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紅樓夢》與京師同文館風波中的張盛藻

        2024-07-01 10:02:55劉燦燦
        今古文創(chuàng) 2024年23期

        劉燦燦

        【摘要】《紅樓夢》中林黛玉將落花埋葬在花冢中,是謂“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黛玉葬花成為文學史上的著名場景,而北京陶然亭公園內的錦秋墩南坡上也有一冢,冢前原有一石碑,上刻“香?!倍?。曾有書把香冢說成是香妃冢,影響了后世許多小說創(chuàng)作。本文根據香冢與鸚鵡冢的碑銘文和晚清文人筆記,串聯(lián)起諸多線索,認為香冢和鸚鵡冢應該均為張盛藻所立。張盛藻立香冢、作《香冢銘》,正是和黛玉起花冢、吟《葬花吟》一樣的行為藝術,表達了他遭受政治風雨摧折的無法直言的悲憤。

        【關鍵詞】《紅樓夢》;香冢;張盛藻;鸚鵡冢;京師同文館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3-0035-05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11

        一、香冢史料疑云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①

        最初讀到這首詩是在金庸小說里,金庸本人應該喜歡這首詩,曾先后在《書劍恩仇錄》和《飛狐外傳》中兩次吟寫,后經搜索方知這首詩不是金庸原創(chuàng),而是北京陶然亭內的香冢的碑陰銘文?!都t樓夢》的讀者看到“香冢”這個詞應該會聯(lián)想起書中“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等句。

        香冢在清末民國時期的說法甚多,甚至有傳言此處埋著乾隆皇帝的香妃,小說中的諸多說法不一而足,不可取信。再往前搜索,清代的諸多文人筆記都提過陶然亭中的香冢,最出名的是晚清李慈銘(1829—1894)在《越縵堂日記》,其中有兩條日記先后二次說起此冢。

        一是咸豐十一年辛酉九月初九的一條:

        “詣陶然亭,寺寂亭孤,寺后數武有邱隆起,上有亭屋,亭前有小墳,墳有碑曰香冢,碑陰有銘及絕句一首,詞致凄婉,不具名氏。亭額曰襲光亭。亭后屋祀花神,詢之守亭老嫗,云此冢為楚中一侍御曰張囗囗者,有寵姬歿,火之而宅其骨于此,并為筑亭蓋祠焉。” ②

        二是同治三年十一月十六日的一條:

        “張御史盛藻,風流自命,嘗作香冢于陶然亭后,近以養(yǎng)親將歸,賦古詩八首,求予贈言。初更歸?!?③

        結合兩條日記可以得知,立香冢的人是一名叫張盛藻的御史,當時仍在世,且與李慈銘有交往。冢是立于一座名叫襲光的亭子之前的,亭后又有祭祀花神的屋子。香冢上有碑,碑陰面刻有銘文和一首絕句。

        張盛藻這個名字在近代史上并不為大眾所知。張盛藻(1819—1896),原名志繡,字君素,號春陔,原湖北枝江縣董市老正街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考中秀才,丁酉科拔貢,由戶部員外郎補授江南道御史,官至溫州府知府。著有《笠杖集》《三雁紀游》。

        那么這就是最早關于香冢的記載了嗎?

        《花月痕》是清朝魏秀仁(1818—1873)所作的言情小說,于清咸豐十年完成初稿。在第二回《花神廟孤墳同灑淚,盧溝橋分道各揚鑣》中,作者細致描繪了陶然亭周圍風貌:

        “京師繁華靡麗,甲于天下。獨城之東南有一錦秋墩,上有亭,名陶然亭,百年前水部郎江藻所建。四圍遠眺,數十里城池村落,盡在目前,別有瀟灑出塵之致。亭左近花神廟,綿竹為墻,亦有小亭。亭外孤墳三尺,春時葬花于此,或傳某校書埋玉之所?!?④

