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宣 王井輝
【摘要】在《紅樓夢》中,曹雪芹除了對寶、黛、釵等主要人物進行了精雕細磨的刻畫,對芥豆之微的次要人物也進行了別出心裁的描寫。但是曹雪芹并沒有均衡筆墨,而是依據(jù)次要人物身份、處境等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描寫,其中有濃墨重彩的丫鬟奴才,有略加點染的道士尼姑,還有一筆帶過的清客農(nóng)民,他們?nèi)缤R像般觀照情節(jié)、人心、自身、他人以及現(xiàn)實社會,體現(xiàn)著曹雪芹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作巧思和警世箴言。
【關鍵詞】《紅樓夢》;曹雪芹;次要人物;觀照意蘊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3-00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05
曹雪芹織羅了龐大的人物譜系,其中次要人物頗多,曹雪芹也對這類人物委以觀照意蘊?!坝^照”一詞在李贄《焚書》中記載:“然則觀者但以自家智慧時常觀照,則彼岸當自得之矣。”[1]魯迅在《〈華蓋集〉題記》中說:“我知道偉大的人物能洞見三世,觀照一切,歷大苦惱,嘗大歡喜,發(fā)大慈悲。”[2]兩人雖不同期,但皆意指觀照即主體靜觀世界(客體)以智慧而照見事理。正因世界由人、事、物三者構成,所以這三者均可作為觀照的媒介,如此便借有代表性的丫鬟奴才、道士尼姑以及清客農(nóng)民來探求他們在小說敘事過程中的觀照意蘊。
一、濃墨重彩的丫鬟奴才
丫鬟奴才是《紅樓夢》次要人物譜系中最大的刻畫群體。全書除第一回外,在之后的章回中,曹雪芹不僅描寫主子之事,而且也濡染各色丫鬟奴才,其中細數(shù)約有五十回是描寫丫鬟奴才的故事。下面便以傻大姐和焦大為例,闡釋他們作為丫鬟奴才這一重社會身份時曹雪芹在他們身上寄予的觀照意蘊。
(一)觀照情節(jié):天真爛漫傻大姐
傻大姐在第七十三回粉墨登場,由于生性愚鈍,說話讓人忍俊不禁,為此也得賈母喜歡,便起名為“傻大姐”[3]570。在曹雪芹的敘事安排下,有些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是借助“傻大姐”的無心行為而推動的。例如,賈璉私下和鴛鴦借當,鴛鴦辦成此事后卻被邢夫人知曉,邢夫人以此為由責難賈璉,向其訛了二百兩銀子。蹊蹺的是為什么會被邢夫人知道呢?在文中曹雪芹借鳳姐之口發(fā)問平兒,平兒聽了回道:“那日說話時沒一個外人,但晚上送東西來的時節(jié),老太太那邊傻大姐的娘也可巧來送漿洗衣服?!盵3]575因此,平兒的回話意味著傻大姐的娘對這一大箱子東西定會有印象,而鴛鴦一人無法搬動箱子,自然會叫自己的手下——傻大姐來幫忙。所以當娘兩個說起此事便會有所覺察,原來是鴛鴦偷搬老太太財物給了賈璉,這也就明了為何邢夫人會知曉此事。
在敘事中,曹雪芹對傻大姐寄予著一體多面的觀照情節(jié)意蘊,除上述外,還描寫了傻大姐無意撿到繡春囊的故事情節(jié),這也成為后來抄檢大觀園的導火索。傻大姐在抄檢大觀園中作為引子,使抄撿情節(jié)中象征著虛幻世界的大觀園徹底毀滅,點破了封建階級必將滅亡的內(nèi)在原因??梢姴苎┣墼诖我宋锷荡蠼闵砩习德褚€,這不僅對今后情節(jié)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又觀照了故事情節(jié)所表現(xiàn)的主題,可謂雙重遞進觀照。
(二)觀照人心:賈府的“屈原”
