度?
教師出示相關題目,由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回答。
教師:接發(fā)球時如何快速判斷發(fā)球的落點?
學生1:通過站位的變化來判斷,站在邊線外側發(fā)的是斜線位置的球,站位發(fā)生一點變化去發(fā)直線球或斜線球。
學生2:根據(jù)發(fā)球隊員的準備姿勢對其發(fā)球進行判斷。
教師:接發(fā)球時如何準確地將球墊給同伴?
學生3:墊球前,需要選擇一個舒適的站立姿勢。雙腳應該稍微分開,與肩同寬,身體保持直立,膝蓋微微彎曲,以保持平衡。
學生4:墊球時,我們應該保持視線穩(wěn)定,注視著球的運動軌跡。
學生5:當球接近時,我們需要用腿部力量跳起,同時將雙臂伸直。這可以增加我們的墊球力量,防止球直接落在地上。墊球時要注意手臂的位置和角度,確保球能夠穩(wěn)定地落在我們的控制范圍內(nèi)。
(設計意圖:這種逐層遞進的問題線索,能夠讓學生在逐步掌握發(fā)球、擊球、傳球的技術動作,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學習效果。)
(四)分層實施問題教學,促進學生掌握技能
教師結合排球發(fā)、傳、墊球基本運動原理進行詢問,問題難度從易到難。
教師:正確的墊球姿勢是什么?
學生1:一般為半蹲姿勢,要求兩腳前后開立或左右開立,兩膝彎曲,上體前傾,重心靠前,膝部的垂直線應在腳尖前面,兩臂放松自然彎曲于腹前。
學生2:墊球手型通常兩手手指上下相疊,兩拇指對齊平行相靠,掌根緊靠,兩臂伸直相夾。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疊。
教師:球觸手臂部位和擊球部位的動作要領有哪些?
學生3:兩臂夾緊前伸,插入球下,通過提肩、頂肘、壓腕、抬臂動作擊球。
教師讓學生進行示范。
教師:如何控制球的方向?
學生4:要保持平穩(wěn)的站位,身體不要晃動,傳球時要用手臂發(fā)力,而不是用肩膀或手腕發(fā)力。
教師讓學生進行示范。
教師:用什么方法將球傳高、傳遠?
學生5:當來球接近額前時,開始蹬地、伸膝、伸臂,手指微張從臉前向前上方迎出。全身各部位動作應協(xié)調(diào)一致。
(設計意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在每項運動技能的目標分解和內(nèi)容設計上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發(fā)展狀況。教師在問題安排上要提前預設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確保問題設置的難度和深度與學生的能力彼此匹配。)
(五)做好評價反饋,提升教學實效
教師對學生的答題情況和練習情況進行評價反饋。
(設計意圖:新課標背景下,設計初中體育大單元教學問題鏈,能夠更好地建設高質量新型體育課程,這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細分。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認知水平,同時,教師也要參考借鑒其他領域的問題情景式教學。在評價考核時,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評價、書面評價、比賽評價等多種形式來點評學生的學習狀況,鼓勵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
(作者單位:山東省安丘市東埠中學)
編輯:孫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