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康
在神舟十八號飛行乘組中,李聰和李廣蘇是兩個新面孔,來自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李聰外表俊朗,笑起來像月牙一般的眼睛散發(fā)出自信的氣質,一頭短發(fā),夾雜著數根白發(fā)更顯睿智,指令長葉光富稱贊他是人如其名,非常聰慧。
長著一張娃娃臉的李廣蘇,內斂細致,說話不徐不疾。他的微信名叫“狂奔的蝸牛”。他說,自己天資平庸,要穩(wěn)穩(wěn)當當地走好每一步,哪怕是一只蝸牛,也要向著太空盡力狂奔。
兩位航天員都來自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們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合格的航天員的?這背后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追夢故事呢?
李聰:成為航天員是超越想象的事
1989年10月,李聰出生在河北邯鄲峰峰礦區(qū)大社鎮(zhèn)南旺村。父親李軍生和母親陳興風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因家庭經濟拮據,李軍生早早地離開了學校,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因此,李聰五歲時,為了給他和妹妹提供更好的讀書條件,李軍生和妻子決定舉家從南旺村搬到礦區(qū)生活。李軍生成為長途貨車司機,陳興風在一個校辦工廠當臨時工。
李聰上小學四年級時,爺爺生了重病,父親便辭職回家照顧,全家僅靠媽媽一個人的微薄工資支撐。從小,李聰便深知父母的艱辛,十分懂事。父母不在家,他就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給自己和妹妹做午飯。
礦區(qū)上的孩子生活條件相對優(yōu)越,可以時常享用水果和零食。然而,李聰的夏天卻與他們不同,他連一根冰棍都難以品嘗。每當看到其他家長帶著孩子買冰淇淋時,李聰總是投以羨慕的目光。為了彌補對兒子的虧欠,陳興風偶爾會讓李聰去買鹽,并故意多給他一些錢,想著他可以用剩下的錢買根冰棍。然而,每次李聰都會把剩下的錢如數交給母親??吹絻鹤舆@么懂事和節(jié)儉,陳興風既欣慰又心酸。
2006年中考時,李聰考上了礦區(qū)最好的中學——峰峰第一中學。那時,他便已擁有強健的體魄,并對籃球和游泳兩項運動情有獨鐘,即使是冬天,也敢在露天游泳池中暢游。
高三上學期,一場空軍招飛的宣講開啟了李聰的人生新航向,宣傳片中飛行員身穿藍色連體飛行服,戴著頭盔和墨鏡,駕駛戰(zhàn)機翱翔于藍天的颯爽英姿點燃了李聰的心,他向班主任禹瑛老師詢問飛行員的職業(yè)前景,老師鼓勵他嘗試一下,并透露了一個誘人的消息:一旦被選拔為飛行員,他不僅可以免費接受大學教育,還能每月享受到生活津貼。星期天回到家中,李聰和父母討論了報考飛行員的想法。父母坦言,他們沒有聽說過誰家的孩子能夠考上飛行員,兒子要考上實在太難了。盡管如此,他們依然對李聰的決定表示支持,希望他能夠勇敢地去嘗試。
當李聰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的消息傳回南旺村時,整個村子都沸騰了。父母在村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席,邀請了村民和親朋好友一起慶祝這個特殊的時刻。鄰居們對李聰贊不絕口,村支書也特意上門表示慰問和祝賀。父親樸實的話語更是擲地有聲:“好好干,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
2009年8月,帶著親人們的期待,李聰前往長春空軍航空大學報到。上大學期間,他沒有向家里要過一分錢,反而會在寒暑假回家時給父母一些錢,資助妹妹完成大學學業(yè)。
因表現突出,李聰被推選為學員隊區(qū)隊長,負責管理兩個學員隊共一百多號人。