        小說創(chuàng)作時間在李慈銘日記記述之前,這段文字立點出了“花神廟”,應為李慈銘日記中記述祭祀花神所在。這里所提的“小亭”應是日記中的“襲光亭”,而孤墳應該就是香冢?!靶笔且粋€典故:蜀中能詩文的名人薛濤,時人稱之為女校書,后以“校書”為歌女樂妓的雅稱,此處又暗合李慈銘日記中所說張御史寵姬死后埋骨于此的說法。奇怪的是雖然魏秀仁點明“春時葬花”“某校書埋玉”,但他并沒有明說此處孤墳就是香冢。小說這回后文還有一首詩:

        “云陰瑟瑟傍高城,閑叩禪扉信步行。水近萬蘆吹絮亂,天空一雁比人輕。疏鐘響似驚霜早,晚市塵多匝地生。寂寞獨憐荒冢在,埋香埋玉總多情!” ⑤

        “埋香”是葬花,“埋玉”大概還是指佳人葬于此處。

        根據《花月痕》對陶然亭周圍風貌的描述,可知至少在咸豐十年之前,陶然亭附近孤墳尚無香冢其名,更無碑及銘文,僅為“荒?!?。而到了李慈銘日記的咸豐十一年那一條記載方出現(xiàn)香冢其名其碑和銘文詩句。

        香冢的公案到這里并未結束,關于香冢的其他歷史記載又引出了更多的疑問。

        震鈞(1857—1920)《天咫偶聞·卷七》:

        “窯臺,在陶然亭之東,有香冢及嬰鵡冢。相傳香冢為張春陔侍御瘞文稿處;嬰鵡冢則諫草也?!断阙c憽吩疲汉坪瞥?,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竭,一縷煙痕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又詩云:飄零風雨可憐生,香夢迷離綠滿汀。落盡夭桃又秾李,不堪重讀瘞花銘?!秼膣^冢銘》云:文兮禍所生伏,慧兮禍所生。嗚呼!作賦傷正平?!?⑥

        晚清孫橒在光緒辛巳年也曾于《馀墨偶談》中寫起香冢:

        “京師城南陶然亭……旁有香冢一,嬰武冢一,為張春陔給諫所遺。聞寺僧云:香冢系張公詩文、諫草,雜以所收桃李落英,痛哭瘞此。” ⑦

        震鈞記載《香冢銘》為張盛藻所作,但香冢里埋葬的不是落花而是文稿,且香冢附近還有一鸚鵡冢,鸚鵡冢上亦有銘文。孫橒的說法亦是如此。香冢最初的“埋香埋玉”說法到這里變?yōu)榱恕奥裣懵窀濉?,而且還多了一處鸚鵡冢,不變的是主人公張盛藻。

        魏秀仁的《花月痕》備述陶然亭周遭風貌,卻并未提及香冢其名,更無碑文;李慈銘記述了香冢來源及碑文詩句,卻無只言片語提及鸚鵡冢;及至震鈞、孫橒,香冢、鸚鵡冢碑文詩句均清晰記載在冊。根據史料時間順序,大致可以推論出陶然亭的香冢演變:最初只有一座孤墳,有說此處是葬花的,有說此處有佳人長眠,后來這座墳冢被稱為“香冢”,有了碑文及詩句,再過些年這里又多了一處鸚鵡冢,兩冢并立,冢中所埋之物的說法也變成了詩文與諫草。

        上述這些文人記載最具權威性的應是李慈銘的日記。原因有三:

        首先,從時間上來說,魏秀仁與張盛藻出生年份相近,李慈銘與張盛藻前后去世,震鈞所處年代比張盛藻略晚。魏秀仁記載中只有“孤墳”,尚無“香?!逼涿?,李慈銘的日記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及“香冢”其名、來源以及碑文詩句作者的文字記載。

