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俄羅斯”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jié)內容,這一章的主題為“認識國家”,需要學生從地理的角度來學習并且掌握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俄羅斯是一個跨越了亞洲、歐洲兩大洲的國家,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上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由于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具有強大的科技、軍事實力,經濟規(guī)模也相當大,因此對俄羅斯的探索,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其他國家的人文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二、學情分析
之前,學生已經經歷了一個多學期的地理學習,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地理學習方法,有了基本的讀圖能力、歸納分析能力。同時,初中生對國外的地理文化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探索活動,促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深刻掌握本節(jié)內容,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俄羅斯的地理位置、面積情況、人口分布、地形特點、氣候特征、工農業(yè)發(fā)展情況等信息。
2.正確理解俄羅斯和中國經濟的互補關系,了解俄羅斯在文化、體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掌握并應用研究區(qū)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使用網絡的手段來搜集并整理信息,歸納出區(qū)域特征,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意識。
4.正確認識到不同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可以用辯證的地理觀點來探索俄羅斯。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俄羅斯的氣候特征、地理特征;俄羅斯工農業(yè)的特點。
難點: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給經濟帶來的影響。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興趣
教師引導: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協(xié)議,代表中俄關系將會繼續(xù)深化發(fā)展。在過去,中國和俄羅斯在經濟、外交、文化等領域都產生了諸多的契合點?,F(xiàn)在,有人正在搜集我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信息,結合俄羅斯的重要性,希望能夠重點闡述俄羅斯的相關內容,幫助更多的人了解俄羅斯,知道俄羅斯的參與給“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帶來了哪些幫助。那么,如果讓你來負責介紹俄羅斯的相關情況,你會介紹哪些內容?
學生活動:展開交流討論,結合之前的區(qū)域地理學習經驗,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法來研究俄羅斯這個國家。
小結:我們可以從文化特色、人口特征、地理情況、經濟狀況、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等角度展開對俄羅斯的探索。
(設計意圖:借助“一帶一路”這一熱點話題來引出學生要學習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任務,促進學習
教師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借助情境支架以及具體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展開知識探索。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
情境支架1:“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主要包括歐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俄羅斯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伙伴,和中國達成了很多的合作,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fā)展。
學生活動:觀察世界地圖,了解俄羅斯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驅動性問題:俄羅斯的領土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其中哪一城市(地區(qū))占據的面積最大?俄羅斯的領土組成具有怎樣的特點?
2.俄羅斯的地形
情境支架2: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小莉現(xiàn)在想去俄羅斯旅行,希望有人能夠幫助小莉制訂為期半個月的旅行計劃,讓她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羅斯的人文地理特征。
驅動性問題:觀察俄羅斯地形圖,歸納俄羅斯地形的特點。說一說俄羅斯的著名山脈以及這些山脈的地理意義。
3.俄羅斯的氣候
情境支架3:在去俄羅斯旅行之前,小莉得到了導游的一份特別提示,讓她帶夠厚衣服,必要的時候購買專門的防寒物品。小莉表示自己去東北旅游過,已經有了防寒的經驗,但是導游仍然不放心,希望小莉做好準備。
驅動性問題:俄羅斯的氣候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同樣的氣候類型,在俄羅斯卻會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4.俄羅斯的礦產資源
情境支架4:俄羅斯是一個進口大國,同時也會出口很多物資,我國專門修建了邊界石油管道來進口俄羅斯的石油,俄羅斯也表示將會使用鐵路等來向中國出口石油?!耙粠б宦贰眹H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和俄羅斯針對最近幾年規(guī)劃的幾個重大能源合作項目進行了討論,取得了重大進展。
驅動性問題:俄羅斯出口的資源主要包括哪些?這說明俄羅斯什么資源比較豐富?這些資源給俄羅斯的經濟、文化、政治發(fā)展都帶來了哪些影響?
