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當切比雪夫、馬爾科夫的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工作使西歐數(shù)學界感到震驚之際,又一位數(shù)學家為俄羅斯增添了光彩:他在動力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理論和旋轉液團平衡理論方面的工作,堪與當時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彭加勒媲美,他在概率論、微分方程和勢論等領域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這個人就是彼得堡數(shù)學學派的健將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李雅普諾夫。
李雅普諾夫從父親那里接受科學的啟蒙,這位曾在喀山大學天文臺工作的人經常向愛子講授宇宙的奧秘: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燃燒的球,地球是一團又粘又燙的旋轉體,月亮就是從它上面甩脫出來的。這些奇妙的知識在李雅普諾夫幼小的心靈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1876年李雅普諾夫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圣彼得堡大學,4年后因學習成績優(yōu)異,大學畢業(yè)被留校任教。1885年秋天,李雅普諾夫接受哈爾科夫大學的邀請,以講師的身份主持該校的力學課程。李雅普諾夫來到之前,力學講座由伊姆漢涅茨基主持,后者于1881年被選為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后,這個職位就一直空缺著。直到1890年,力學研究室?guī)缀蹙褪抢钛牌罩Z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他又要當講師,又要當助教,還要安排實驗和指導學生寫論文,就是授課的講義也是他親自編寫的。
1893年,李雅普諾夫晉升為教授。除了負擔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他還特別關心地方的數(shù)學教育和普及工作。從1893年起他就擔任了哈爾科夫數(shù)學學會副主席,1899年起任主席兼會刊主編,他親自為會刊撰稿,在他的指導下,哈爾科夫很快發(fā)展成沙俄帝國的又一數(shù)學重鎮(zhèn),這里的數(shù)學物理特別引人注目。
談到數(shù)學物理,還應提起李雅普諾夫在勢論方面的工作。還在1885年初,李雅普諾夫就考慮在彼得堡大學開設勢論課程,只是由于去哈爾科夫就職未能實現(xiàn)。他到哈爾科夫的第二年就發(fā)表了兩篇有關拉普拉斯方程邊界值的論文。
1900年,李雅普諾夫以其多方面的成就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轉年晉升為院士并兼任數(shù)學部主任;這個位置自1894年切比雪夫去世以來一直空缺,為此李雅普諾夫不得不告別生活工作了17年的哈爾科夫而前往彼得堡赴任。大學的師生們都有些依依不舍,布澤斯庫爾教授代表大家說出了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李雅普諾夫是屬于那些形成大學真正靈魂的教授們之列的,學校因這些人而存在和繁榮,他們給同事們帶來榜樣。一切低俗的東西對他來說都是格格不入的,他總是沉醉在科學的幻想之中”。
對于李雅普諾夫個人來說,前面是一條更輝煌的道路,但他對過去的這17年懷著無限的眷戀。若干年后,每當他同人談起往事,總是滿懷深情地說,哈爾科夫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蘇淳劉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