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肥胖與骨質疏松癥之間的關系并非一目了然。一方面,肥胖的人體內脂肪含量較高,而脂肪組織可以分泌一些影響骨代謝的激素和細胞因子,如瘦素、脂聯(lián)素等。這些物質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骨的生長和代謝,從而影響骨密度。另一方面,肥胖人群由于體重過重,骨骼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長和強化。然而,這種“承重”的積極影響并不能完全抵消肥胖對骨骼的負面影響。同時,肥胖本身及其導致的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對骨骼健康也有著不良影響。這些疾病會影響骨骼的代謝平衡,加速骨量的流失,從而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特別是對于腹型肥胖的人群來說,他們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的現象。
可見,超重人群面臨更高的骨質疏松風險,應該更重視骨質疏松的預防工作,一定要積極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來控制體重。
在挑選食物時,我們應該關注那些對身心健康有益的、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可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成分,有助于維持消化系統(tǒng)的健康狀態(tài),同時也有利于體重控制。全谷物如燕麥和糙米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和膳食纖維,能持續(xù)地提供能量,有助于保持血糖穩(wěn)定,從而預防肥胖。此外,魚油、橄欖油和堅果等富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健康脂肪,對心臟健康有益,對大腦也有積極作用,并有助于保持內分泌平衡。瘦肉、魚類、豆類和豆制品等是優(yōu)質的蛋白質來源,它們能促進肌肉生長與修復過程,對于保持健康的體重和提高骨骼密度至關重要。除了牛奶,綠色葉菜、堅果類、種子類以及強化鈣質的食品也含有豐富的鈣元素。適量的日光照射有助于體內自行生成維生素D,但在陽光不足的時節(jié)和地域,依靠食物攝入或攝取維生素D的補充品成為保障維生素D充分吸收的必要方法。
體育鍛煉方面,耐力運動如跑步、游泳和騎自行車等有助于消耗卡路里,促進脂肪的分解速度。通過身體鍛煉,如重量訓練和撐地鍛煉等方式,可以強化肌肉和骨骼,增加骨骼密度,減慢骨骼礦物質流失的速率。協(xié)調性鍛煉如瑜伽和普拉提等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和柔韌性,有助于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在規(guī)劃健身計劃時,需要保證其連貫性,同時推薦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心肺鍛煉和2次肌肉訓練。這樣的生活方式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平衡。
此外,超重人群應該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以便及時發(fā)現骨質疏松的跡象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女性和50歲以上的男性都應該每年進行1次骨密度檢查。
對于已經存在骨質疏松風險或已經出現骨質疏松癥狀的超重人群來說,藥物治療可能是一種有效的輔助預防手段。醫(yī)生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一些藥物,如鈣劑、維生素D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并改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