曹雪芹對焦大的描寫大致集中在第七回,雖用筆墨僅有上千字,但依然值得反復咀嚼。焦大自小跟著寧國公(賈演)上過幾次戰(zhàn)場,極盡忠心。在一次戰(zhàn)爭中他把身受重傷的主子從死人堆里背了出來。逃出來后,因為沒有食物,就去偷些吃食,又將費力得來的半碗水給主子喝,自己卻喝馬尿。隨后,寧國府的主子知道此事后對焦大很是敬重。但時過境遷,當賈敬出家后,那些后輩子孫不知感恩,竟讓焦大去做粗活累活,為此曹雪芹在文中順理成章地引出焦大醉酒大罵的情節(jié)。魯迅在《言論自由的界限》中說:“焦大的罵,并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不過說主奴如此,賈府就要弄不下去罷了。然而得到的報酬是馬糞。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盵4]因此,可以從焦大醉罵的情節(jié)看出賈府內(nèi)部上下淫亂不堪,也通過其反觀出偌大的賈府面對這些不堪之像,無人真心制止、切實發(fā)聲,最后只有一位忠心老仆在無可奈何之下破口大罵。所以魯迅才說焦大的罵是要賈府好,并不是想要打倒賈府。
在焦大醉罵這一情節(jié)中,那些在平時使喚焦大做粗活累活的主子奴才,以及在焦大醉酒大罵之后賈蓉為了制止焦大,竟用土和馬糞填了他一嘴,可見賈蓉的表現(xiàn)更加無恥,從種種細節(jié)看出以賈蓉為代表的諸多后輩是怎樣的忘恩負義和心狠手辣,同時又說明曹雪芹是在借助相應的次要人物把人心這一抽象事物具象化,切實做到了透過其人觀照其心。
二、略加點染的道士尼姑
除了上述濃墨濡染的丫鬟奴才,還有一類人在《紅樓夢》中也不可輕視,那就是道士尼姑。在文中引人注意的道士有張道士、王一貼、馬道婆等,而對于尼姑這一形象,曹雪芹塑造較多,有凈虛、智能兒、圓心等等。其中觀照意蘊更為明顯的是王一貼和智能兒。
(一)觀照自身:“經(jīng)世故未失心”的王一貼
曹雪芹在第八十回塑造了一個讓讀者眼前一亮的次要人物——王一貼。他常在寧、榮二府走動,并且都說他的膏藥十分靈驗,只需一貼就可藥到病除,便給他起了個諢號,名叫王一貼。在這一回中,寶玉陪賈母去天齊廟,而在寶玉獨自休息時王道士走進屋來,說來陪寶玉說話,由此兩人在后面的故事中引出“王道士胡謅妒婦方”[3]628的一連串笑話。無論是寶玉讓王一貼猜病,還是寶玉問王一貼有沒有治女人“妒病”的方子,從他與寶玉的對話中都可以看出,他能把別人沉重的負擔轉化為開懷大笑,致使寶玉暫且拋開了對香菱的擔憂情緒,得以放聲大笑。
進一步說,曹雪芹對王一貼雖僅是著墨幾筆,卻使其形象立體可感,而在這寥寥幾筆中又使簡單的賣藥故事耐人尋味,給人以發(fā)人深省的觀照思考。從王一貼與寶玉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王一貼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而這種幽默風趣一定是在社會上飽經(jīng)風霜而來,但他并沒有落入憤世嫉俗的負面情緒,僅僅是想在當時社會中以賣藥謀利,從未想過害人性命。隨之反觀大觀園中的人物,王夫人抄趕晴雯、賈珍葬送尤三姐等情節(jié),他們都沒有將人命看在眼里,令人唏噓不已。王一貼雖然久經(jīng)社會世故,但始終未因自身困苦選擇傷人性命。曹雪芹這是在以王一貼為尺,觀照王一貼自身,用這一“標尺”告誡后人無論所處何種環(huán)境,堅守正道、恪守自身底線永遠是第一要義。
(二)觀照他人:偷嘗禁果的智能兒
在賈府中,賈母等人都喜好佛道,所以便與水月庵等寺院往來密切,致使年幼的智能兒常到賈府來玩,三來二去,竟與秦鐘打得火熱。在第十五回中寫道:“只見一個約有十七八歲的村莊丫頭跑了來亂嚷:‘別動壞了!……那丫頭道:‘你們那里會弄這個。站開了,我紡與你瞧。秦鐘暗拉寶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盵3]99兩人的“錯緣”從這便有了顯露,以致最后兩人的結局以悲劇收場,智能兒不知去向,秦鐘命歸黃泉。反復思考,智能兒與秦鐘的鏡花水月足以體現(xiàn)秦鐘的荒誕不經(jīng),因為智能兒的悲慘結局與秦鐘的引誘是分不開的。首先,從引誘對象的角度來看,秦鐘引誘對象為尼姑,這是有悖倫理的;其次,寶玉在十五回中說道:“智能兒越發(fā)長高了”[3]100,寶玉發(fā)現(xiàn)智能兒長高這一細節(jié)代表著智能兒的年紀尚且不大;最后,秦鐘只想著和智能兒云雨快活,卻沒想過為她安排未來??梢娗冂婋m諧音“情種”,但實則是大諷刺處,暗諷其是一個風流成性的偽君子。