        其次,從史料來說,魏秀仁的《花月痕》是小說創(chuàng)作,而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是記錄現(xiàn)實,學術價值極高,被譽為晚清四大日記之首。李慈銘是晚清大學者,治學嚴謹,《越縵堂日記》內容涉及咸豐、同治、光緒三朝近四十年間的朝野見聞、人物臧否、親朋交往以及他本人嘔心瀝血對史料的考證注釋等,為后世研究晚清的政治、歷史、文學等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

        最重要的是,李慈銘與張盛藻是相識的。他在《越縵堂日記》數次提到與張盛藻的交往,除了上文提及的兩條日記,還有幾條,比如:

        同治三年十一月十六日的日記中記載:“……在坐者,兵部御史盛藻,及某某輩四五人也……其人短有髭,冠垂緌五寸”;同治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日記:“夜飲初更歸,張侍御盛藻來,不值”;同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又記載:“終日小極,舊恙俱發(fā),晡后,詣沽夫小談,答拜張侍御盛藻,不值?!?⑧

        從這幾條日記細節(jié)可看出他們那段時間有多次來往,而李慈銘揭示香冢為張盛藻所作的那條日記,即上文所提的同治三年十一月十六日那條,正是在這期間。李慈銘如此肯定記錄細節(jié),極有可能是聽張盛藻親口所說。李慈銘兩條有關香冢的日記,一則為咸豐十一年,那時的他尚不認識張盛藻,所以稱其為“楚中一侍御曰張某某者”,聽來的說法是張某某把寵姬埋葬在這里,為她建了襲光亭和祭祀她的花神廟。而到了同治三年他與張盛藻相知后,張方向他袒露香冢確為自己所立。

        按照晚清諸多文人筆記的說法,香冢與鸚鵡冢兩冢均為張盛藻所立,他為何一前一后立此二冢?香冢與鸚鵡冢的碑文詩句傳達的是什么含義?香冢與鸚鵡冢的說法來源又是哪里?是否與《紅樓夢》有關?

        二、張盛藻與京師同文館風波

        提到張盛藻,無法繞開他一生中最大的風波,也是讓他被后世打上“保守派”標簽的歷史事件——京師同文館之爭。這次政治事件的旋渦中心人員是恭親王奕和倭仁,而張盛藻作為倭仁的門生,因為最先上書而首當其沖。

        咸豐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清政府成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恭親王奕等主政者在總理衙門之下設置京師同文館。京師同文館的最初設想不過是培養(yǎng)翻譯人才以有利于清廷的對外交涉。然而,幾年后恭親王奕的一封奏折讓京師同文館在中國歷史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恭親王上奏提議在同文館內添設天文、算學館,招錄滿漢五品以下官員學習,聘任洋人作教官老師。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奕等要求朝廷明發(fā)諭旨,讓翰林院、庶吉士等官入同文館學習天文、算學,并且廣招收進士出身之五品以下京外官員入館學習。⑨

        奕的這些提議,引起士林普遍不滿,包括大學士倭仁等在內的士大夫上疏反對,引發(fā)一系列爭議。同治六年正月廿九日,時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的張盛藻上疏《奏天文算學無庸招集正途折》反對恭親王。

        現(xiàn)代李欣然等學者指出,恭親王的提議本身就存在很多漏洞,天文算學屬欽天監(jiān),輪船洋槍則屬工部或軍營,不是一回事,卻都歸在同文館;此外,通過科舉之途選上的進士所學的內容與這些東西都不相關,又怎能有效學習。從這點上來說,張盛藻提議讓年少聰穎的人去學天文算學,讓能工巧匠去學機械制造是非常正確的。

        然而,張盛藻反對的出發(fā)點落在了“氣節(jié)”上。他反對科考人員學天文、算學以及輪船、洋槍制造等西方科學技術,斥以為“機巧之事”“重名利而輕氣節(jié)”。用李欣然的話說,這封奏折觸動了保守派擔憂洋人之“機數”對“中國”之“道義”的挑戰(zhàn)的敏感的神經。⑩