對一個農村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職務。記得第一次集合隊伍進行講評時,李聰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利索。后來,他就把發(fā)言內容先寫在小本子上,然后逐字逐句照著讀。慢慢地,小本子上只剩下發(fā)言提綱,再后來,他就可以脫稿發(fā)言了。后來,李聰說:“擔任區(qū)隊長的經歷讓我的性格變得開朗起來,人也越來越健談,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以提高?!?/p>
剛入學的那個學期,長春迎來漫長的雪季。大雪從當年10月開始陸陸續(xù)續(xù)下到第二年4月,用李聰的話說是“一周下一次,一次下一周”。每天凌晨5點多,李聰便冒著嚴寒起床,查看積雪情況,給各個班合理地分配“責任田”。等大家全部起床后,他便帶領大家去掃雪。盡管區(qū)隊長的工作事務繁多,但學習也絲毫不能耽誤,掛科就面臨被淘汰。那時,李聰晚上經常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補課。雙重壓力之下,李聰的頭發(fā)白了不少。但他做到了。在不懈的努力下,大學四年,他年年都被評為“優(yōu)秀學員”。
然而,當李聰順利進入空軍某飛行學院進行初教機訓練,滿心期待駕駛飛機直沖云霄時,至暗時刻毫無預料地降臨了。
第一次體驗飛行,當飛機沖上云霄時,李聰突然感到一陣頭暈,胃里天翻地覆,一種強烈的瀕死感涌了上來,他全程能做的只有雙手死死地把著操縱桿,一動也不敢動。下了飛機,李聰的信心跌落到了谷底,心里反復地嘀咕:“我這種反應是不是要被淘汰了?難道我當不了飛行員?”
那天晚上,李聰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起家人的期待和無數個挑燈夜戰(zhàn)努力學習的夜晚,他覺得不能輕易放棄?!拔乙欢ㄐ?!”他不斷給自己打氣。
也許是強大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第二天,當教員再次帶他體驗飛行時,李聰之前所有的不適感統(tǒng)統(tǒng)消失了。教員特意做了翻轉、俯沖等特技動作,讓他充分進行了體驗。
重獲自信的李聰更加珍惜飛行的機會。他苦練飛行技術,初教機和高教機訓練結業(yè)成績均是第一名。畢業(yè)后,李聰被分到某基地,幾年后,憑借優(yōu)異表現,升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并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
2018年,我國啟動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李聰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憑借優(yōu)異的綜合素質,他順利通過初選、復選、定選等層層考核,最后成為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中的一員。
當李聰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時,父親愣了大半晌,只說了三個字:“知道了?!憋@然,父親已經不知道用怎樣的言語來表達這份喜悅。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李聰能走到這一步,已經超越了這個家庭的想象?!笆亲鎳膹姶?、時代的進步給了我這樣一個歷史機遇?!崩盥敯迪聸Q心,“我一定珍惜這個機會,做一名優(yōu)秀的航天員,早日飛向太空?!?/p>
然而,隨著學習、訓練的開展,李聰意識到,航天員燦爛耀眼的光環(huán)背后是一番常人難以想象的磨礪和淬煉。好在,第三批航天員是幸運的,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成,載人飛行任務頻次從以前平均約兩年一次變成一年兩次,他們不會再經歷第一批航天員“追夢卻始終無法圓夢”的遺憾。不過,幸運的同時,他們也面臨著新的壓力和挑戰(zhàn)。
首先是時間緊迫。第一批航天員從1998年入隊到2003年完成考核,歷時五年六個月。第三批航天員從入隊到完成考核,總共只有兩年三個月的時間。與此同時,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需要學習的知識更多。自從邁進航天員大隊,李聰和同批戰(zhàn)友面臨的便是緊鑼密鼓的學習和競爭激烈、頻度高的選拔考試。
