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群
在我執(zhí)教的眾多班級中,有一個班級尤為引人注目。這個班的學生運動能力出眾,但他們?nèi)狈σ?guī)則意識和團隊精神,難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我積極尋找教育契機,使學生得到進步和改變。
一、一個制度,在規(guī)則中自治
體育課排隊上下樓是課堂常規(guī)的一部分,但該班的學生在教室外排隊準備時不是互相推搡,就是互相斗嘴;下樓時不是腳步咚咚響,就是哇哇叫。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嘗試過耐心引導他們,也嘗試嚴厲批評他們,但是效果是短暫甚微的??磥韱慰拷處焼畏矫娴摹肮堋笔腔獠涣诉@個難題了。正在我愁眉不展時,學校施行了“魔法棒”激勵機制,即學校建立了學生評價信息平臺(圖1-1),設(shè)置了愛心、樂學、陽光、美麗和勤勞5個積分評價板塊,任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校表現(xiàn)發(fā)放積分獎勵。同時,學校配備了積分超市(圖1-2),學生可以用學籍卡在積分超市查詢積分情況,并通過積分兌換心儀的獎品。
圖1-1 學生評價信息平臺 圖1-2 積分超市
我打算抓住這個“契機”,決定對上下樓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進行積分獎勵。初始階段,我實施了組長負責制,即將全班40名學生劃分為8個小組,每組由1名組長和4名組員組成。組長負責為組員打分,而體育教師負責為組長打分。然而,2周后的分數(shù)統(tǒng)計結(jié)果卻顯示,組長的評分存在偏差。那些平時在課堂上表現(xiàn)乖巧的學生得分并不理想,而一些經(jīng)常受到點名提醒的學生反而獲得了高分,這引發(fā)了學生們對評分公平性的質(zhì)疑。為了確保學生互評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我積極引導學生重新審視和修訂評分表,將學生建議的“有的同學在排隊時表現(xiàn)不錯,但下樓梯時就容易講話,應(yīng)該把這兩種情況分開評分”“排隊和上下樓的時間相對短暫,還需要考慮大家在課堂上的整體表現(xiàn)”等問題進行調(diào)整,除此之外,學生們也認為2周1次的分數(shù)統(tǒng)計不夠及時,建議縮短為每周1次。
在充分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chǔ)上,我與學生們共同優(yōu)化了一份更為完善的體育課堂常規(guī)評分表(見表1)。此外,根據(jù)體育課集合排隊和分組活動的實際情況,我將全班學生重新劃分為10個小組,每個小組4名成員,采用“咬尾巴”(A—B—C—D—A)的方式進行互評。為確保互評的準確性,我進一步細化了評價標準,并鼓勵每個小組自主推選1名“公證員”,負責每節(jié)課對小組評價進行核實。
每周我都會對評價結(jié)果進行深入剖析,確保評價結(jié)果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先仔細審視回收評價表的可信度,確保評價的公正與客觀,再公開透明地發(fā)放積分,確保每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積分入賬,切實感受到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收獲?;谠u分表,總結(jié)本周的教學情況,并給出了具體建議,旨在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在積分的激勵下,學生上下樓的情況逐漸得到了改善。積分對學生而言,不僅代表著一種獎勵,更是一種對其表現(xiàn)的認可。小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用語言循循善誘,還需要結(jié)合他們的心理特點,給予適當?shù)摹疤痤^”作為激勵。積分制度正是這樣一個有效的激勵手段,它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在積分的激勵下,學生逐漸形成了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和運動習慣,展現(xiàn)出更加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一根長繩,在合作中團結(jié)
雖然班級課堂紀律發(fā)生了較大改變,但是學生們的凝聚力還是不足。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在比賽中,還是在練習中,只要是2名及以上學生參與的合作項目總會聽到互相責備的聲音,還動不動就跑到我面前告狀,一節(jié)課下來讓我也倍感疲憊。難道團隊項目真的不適合他們嗎?但我還是想做一些努力,于是我以本學期運動會的“8”字跳長繩比賽項目為“契機”,希望通過比賽,能提升他們的團隊凝聚力。某節(jié)課上,我對學生們說:“本學期運動會馬上開始了,你們想不想?yún)⒓印?字跳長繩比賽?”有的學生說想,有的學生說不想。我接著說:“參加本次比賽,咱們是有希望獲得冠軍的呀!”突然,1名學生提出了質(zhì)疑:“我們根本就不會跳長繩,拿什么獲得冠軍呢?”我積極地回應(yīng):“沒關(guān)系,我們可以練呀。”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表達了對我的質(zhì)疑,我接著反饋說:“不試試怎么知道呢?”這時有部分學生說:“對,我們都還沒試過呢,說不定就可以呢?!?/p>
就這樣,我?guī)ьI(lǐng)他們開啟了“8”字跳長繩的學練之旅。剛開始練習時許多學生不敢進繩,于是我組織他們玩躲避長繩的游戲,引導學生通過躲避甩動中的長繩并不被打到就算挑戰(zhàn)成功的方式,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在一次次的挑戰(zhàn)中,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被繩子打到的恐懼感也逐漸消除了。但是因為進出長繩的方式不當和起跳時機不對,大部分學生的成功率較低。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錯誤的進長繩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跳著進繩和貼近搖繩者進繩,于是我將2根長繩在地上呈“十”字擺放,先讓學生在走動中跳過對角,然后讓學生在跑動中跳過對角,從而讓他們明確進繩的方式是“先走(跑)再跳”,同時明確起跳的位置是靠近繩子的中心位。隨后,我引導他們要學會“聽繩和看繩”,通過聽繩子打地的聲音,感受其節(jié)奏和速度,通過看繩掌握進繩和起跳的時機。當繩子即將到達最低點時,就是最佳入繩時機,而當長繩開始下落,但速度還未達到最大時是起跳的最佳時機。剛開始有繩練習時,先給學生數(shù)“1—2—3—跳”的節(jié)奏,學生聽到“3”進繩,聽到“跳”起跳,然后改為數(shù)“1—2—跳”的節(jié)奏,最后再嘗試連續(xù)不斷地跳。通過反復練習和摸索,他們逐漸克服了這些困難,掌握了進出繩和起跳時機的技巧。
經(jīng)過1個月的不懈練習,學生們從最初的跳1個中斷1次,逐漸進步到3分鐘內(nèi)能跳100余個。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跳長繩的樂趣,同時,我發(fā)現(xiàn)課堂上互相責備的聲音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互相鼓勵。學生們不僅學會了跳長繩的技能,在搖繩與跳繩的過程中也深刻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團隊凝聚力也日益增強。
學期結(jié)束前,我組織學生們進行了一次班班賽,在同年級組比賽中他們獲得了第一名。于是他們主動要求挑戰(zhàn)高年級,雖然最終輸給了高年級,但是他們的學練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反而更高了,也又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戰(zhàn)勝高年級。明確的參賽目標讓學生們在學練過程中充滿動力與斗志,更讓他們真正體驗到了運動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提升,他們不僅掌握了運動技能,理解了溝通和合作的重要性,更表現(xiàn)出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
在教育這片沃土上,每一個瞬間都可能成為改變學生的契機。體育教師需要敏銳地捕捉這些時刻,用智慧和愛心澆灌、培育,用時間和耐心慢慢培養(yǎng)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