        在歷史上,張盛藻與洋務運動的群體多有交集,時有書信和唱和詩作。他并沒有完全反對推行洋務,也并未反對設立天文算學館,他反對的是招用科甲正途官員去學習天文算法、器械制造。然而,事情的發(fā)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正值朝廷興辦同文館之際,張盛藻這封奏折實則加重了許多士子報名的擔憂,同文館招生困難。慈禧太后親自頒發(fā)諭旨解釋說設同文館是借西法來圖強,并不是不要孔孟之道。但慈禧的諭旨并非使風波停息,這封折子被駁不久,論戰(zhàn)升級,倭仁、徐桐、李鴻藻等人紛紛上折。張盛藻反對恭親王奕的奏折,引爆中國近代史上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大論戰(zhàn),并因此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張盛藻也被后世打上保守派的標簽。

        同治六年同文館之爭以后,張盛藻與恭親王一派勢力結下仇怨。他的老師倭仁多次上疏辭官,朝廷不允,最后因稱疾篤乞休。張盛藻也開始有了歸隱之心,他的詩集《笠杖集》中有多處流露心跡,比如他在同治六年寫的《丁卯仲春,乞假歸養(yǎng),和陳筱石同年見贈韻,留別諸同人》一詩中就寫道:

        “久別衰親事遠游,闕廷依戀尚遲留。投林鳥翮今知倦,過海帆檣早欲收。襪線無長徒卅載,袞衣未補詎千秋。惟應解組歸來好,醉臥沱江舊酒樓?!??

        三、香冢

        回歸香冢。

        香冢的說法比較容易理解,《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落花于花冢,焚詩稿斷癡情。因此不論張盛藻是葬花,埋骨佳人抑或是燒埋詩文諫草,均可以聯(lián)想到紅樓中的黛玉。再來細讀《香冢銘》,“短歌終,明月缺”這句讓人想起曹操的《短歌行》;“佳城”指墓地;“碧血”應是指“萇弘化碧”的典故,《莊子·外物》記載:“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忠臣蒙冤,血能化作碧玉,張盛藻借此表達自己的一腔忠憤;“一縷煙痕無斷絕”可證前文張盛藻焚燒書稿之說,“化為蝴蝶”則是指向“莊生化蝶”。且這三句的意象典故是相勾連的:左思《蜀都賦》中有“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魄”,關漢卿《竇娥冤》寫“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可知古人常把萇弘化碧,望帝啼鵑的典故連用。又有李商隱寫《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或許張盛藻寫至此處不僅想起焚燒書稿的一縷青煙,還融入了“玉生煙”,萇弘化碧,碧玉亦能生煙,最后用化蝶收尾,用典故與意象之間的絲絲脈絡串聯(lián)起詩句,抒發(fā)不能剖白的情感,也從形式上實現(xiàn)完美銜接閉環(huán)。

        香冢上曾有行書七絕一首,詩云:“飄零風雨可憐生,香夢迷離綠滿汀,落盡夭桃與秾李,不堪重讀瘞花銘?!边€有41個字的跋文:“金臺始隗,登庸競技。十年毷氉,心有余灰。葬筆埋文,托之靈禽,寄之芳草。幽憂侘傺,正不必起重泉而問之?!??

