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學科實踐,注重“做中學”,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體會學科思想方法。與此同時,各學科課標也明確指出了學科實踐的活動形式和側重點。如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實踐活動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數(shù)學新課標指出綜合與實踐包括“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物理新課標中的學科實踐集中體現(xiàn)為“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兩個一級主題,這些實踐活動都體現(xiàn)出鮮明的學科特點,成為實踐的典型類型。
以“實踐”推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是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育人方式轉型的重要抓手。新時代呼喚新的學科實踐范式和行動路徑,探索與素養(yǎng)目標和課程內(nèi)容結構化相匹配的學科典型學習方式迫在眉睫。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學科實踐存在諸多問題和誤區(qū),如將其簡單等同于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與實踐“兩張皮”、支持不足造成學科實踐難以落地等。因此,學科實踐的內(nèi)涵如何理解、本質如何澄清、行動如何達成等一系列問題仍須進一步討論。
本期專題,我們聚焦學科實踐的內(nèi)涵和價值意蘊,深入分析一線教師在推進學科實踐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呈現(xiàn)學科實踐教學樣本,探討如何讓“學科性”和“實踐性”有機統(tǒng)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真正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