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
明代畫家中,仇英是個“另類”,江南吳地以文人畫為主流,這位出身草根、自學成才的工匠,既不太會詩詞歌賦,也不擅長書法,僅憑自己的繪畫才華和執(zhí)著努力,硬是在文人云集的明代畫壇占據(jù)一席,成為名垂畫史的大家。
仇英(約1505—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寓居蘇州。自幼家境貧寒,十二三歲就做工討生活,初為漆匠,兼以彩繪棟宇為業(yè)。改學繪畫后移居蘇州,從此終生以賣畫為生。仇英拜在周臣門下學畫,周臣倡導宗法南宋“院體”,錘煉了仇英畫作嚴謹?shù)脑煨秃托蹌诺墓P墨。仇英客居鑒藏家項元汴、周六觀家中時,觀摩了大量唐、宋、元真跡,仇英一絲不茍的臨摹并創(chuàng)作了一批作品,細致周密、刻劃入微,在繼承唐宋傳統(tǒng)工筆重彩人物和青綠山水方面技藝精進,成就突出。仇英寓居蘇州期間長期與文徵明父子及其門生交往密切,受吳門士人氣質(zhì)熏染,仇英作品工細深秀,有清雅之氣,這些審美傾向同吳門畫家共俱淵源。仇英的作品雅俗共賞,特別對傳統(tǒng)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貢獻。聲譽與沈、文、唐并肩,為“明(吳門)四家”之一。
仇英繪畫題材多樣,是全能型畫家,既擅長臨摹仿古,也能開一代新風。人物仕女畫、山水畫、花鳥畫、水墨畫均為其所長。人物畫追摹古法,精細謹微,形神兼顧。小青綠棄前人金粉氣,融文人逸氣,清麗娟秀,寫實中透著靈動。大青綠用筆蕭疏,工致大膽,意境簡遠。仇英融諸家之長,承古典傳統(tǒng)之工整精艷,取文人清新文雅之意趣,是明中晚期職業(yè)畫家作品文人化的典范。
仇英一無家世可依靠,二無唐寅般的天資與狂傲灑脫的氣質(zhì),終生勤勤懇懇,每一筆都是落到實處的苦心經(jīng)營,每一幅畫都能窺見到他的謙恭與努力,一生勤勉,終成大家。本期封面取自仇英畫作《桃源圖卷》之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