“考核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考核?!崩盥斦f。哪怕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被教員看在眼里,體現在評價中。為此,每個人都鉚足了勁,不管是理論學習、操作技能或是體能訓練,大家都竭盡全力做到最好。晚上,李聰不管多晚去誰的宿舍串門,都能看見對方在學習。
李聰明白:“要想飛得精,飛得好,理論學習很重要?!彼砩峡磿鲱},經常不知不覺就過了夜里12點。一天,李聰從晚上8點開始解一道題,等把題做出來后,他一看表,發(fā)現已經快11點了。時間已悄然流逝兩個多小時,他竟渾然不覺,而那種解題成功的成就感讓他開心了許久。
第一科理論考試,李聰考了八十八分。作為百分制的成績,這個分數竟然排名倒數。李聰倍感壓力,只能在課后投入更多時間。最終,他每科成績都能保持在九十五分以上。李聰明白,航天員選拔是優(yōu)中選優(yōu),要想早日實現飛天夢想,必須門門功課達到優(yōu)秀。
在兩年多的時間,李聰和戰(zhàn)友們學完了八大類上百門課程,并最終全部通過了考核。這意味著所有人都拿到了通往太空的入場券,但是誰能獲得搭乘飛船的“船票”,則需要進行新的一輪又一輪的選拔和訓練,包括沙漠野外生存訓練、海上救生訓練、七十二小時狹小環(huán)境心理適應性訓練等。
看到同批航天員朱楊柱、桂海潮、唐勝杰、江新林陸續(xù)飛上太空,李聰為隊友們感到高興,同時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每次參加訓練后,他都會撰寫詳細的體會,總結經驗和不足。經過新一輪的訓練和選拔,當聽到神舟十八號乘組名單中有自己的名字時,李聰的內心既欣喜又坦然?!八械呐透冻龆际侵档玫?,所有的艱辛和困難都是勢不可當的?!彼谟柧毠P記上寫下這段話。
信之彌堅,行則愈遠?!耙詫嶋H行動建功偉大新時代”,對此,李聰充滿信心。
三十歲那年,李聰與來自江蘇泰州的丁潔結為夫妻。一年后,李聰迎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丁潔誕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他成了父親。然而,在丁潔懷孕期間,李聰仍在緊張地進行訓練。丁潔始終獨立堅強,從未要求李聰陪伴左右。丁潔分娩當天,李聰匆匆趕來陪伴,只陪伴了兩個多小時,便返回隊伍繼續(xù)訓練。如今,雙胞胎女兒已經四歲,在孩子們眼中,航天員父親無疑是最大的英雄……
李廣蘇:第三批航天員中唯一的文科生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曾作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xiāng)而被人熟知,也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朱楊柱的故鄉(xiāng)。1987年7月,李廣蘇出生在沛縣胡寨鄉(xiāng)王孟莊村。他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因為父親李厚林是江蘇人,母親徐桂蘭是河北人,李廣蘇得小名“蘇北”。
在鄰居們的眼里,李廣蘇從小就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母親獨自在家種地,并照顧他們姐弟三人。沛縣以水稻種植為主,一年兩熟,李廣蘇家中有五畝水田,學習之余,他經常幫母親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水稻收割之際,田中的水蛇令母親膽寒,每當這個時候,李廣蘇就會挺身而出,從家中取來竹竿,把田里的水蛇趕跑,再與母親并肩割稻。
還有一次,母親在給水稻噴灑農藥后,突然倒在稻田里,神志不清。李廣蘇姐弟趕忙叫來鄰居幫忙將媽媽送醫(yī),媽媽才撿回一條命。醫(yī)生告訴李廣蘇,他母親是對農藥過敏導致的暈厥。后來,鄉(xiāng)親們經常能在稻田里看見一個比水稻高不了多少的小小身影,吃力地背著農藥桶,學著大人的模樣噴灑農藥。那個單薄的身影就是李廣蘇。彼時的他才十多歲,此事在鄰里之間傳為佳話。