        《瘞花銘》是悼念花的文字,“瘞”就是埋葬的意思?!动幓ㄣ憽废鄠鳛殁仔潘鳎胶笫酪咽?。很多人認為黛玉的《葬花吟》,也應該受了庾信《瘞花銘》的影響。紅學家蔡義江曾指出:“《瘞花銘》換一個詞就是《葬花吟》,意思差不多?!睆倪@首七絕看香冢的性質和《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埋葬落花的花冢相似?!敖鹋_始隗”,是化用《戰(zhàn)國策》中燕昭王為郭隗筑黃金臺的故事,指賢能受到君主認可;“毷氉”意為煩憂愁悶,“十年毷氉,心有余灰”,大概指的就是張盛藻數年在官場風云中的愁苦;“葬筆埋文”則點明了香冢下埋藏的是他的詩文書稿;“幽憂侘傺,正不必起重泉而問之”,再次抒發(fā)憂傷心境,表明自己的心跡已經埋入地下寄托給靈禽香草,后人不必再向他問詢什么了。結合歷史,張盛藻給皇帝上過許多奏折,但均杳無回音,又害怕得罪恭親王的勢力,無處可說,不可言說,只好將書稿諫文焚燒,葬入地下,化作碧玉生煙,愁緒如煙痕無斷絕。臣子的忠憤,托之靈禽,寄之芳草,可上溯到屈原,這里是隱晦用香草美人的楚辭遺意。

        俞平伯認為,林黛玉起花冢葬落花的靈感來源應該是唐寅,唐伯虎。唐寅用自己的藏書做抵押,借錢買下荒廢的桃花塢,取名桃花庵?!读缇邮客饧肪矶嫌涊d:桃花庵門前,有半畝牡丹花田,每逢花開時節(jié),唐寅便會邀請祝枝山和文征明前來臨花雅集,飲酒賦詩,“有時大叫慟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細拾,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 ?。

        可以說,葬花習俗的發(fā)明人就是唐寅。他是使“葬花”這一行為徹底轉型并詩化的人。唐寅作為當時的文壇名人,拾花、盛以錦囊、修花冢、葬落花、作詩悼惜,這一連串的文人行為堪稱最好的文學素材,俞平伯等紅學家也都贊同唐寅葬花就是曹雪芹描繪黛玉葬花的藍本。

        《紅樓夢》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的林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她對寶玉說在她在畸角處立了一個花冢,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里,再埋入花冢中,日久就能隨土化了。(此處庚辰側批:寧使香魂隨土化。) ?

        由此可見,林黛玉葬花的方式和唐寅是完全一致的。

        唐寅修花冢、葬落花還寫了《落花詩》,表達自己對韶華易逝的惆悵,對失意人生的落寞與感傷,還有對現(xiàn)實風雨狂虐的控訴與悲憤。黛玉起花冢葬花后同樣吟出了名篇《葬花吟》,其表達的思想內核和唐寅的詩是非常相似的。而張盛藻給香冢寫的碑文《香冢銘》和這兩篇相比,雖然篇幅短小,表達的思想感情卻也和他二人一致。結合張盛藻生平和時局——他身處政壇風雨摧折下自身的無奈與悲憤,《香冢銘》中的“飄零風雨可憐生”,就是表達“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而“落盡夭桃與秾李”則更明顯是脫自“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經過前文梳理可知,“葬花”通過唐伯虎和林黛玉的“發(fā)揚”,已經成為清朝文人所熟悉的一種詩化行為,他們修花冢、葬落花、作詩悼惜,表達自己的種種情感。所以,晚清的張盛藻起那樣一座“香?!眮怼霸峄ā保⒎鞘峭话l(fā)奇想,而是有跡可循。

        香冢和《紅樓夢》的聯(lián)系不止于此,還有一處巧合。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和魏秀仁的《花月痕》均提及在香冢附近還有花神廟,用以祭祀花神,而紅樓中唯一一個明著寫死后封花神的是“壽夭多因毀謗生”的晴雯。根據紅樓原文,晴雯是芙蓉花神的說法,是小丫頭編出來騙寶玉的。紅樓素有晴為黛影的說法,根據脂硯齋批語,《芙蓉女兒誄》明誄晴雯,實誄黛玉?!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寫大家掣簽飲酒,黛玉掣出的正是芙蓉花,眾人也笑說除了她,別人不配做芙蓉。曹雪芹安排小丫頭編了晴雯是芙蓉花神的故事,賈寶玉遂作《芙蓉女兒誄》祭奠晴雯。偏偏這個時候,林黛玉來了,而且就這篇誄提出了修改意見,賈寶玉又在黛玉啟發(fā)下將原文改作“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而黛玉所住的瀟湘館的窗紗就是茜紗。