5.俄羅斯的農業(yè)
情境支架5:農業(yè)是俄羅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擁有廣闊的耕地面積和肥沃的黑土地,這些條件都給當地農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受到當地農業(yè)的影響,人們十分喜愛制作面包、餅干、糕點等食物,而且還借此大力發(fā)展了釀造啤酒、制作麥芽等領域,讓當地的農作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旅行的過程中,小莉品嘗了當地用黑麥制作而成的格瓦斯,覺得十分美味。
驅動性問題:俄羅斯的農業(yè)發(fā)展具有哪些特征?面臨怎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俄羅斯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6.俄羅斯的交通
情境支架6:俄羅斯土地十分寬廣,在旅行之前,小莉曾經害怕自己會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交通上,但是導游表示小莉不必為此擔心,俄羅斯具有完善的交通網絡。
驅動性問題:俄羅斯主要有哪些交通方式?觀察地圖,你可以發(fā)現(xiàn)俄羅斯的鐵路分布呈現(xiàn)怎樣的特點?俄羅斯的交通發(fā)展還有哪些上升的空間?
7.俄羅斯的人口
情境支架7:作為一個大國,俄羅斯不僅僅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在俄羅斯旅行的過程中,小莉發(fā)現(xiàn)這里和我們的國家一樣,也是由不同的民族組成的。
驅動性問題:俄羅斯當前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在共同生活?俄羅斯的人口給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借助情境支架搭建、問題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的探索中展開對俄羅斯的深層次探索,促使學生在趣味體驗中構建知識,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
(三)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1.在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展開情境探索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成果展示活動。
驅動性問題:你從哪些方面了解了俄羅斯這個國家?為什么俄羅斯可以成為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發(fā)揮了哪些優(yōu)勢?
2.各個小組輪流介紹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說明研究過程中采取的方法(地圖分析、案例分析、聯(lián)想假設等)以及獲得的認識。
注意事項:教師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質疑,促使學生之間發(fā)生思維上的碰撞,學會從更多的角度研究地理。
(設計意圖:借助成果展示的方式,能夠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深層次交流互動。在成果展示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表達,激勵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四)實踐作業(yè),加深理解
學生可從以下兩項作業(yè)當中選擇一項完成。
作業(yè)1: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們要走出自己狹小的世界,時刻關注這個世界的變化。俄羅斯是和中國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個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必要的聯(lián)系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們從人口、地形、地理位置等角度來了解了俄羅斯這個國家,在今后,我們的國家還會和俄羅斯展開更多層面的交流。那么結合你對俄羅斯礦產資源、地理位置等的了解,你認為國家在今后還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和俄羅斯進行經濟合作?請使用文字報告、地圖等方式,介紹自己的想法。
作業(yè)2: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入了解了俄羅斯這個國家。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去了解自己的合作伙伴。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度,使用適合的方式來介紹俄羅斯這個國家,包括調查報告、宣傳片等,以幫助更多的人從地理的角度來了解俄羅斯。
(設計意圖:實踐性作業(yè)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采取情境支架的方式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體驗中構建知識?!读x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地理教學要優(yōu)選和學生生活、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地理素材,讓學生可以在做中學,獲得并積累學習經驗,促使學生關心并樂于探索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俄羅斯和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教師選擇了“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去俄羅斯旅行這兩個話題,組合成連續(xù)性的情境,促使學生在遞進性的體驗中了解俄羅斯這個國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借助情境支架的搭建,獲得了以下的學習成果:
一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很多學生只能夠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被動學習地理,無法真正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而借助情境的創(chuàng)設,則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對地理現(xiàn)象的探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
二是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地理情境的探索,學生能夠基于真實情境來理解并記憶知識,極大地降低了記憶壓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其他素養(yǎng)。在情境探索中,學生需要使用案例分析、地圖觀察、猜想、交流討論等多種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在多樣化的探索中掌握知識,同時也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實現(xiàn)了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四是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情境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從而有效地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讓教師可以和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的交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了解學生,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措施。
此外,本次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忽視學生差異性、對信息化資源利用不足等方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對學情的認識,采取分層教學的手段,包括分層預習、分層提問等,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同時,也要加強對信息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借助信息技術來進一步強化情境的渲染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更好的地理探索氛圍,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在借助情境支架展開教學時,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個性化學習體驗,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提升,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南通市東方中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