細細解剖智能兒的悲劇,值得進一步推敲的是曹雪芹除了借智能兒觀照秦鐘這一浪蕩公子以外,還觀照了另一個人并且其自身也需承擔相應責任,這個人就是凈虛(智能兒師傅),她在智能兒的生活成長中沒有起到正確的引領和教導作用。此外,凈虛不僅不是一位合格的師傅而且還唆使王熙鳳貪贓枉法,可見其本人的利欲熏心,因此又可清楚身處當時環(huán)境的小尼姑們是多么可憐與悲哀。
三、一筆帶過的清客農(nóng)民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為了使各色人物悉數(shù)登場,他對社會上的清客們也進行了真實的還原與塑造,除此之外,大觀園這個封建貴族的美好樂園其實是建立在清客們的無奈心酸和農(nóng)民們的痛苦勞作之上的。因此,即使曹雪芹對這兩大社會群體的描寫較少,但大家從中也可以反觀出其所蘊含的觀照書寫。
(一)觀照現(xiàn)實:“不清”的清客
《紅樓夢》著重描寫了圍繞在賈政身邊的多數(shù)清客,如:單聘仁、卜固修、詹光、程日興等等,這些人充當著一類特殊的政治群體,不同于《紅樓夢》中其他的階層。他們作為賈府的清客主要是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陪主子們閑談湊趣,或者用出賣尊嚴的方式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這可以反觀出每天圍繞在主子身旁的清客們?yōu)橛懞弥髯佣砺冻龅暮翢o君子之德的丑陋行徑。
以清客中的詹光為例,他首次出現(xiàn)在第八回,緊接著在賈府興建大觀園時,因擅長園林設計便參加規(guī)劃,以及在大觀園需題寫匾額對聯(lián)的時候,他也為主子出謀劃策,在無事時則會陪主子聊天下棋。此外,每當他見到寶玉時就會到其旁邊阿諛奉承,丑態(tài)盡出。但當賈府后期落敗之時,他也早早離開明哲保身。從他的名字中,可以了解到曹雪芹在借名賦意,詹光是為“沾光”,這也代表著曹雪芹的好惡。曹雪芹將自己的態(tài)度不著痕跡地暗含于他們的名字中,委婉地表達自己對當時社會上清客的反感與鄙夷,像單聘仁實為“善騙人”、卜固修意指“不顧羞”,以及程日興是諷刺其成日興風作浪。
更重要的是,曹雪芹身處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只能在以人寫人的同時用“假言村語”(賈雨村)來將真事隱去(甄士隱),含蓄地揭露現(xiàn)實,是在用以點帶面的方式書寫當時現(xiàn)實世界確實存在著像他們這樣的一類政治群體,他們是一群名落孫山的知識分子,為了“體面”的生活迫不得已依附仕宦豪門;為了生存無奈選擇陪人湊趣,甚至偷奸?;?,諂媚示人。那么,也正觀照出落榜文人的現(xiàn)實生存境遇。
(二)觀照社會:夾縫中的農(nóng)民
透過《紅樓夢》的故事情節(jié),曹雪芹對于農(nóng)民這一群體的描寫從瑣處著筆,每處又一筆帶過,但將所有片段拼湊起來,就可以明晰當時農(nóng)民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如在第一回就描寫了百姓正遭受“偏值近年水旱不收,賊盜蜂起,官兵剿捕”[3]6的天災人禍,致使甄士隱迫于無奈攜妻子丫鬟投靠岳丈。再如第五十三回中描寫了烏進孝冒著四五尺深的雪來交賬的情節(jié)。烏進孝拿著稟帖和賬目來到賈府,賈蓉和賈珍看著單子上羅列的金銀、糧食,和各種山珍海味,以及在單子末處寫著“共折銀二千五百兩”[3]396的字樣。但賈珍仍嫌棄太少,烏進孝連忙說:“今年年成實在不好。從三月下雨,接連著直到八月,竟沒有一連晴過五六日;九月里一場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方,連人帶房并牲口糧食,打傷了上千上萬的,所以才這樣。小的并不敢說謊?!盵3]396在這兩則片段中了解到百姓的生活本就如此艱難,而仕宦豪門的驕奢淫逸生活卻又是建立在對貧苦百姓的殘酷剝削上,因此勞苦大眾除了應對自然災害還要面對人為盤剝,這兩種情況均使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
