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為民 吳同喜 王靜 冀瑜
摘 要: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標準是關于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相關主體、過程和服務要求的統一規(guī)范,其可以提高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透明度,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從而有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本文在分析知識產權證券化及其標準化內涵的基礎上,對知識產權證券化標準體系的構成提出了具體建議,即可以分為知識產權證券化業(yè)務操作標準和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機構盡職調查標準兩大類。并對標準體系中應率先制定的重點標準提出了具體建議,即知識產權資產評級和定價標準,知識產權證券信息披露、審查與反饋標準,知識產權證券融資方的財務狀況分析標準和可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合規(guī)性評價標準。
關鍵詞:知識產權證券化,標準體系,重點標準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06.006
0 引 言
2018年12月,我國首支標準化知識產權證券產品“奇藝世紀知識產權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fā)行。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滬深交易所共發(fā)行91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fā)行規(guī)模達210.04億元[1]。
知識產權證券化涉及復雜的法律和商業(yè)問題,若沒有統一的規(guī)范,會導致交易糾紛和法律風險增加。例如:缺乏有效的合同和交易流程規(guī)范,容易引發(fā)合同履行爭議和產權糾紛,帶來法律風險,這些細化的規(guī)范正適宜以標準的形式給出。因此,標準對于保護知識產權證券化市場正常秩序、維護投資者利益和推動市場健康發(fā)展有重大意義,能夠提高市場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保護投資者利益,從而支撐市場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四部門印發(fā)的《關于知識產權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將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服務相關標準納入服務提供標準子體系[2],但目前關于知識產權證券化相關標準的內涵、體系、重點尚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
1 知識產權證券化及其標準化的內涵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將知識產權作為資產進行證券化交易的過程。證券化的對象首先應當具備可量化的經濟價值,對于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來說,它們的價值可以通過市場定價等方式進行量化評估,符合證券化對象的要求。其次,證券化的對象應當具備可分割性,即可以分割成若干較小的權益單元進行交易[3]。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可以多次許可,其許可權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自由買賣交易。
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標準化是指為了規(guī)范和促進知識產權證券市場發(fā)展而制定一系列標準規(guī)范。這些標準涉及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相關主體的要求,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業(yè)務操作、服務機構的盡職調查等方面,對于確保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質量、流動性和可交易性具有重要意義。在標準化過程中,需要建立一整套標準體系,包括按照相關的監(jiān)管規(guī)定和行業(yè)慣例,制定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定價、信息披露、盡職調查等方面的標準。上述標準相互銜接,相互協調,確保知識產權證券化的規(guī)范和有序開展。當然,還需要開展標準認證,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依據相應標準開展認證和監(jiān)管,確保產品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規(guī)定[4]。其中,標準體系具有基礎性地位,是開展認證和監(jiān)管的依據。
2 知識產權證券化標準體系的構成
通過標準對知識產權證券化進行明確和細化需要結合具體流程。根據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流程環(huán)節(jié),可分為以下兩大類標準。一是知識產權證券化業(yè)務操作標準,二是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機構盡職調查標準。
2.1 知識產權證券化業(yè)務操作標準
這一類標準涉及面最廣,是知識產權證券化相關標準的主體。具體可以分為:(1)評估標準:規(guī)定科學、可靠的評估方法和指標體系,對知識產權進行價值評估,包括技術評估、市場評估、經濟評估等,以確定知識產權證券的定價。(2)披露標準:規(guī)定發(fā)行人在知識產權證券化過程中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發(fā)行人應披露的信息內容、披露時機和披露方式等,以保證投資者能夠及時獲取到充分、準確的信息。應披露的信息內容包括權屬、范圍、有效性、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限制等,確保投資者能夠全面了解知識產權的狀況。(3)交易標準:規(guī)定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市場中的交易機制、流程和規(guī)則,包括交易所的監(jiān)管要求、交易方式和交易費用等,確保市場公平、公正、透明。(4)風險控制標準:規(guī)定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具體要求,包括對知識產權的風險評估、風險分散、風險預警和風險應對等措施,以確保證券化產品的風險可控。
2.2 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機構盡職調查標準
盡職調查是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中的重要一環(huán),其標準對促進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的規(guī)范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盡職調查的標準包括:(1)知識產權證券融資方財務狀況分析的標準,該標準統一規(guī)范需要分析的內容和方面,例如:償債能力、盈利能力、運營效率或成長潛力,確保分析準確、全面。(2)知識產權資產的商業(yè)可行性分析標準,該標準包括①市場需求分析,即評估相關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例如:潛在客戶、競爭對手和市場規(guī)模。②技術可行性分析,即分析知識產權資產的技術實現難度、創(chuàng)新性和與其他技術的兼容性。③財務預測分析,即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可行性進行財務預測,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潤等。④法律風險分析,即評估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狀況,如:專利、商標、版權等。(3)知識產權合規(guī)性評價標準,該標準提出合規(guī)評價的統一要求:①法律合規(guī)性,評估企業(yè)的知識產權活動是否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需要對企業(yè)的知識產權申請、維護和保護過程進行評估。②知識產權內部管理,企業(yè)應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包括內部培訓、政策制定、信息保護等,以確保員工了解并遵守相關規(guī)定。③技術合規(guī)性,評估企業(yè)的技術和產品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避免侵權糾紛。針對不同知識產權門類還要有特定的細化要求,例如:藥品專利證券化宜考慮專利有效期、技術創(chuàng)新等因素,音樂版權證券化宜考慮作品版權保護期、收益分配等因素。