        看至此處,即便沒有脂批,讀者也能看出這篇祭文暗伏黛玉之死,實際祭祀的就是黛玉。而李慈銘咸豐十一年的那條日記中記載,張盛藻為死去的姬妾起香冢,并為其筑亭蓋祠,這個祠就是指香冢附近的花神廟。張盛藻用葬寵姬的幌子立香冢時,除了想起黛玉焚詩稿、葬花,應該也想到黛玉就是花神,所以又在香冢后建了亭子和屋子祭祀花神。

        四、鸚鵡冢

        香冢畔是鸚鵡冢,鸚鵡冢也并非張盛藻原創(chuàng)。

        《太平廣記》卷四六零《雪衣女》載:開元中,嶺南獻白鸚鵡,養(yǎng)之宮中,歲久,頗聰慧,洞曉言詞。上及貴妃皆呼為雪衣女……上令以近代詞臣詩篇授之,數遍便可諷誦……鸚鵡方戲于殿上,忽有鷹搏之而斃。上與貴妃嘆息久之,遂命瘞于苑中,為立冢,呼為鸚鵡冢。?唐人鄭處誨撰寫的《明皇雜錄》亦有類似記載。

        從上述史料可知,唐明皇與楊貴妃有只心愛的白色鸚鵡叫雪衣女,可誦詩詞,死后葬于鸚鵡冢。清人李希圣有詩感慨:“天寶舊人零落盡,隴鸚辛苦說華清?!薄都t樓夢》中的林黛玉也養(yǎng)了一只鸚鵡,時常教它背誦自己所作的詩詞,如同楊貴妃的雪衣女可誦詩篇一樣,這只鸚鵡甚至可以背《葬花吟》里的詩句。

        鸚鵡冢與紅樓的意象勾連不止于此。黛玉從揚州帶來的侍女叫雪雁,而她身邊最常出現(xiàn)的丫鬟是紫鵑,原名鸚哥,原是賈母身邊的二等女使,后送給黛玉使役。雪雁、紫鵑(鸚哥)與鸚鵡意象疊加起來就是雪衣女。

        花冢是葬花,鸚鵡冢是葬鳥,紅樓中黛玉與湘云聯(lián)句時吟有“冷月葬花魂”名句,又在《葬花吟》寫:“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ɑ犋B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很難說張盛藻將兩冢并立不是受了紅樓啟發(fā)。

        但鸚鵡冢所包含的意象又不僅僅指向紅樓和雪衣女,鸚鵡最為文人所熟悉的典故應是三國名士禰衡的《鸚鵡賦》。禰衡恃才傲物,先后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因為擊鼓罵曹,禰衡成為反抗強權的代表,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宴會上即席作《鸚鵡賦》,這是一篇有名的托物言志之作,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懷才不遇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鸚鵡洲即以此得名。黃祖看到《鸚鵡賦》后因妒才嫉賢將禰衡殺害,后世詩詞中的鸚鵡意象遂包含著才高累身的嘆惜,寄托了文人才子的孤憤之情。這一類詩詞多是寫鸚鵡洲,歷史上關于鸚鵡洲最著名的詩句是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李白則在《望鸚鵡洲懷禰衡》一詩中發(fā)出“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的慨嘆。而張盛藻正是湖北人,他在身處政治旋渦想起家鄉(xiāng)的鸚鵡洲,想起《鸚鵡賦》中的鸚鵡“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所以又于花冢側立鸚鵡冢?!秼膣^冢銘》:“文兮禍所生伏,慧兮禍所生。嗚呼!作賦傷正平?!闭墙忉屃藦埵⒃暹@才高累身、殫誠畢慮的復雜、忠憤心理。