毛澤東曾指出:“《紅樓夢》是部政治小說。”[5]以此觀之,曹雪芹實則是在跨過農(nóng)民這一次要群體,讓讀者看到廣闊的社會實景。具體來說在描寫寶黛愛情故事外,還對封建社會官場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了深刻揭示。官僚地主從廣大農(nóng)民身上得到越多的財富,也就意味著當時的社會貧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同時,也是借描寫農(nóng)民群體的話語暗含當時清政府沉重的賦役。賦稅的加重不僅增加了貧苦百姓的生活負擔,而且為官者在收稅的過程中更會中飽私囊,而這也會成為引起社會動蕩的一大誘因。
此外,不僅曹雪芹對《紅樓夢》中的次要人物委以觀照意蘊,而且穿梭在文中的具體街巷也飽含著獨特的觀照意義。第一回中,曹雪芹引入甄士隱這一人物之前,寫道:“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nèi)有個仁清巷,巷內(nèi)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盵3]3這就意味著人們要去仁清巷內(nèi)的葫蘆廟或者甄、賈兩人要回家時,進入巷子前都需要經(jīng)過十里街。其中“十里”諧音“勢力”,而“仁清”又諧音“人情”。曹雪芹將《紅樓夢》刻畫在一個紙醉金迷的封建社會背景下,在這個社會中沒有絕對的勢力也沒有純粹的人情,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總會帶有不同程度的勢力與人情。由此從一街一巷結合當今社會可以聯(lián)想到在涉及利益沖突時,“雙贏原則”由此產(chǎn)生,只有在“雙贏原則”的基礎上才能減輕勢力的壓榨進而更大的維護人情?;乜础都t樓夢》,觀其全書無不充斥著勢力,但其中最令人動容的人情莫過于劉姥姥歸結巧姐。王希廉在《紅樓夢總評》中道:“蓋全書既假托村言,必須有村嫗貫串其中,故發(fā)端結局,皆用此人,所以名劉老老者,若云家運衰落,平日之愛子嬌妻、美婢歌童,以及親朋族黨、幕賓門客、豪奴健仆,無不云散風流,惟剩此老嫗收拾殘棋敗局?!盵6]所以曹雪芹是在這勢力社會借“劉姥姥歸結巧姐”一事給予后世慰藉,避免讓人言之酸鼻,聞者寒心。
總之,次要人物的觀照,實質上是曹雪芹創(chuàng)作意識在作品人物和自身思想的游移投射,是作者與人物之間的觀照,亦是人物與人物的互照。曹雪芹以次要人物為媒介底本,希望自己流露出的好惡傾向獲得真實的表達效果,希望自己表述的見解令讀者信服以產(chǎn)生特定的社會影響。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曹雪芹對次要人物不吝筆墨,并將他們在敘事過程中承擔的觀照意蘊注于筆端,依托他們表情達意,淺讀看似寫人狀物,細讀實為暗藏要旨,在完成故事書寫的同時,乘勢警人喻世。進一步說,挖掘這些次要的人事物,是探尋舊時社會潛在的人情世故,聯(lián)系現(xiàn)今社會實際,挖掘作品更深層意味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李贄.焚書·續(xù)焚書[M].長沙:岳麓書社,1990:100.
[2]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
[3]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4]魯迅.魯迅作品精選[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2:433.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506.
[6]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匯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580.
作者簡介:
鄭曉宣,女,齊齊哈爾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王井輝,通訊作者,男,碩士,齊齊哈爾大學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與文化。