3 知識產權證券化標準體系中的重點標準
知識產權證券化標準體系涉及標準較多,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制定。就知識產權證券化業(yè)務操作類標準而言,其重點標準一是知識產權資產評級和定價標準,二是知識產權證券信息披露、審查與反饋標準;就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機構盡職調查標準而言,其重點標準一是知識產權證券融資方的財務狀況分析標準,二是可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合規(guī)性評價標準。
3.1 知識產權資產評級和定價標準
資產評級是評估知識產權資產質量和風險的過程。評級機構根據評級標準對知識產權資產進行評價,以便投資者了解其風險水平和預期回報。應當建立一套通用的評級標準,確保評級的規(guī)范和準確。評級標準應明確評級的必要方面,例如:知識產權的技術水平、市場前景、法律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市場競爭力、財務狀況和其他方面等。標準還應對評級結果進行統一,可分為AAA、AA、A等不同等級,用于幫助投資者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做出投資決策[5]。
定價是確定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價格的過程,有助于投資者更準確地確定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價值。定價標準應統一定價的基本指標和常用方法。就指標而言,至少應包括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現金流和盈利能力;就常用的定價方法而言,主要是現金流貼現法,即將未來現金流貼現為現值。為確保定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公平性,定價標準還可規(guī)定計算貼現率的方法、預測現金流的方法等。
資產評級和定價標準還應包括對評級機構和定價機構的要求。評級和定價機構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質和專業(yè)能力,能夠獨立客觀地開展評級和定價工作。因此,相關標準還應包括評級機構和定價機構需要遵守的行業(yè)標準和行為準則。
3.2 知識產權證券信息披露、審查與反饋標準
用該標準規(guī)范投資者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交易透明度,幫助投資者獲得準確、全面的信息,提高投資者的知情權和參與度,從而促進市場交易和健康發(fā)展。信息披露的標準應當區(qū)分披露主體,明確披露內容、披露頻率等方面的統一要求。
披露主體可分為發(fā)行人和中介機構。發(fā)行人應及時披露與知識產權證券化有關的重要信息,包括知識產權的法律狀態(tài)、市場前景和許可狀況等。中介機構應對發(fā)行人提供的信息進行審查和核實,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此外,發(fā)行人和中介機構應向投資者提供明確的風險建議,至少涵蓋法律風險、市場風險、商業(yè)風險等。標準中還應明確要求發(fā)行人和中介機構建立投資者反饋機制,投資者可通過該機制向發(fā)行人和中介機構提出問題和意見,并及時得到答復和解決方案。發(fā)行人和中介機構還應建立投資者服務體系,包括投資者幫助熱線、投訴機制等,確保投資者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支持。
3.3 知識產權融資方的財務狀況分析標準
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機構應對知識產權融資方的財務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至少涵蓋:(1)審查公司的財務報表、會計記錄、財務比率等,以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運營能力;(2)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以評估公司的財務穩(wěn)定性和健康狀況;(3)評估知識產權持有人的公司財務風險因素與財務管理能力,主要財務風險因素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財務管理能力包括: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管理流程。這些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形式予以統一和規(guī)范。標準相關指標的設定應考慮到能夠評估融資方的財務管理能力,預測和分析未來的盈利能力、現金流、資金需求等,幫助投資者預測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屯顿Y回報,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6]。
3.4 可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合規(guī)性評價標準
可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合規(guī)性評價標準使投資者能夠了解知識產權的法律狀態(tài)、所有權和侵權風險,從而評估知識產權的合規(guī)性和可轉讓性,避免風險,確保投資可靠。首先,應當評估知識產權的法律狀態(tài)和權利范圍,確保知識產權的合法有效。其次,應審查和分析知識產權的所有權。這包括審查知識產權所有權的證據、轉讓記錄、許可協議等,以確定知識產權權屬是否清晰和可轉讓。此外,合規(guī)評估標準還應要求對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進行評估,例如:知識產權審查歷史、權屬糾紛、侵權訴訟等,以規(guī)避知識產權確權、侵權等法律風險[7]。最后,標準還應要求評估知識產權的形式審查,這包括審查知識產權資格要求、合規(guī)措施和合規(guī)文件,以確保知識產權管理流程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要求。
4 結 語
知識產權證券化通過將企業(yè)的知識產權轉化為可交易的證券,為企業(yè)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促進了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在實施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過程中,標準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可以提高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流動性和透明度,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從而有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和交易的活躍度。建議建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標準體系,可以分為知識產權證券化業(yè)務操作類標準和知識產權證券化服務機構盡職調查類標準。在標準體系中,率先可以圍繞4個方面重點制定標準,(1)知識產權資產評級和定價標準,(2)知識產權證券信息披露、審查與反饋標準,(3)知識產權證券融資方的財務狀況分析標準,(4)可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合規(guī)性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