        張盛藻借立香冢和鸚鵡冢的行為表達自己在政治旋渦下的無奈與悲憤,這也能解釋為何光緒年間的震鈞和孫橒筆記中會詳細記錄香冢與鸚鵡冢的碑文詩句,而與身處張盛藻同一時代且有交情的李慈銘卻沒有記錄詳細。其時恭親王勢力尚在,張盛藻先借口埋葬寵姬立香冢,在京師同文館風波后更是憂讒畏譏,又立一鸚鵡冢。到了后來的光緒年間,方有文人墨客通過碑文和政治風波傳聞推測得出兩冢真正所埋的是張盛藻的詩文諫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關部門遷移荒墳,專家對兩個冢深挖丈余,沒有找到任何東西。想來不管張盛藻有沒有將文稿諫草燒掉,百年后人們找不到痕跡也是情理之中。

        五、張盛藻與王希廉評注的《紅樓夢》

        論證了這么多香冢、鸚鵡冢與《紅樓夢》的聯(lián)系,那么張盛藻是否讀過《紅樓夢》 ?答案是肯定的,不僅如此,他對于清代紅學著作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紅樓夢》在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諸多版本,據學者段江麗考證,最初影響較大的是嘉慶十六年由東觀閣書坊刊印的《新增批評繡像紅樓夢》,到了道光十二年,王希廉評點的雙清仙館本《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一經初版就動搖并逐漸取代了東觀閣評本的壟斷地位。此后幾乎所有的翻刻本和合評本都附有王希廉評,王希廉評語是包括脂評在內的所有《紅樓夢》評點中影響最大的一家。王希廉也被人們視為是清代紅學評點三大家之一。

        鮮為人知的是王希廉點評的版本問世之后,歷經咸豐、同治兩朝,未再見發(fā)行,更是在咸豐年間一度毀于兵火,民間很少見到原書了。王版本得以繼續(xù)流傳,是因為同治十三年金陵吳耀年據張盛藻抄本重刊,而張盛藻的抄本是他同治年間做御史時在北京琉璃廠書肆所得。

        張盛藻的朋友沈锽為張盛藻復刊《石頭記評贊》作序。沈锽花了大量筆墨描繪《紅樓夢》的精妙,夸贊張盛藻的才華與付出心血,剩下的寥寥數句也能看出張盛藻和《紅樓夢》版本的緣分?!拔嵊褟埓黑胧逃?,鈔弆《石頭記評贊》一帙,洞庭王雪香孝廉之所作也?!睆埵⒃?,字春陔,王希廉,字雪香,這句說明王希廉的《石頭記評贊》是張盛藻抄錄收藏的?!按黑胧逃?,嗜古如朐,愛香成癖。索從燕市,詫為未見之書;購乏齊金,愿下阿難之拜。”張盛藻非常愛收藏古書,在北京書肆發(fā)現(xiàn)了王希廉評注的《紅樓夢》,他非常喜愛這本書,卻沒有足夠的錢買下來。

        張盛藻的朋友“劍舞山中人”為張盛藻復刊《石頭記評贊》所題的詞中也隱含了大量信息。題記中的“春陔侍御以手錄洞庭王雪香先生《石頭記評贊》見示”,點明張盛藻親手抄錄了王希廉的《石頭記評贊》。詩中有“一朝諫草盡焚棄,摭拾稗史非荒唐”,這一句立刻就和前文探討的香冢與鸚鵡冢中埋藏的是張盛藻所焚燒的諫文書稿的結論聯(lián)系起來,再次為前文結論添一強有力的佐證。詩文這兩句是寫張盛藻官場失意焚燒書稿后轉而采集研究稗史。“洞庭王郎好才調,異書到眼勤讎校。奇緣參透死生關,妙悟鑿開混沌竅”,這兩句是夸贊王希廉點評版本的精妙?!巴南驳镁┱讖垼詺w楚澤搴蘭茳”,這句是表達張盛藻的歸隱之心和高潔品質?!俺伞笔侵赋氐脑茐魸傻群?,云夢澤就在張盛藻的家鄉(xiāng)湖北。搴是拔取的意思,楚地的方言,茳是水澤中生長的植物,這句明顯是脫自屈原的名句“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此句和香冢銘文中的“葬筆埋文,托之靈禽,寄之芳草”一樣,都是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的彌散與勾連。