關于夢想,李廣蘇記得自己還是一名小學生時,有次在課堂上,老師問他:“長大了想干什么?”他回答道:“我想當一個科學家?!蹦菚r的李廣蘇還不知道有飛行員甚至航天員這份職業(yè)。他只知道,科學家能夠為祖國做貢獻,是份崇高而又令人敬仰的職業(yè)。
直到有一天,李廣蘇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一陣巨大的轟鳴聲,他循著聲音看去,原來一架特別大的直升機正從他頭頂飛過。從此,李廣蘇的記憶里,不僅有蟬、蟋蟀、青蛙的叫聲,拖拉機的轟鳴聲,還多了一個悅耳的聲音——那就是直升機從頭頂飛過的轟鳴聲。
不過,這只是一幕模糊的童年回憶,人生的前十幾年,李廣蘇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按部就班地學習、生活。父母對他的期待是好好讀書,考上一個好大學。如父母所愿,李廣蘇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當地的重點高中——沛縣湖西中學。在高中文理分科時,他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了文科。
高三時,空軍招收飛行員的消息傳遍學校,給向著象牙塔沖刺的學子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同學們奔走相告,踴躍報名??淘谕暧洃浿新菪龢穆曇粼俅纬霈F在腦海里,李廣蘇也躍躍欲試。沒想到,經過幾輪選拔后,他竟幸運地被空軍航空大學錄取。
2006年8月2日,十九歲的李廣蘇背上行囊,告別家鄉(xiāng),一路向北,走向外面的世界,正式開啟他的從軍生涯。出發(fā)前,他叮囑父母:我不會讓你們操心的。爸爸,我讀大學不花錢,你就別去城里打工了,幫媽媽一起種水稻。媽媽怕蛇,你以后幫她趕蛇吧。
山高路遠,道阻且長。入學之初,體能考核一度讓李廣蘇吃盡了苦頭。那時,他的單杠、雙杠成績幾乎是零,短跑和長跑成績也離及格差很遠,而任何一項科目要是在一年內還趕不上,他就面臨被學校勸退的危險。
決不能讓父母失望!李廣蘇骨子里的韌勁爆發(fā)了,他每天練俯臥撐、引體向上,加強臂力。為了提高短跑成績,他每天早起半小時,在北方滴水成冰的清晨,頂著刺骨的寒風,腿上綁著沙袋跑三公里。
在這般努力之下,李廣蘇的體能成績顯著提升,其他各項目均達到了優(yōu)秀。然而,他的短跑成績雖然有了起色,卻始終達不到優(yōu)秀。
李廣蘇誓要解決短跑問題。他向教員請教經驗,加強針對性訓練,蹲杠鈴、爬樓梯、快速臺階跑……無論酷暑還是嚴寒,從不間斷,甚至有一次跑中暑了,暈倒在體育場里。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廣蘇最終突破了瓶頸,短跑成績獲得優(yōu)秀,并在學校表彰大會上被點名表揚。
畢業(yè)后,李廣蘇進入初教團進行訓練,而這時,他又遇到了巨大的難題——暈機。這個問題讓他直接面臨被停飛的危險。
李廣蘇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體驗飛行時的情形,他在塔臺外等候,看著一架架載著新學員的飛機從跑道上滑行起飛,他既緊張又充滿期待。一個戰(zhàn)友飛完下來,所有人都圍過去問:“飛行是一種什么感覺?”戰(zhàn)友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興奮和驕傲,答道:“飛行太刺激了,特別棒的感覺!”李廣蘇深受感染,迫不及待地想開著飛機到天上去轉一圈。
可當李廣蘇滿懷期待地坐上飛機后,飛機在氣流中的顛簸以及機艙里強烈的汽油味,讓他忍不住涌起一股惡心的感覺。他想,這下完了,如果在天上吐了,可能會面臨停飛。李廣蘇強忍著眩暈感,努力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憋得直冒冷汗。一下飛機,他就直奔衛(wèi)生間,“哇哇”地狂吐起來。
之后的那段日子更是李廣蘇不堪回首的煎熬時光——只要飛行訓練時教員做橫滾動作,李廣蘇的胃里就一陣翻江倒海。令他痛苦的是,這個橫滾動作有時會反復做上十來次,甚至有一次,胃里的食物都涌上來了,又被他生生給咽了回去。
