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包括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疾病,也被稱為中風。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腦卒中是全球范圍內導致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球有數百萬人患上腦卒中,其中大部分患者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和功能障礙。盡管腦卒中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是只要對其進行及時的預防和早期干預,就能顯著降低患病的風險:患病后的正確處置和護理,能提高康復機會,減少致死率和致殘率。因此,了解腦卒中的病因、癥狀以及急救和康復護理,對保護我們的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腦卒中也被稱為中風,是一種突發(fā)的、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它發(fā)生在腦部的血管中,導致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血液供應中斷或減少,進而引起腦部神經細胞的損害。
腦卒中可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血管狹窄或閉塞導致大腦缺血,最終導致腦部神經細胞缺氧、壞死、損傷的疾病。常見的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其發(fā)生原因有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等。出血性腦卒中是指腦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腦組織中,導致腦部神經細胞受損,這種類型的腦卒中常見于高血壓和腦血管畸形等疾病。
運動障礙 表現為肢體肌力減弱,肌張力降低,肌肉萎縮,甚至肢體癱瘓。這些癥狀主要是由于腦卒中導致腦內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相關腦區(qū)受損,進而影響到相應的肌肉運動和控制。
感覺障礙 表現為肢體或面部部位的麻木、刺痛、感覺異常等,這些癥狀通常與神經系統(tǒng)相關。
語言障礙 主要表現為失語、語言混亂或不連貫,或者口齒不清,或語言的理解障礙,常可能在卒中發(fā)作后的幾分鐘或幾小時內發(fā)生。主要由于腦卒中導致腦部受損,進而影響到語言中樞區(qū)域所致。
認知障礙 包括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通常在腦卒中的早期發(fā)生,嚴重程度會隨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受損而變化。
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動脈硬化、狹窄和阻塞,從而導致腦卒中。
心臟疾病 心臟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會導致血栓形成或脂肪沉積,血流阻塞導致腦卒中。
高膽固醇 高膽固醇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導致腦卒中發(fā)生。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容易患動脈硬化,從而導致腦卒中。
抽煙 吸煙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風險。
酗酒 過量飲酒可引起高血壓、心臟疾病等,從而增加患腦卒中的風險。
缺乏運動 缺少運動會導致某些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壓等的發(fā)生,從而增加患腦卒中的風險。
年齡和性別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對各種風險的抵抗力會降低,因此老年人患病率更高。同時,男性患腦卒中的風險也比女性高。
腦卒中是一種突發(fā)性的疾病,如果發(fā)現自己或他人出現腦卒中癥狀,應立即尋求緊急救治。因為腦卒中的早期干預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腦部損傷并提高患者的存活和康復機會,因此,如果身邊有人突然出現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或突然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或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或突然出現頭痛或眩暈的感覺,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同時讓患者平躺,松開患者的衣服領口扣子,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待醫(yī)護人員到來,將患者送到醫(yī)院接受治療。
腦卒中的康復護理是幫助患者盡快康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功能性鍛煉 腦卒中患者通常會有運動障礙和肢體功能受損的問題。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即應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功能性鍛煉。通過有針對性的功能鍛煉,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肌力、平衡力和運動協(xié)調能力。功能鍛煉包括物理治療、康復訓練以及其他運動療法,如瑜伽、太極等。
語言康復 腦卒中患者可能會出現語言障礙,如失語或言語混亂。語言康復包括口語訓練、語言復述、發(fā)音和語音矯正等,旨在幫助患者恢復或改善語言溝通能力。
認知康復 腦卒中可能導致認知障礙,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康復通過認知訓練、記憶技巧和注意力練習等方法,幫助患者提高認知功能,以便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
情緒支持和心理康復 腦卒中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常常面臨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護理人員可以提供心理支持,與患者交流,幫助他們調整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促進康復。
飲食和營養(yǎng)管理 合理的飲食和營養(yǎng)是腦卒中康復的重要一環(huán)。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制定適宜的飲食計劃,包括低鹽、低脂、高纖維素的飲食,以降低血壓、血脂,盡快恢復身體健康。
藥物管理 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常常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包括抗凝藥物、抗高血壓藥物等。護理人員需要確保患者按時正確服藥,并監(jiān)測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
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 腦卒中康復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康復相關的教育和指導,幫助他們應對康復過程中的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