        民國以來甚至有傳言張盛藻是參與《紅樓夢》再創(chuàng)作的作者之一,但無論張是否有對《紅樓夢》進行修改,他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是毋庸置疑的事。同治十一年至十三年,張盛藻在曾國藩創(chuàng)辦的金陵書局供職期間,刊行了一批紅學著作。同治十三年,金陵吳耀年因為得到張盛藻的抄本,經過重刊才得以繼續(xù)流傳。目前國家圖書館所收藏的王希廉的紅學著作中有七部注明系據同治十三年“枝江張盛藻”的抄本重刊。

        注釋:

        ①金庸:《書劍恩仇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4年版,第763頁。

        ②李慈銘:《越縵堂日記》第三冊,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版。

        ③李慈銘:《越縵堂日記》第五冊,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版。

        ④魏秀仁:《花月痕》,齊魯書社2008年版,第4頁。

        ⑤魏秀仁:《花月痕》,齊魯書社2008年版,第5頁。

        ⑥震鈞:《天咫偶聞》卷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頁。

        ⑦孫枟:《余墨偶談節(jié)錄》,國學扶輪社民國時期出版。

        ⑧李慈銘:《越縵堂日記》第五冊,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版。

        ⑨李欣然:《爭于廟堂的道器與中西——同治五、六年間的天文算學館之爭》,《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第4期。

        ⑩李欣然:《爭于廟堂的道器與中西——同治五、六年間的天文算學館之爭》,《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第4期。

        ?張盛藻:《張盛藻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頁。

        ?張中行:《張中行全集 負暄瑣話》卷一《負暄續(xù)話·香?!罚本┪乃嚦霭嫔?019年版。

        ?俞平伯:《紅樓夢辨》十五《唐六如與林黛玉》,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206頁。

        ?曹雪芹:《〈紅樓夢〉俞平伯精校評點脂批本》,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23年版,第303頁。

        ?曹雪芹:《〈紅樓夢〉俞平伯精校評點脂批本》,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23年版,第1114-1115頁。

        ?李昉等:《太平廣記》第十冊卷四六零《雪衣女》,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3769-3770頁。

        參考文獻:

        [1]張中行.張中行全集[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2019.

        [2]張濤.《越縵堂日記》研究[D].揚州大學,2005.

        [3]李欣然.爭于廟堂的道器與中西——同治五、六年間的天文算學館之爭[J].社會科學研究,2015,(04).

        [4]項鍔.再論同文館之爭[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2).

        [5]段江麗.王希廉《紅樓夢》“評語”的小說學思想[J].紅樓夢學刊,2004,(01).

        [6]曹立波.紅樓夢東觀閣本研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7]馮其庸.八家評批紅樓夢·重議評點派[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

        99re在线视频播放|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护士xxxxhd少妇| 麻豆影视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www一道久久久免费榴莲|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高清|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第一二区|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国产精品色午夜洪2|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 无码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在线观看免费不卡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产黄片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人区乱码中文字幕能看| 亚洲欧美乱日韩乱国产| 国产美女网站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创| 中文字幕东京热一区二区人妻少妇| 特黄 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亚洲av成人av三上悠亚|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8ⅹ8x擦拨擦拨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午夜牛牛影视|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一 | 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韩国美女主播国产三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a级在线现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