盡管如此,李廣蘇也沒有退縮。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他不斷地克服不適,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此外,他也學得更加認真,希望盡快掌握技術,減少練習的頻次和時間。憑著強大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李廣蘇終于慢慢戰(zhàn)勝了暈機反應。而為了不讓父母擔憂,他對父母隱瞞了這段艱辛的經歷。
結束高教團訓練后,李廣蘇被分配到云南某部服役,正式成為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那晚,他打電話給父母報喜,父母沉浸在兒子成功的喜悅中,絲毫沒有察覺他背后的付出。而李廣蘇與他們通話時,眼眶里始終含著淚水。幾年后,李廣蘇升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每當駕駛戰(zhàn)機在空中翱翔,不管是當長機還是僚機,李廣蘇覺得自己有能力報效祖國,心里便充滿著幸福感和使命感。有一次,在新疆夜間飛行時,由于空氣潔凈,能見度高,李廣蘇看到了特別壯麗的銀河景象。從此,他對廣袤神秘的太空便充滿了向往。
隨著載人航天工程的蓬勃發(fā)展,國家開始選拔第三批航天員。李廣蘇認為,這件事值得去拼一把,于是他積極報名,竟順利通過了一關又一關近乎嚴苛的選拔。2020年9月,李廣蘇結束十一年的飛行員生涯,成為我國第三批十八名航天員中的一員。直到現在,李廣蘇還時常想起接到入選消息的時刻:“我還挺驚訝的,還有點感覺不真實,然后反復確認了一下,確實是通過了,還是如愿加入我們光榮的隊伍里面來了?!?/p>
進入航天員大隊后,理論學習時間緊,節(jié)奏快。他們一邊要學新課程,一邊要準備已學完課程的考試。李廣蘇是文科生,理工類課程學起來非常吃力。他沒想到,多年后,自己還是沒能逃過要學理科的命運。那些晦澀難懂的公式和符號,對他來說簡直如同“天書”,他急得滿嘴起泡,晚上睡不著覺。
怎么辦呢?李廣蘇必須沉下心來,攻克理論學習這道難關。他利用課后時間,一個一個知識點研究,到處跟人請教,反復做題加強理解。熬過了很多個不眠的夜晚后,他終于全部學明白了。
當飛行員時,李廣蘇學改裝機型理論,考試是有一個及格線的,大家都朝著過線努力。而學習航天理論,卻沒有過線一說,所有人都奔著一百分努力,能考一百分,絕對不考九十九分。李廣蘇當然也不甘落后。進行手控交會對接訓練時,他的成績離滿分還有點差距,他就一邊請教員給他加練,一邊在公寓里桌面式模擬訓練器上反復練習,詳細記錄成績并分析每次訓練結果,最終拿到了滿分成績。
七十二小時狹小環(huán)境心理適應性訓練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受訓者本應該越發(fā)疲憊,測評績效水平也會降低。李廣蘇暗自提醒自己每次做測評都要比上一次更加努力,更加全神貫注。結果,他的測評成績越來越好?!叭说臐摿κ菬o限的,只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蓖ㄟ^實驗,他悟出了這個道理。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當得知自己入選神舟十八號乘組時,李廣蘇內心十分平靜。回顧走過的路,有過剛入隊時對未來一無所知的迷惘,有過像備戰(zhàn)高考一樣緊張的學習,有過狹小環(huán)境里七十二小時的不眠不休,有過荒漠野外環(huán)境下的饑渴難耐,有過重整行裝再出發(fā)的堅韌不拔,但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李廣蘇不斷挑戰(zhàn)自我,超越極限,最終叩開了夢想的大門。
三十歲那年,李廣蘇成家,妻子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兩人育有兩個女兒。此次太空“出差”,李廣蘇在私人行囊里放了兩個女兒的毛絨玩具。他說:“工作之余,我想好好看一看美麗的藍色星球,看一看祖國的錦繡山河,找一找一路走來養(yǎng)育培養(yǎng)過我的地方,也想替我可愛的孩子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到底會不會眨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