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嚴重危害健康的急癥.為了使大家對其有更好地認識,盡可能降低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下面和大家淺談其基本防治知識。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上消化道。食物通過食管人胃,經過胃消化后由胃的下端出口首先排入的腸管叫十二指腸;腹腔里有一個叫十二指腸懸韌帶的“吊繩”懸吊著十二指腸。從食管經胃到“吊繩”最下端以上的部位,稱為上消化道。
上消化道范圍內臟器出血,即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肝膽胰、胃空腸吻合術的吻合口出血等,一般泛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腸部位的出血。常見于消化性潰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變、胃癌、劇烈嘔吐致賁門黏膜撕裂等病因。其他像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及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礙引發(fā)的全身疾病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因病因、出血量、出血速度、個人身體基本情況等不同而不同。上消化道出血分肉眼可以察覺的顯性出血及肉眼不易察覺的隱性出血。
肉眼可以察覺的顯性出血通常是急性出血。當急性大量出血時多表現(xiàn)為嘔血,嘔吐物像咖啡樣;若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很大時,嘔吐物甚至為暗紅色甚至鮮紅色,有時可伴有有血凝塊。急性出血后均有黑便,顏色如柏油樣;若出血量大,很快從腸道排出,則可呈暗紅色血便?;颊呒毙源罅砍鲅蟪藭蓄^暈、乏力、心悸、低熱等不特異性表現(xiàn)外,往往還有肢體冰冷、尿少或無尿、氣急、煩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識障礙甚至暈厥等大量出血低血壓休克導致的一些相關表現(xiàn)。出現(xiàn)以上這些表現(xiàn)時,我們一定要分秒必爭,呼叫120急救,送往醫(yī)院救治。
慢性不顯性出血不會有嘔血、黑便等表現(xiàn),往往不易肉眼察覺出血發(fā)生。但也并非無跡可尋。細心的家人若發(fā)現(xiàn)同住人有瞼結膜、口唇及指甲甲床顏色蒼白等情況,要懷疑其有無貧血;若其尚有頭暈心悸、乏力、活動后氣喘等表現(xiàn),甚至伴有近期進行性體重下降、消瘦等情況,需考慮有慢性不顯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建議提高警惕,及時攜患病家人前往醫(yī)院就診。若醫(yī)院大便隱血化驗結果陽性,可明確有隱性出血,需進一步及時給予內鏡檢查,以判斷有無胃癌等惡性腫瘤引起之可能。
①假性嘔血:口腔、鼻腔及咽部及氣管等出血被吞入后或者攝入大量動物血后嘔出等,可出現(xiàn)假性嘔血。②假性黑便:服用鉍劑、鐵劑、某些中草藥及生物活性炭等藥物,服用雞血、鴨血、豬血等動物血制品及動物肝臟后,可引起大便發(fā)黑或黑便;在無明顯不適感覺下,可通過糞隱血試驗檢查及停止藥物或食物48小時后糞便隱血試驗轉陰而判斷。
為慎重起見,不論出現(xiàn)嘔血或黑便時,都要第一時間及時就醫(yī),尋求專業(yè)的救治并判斷真假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可發(fā)生在各年齡段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可能與男性自律性不及女性、過量飲酒等有關。60歲以上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減退,基礎疾病開始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更大,死亡風險增高。急性嚴重大量出血,若治療不及時會因急性低血壓休克及出現(xiàn)如急性腎功能衰竭、無尿等臟器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長期大便隱血陽性的慢性隱形失血會導致貧血,進而導致臟器供血不足,除引起頭暈、心悸、喘息、乏力等癥狀,嚴重者會引起貧血性心臟病。
肝硬化患者,明確消化性潰瘍患者,胃癌患者,糜爛性胃炎患者,生活作息及飲食不規(guī)律的年輕人,長期酗酒者,因其他疾病治療需要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止痛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干擾凝血藥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出現(xiàn)前述癥狀時更需高度警惕。
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①幽門螺桿菌感染通過多種機制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②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使機體處于長期應激狀態(tài),導致腎上腺分泌失調,引起胃消化酶及胃酸分泌增加,抑制胃黏膜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抵抗力,誘發(fā)或加重消化性潰瘍,甚至造成消化性潰瘍出血或穿孔。③作息時間紊亂,長期熬夜,使胃黏膜上皮再生更新周期紊亂;另外使本該夜間休息時段分泌增多的胃黏膜保護蛋白分泌減少,影響胃黏膜上皮再生和修復。④長期飲食不規(guī)律,導致胃的消化和排空生物規(guī)律紊亂,亦影響胃黏膜修復。⑤長期攝入大量碳酸飲料、過量飲酒或長期酒精濫用等,直接造成胃黏膜的腐蝕和損傷。⑥長期服用吲哚美辛等止痛藥、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藥、鈣片等。止痛藥使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的前列腺素生成減少,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引起胃消化酶和胃酸增多,鈣片亦刺激胃酸生成增多。這些藥物長期服用可引起黏膜屏障受損,增加出血風險。此外,止痛藥尚可引起凝血異常。⑦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華法林抗凝血,這些藥物長期服用均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風險。⑧腦出血或腦梗死、嚴重燒傷、嚴重創(chuàng)傷及重大手術后,機體應激狀態(tài)可引起應激性潰瘍出血。
無論是出現(xiàn)嘔血和或黑便,一定要及時呼叫120救護車,緊急前往醫(yī)院救治,以免自行去醫(yī)院途中出現(xiàn)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等意外。急性出血后要臥床,防止站立時出現(xiàn)直立性低血壓暈厥。急性活動性出血時要禁食。一方面進食后胃蠕動摩擦,造成出血部位形成的不穩(wěn)固血痂脫落再次出血;或食物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血痂溶解而出血。保持側臥體位,防治嘔血等嘔吐物誤入氣道引起窒息。
要心態(tài)平和。在積極配合醫(yī)生藥物治療同時,如條件許可,不要排斥內鏡檢查治療。內鏡檢查最好不晚于出血后24—48小時,可提高病因診斷準確性。如潰瘍性出血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后續(xù)一定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否則易再次發(fā)生出血。
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及健康生活方式,三餐及作息規(guī)律,盡量避免飲酒,少喝濃茶、咖啡及碳酸飲料;盡量避免文中所述一些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藥物,若非不得已服用,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用藥并加用胃黏膜保護藥;對出血停止解除禁食的患者,早期盡量食用富含營養(yǎng)、少渣易消化食物,避免甜食、牛奶和豆?jié){等高糖、高鈣飲食,避免芹菜等粗纖維攝入,以免再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